1994年彗星撞木星的场面如何?专家:仿佛看到了6500万年前的地球

1994年彗星撞木星的场面如何?专家:仿佛看到了6500万年前的地球,第1张

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中的天体体积和质量大小都是不同的,而且不同质量的天体它的引力也是不相同的,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是最大的,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8左右,剩下的百分之2被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还有很多小行星占据,这样看来,太阳实在是太大了,不过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在宇宙中并不算大的,只能够算小质量的天体,可见宇宙中隐藏着很大神秘的大佬。

发现这颗彗星在1992年的时候就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撕成了21块碎片。在木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长达500公里的长条,在1994年7月16日撞向木星,这一天全人类的天文望远镜都对准了这一幕,虽然是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以200000公里的时速撞击木星,将木星的大气层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次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60000亿吨TNT炸药产生的能量,比全世界的核武器加起来总威力还要高出700多倍,这一幕让很多科学家非常的震惊,毕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

如果这颗彗星撞击了地球,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通过这个事件,人类仿佛看到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而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导致地球大气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除此之外,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将周围的一切全部摧毁,而且撞击把地球原本的平衡打破了,地球内部有很多岩浆,剧烈的撞击让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弥漫在空气中,导致地球温度的升高,很多生物因为温度的升高和火山喷发带来的灾难而灭绝,根据科学家的推测。

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灭绝了,可见小行星撞击能够给一颗星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这种事情在宇宙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幸好27年前的彗星撞击的是木星,如果撞击到地球上面,地球生物可能全部灭亡了,木星在地球的外围,可以说替地球抵挡了很多次灾难,木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行星中最大的,一般经过木星的小行星和彗星都会被木星吸引,从而撞击到木星上面,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地球没有受到小行星撞击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代表木星能够将所有的彗星和小行星到拦下来,毕竟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而且行星围绕太阳转动的距离远近也有差别,如果正好地球转到没有木星的一面,还是会被小行星撞击的,这也是科学家非常担心的问题,科学家对宇宙的观测从未停止,现在 科技 能够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不过如果真的有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人类现在的 科技 还是很难进行抵挡的,毕竟小行星的质量和速度太快,人类很难将它们拦截下来。

我认为,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核武器,让核武器和小行星进行碰撞,一颗核武器不行的话就发射几千颗或者是几万颗,只要能够将小行星击碎或者是让小行星改变轨道都是可以的,虽然我们没有真实地测试过这种方式,但是这是人类目前唯一的手段,我希望人类能够不断地提升 科技 ,只有足够强大的 科技 才能够应对任何的危险,小行星撞击只是宇宙中微乎其微的事情,如果是行星撞向地球,那以人类现在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低档的,所以发展 科技 才是硬道理啊,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要发展 科技 的原因之一,除了自身强大之外,还有能力抵御外界的危险。

不知道喜欢天文的朋友还记得ISON彗星吗?伴随着一bai阵天花乱坠的大肆宣传,各种传说声称这个神秘的天外来客将成为“世纪彗星”;然而,却是ISON彗星的毁灭,它在离开太阳之后成了一个不可见的云状残骸。

数百万天文爱好者希望看到一柄发光发亮的匕首悬挂夜空,而ISON彗星的过早毁灭令他们着实极度失望。但是,对于那些以之为研究对象并寄予厚望的天文学家而言,ISON彗星还是充分回报了他们的期许。

它已经成为史上得到最密切观察的彗星。科学界因它而发起了ISON彗星观测运动,它所需要协调的研究领域不仅来自地球,甚至还来自太阳系的其他空间。今年一月的美国天文学会议发布了第一批与之有关的论文,可以预期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热度还会持续下去。业余爱好者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因为有关该彗星的很多数据将对大众公开。

我们何必翘首等待研究论文?就目前而言,我们实际上已经从最近的ISON彗星那里得到了不少启示。

在寻找“垃圾”的同时发现令人惊奇的事物

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发现ISON彗星纯属偶然,他们当时正服务于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该组织为一个天文台联合网络,旨在合作研究环绕地球轨道的碎片(“太空垃圾”)和监控小行星,ISON彗星正是因此而以该组织的缩写来命名。纳瓦斯基已撰写了一个关于他和他的伙伴如何偶遇该彗星的简短说明。目前,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将继续行使其追踪太空垃圾的主要任务。纳瓦斯基谦虚地称自己为一个工程师观测者而非彗星天文学专家。

ISON彗星确实是世纪彗星,且远不止这些

ISON彗星对于星空爱好者而言的确是个无用之物,因为它无法达到肉眼上的可观性。但是,作为一个天体的ISON彗星确实是十分特殊的:它不仅是一个来自“奥尔特云”的新手,同时还是一颗掠日彗星。

“奥尔特云”是一个聚集在远离太阳的冰冷区域中的庞大彗星群,它们比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还要远上成百上千倍。大部分明亮的彗星都是周期性的,意味着它们曾多次飞过太阳,在过程中被太阳炙烤并改变了轨道。而ISON彗星则不同,它的运行轨道显示它直接来自奥尔特云,仍然处于太阳系形成伊始的深度冻结状态,因此天文学家们观测到的是一颗来自45亿年前未被破坏的“时间胶囊”。

“掠日彗星”是那些运行过程中近日点离太阳非常近的彗星,接近太阳的酷热使它们的内部物质蒸发,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彗星中的化学物质变得明显可见。这使得掠日彗星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主题。但是,它们大多数都又小又暗以至于难以研究,而且它们中很少有第一次来自奥尔特云的成员。ISON彗星则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它很新、很热、而且较为明亮。洛威尔天文台的研究员马修·奈特说:“天文学家从未见过这样一颗彗星。”至少在200年内,天文学家在追踪彗星运行轨道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据此标准,ISON彗星不仅可以算是“世纪彗星”,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两世纪一遇的彗星”。

早期的太阳系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地方

ISON彗星起初是怎么离开太阳系去向奥尔特云的呢?最新的理论认为,它们在45亿年前太阳系非常混乱的时期就被放逐了。在地球开始形成之前,木星距太阳的位置是现在的三分之一,后来在其逐渐远离太阳的同时,将ISON彗星和万亿颗类似的彗星都抛到了海王星的轨道之外。

另一个带给人们的震撼是,约6亿年后,流亡的ISON彗星完全进入奥尔特云,此时它们与太阳的距离也许已是之前的1000倍。当时,许多其他的彗星和天体大量地坠落到年轻的行星上,同时伴随着地球生命开始形成,也有许多彗星大规模地撞击地球表面。现在,天文学家通过仔细检查ISON彗星的构成,希望可以揭示它所经历的神奇旅程。

ISON彗星的表亲可能曾在地球上“播种生命”

这个曾经有过的想法从最新的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论证。也许并非巧合,大约正好在太阳系第二段混乱时期,人称“晚期密集轰炸期”,地球上首次出现了生物。类似ISON那样的彗星含有大量的含碳物质的有机分子,也许已经成为地球上构成生命的关键成分。因此,随着彗星们撞击地球表面,它们也许已经为今天充满活力的世界打下了基础。遗憾的是,很难得知那时期发生在地球的事。尽管美国欧柏林学院的布鲁斯·西蒙森正在尽力仔细查看ISON彗星的表亲们撞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但是,几乎所有那时期地球表面的痕迹都已经被侵蚀和磨灭了。

需要强大的引力才能让“回家”

一旦ISON彗星走上了前往奥尔特云的路,它就将在未来的39亿年基本上维持着不变的状态。在深度冻结中,它的温度仅仅比绝对零度(即-273摄氏度)高出几摄氏度而已。它那懒惰的运行轨道需要10万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绕行太阳一周;如果从那里做观察,太阳看起来就像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尽管它异常明亮。除非发生了什么大事,ISON彗星的状态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改变。

那个推动ISON彗星的力量可能源自其附近运动的恒星,彗星在该恒星的引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也有可能是整个银河系的合力作用将ISON彗星送回了老家。法国尼斯大学的亚历山德罗·莫比德利解释道:“整个银河系的引力可以左右彗星的运动。”奥尔特云与太阳的联系如此微弱,以至于银河系的引力从本质上可以对奥尔特云产生显著的潮汐影响,导致一些脆弱的彗星坠向太阳系的内部。ISON彗星可能就是其中不幸的受害者。

ISON彗星就是一颗炸弹

纳瓦斯基和诺维克诺克之所以在ISON彗星远在木星轨道之外时就能发现它,是因为它在那个时候就已经释放出了大量的尘埃和气体。正是如此的骚动使得天文学家乐观地认为ISON彗星将会惊人地明亮,多数彗星不到距离太阳较近的地方是不会出现活动现象的。现在,关于ISON彗星为什么如此早熟的问题,天文学家有了一些好的想法。

夏威夷大学的凯伦·米奇运行计算机模型,显示 ISON彗星可能包裹着一层冰冻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那种气体会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蒸发。任何彗星在哪怕一点点太阳温度的影响下,就会挥发出这些气体。ISON彗星在诞生伊始便处于深冻之中,因此仍旧保留有较多的这类气体。因此,它在遇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临界蒸发温度时,就会活跃地喷发出来。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迈克·A 赫恩认为,ISON彗星在它闲置于奥尔特云时,肯定已被宇宙射线轰击了数十亿年。宇宙射线破坏了彗星的分子;一旦受热,这些分子就会像TNT炸药那样爆炸性地重组。当首次被发现时,ISON彗星很可能已经处在爆炸中期了。

无论如何,ISON彗星的活跃期没有持续下去。这是另一个启示,即:首次来自奥尔特云的游客趋向于在较早的时候达到最高的活跃点后便消失。据此也许可以解释科胡特克彗星曾经带来的那次臭名昭著的失望。

小彗星产生大影响

延伸范围长达1000万公里。有些彗星的长度甚至可达5亿公里——大大超出了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范围!但是彗星的实体其实极小,通常不超过10公里宽。这里的启示就是:你不需要用很多物质去捕捉和反射阳光,联想一下一缕一缕的香烟就知道了。

一颗明亮彗星的彗尾其实非常空,甚至可以认为它与地球上难以达到的真空几乎一致。据最新估计,ISON彗星最早的时候只是个不到500米宽的小东西,而现在,陨灭之后的它当然更是啥都不是了。然而,同样微不足道的洛夫乔伊彗星在2011年也作了一个漂亮的表演。而且,彗星们都会对在太阳系中移动水和有机物产生深远的影响。彗星们也许很小,但是它们有上万亿颗,它们的影响也就不容小觑。

ISON彗星一点也不可怕

尽管ISON彗星已经分崩离析,主要的担心是基于一个真实细节,那就是地球可能会在今年1月下旬通过ISON彗星残骸尾部的外缘。但是,正如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团队解释的,这种会合仅仅和典型的流星雨迸发一般,事实上可能还远不如流星雨迸发时的激烈程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保罗·威特估计,抵达地球的ISON彗星微粒精细程度也就仅与木头烧出的烟灰相当,比典型的流星体要小1000倍。彗星残骸落到地球上的总质量会有多少?大约仅为1磅(不到05公斤)。因此,它真的没什么可怕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星际天文学时代

早年,任何人通过互联网连接,都可以实时看到ISON彗星在向太阳猛扑过去的同时自我毁灭的过程。即使在这样一个互联无处不在的时代,ISON彗星观测运动仍旧标志着一个真正的里程碑。

“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在绕日轨道上对它进行了观测。火星轨道勘测飞行器(MRO)也在绕火星的轨道上对它进行观测,同时,“信使”(MESSENGER)号飞船在绕水星的轨道上也在进行这同样的观测。哈勃和斯必泽太空望远镜也在近地空间共同监视着该彗星的一举一动。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和日地关系天文台( stereo)等太阳监测探测器则共同捕捉了ISON彗星从太阳附近掠过的情况。

 彗星撞地球事件曾经引起社会的恐慌,星球之间的碰撞会引发很多问题,通过后期长时间的观测,证明危机是存在的,那么下面由 星座知识 为大家揭晓下彗星撞地球怎么回事?是哪一年?会造成什么后果?一起来看看吧!

  彗星撞地球怎么回事

 彗星撞地球,以每24亿年(一银河恒星天球年)6次的频率,彗星在掠过地球的时候,有可能会撞上地球,对地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绝大多数的彗星,会呆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地方,对地球没有什么威胁。但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彗星受到临近大天体的引力影响,会改变了轨道,就有可能撞上地球。

有些星体,比如海王星,或太阳系附近的其他恒星或褐矮星,冥王星或塞德娜等,轨道一旦改变,就有可能进入内太阳系,变成肉眼可见的彗星,也会有很小的几率会撞到地球。

  彗星撞地球是哪一年

 近代有记载的彗星撞地球的事件,共发生过二次。

 1、第一次彗星撞地球(1908年)

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大爆炸,摧毁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认为是一块直径百米的陨星在离地64公里上空爆炸的冲击波引起的。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零时17分)发生在现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上空的爆炸事件。

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2千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

 2、第2次彗星撞地球(1976年)

1976年发生在我国东北吉林市的陨石雨,被证明是一颗形成于46亿年小行星带中的一颗小行星800万年前在运行时和其它星体相撞,发生了一次大爆裂,脱离出小行星带而落到地球表面的。

  彗星撞地球的后果是什么?

 超级火山爆发

除了少数靠近撞击点的地区,撞击本身并不会给地球上人类造成致命的损害,但它会抛射大量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数十亿人类的慢性死亡。大量的尘埃将带来一个“永久的冬天”,太阳将被遮掩,庄稼将会枯萎死亡,从而引发大面积饥荒。

英国公开大学的火山学家戴夫·罗瑟里(Dave Rothery)博士做出了相类似的预测,但他认为进入大气层的致命尘埃是来自超级火山爆发。

超级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尘埃将会持续留在大气层,阻挡太阳引发饥荒。“大气层中存在大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光合作用根本无法进行。”

1816年发生了一场类似的但摧毁性相对较小的事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喷发了并产生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以至于这一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海底甲烷沉积物释放引发全球变暖

洛弗尔博士声称大量海底甲烷沉积物的释放将会加速人为的气候变化,从而导致“很快就会发生灾难性的气候剧变”。

除了科学家以外还有很多人提出各种的世界末日理论,有的不太可能发生而有的更是捕风捉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星际行星尼比努将撞击地球,该行星位于太阳系以外,比冥王星还要遥远。科学家解释称这个理论非常荒谬,不仅仅在于目前没有任何人监测到太阳系外这颗行星的存在,还在于如果这样大的行星真的朝地球撞击,我们现在应该早已经观测到。

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一颗,不过地球和其它行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地球诞生了生命,生命赋予了地球特殊的意义,人类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类走出地球后,第一个 探索 的对象就是太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就是太阳,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数据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当时太阳系一片混乱,直到太阳的诞生,太阳系才开始变得有秩序起来,虽然八大行星能够稳定地围绕太阳转动,但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却非常不安分,小行星经常会出现脱离轨道的情况,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在地球诞生46亿年的岁月中,一共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有一次就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5的生物都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

可能很多人会问,小行星撞击地球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其实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导致地球上大部分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弥漫在空气中,几百年都散不掉,而且小行星撞击地球还会导致海啸的出现,恐龙灭绝主要是因为地球生态破坏了,恐龙没有办法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最终灭绝了,目前小行星撞击对地球的危害是最大的,那么近代有发生过小行星撞击事件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1994年7月17日,一颗名为“苏梅克-列韦9号”的彗星狠狠地撞在了木星上,这一幕让人类终身难忘,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撞击的彗星“苏梅克-列韦9号”,是一颗直径2000米的巨大彗星,直径2000米,我们能够想到有多大吗?它撞击在木星上的瞬间,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根据科学家的预测,这些能量相当于40万亿吨TNT爆炸产生的能量,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20亿倍,而且留下的撞击坑直径比地球还大,可见这次撞击的威力有多大。

有不少人联想到,如果这颗彗星撞击到地球上,会带来什么后果?根据科学家的推测,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直径大约是10000米,这颗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根据陨石坑留下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这颗小行星瞬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亿颗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而“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直径只有2000米,它的威力和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相比还差了很多,不过如果撞击在地球上,可能也会导致五分之一的生物灭绝。

由于行星具有强大的引力,所以“苏梅克-列韦9号”在撞击木星之前,已经被木星的引力撕成了21块,这让彗星撞击的威力大大的减少,而且这21块碎片并不是同时撞击到木星上,而是依次撞击到木星上,撞击时间持续了130多个小时,整体威力并不是很大,可能很多人会说,“苏梅克-列韦9号”彗星撞击木星留下了比地球直径还大的陨石坑,这难道还不足以毁灭地球吗?其实“苏梅克-列韦9号”撞击木星能够留下这么巨大的陨石坑,主要和木星的本质有关系。

我们知道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而地球是一颗岩质行星,这两颗行星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相比来说,地球要比木星坚硬很多,木星就相当于一盆水,而地球相当于一块石头,你把小石头扔在水里,水面会溅起浪花,但是你把小石头扔向另一块石头,只能够让它的表面受损,所以“苏梅克-列韦9号”如果撞击地球,也不能够完全毁灭地球,不过对于人类来说,“苏梅克-列韦9号”撞击木星的场景,让人类亲身感受到了小行星的威力,所以人类需要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做出预防。

如果有一天,一颗小行星朝着地球飞来,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这个问题,科学家也曾经想过,科学家设想,如果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加起来,能不能够将小行星运行的轨迹改变,或者说能不能够将小行星炸碎?我认为,炸碎小行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要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迹,以人类现在的 科技 应该不行,毕竟小行星在宇宙中飞行的速度很快,产生的威力也很大,光是依靠核武器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小行星,对此大家觉得呢?

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彗星在撞击地球之后,因为巨大的质量导致地球的地质活动变得不一样了,比如说会发生频繁的火山喷发现象,大量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导致全球其后变冷才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彗星本身造成的杀伤是有限的。相反的,比较小的彗星不会造成这么剧烈的地质活动,而直接杀伤就更小了,所以不会导致地球上人类的灭亡。

1993年3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和天文爱好者大卫·利维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观测木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颗彗星。这颗彗星,让他们在人类 历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颗彗星,是他们合作发现的第九颗彗星,按照以往的规律,他们将其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和其他彗星不同的是,这颗彗星并没有绕太阳公转,而是在绕木星公转,远木点为033个天文单位。甚至由于闯入了木星的洛希极限之内,导致它被木星的引力撕碎,变成了21个碎片。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颗彗星曾经在1992年7月7日极度靠近木星,距离木星顶端云层不足40000公里,比木星半径还要小。并且,行星学家计算后发现,它极有可能在1994年7月上演千载难逢的惊人天象—— 彗木相撞

到了预计的日期,几乎全世界的天文望远镜都对准了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想要看看这一辈子可能都看不见一次的壮观景象。更巧的是,1990年发射升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在前不久刚刚完成修复,也准备在这一次事件中大显神威。

从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21块彗星碎片真的陆续撞击到了木星表面。 虽然隔着遥远的太空,我们听不见任何声音,但是每一次撞击,科学家心里就像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一样紧张。隔岸观火,让全世界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地球是否也有这样一天?

从那天开始,科学家们开始担心:我们的地球也遭受着同样的威胁。尽管木星巨大的身躯可以阻拦许多来自于太阳系远处的天体,但是太阳系内还有很多天体是它无法掌控的。

仅仅是和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也就是所谓的近地小行星,就有大约20000颗。这些小天体虽然目前轨道比较稳定,但是身躯比较小,很容易遭受到干扰,也有可能撞到地球上。

就在彗木相撞发生的90年代,科学家还有另外一大发现,那就是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这个陨石坑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直径约为180公里。地质学家的研究显示,这个陨石坑形成于大约6600万年前。也就是说,它的形成和恐龙灭绝几乎是同一时代。因此,科学家们目前普遍认为,正是当时一颗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在了这里,形成了巨大的陨石坑,也彻底灭绝了地球当时的霸主恐龙。

一想到这里,科学家们不禁脊背发凉:如果未来有其他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否会导致人类灭绝呢?如果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的不是木星,而是地球,我们今天还能幸存下来吗?

实际上,在45亿年的岁月里,地球经历过的撞击不计其数,有些撞击甚至险些毁灭了整个地球。尤其是在太阳系早期,天体刚刚形成,但轨道尚不稳定,这就会导致很多天体到处乱跑,发生碰撞。尤其是在距今38-41亿年之前,太阳系处于后期重轰炸期,许多行星遭受到了小天体的狂轰滥炸,导致面目全非,地球也没有能够逃过。

看到这些撞击,我们不禁陷入深思:假如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真的撞在了地球表面,我们到底会经历怎样的灾难呢?

科学家推测,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最初的直径大约是15-2公里。虽然不如灭绝恐龙的小行星大,但是其体积也已经十分惊人了。如果它撞上了地球,即使不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也足以给地球生物带来极大范围内的致命打击。一旦它撞上地球,就不再是像几十米级别的陨石那样只是产生一个陨石坑了。

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将无法接收到阳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温度降低。同时,植物也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全球的氧气也会不断减少。不管怎么说,最终植物都会成为最早的殉难者,一个个死亡。植物死亡后,植食动物也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开始倒下。接下来就是肉食动物的断炊,也不得不面临灭绝的命运。

当然了,对于人类来说,可以通过发电再维持一段时间,只不过那个时候电费恐怕就会非常高,最终交不起电费的人首先告别这个世界。

有资源的人自然还是能够活得更久一些的,他们大可以找到一个远离撞击点的地方,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并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靠人工的发电技术获得其他需要的资源。但是,他们到底会坚持多久,也很难讲。

如果彗星再大一点,恐怕钱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罗德斯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和射电天文学家Gerrit L Verschuur则表示:如果撞击地球的是直径超过5公里的天体,那么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将会完全灭绝。而计算机模型甚至认为,1公里的小天体就足以给人类致命一击。

总之,不论是多大的天体,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它们撞击地球的那一天。幸运的是,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上的不是地球,而是木星,这也让我们捏了一把汗,同时也不禁陷入沉思: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几公里直径的小天体来撞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地球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木星替地球挡下了这场灾难,让地球逃过了这一劫。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有一颗彗星进入了太阳系,之后就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引。后来一九九三年三月份的时候木星将这颗彗星撕裂了,于是这颗彗星就变成了许多碎石。

这些碎石在宇宙中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而当时人类对此也是非常惶恐的。一九九四年的时候这些碎石终于被木星的引力吸引而撞向木星,这次宇宙所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引发了一场大爆炸,释放出了极大的能量。这次大撞击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使得木星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还将木星撞击出了好几个大坑,这几个大坑都差不多抵得上地球的大小了。

因此,如果这次彗星撞击的不是木星,而是地球的话,那么地球必定会被毁灭。就算人类提前使用核武器来防御,也没有办法阻止彗星众多碎片对地球造成的危险,人类的家园必定会被毁灭。另外彗星撞击的时候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所带来的伤害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彗星之所以最终撞击木星的原因应该是木星的质量较大。质量越大,那么引力就会越大,因此彗星受到木星的引力会比受到地球的引力多许多,从而彗星被木星吸引过去,而不是撞向地球。所以彗星在这一次成为了地球的保护伞,让地球逃过一劫大灾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287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