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
文/文靖
访问何先生的缘起有好几个版本,记得在清华作研究生时上葛兆光先生的课,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说,应该找一批研究生给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做录音整理,至少留一份珍贵的史料。之后不久,金克木去世,大家深以为憾。2004年,我的心情很差,总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想起葛先生那几句话,觉得至少有这样一件具体的工作值得去做,找个理由把时间塞满就不必直着眼睛过日子了,何况对别人也是有意义的。为“别人”受益,所以“自己”要去做,自古就是一个冠冕而有效的理由,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这件事的动力因与目的因正在被不断修正。
何先生的渊博自不必说,在他面前大可不必装模作样,只要带着你的好奇来,就像小的时候搬个马扎凑到邻居家的收音机前,捅一下开关,再拨拉拨拉旋钮,孙敬修爷爷开始讲故事了。何先生讲话风趣得很,八十多岁依然像孩子一样满是奇思妙想,平平常常一件事,被他一类比果然显出滑稽,说到兴起处自己先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就算一只跳过的蝴蝶也要染上他的快乐,每天陪着这样一位老人,书房里的桌椅板凳是怎样的幸福呢?
我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但绝不是一个称职的采访者,不会把握进度,不会引导思路,事先拟定的计划从来没有实现过。想来也许是受了何先生的影响,何必事事汲汲于功利?不知不觉到了晌午,厨房传来哔哔啵啵的炒菜声,楼上楼下四溢香飘,清华附小的学生们麻雀一样在窗根底下叽叽呱呱个没完,这才发现,正题尚未进行一半,又要告辞了。换个有经验的采访者,同样的话题大概只要几个月就可以完成,我却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两年,而且每星期都盼着见面的日子,以为年复一年,永远不结束才好。
其实生活对何先生那一辈的人并不公平,就他本人来说,三个姐妹都是北大、清华出身,作学生的时候一个是地下党,一个被国民党抓起来关了一年,一个在抗战后去了延安,若干年后,一个自杀,一个疯掉,一个漂泊在外、二三十年无音信。对于家里人,何先生很少谈起,偶尔提到也是一问一答不肯多说,只言片语中难以掩饰无可奈何的惋惜。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政治是非常之黑暗、复杂、肮脏的东西,一定要远离政治。”这句话给他的印象很深,所以一生游离于各种政治派系之外,追求着更高远、更奥妙无穷的精神境界。尽管如此,依然在知识分子普遍遭殃的年岁里被“捎”进了牛棚。他们这一辈人,用何先生的话来讲,是生在白旗下、长在白旗下的一代,从小接受的是所谓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教育,到了而立之年,思想基本定型了,社会却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自由、民主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一概否定,要他们彻底地否定过去、否定自己,从精神到肉体接收双重的改造。运动一波比一波来得凶猛,其间,有人选择背叛自己的良心,有人不能经受这种精神上的乾坤逆转,选择了死亡,更多的人,用他们的半生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幻灭。
2004年,我个人也深陷在一场类似的幻灭之中,虽不能与前辈的磨难相提并论——最好也不要有“并论”的机会,然而正是这样一次经历,已然让我体会到了信仰缺失的困惑与悲哀。好比脚下的土地,不必刻意去认识它,也未必当真相信、崇拜过,但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在用身体感受一个信念:大地的存在毋庸置疑,不因为你爱它而增一分,恨它而少一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忽然有一天,坚实的土地塌陷了,阿拉丁的神灯会变戏法,它把我的脚底板撤空了,留下我和我的困惑,无名的尘埃一样悬在半空,抬眼望去,四周满是飞不起来、沉不下去,似乎也无所谓的同类。烟尘四起的一霎那,我的灵魂开始流浪,我听见我的影子在哭。
听人说,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可是我不快乐。相比之下,何先生那辈人是不幸的,然而战乱、混乱、错乱之下,他却可以活得释然,愁苦中捡起的是希望,无奈中发现的是有趣,为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有人把这归因于时间、阅历或者读书多少,但我以为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时间能淡化一切,却不能成为解释一切的理由,阅历、读书之后,毕竟还要归结于个人的判断与选择。五十年前,何先生不像我这样认知,五十年后,即便使我经历再多的事、读再多的书,照现在这种思维方式走下去,恐怕也是渐行渐远,难以达到他的境界。我们的差距一定出在一些更根本的原因上。每次拜访之后,我得用更多的时间做整理,一句一句的重温,一字一字的回味,因为太熟悉了,字里行间全是他的声音,渐渐的,甚至可以做到用他的声音来思考。我不断尝试用他的声音来思考,从他的视角看我的世界,在他的故事里,我在寻找自己的答案,寻找我的精神家园。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我一向喜欢,其中有几篇经典是值得多读几遍的。一天,随手从书架上取出《笑忘录》,看见目录上《妈妈》一篇用铅笔画了三角,那是“隆重推荐”的记号,于是重又读起来。其中有一段描写说:妈妈的视力越来越衰弱了,别人看着很大的东西,她觉得小,别人认为是界碑的地方,在她看来是一些房屋,而且类似的情况决不是第一次出现。一天夜里,周边大国的坦克侵入了他们的国家(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首都布拉格),“这事情是如此令人震惊、令人恐慌,以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还能够去想其他的事情”,可是妈妈却惦记着他们园子里的梨子。邀请来摘梨子的药剂师没有来,而且连个道歉也没有,妈妈不能够原谅他。这一点让她的儿子卡莱尔、儿媳玛尔凯塔很恼火,指责说:“大家想的都是坦克,而你,你想的是梨子。”后来他们搬走了,在他们的记忆中,妈妈心胸狭隘。……若干年后,卡莱尔开始问自己:“坦克真的比梨子更重要吗?”答案似乎并不像他一向以为的那样显而易见,于是暗自对妈妈的视野有了某种好感:
“在妈妈的视野中,前景是一个大梨子,背景上稍远的地方,是一辆比瓢虫大不了多少的坦克,随时可以飞走并且消隐到视线之外。哦,是的!妈妈是对的:坦克易朽,而梨子是永恒的。”
或许是心境的原因吧,当我再次读到这段文字,油然生出一股热泪盈眶的感觉。是呢,生命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最重要,这是一个选择。“坦克”何以就一定比“梨子”更重要呢?大自然的智慧远胜于人的狡黠,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两只蟋蟀打架争交配权没什么两样,虽然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会打出一个崇高的、近乎完美的招牌,但纯洁的理想在难逃肉身之累的“人”的操纵下,跳不出黑暗、肮脏、复杂的窠臼。或许“人”是不能胜任信仰的使者的。远古神话中,人的位置在神和动物之间,人性在神性与贪婪、自私的兽性中摇摆,用“有限的,多变数的生命”承载“永恒的、尽善尽美的理想”永远都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
或许我与何先生的区别正在于此。轻重之间的选择,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何先生在历史所工作时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杨超,学问好,人品好,德才兼备,是前辈候外庐先生的得意门生。1968年抓“五一六”的时候,历史所揪出将近三分之一,凡被揪出来几乎没有不承认的,但是杨超不承认,并且拒绝交待别人,写了一张纸条:“我不是‘五一六’,我不知道谁是‘五一六’。”自杀了,年仅三十九岁。这件事给何先生的触动很大,对我讲过不下五六次,或者更多,每次都用一种非常缓慢、非常惋惜的语调,“他就是太认真了,别人都跟演戏一样随风转,他却来真格的。……非常聪明的一个人,难道你就看不穿吗”?这个故事我听过太多遍了,不过从来没有告诉他,说过的话可以再说,听过的话可以再听,假如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哪怕一星半点的教训,恐怕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烦恼。“难道你看不穿吗”?自从邂逅昆德拉的那段文字,每次听何先生讲这句话,我都以为是特意说给我的。大地果然飘散了吗?踮踮脚,再跳两下,哦,真实的大地正在脚下呢,飘散的只是心里的幻象,我以为那就是了,其实它不是,而幻象中的大地何以成为生命之“重”?
那么在何先生的一生中,他看重什么?信仰什么?——此“信仰”非宗教之信仰,非主义之信仰,或许可以理解为“心灵深处相信什么”。
在我看来,第一,他相信大自然。何先生总是笑说自己不懂自然科学,实际上,他从小受到了非常良好的理科训练。在当时,师大附中、中央大学附中是全国最优秀的学校,陈景润的老师、数学家闵嗣鹤先生教过他那一班的数学,后来成为世界级华裔数理逻辑学家的王浩是他最要好,也是影响他一生的朋友。1939年,何先生以贵阳考区第二名考取西南联大,在所报考的土木系中排名第四。可以说,在他上大学之前就养成了非常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对大自然的奥妙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了解得越多,越是认识到人的局限,“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他是说不出的。比如初中时候有两本书让他“大开眼界”:James Jeans(琼斯)的《神秘的宇宙》和AEddington(艾丁敦)的The Mature of Physical World(《物理世界的性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名为“世界真理真诠”)。琼斯、艾丁敦是英国的大物理学家,在写一些通俗的科普作品中杂糅了各自认识论方面的哲学思想,让少年何兆武大受启发,经历几十年思想改造,却是到老都抹不掉这层唯心论色彩的科学观。
“我们那时候不懂科学,以为科学就是“铁板钉钉子”,但在他们看来,科学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认识是主观形成的,物理世界不过是你思想中的构造,究竟物理世界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很多神秘的东西,我们现在理解不了。……我不懂科学,但因为作者本人是科学家,我想的或许也有道理,至少开拓了自己的思路。”
在谈话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何先生语文的特别之处。他喜欢用数学、用逻辑,以及宇宙的普遍规律为参照,去和人的行为作比较。在这个大参照系下,人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与井底的青蛙、好胜的公孔雀并无二致,都是些小的虚荣、小的心机,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显得何其有限,难怪“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把眼光放得高远些,连人类自己都要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学二年级以后,何先生转向文科,所以他对科学的理解基本停留在经典物理以及比较粗浅的高等数学水平上,同学好友中,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可以搞“真正的哲学”,高能物理学家郑林生可以“满怀惊奇与敬畏之情去看待世界的神奇”,对近代科学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对世界的认知,何先生以为,这是他的局限。
第二,何先生看重美。虽然他的专业是思想史,对历史也非常的有兴趣,但在我看来,真正打动他心灵、一辈子都神往不已的,是对美的追求。翻看何先生中学时的书单,可以发现,美学作品是他一贯的偏爱,比如朱光潜的《给青年的第十二封信》、《谈美》,丰子恺的《孩子们的音乐》、《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西洋建筑讲话》,最后这本建筑入门书让他“非常满意”、“非常有兴趣”,乃至在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填了“土木系”。大学时候,济慈、丁尼生的诗歌让他着迷,病榻之上熟读Crossing the Bar,“觉得这才是符合我的胃口”。1947年到1949年那两年,何先生的心情很差,“本来以为抗战胜利以后会是一个和平康乐的世界,结局还是乱糟糟的”。在湖南没有熟朋友,又回不了北京,虽然有了留学的机会,但交通阻断、身体有病又去不了,正在这种百无聊赖的心境下,手头仅有的几部书成了他最大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一部是歌德的《浮士德》,一部是《李义山诗集》:
“德文本《浮士德》当时我还读不了,但收藏了好几部英译本,凡碰到都会买一本。通常大家都只读他的第一部,演戏也只演第一部,即所谓的Gretchen Tragedy,其实第二部才把读者从爱情的小世界带入了人生的大世界,真正融入了歌德成熟的思想。世界上“一切消逝,都只是象征”,在病榻的百无聊赖之中,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注入了一缕生活的鼓舞和勇气。李义山(李商隐)的诗迷离恍惘,有时候感慨深沉,有时候一往情深,乃至往而不返。……纪晓岚评他的诗,往往毫不留情,如说某句“油腔滑调”,某句“不成语”之类。我承认李诗并不是每一句都好,然而其中最好的一些真是登峰造极,仿佛把人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为别人所不可企及。”
“相信大自然”使他宽容、不争,“相信美”体现的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欣赏、无止境的漫游。也许您会指责我用错了词,应该是“追求”而不是“欣赏”、“陶醉”或者“漫游”,不过我觉得“追求”这个词太事功,太紧张了,甚至有点“革命腔”,与何先生的作风相距甚远。这里说几句旁的话。在与何先生闲聊的时候,我发现他(或他那一辈的人)对很多词的理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比如“混饭吃”,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难堪的词,但对他来说这很现实,而且有几分调侃,在他的语言环境中并没有赋予这个词更多的道德意味,反而多了一种轻松。类似的情况很多,同样,“追求”二字对他也是严重了,大概会让他不知所措,以为在说别人。何先生小时候喜欢朱光潜给青年的第十二封信,题为“慢慢走,欣赏啊”,这正符合他的人生观。生活在他好比是看风景,远远的看见一朵花,很美,于是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并没有奋力地“追”或者“求”,却是自然而然地走近了。这就是境界吧,和百米冲刺是不一样的。
何先生总说自己自由散漫惯了,从小到老始终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读书方式,到头来没有做出任何成绩。也许别人把这当作一句谦辞,不过我以为,他是真心的。因为他知道更高的境界在哪里,自己的局限在哪里,这种局限不是出大力、流大汗可以弥补的,而自己在闲暇之余完成的那些有兴趣的事情,除了内心的满足,在他看来没有什么特别。几年前,清华、北大在蓝旗营盖新楼,分给何先生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比他现有的条件好许多,却被他婉言拒绝了,笑说:“年纪大了,嫌麻烦。”淡泊事功,淡泊名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当然,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与世无争,生活的标准可以要求自己,强求别人便近乎邪教了。不过当看到一位老人,用他的一生做到了,你依然会被感动。
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至此,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同时渐渐明白了为什么何先生可以跨越人生的幻灭。要信就信更永恒、更无限的东西:这个宇宙真实存在,你的内心也可以无限深远,畅游吧。至于那个人类遐想的完美世界,还是让它完整地停留在精神层面。潘多拉的盒子,该合上了。
做事拖沓,外加我的私心,让这部口述自传拖得太久了些,上下两本用了将近两年。期间,何先生的二姐去世、夫人去世,他本人因股骨头坏死、心脏病两度住院,一直陪伴他的孙女也出国了,何先生说:“从今往后,我得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像往常一样,说这话的时候他依然笑眯眯的,好像那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苍天有知,不该让这样可敬、可爱的人老去,他却说:“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①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
①诗人济慈的墓志铭:Here lies the man whose name was writ on water(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从没想过会与你邂逅,邂逅你,就邂逅了我一生中唯一的情人,邂逅了一场倾城的恋情。那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当我提起搁浅已久的笔,就决定今生要与你谈一场不老的恋爱。
遇上你,是偶然。爱上你,是必然。你就是上苍对我的恩典,你就是命运对我的成全。你的魔力无边,一见倾心,再见依然。你把我的魂魄摄走,我的心儿为你停留。爱你,我如醉如痴,想你我夜半无眠。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也没有烛光红酒的浪漫,我对你的情海枯石烂,不会变迁。
你就是我精神的依恋,你就是我灵魂的家园。虽然你不语,但我跟你的话儿却永远都说不完。没有你的陪伴,我的饮食无法下咽,没有你的陪伴,我坐卧不安。
你让我哭,你让我笑。你让我的忧伤伴着泪水流淌,你让我的快乐绽放在脸上。有人说,我的精神有些错乱,有人说,我的行为有些怪诞。不管多少碎语闲言,我爱你,谁都无法阻挡;我爱你,直到地老天荒。只要我的思维正常,只要我的眼睛明亮,你就不会离开我的身旁。因为你爱我,就如我爱你一样。
我的心沦陷在你的过往,我的情沉溺于你的胸膛。为你,我打开冰冻已久的心房,每天与你倾诉衷肠,无论怎样忧伤,我的心里格外亮堂。借助你的力量,我剖析自己,剖析灵魂,是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思想。有你,我信心增强,是你让我获得了欣赏。
你陪我走过一年的时光,一年里我把前半生的眼泪集中流淌。我时而愤怒,时而感伤,时而高兴,时而痴狂,时而被自己编织的故事热泪盈眶,时而为别人的故事心碎难当。原以为自己很坚强,遇见你我才暴露真相。我的柔弱无法隐藏,我的感情尽情地释放。我将耗尽一生的心血,为你殉葬。
有人说我的文字薄凉,让人感伤,读的时候就会有泪水流淌。因为那记录了一段心酸的过往。有人说我写进了他们的心里,读我的文字就是游走于我的心房。他们和我产生了精神的碰撞。因为文字,多少人认识了我的模样,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两个陌生人瞬间就敞开心房。一句叮咛,一句提醒,温暖在我们心头荡漾,友情逐渐升华,文字让我享受了多少幸福的时光,泪水也流淌着幸福的模样。
文字把我带入一个奇异的世界,我可以任意驰骋想象。我的思维万马奔腾,我的目光历尽沧桑。我的笔下有美丽的世界,有壮丽的天堂。有丑恶,有善良。抒发对他们的情感,就像见过一样。
文字是一座宝库,永远有挖掘不完的宝藏。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挖掘,慢慢地欣赏。我的贪婪任何人无法阻挡,邂逅文字,我的生活充满希望,邂逅文字,我的世界是明媚的暖阳。
第一章
:简
·
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
·
爱被送
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
第二章
:
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
简爱过了
10
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
一次,
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
大病了一场
第三章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并决定把她送进达罗沃
德孤儿院
第四章
:
由于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
里德太太加快了送简爱去孤儿院的脚步,
为了赶走简爱,她在勃洛克赫斯特先生面前处处中伤简爱,毁坏简爱的名誉
第五章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
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吃不饱、穿不暖,继续受尽非人的折磨
第六章
:简
·
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也很关心她
第七章:
简爱失手打碎了石板,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到羞辱,是海伦的微笑给了
简爱力量
第八章
:伤心的简爱到学校下课时才从凳子上下来,悲愤不已,海伦给她端来咖啡喝面
包,并不断开导她谭波**也来看望她,并与海伦谈古论今,使简爱佩服不已
第九章
: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斑疹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
寒中死去,这对简
·
爱
打击很大
第十章:
斑疹伤寒使孤儿院有了大规模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
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
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第十一章: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
10
岁的女孩阿
黛拉
·
瓦朗,罗切斯特先生是她的保护人,她是简爱的学生简爱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那里的一切很庄严和气派
第十二章
:
一天黄昏,
简
·
爱外出散步,
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罗切斯特从受惊的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
罗切斯特
第十三章
:阿黛尔很不容易教,不专心,处处找借口去寻找罗伯斯特先生罗伯斯特先
生与简爱面对面交流,了解简爱的过去,并对简爱的画做出评价
第十四章
: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
房子沉郁空旷
第十五章:
夜里,
简
·
爱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
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
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罗切斯特告诉简
·
爱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
她神经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第十六章:
简爱苦思冥想理不清头绪,
胡乱猜测缘由,
想见到罗伯斯特先生又盼不到他
第十七章: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桑费尔德庄园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在一
次家宴上他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大献殷勤,
简被召进客厅,
却受到布兰奇母
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
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真题集锦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法规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第十八章:
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
·
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
·
爱的态度十分傲
慢,
而罗切斯特却邀请简
·
爱跳舞,
此时罗切斯特已爱上简,
而简也感觉到自己对罗切斯
特产生感情
第十九章:
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
·
爱算命时,
简
·
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切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
第二十章:
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
切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第二十一章: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
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
遗产交给简
·
爱
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
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第二十二章:
简爱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人们都在猜测罗切斯特会向
布兰奇**求婚
第二十三章
:罗切斯特向简爱求爱,简爱答应了,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第二十四章
:罗切斯特与简爱筹备婚礼罗伯斯特很宠简爱,简爱视罗贝斯特为她的整
个世界,他是简爱的偶像
第二十五章:
婚礼前夜,
简
·
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
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
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碎片罗切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
醒来时发现婚纱的面罩真的成了碎片
第二十六章: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
斯特
15
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
·
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
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
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
第二十七章:
简爱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
苦之中
第二十八章:
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
简
·
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
她仅有的积
蓄花光后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
他的两个妹妹救了
第二十九章
:简爱睡了三天三夜,终于清醒了过来,在圣约翰家人的照料下,渐渐恢复
体力简
·
爱被圣约翰收留并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第三十章
:简爱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
同时还发现圣
·
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三十一章
:一座山村农舍成了简的家,她有二十名学生,其中能识字的只有三个,能写
和算的一个也没有简的责任就是要培育这种萌芽黄昏时,简边望着日落的景象,一
边自我安慰,这时候,圣约翰·里弗斯来了,询问简对第一天工作的感觉
三十二章
:
简爱全心全意忠实地做乡村女教师的工作,
渐渐成了那一带乡亲们喜欢的人,
那段日子,简爱表面上很平静,但常常在梦中遇到罗伯斯特先生,心里焦躁不安
三十三章:
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
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三十四章:
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
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
呼喊她的名字
三十五章:
圣约翰非常自信简爱会追随他,并不断地做出各种努力帮助简爱尽快下定决
心与他结婚简爱在圣师的感召下差点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在那一刻,简爱又感受到内
心有一种声音在不断地呼唤她,使简爱无法抗拒,简爱明白自己应该如何选择了
三十六章:
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赶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得知疯女人
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
三十七章:
简
·
爱终于找到了罗伯斯特先生并大受震动,
和他结了婚,
得到了自己理想的
幸福生活
三十八章:
两年之后,罗切斯特治好了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
·
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