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徽派小院是真的吗

银川徽派小院是真的吗,第1张

银川徽派小院是指位于宁夏银川市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虽然银川地处西北地区,与徽派建筑发源地安徽有一定距离,但在历史上,因为商贸和人流等因素,徽商在西北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银川可以看到一些徽派建筑的痕迹。这些小院通常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如青砖灰瓦、雕花门楼、白墙黑瓦等,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徽派建筑的特点顺口溜是粉壁黛瓦马头墙,天井浮雕冬瓜梁。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及浙江省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徽派建筑最初源于古徽州,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

一、徽派建筑风格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嘉兴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一万年以前,这里已经形成陆地;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已经有先民生活。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也在这里繁育。

梅花洲所处的土地文明正是马家浜晚期、崧泽文化遗址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是厚积而薄发的精粹,也是梅花洲非同于其它“洲”的意义所在。

——崧泽文化

对凤桥影响最深的文化,当属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迹介于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和以余姚 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上承嘉兴马家浜文化、下接余杭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 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在各种文化的交会下,梅花洲成为嘉兴文明的一大起源之一。

石佛古寺

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刹,肇基于南朝宋。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平治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宋为“保圣院”;明初始称“石佛教寺”,简称“石佛寺”。此后屡逢灾变,遂成废墟。2005年得以重建,2009年被评选为“南湖新十二景”,千年古寺终于重现荣光。

千年银杏

梅花洲石佛寺传承下来两株千年银杏树,两树隔河相望,据传为一雌一雄。参天的古树树干通直、枝繁叶茂、丰姿秀丽,春夏翠绿、深秋金黄,雄浑古朴、蔚为壮观。2002年,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古树名木保护牌,鉴定该银杏树树龄已有1240多年,是嘉兴最古老的树木之一,被誉为“平原上之王”。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是凤桥最著名的遗存,是凤桥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相传始建于唐朝,由石佛寺内僧人的化缘建造。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需走三步就上了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两桥成直角相连,似一把双连圆形锁,建在三水汇合之处的梅花洲的花蕊上。

香花桥

明正统年间重建石佛寺,有八景,香花桥为其一。系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光绪二十年(1894)再次重建。凤桥著名诗人潘鸿谟在《寺门布月》中写有“香花晚桥风”的句子,让人浮想联翩。

观建筑之灵秀

梅花洲的明清古建既有徽派建筑的元素,又有江南建筑的风格,是两种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景区内的建筑群落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梅花洲的建筑之美,就相应在花草、流水、院落与亭台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冯氏老宅

冯氏老宅建于清末民初,为三组中轴对称的宅院,自西向东依次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与江南传统建筑的融合,在嘉兴的传统民居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翰林书院、翰林府第

翰林府第以“镜因胜幽,名以美传”而成为古代嘉兴文人游览、读书、诗咏、归隐、避难之所在。自明末以来,来此隐居的名士文人逐渐增多,其中有岳飞后人嘉兴知府岳元声、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与董其昌齐名的著名画家李日华、以制“檇李匏尊”闻名的巢鸣盛,以及大文豪朱彝尊及其祖父朱国祚、知名文士彭孙贻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84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