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八闽是什么意思

书香八闽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八闽的解释

福建省 的别称。 福建 古为 闽 地。 宋 时始分为八个府、州、军, 元 代分为 福州 、 兴化 、 建宁 、 延平 、 汀州 、 邵武 、 泉州 、 漳州 八路, 明 代改八路为八府, 清 仍之,因有 八闽 之称。 明 何 景明 《题黄 车驾 画竹》诗:“ 八闽 高士 黄 司马 , 平生 好文兼爱画。” 清 黄遵宪 《送 女弟 》诗:“过江入 八闽 ,展转来 海滨 。” 袁鹰 《闽海 情怀 》:“有生以来,还没 有机 会到过 福建 ,却对 八闽 景物怀有很深的感情。”

词语分解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 玲珑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部首 :八; 闽的解释 闽 (闽) ǐ 中国 福建省的别称。 部首:门。

王文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是兴化市最好的初中,数次在泰州中考中取得骄人成绩。2012年下学期之前,板桥初级中学共有2个校区,即东校区和西校区。自2012年下学期至今,全校共有1个校区,西校区合并进东校区。板桥初级中学是兴化市第一所“省级示范初中”、泰州市首届“模范学校”、泰州市“德育先进单位”、泰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2012年下学期之前,板桥初级中学共有2个校区,即东校区和西校区。自2012年下学期至今,全校共有1个校区,西校区合并进东校区。专任教师中,“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9人,高级教师61人,一级教师86人,获得本科学历的185人。

这是2015年的招生方案,希望能帮到你:

按照《兴化市2015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7月11日起昭阳湖初级中学全面启动2015年招生工作。环境典雅、书香浓郁、充满人文关怀的昭阳湖初级中学欢迎您的到来!

本市非昭阳镇户籍,在城区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作为择校生接收。

择校招生1视学位空缺接受登记

填写择校审批表,签订承诺书(承诺不享受指标生资格),办理审核手续。

流动人口

适龄子女

7月11日-12日(可放宽至7月15日)携带下列材料到昭阳湖初级中学对应窗口教师登记审核:

(1)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城区经商证明(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或务工证明(正式劳动合同,且已办社保)

(2)户口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暂住证、租房协议等。

三一教简介(莆田)  

三一教,亦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三一教的创立者为明代莆田人、哲学家林兆恩(1517—1598年),他倡教授徒始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大约至十七世纪中叶,“三一教”始逐渐发展完备。三一教是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它最初流行于莆仙方言区,即莆田、仙游两县境内以及惠安县北部、福清县南部地方,全盛时曾流行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南京、北京、河南、陕西、山东等地。近代随着海外移民的足迹,流行于东南亚及我国的台湾省,并辗转传入欧美。现海内外拥有信徒近30万人。在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研究哲学的学者对三一教很感兴趣,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海外信徒十分关心三一教的发展,从1987年,海内外同胞纷纷慷慨解囊,在东岩山原林兆恩为门徒讲学的“东山樵舍”旧址上,重建几经摧残而毁坏的东山祖祠。现东山祖祠已再复当年盛景。经批准成立了东山祖祠管委会,东山祖祠成为莆田市这座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文物,海内外信徒前来这里祭拜络绎不绝。 

所谓“三一教”,就是儒、道、释归于一。因其具有宗教的某些特征,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它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今属莆田市荔城区)诸生林兆恩创立的。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混虚氏、无始氏等,门徒尊称其为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主,又称为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他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享年八十二岁。 

林兆恩出生于一个十分显赫的书香官宦望族。从林兆恩上推六代,这一家族在明代文风鼎盛,一共出了11名进士,平均11年就考中一个。尤其是其祖父林富,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制两广,为朝廷重臣,政声颇著。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的林兆恩,以功名为业当然是其最大的愿望。他6岁入塾学,显得愚钝,林富以为他“才不称貌”,深感失望。16岁时,文窍始通,下笔如流,撰《博士家言》,文词华丽通畅,林富“大奇其才”。18岁时,督学潘潢校莆,阅其试卷,评为“见理之文”,拔置高等补邑弟子员。此时,他对功名充满憧景。此后,他开始参加省试,却连续三次名落孙山。特别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他满以为己学富五车,中个举人是轻而易举的。他对这次省试也十分认真慎重,曾委托族人到仙游九鲤湖九仙祠为他祈梦。结果崐得了个“三骰子赛色,掷个幺四四,一幺旋转久而始住”的梦。亲朋好友均以为这是个预兆他会考个八闽第一的好梦,他自己也满怀着希望赴省城应试,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再一次名落孙山。这次落第,无情地打破了他进取功名的美梦,他对前途感到迷惘,甚至绝望。落第后返莆,他立即放弃举子业,转而潜心研究儒、道、释三教理论,并到处寻师访道,或邂逅儒服玄装之流,亦长跪求教,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林兆恩狂颠。 

科场失意,使林兆恩产生怀才不迂的失落感。在林兆恩的思想陷入极端苦闷的关键时候,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卓晚春闯进了他的生活圈子,对林兆恩弃名学道的思想转变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据《福建通志》载:“卓晚春,莆田人,生嘉靖间,自号无仙子,亦曰上阳子,人称为小仙。”莆田民间传说,卓晚春具有超验的特异功能,言休咎事皆奇中,被视为“活神仙”。林兆恩与卓晚春的交游始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那年道士卓晚春登门拜访,与林兆恩一见如故,结为方外游。数年间,形影不离,晨夕谈讨,纵饮行歌,言行与世人迥异,人称“卓狂林颠”。卓晚春平时所言,多深奥难懂,只有林兆恩才能理解其中的含意。以后,林兆恩将卓晚春同他交谈的话整理成书,名为《寐言录》。可见,卓晚春这位“小仙”对林兆恩弃名学道的思想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嘉靖三十年(1551),林兆恩自称“路遇明师,授以真诀”,倡立三一教。他宣称:“明师”告以三教合一之大旨。但是,“明师”是谁?林兆恩却始终守口如瓶,以致当时许多人就纷纷猜测。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也企图揭开这个秘密,但均无结果,成为三一教史上的一个谜。不过,林兆恩不说出“明师”的真实姓名也是有道理的,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明师”。为了使他所创立的理论更加神秘化,以便感召更多的信徒,他假借由所谓的“明师”指点,这也许是林兆恩的明智之所在,也是历史上许多民间宗教创立者贯用的手法。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不久,其友黄州率先入教,随后黄大本、萧应麟、黄 、林 、朱崐廷柱、郑泳、林兆居、林兆诰、林兆琼等相继受业,成为林兆恩的第一批追随者,三一教在莆田创立了起来。 

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铁心终身从事于倡导三教合一的理论。他在嘉靖二十五年虽然放弃举子业,但名份上仍然属于县学的生员,其言论仍今受到官方的种种限制。为了摆脱官方的限制,嘉靖三十一年他向官府提出取消其生员学籍的请求,督学朱衡不予批准,他就在督学住宿的门前焚烧青衿以表示他彻底放弃举子业的决心,但这种举动在封建社会里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朱衡因之大怒,欲下令拘捕。由于郡守董士衡进言周旋而免祸。次年,他身着小民服往省城参见督学,力请削去学籍。朱衡仍不允,非要林兆恩“衣巾讲学,为诸生式”,否则,将按“焚衣巾违圣制”加以治罪。林兆恩无奈而屈从之,同意朱衡“以山林之隐隐于学校”的意见结束了这场震动社的“请削学籍”风波。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前,林兆恩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吸收门徒,灌输其三教合一的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733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