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第1张

闇声啼蟋蟀,乾叶落梧桐。——唐·白居易 劝酒十四首 何处难忘酒七首 其四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①。——唐·孟浩然 句

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元·萨都剌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四

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唐·李白 效古二首 其一

四十日秋无点雨,谁将消息到梧桐。——宋·方岳 秋热 其一

台越还闻走麋鹿,墟吴真见有梧桐。——明·沈周 读吴越春秋

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宋·杨万里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 雨夜似清溪二首 其一

离情满江汉,秋色入梧桐。——明·黄瑜 送张九衢都帅北上时镇惠潮

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唐·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唐·杜甫 遣闷奉呈严(一本有郑字)公二十韵

麒麟游甸苑,凤鸟集梧桐。——明·祝允明 都门赠吴渊父

满耳蛩声秋唧唧,玉阶寒露冷梧桐。——清·杨淑贞 秋夜

玉醑金钗香梦断,归来晴月挂梧桐①。——宋末元初·方回 饮商氏普安堂(大震)

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宋·葛天民 小亭

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宋·刘敞 庶几堂

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宋·杨万里 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

今日何日展图画,钟山秋雨鸣梧桐。——明·唐之淳 题十六罗汉画卷

其旁接密荫,蔼蔼青梧桐。——清·曹翰田 漫咏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宋·陈师道 秋怀四首 其二

人影立梧桐。——清·吴伟业 木兰花慢  过济南 中秋咏月

广堂铺琉璃,高檐荫梧桐。——宋·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

堕羽别炎洲,不复巢梧桐。——明·贝琼 真真曲

归非今正好,霜露脱梧桐。——宋·刘敞 秋莺

且来明月下,举白听梧桐。——宋·韦骧 和潘通甫六月十二夜月

坐到夜深明月上,秋声故故绕梧桐。——宋·王炎 秋日晚晴

高台峨峨近仙宫,下有翠竹兼梧桐。——明·卢宽 凤台秋霁

清梦不成空有恨,萧骚疏雨打梧桐①。——宋·范浚 四睡次三兄茂载韵 其三

诗成吟罢来清风,秋意拂拂生梧桐。——宋·章甫 谢张倅惠茶

竞看威凤集,周雅咏梧桐。——明·严嵩 奉送太宰杨公赴召

送君有作兼群公,凤凰今已飞梧桐。——明末清初·陈恭尹 扶胥歌送王阮亭宫詹祭告南海事竣还都兼柬徐健庵彭羡门王黄湄朱竹垞诸公

应卷虾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桐。——唐·温庭筠 晚坐寄友人

西风和露坠梧桐。——当代·周燕婷 浣溪沙 七夕望银河有感二首 其二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唐·白居易 有木诗八首 其六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唐·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其一

西风一夕卷梧桐。——清末近现代初·叶恭绰 双调南歌子·夜坐咏怀

秋声半夜搅梧桐。——明·杨慎 浪淘沙 其二

妒他篱下菊,增艳向梧桐。——明·胡应麟 咏黄叶同区孝廉纯玄太史用孺作 其一

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清·蒋春霖 虞美人

饥容叹妻子,败叶理梧桐。——明·陈昂 还家晚坐

惟有堂前双古树,左边松柏右梧桐。——明·许炯 萧氏双节妇歌

八载恋、珠水长江,凤凰自古驻梧桐。——当代·张海鸥 如鱼水 女棣唐碧红与谢君志勇结缡

双凤宿梧桐。——清·毛奇龄 小重山 其一

砌虫吟蟋蟀,阶叶走梧桐。——明末清初·陈恭尹 秋屋

芳砌晚凉收茉莉,小楼春暖发梧桐。——清·张秀端 江南好

丝丝疏雨泣梧桐。——清·杜文澜 风入松 听国工弹弦索

南荒丹山本凤穴,凤虽不至吾仍种竹栽梧桐。——清·丘逢甲 以摄影法成澹定村心太平草庐图,张六士为题长句,次其韵

人睡萧萧院落空,未秋愁已怯梧桐。——明·高启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其二

只今曲岸已梧桐。——清·曾廉 荷叶杯·本意

背风飞蛱蝶,倚日笑梧桐。——清·张珊英 枫(庚辰)

往来迷町疃,物色认梧桐。——明·释妙声 吴中行野人居

一叶先惊秋信到,教人长是恨梧桐。——清·黄琬璚 捣练子 落叶二首 其一

百卉秋具腓,先陨惟梧桐。——宋·李纲 秋思十首 其十

春①盘厌笋蕨,秋子积梧桐。——宋·吴儆 拾梧子

溪锁豹眠闲雾露,台雕凤集旧梧桐。——宋·吴几复 往凤凰院观稼

淅淅萧萧到荷叶,今年秋不属梧桐。——宋·苏泂 次韵九兄秋吟五首 其一

银潢向何夕,零露湿梧桐。——宋·郑刚中 阑暑

惆怅一窗无用月,为谁凉夜晒梧桐。——宋·周端臣 古断肠曲三十首 其二十一

寒声落鸿雁,秋意著梧桐。——宋·白玉蟾 护国寺秋吟 其二

晴空无点翳,秋气遥梧桐。——宋·陈宓 次柯东海于安溪流惠亭

三十二门金锁合,年年春雨扫梧桐①。——宋·陈允平 故宫

应笑西邻少风味,一炉沉水对梧桐。——宋·邹浩 戏王宽之 其一

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宋·叶梦得 水调歌头 其六 癸丑中秋

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唐·孟郊 送从舅端适楚地

道书编(一作藏)竹简,灵液(一作药)灌梧桐。——唐·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一作占)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唐·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唐·李中 春闺辞二首 其一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唐·孟郊 赠转运陆中丞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唐·齐己 风琴引

池影碎翻红菡萏,井声乾落绿梧桐。——唐·齐己 惊秋

梦回金井卸梧桐。——宋·卢祖皋 太常引 趋省闻桂偶成

北园依梵庋,东郭据梧桐。——宋·王洋 和谹父问讯吉父 其一

夹门小松柏,覆井新梧桐。——唐·储光羲 述降圣观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唐·贾岛 投孟郊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一作落)梧桐。——唐·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碎声闻蟋蟀,疏影舞梧桐。——宋·赵与■ 桐

收拾雨声归杵臼,放教秋意擅梧桐。——宋·释宝昙 和广慧吊楮

不是凤凰飞不到,更无一树是梧桐。——宋·释行海 无题

夜凉河汉迥,高风散梧桐。——宋·韩淲 三十日邂逅柯录同集希之月台

山鹿野麋便茂草,凤凰终合止梧桐。——宋·綦崇礼 漫成 其二

猛风吹梧桐,玉露坠金井。——明·黄佐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五

闲庭庭畔植梧桐,上有新蝉噪晚风。——宋·释智圆 湖西杂感诗 其三

日西阶影转梧桐,帘卷青山簟半空。——宋·王安石 日西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宋·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庭前两梧桐,浓绿涵清辉。——宋·吴儆 独酌

琉璃叶下剪梧桐,绿子青枝扫地空。——宋·奕载 大雄寺

秋阴疏梧桐,暮寒老蒹葭。——宋·洪咨夔 送阮深甫尉桂东 其一

但闻微雨响梧桐,不悟高楼尽日风。——宋·吕本中 读旧诗有感

凤皇占梧桐(35),丛杂百鸟栖。——唐·元稹 青云驿

笑身似梧桐,未秋先病。——清·赵我佩 台城路 湖楼晚眺

有木名梧桐,栖凤临清池。——清·倪涛 拟白香山有木诗 其一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唐·韩愈 秋怀诗十一首 其九

恨秋雨梧桐,春信奈何偏杳。——清·董以宁 蕙兰芳引•咏宋团扇画松石,同程村限韵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唐·岑参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凄风拉梧桐,霜露摧筼筜。——元末明初·刘基 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

江南秋色满梧桐,回首青山万事①空。——宋·文天祥 重阳(庚辰) 其二

朝阳灿梧桐,秋露垂江湖。——清末民国初·曹家达 拟枚乘杂诗六首 其三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唐·李白 代秋情

安栖不用求梧桐,云林气接扶桑红。——元末明初·张昱 云林歌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唐·孟郊 饥雪吟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宋·张耒 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

林皋一叶飘梧桐,飞云在眼催归篷。——明·陶安 送易德辉

秋风掠梧桐,岁月去如掷。——宋·彭龟年 别宜春柯宰

高岗西望产梧桐,仪羽婆娑讶许同。——明·张子翼 陆川六景 其五 西凤朝阳

鸾德仪梧桐①,五色映阳光。——明·霍韬 赠孙少参应奎 其四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宋·吴文英 惜秋华 其三 七夕

鴳雀鳱梧桐,翕习鸾凤饥。——明·李梦阳 杂诗三十二首 二十二

窗前堆梧桐,床下鸣络纬。——宋·苏轼 与顿起、孙勉泛舟,探韵得未字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宋·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五 东湖

平陵畴昔富梧桐,闻说樵苏树已童;——明·张煌言 杂感三首(辛丑) 其三

劝君洗竹买梧桐,凤何时来驾归鸿。——宋·黄庭坚 题罗山人览辉楼

此处少梧桐,不知落叶未。——清·毕际有 秋夕

明年郁梧桐,定作喈喈凤。——宋·邓肃 和作哲送令德

车马与梧桐,盼睐生光辉。——清·吴森 谢广济篆咏怀 其一

而我爱梧桐,亦以成乎性。——宋·陈翥 西山桐十咏 桐径

西风雕梧桐,忽忽春复秋。——宋·安丙 送陈伯宏归天台

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①。——南北朝·吴均 赠王桂阳别诗三首 其一

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南北朝·张正见 赋新题得寒树晚蝉疏诗

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①。——南北朝·徐陵 内园逐凉

峄阳桐 朝阳桐

孤心合浦叶,远调峄阳桐。——明·王世贞 初秋端居即事效初唐体

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宋·黄庭坚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 其一

百尺桐 千尺桐 三尺桐 五尺桐

逃名张廌千竿竹,起色枚生百尺桐。——明·王世贞 助甫以病不出会遗诗见赠怅然有答

下有百顷筠,上有千尺桐。——明·王世贞 题凤麓图为姚使君赋

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宋·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岂无五尺桐,所贮徒百囊。——宋·卫宗武 和赵莲奥琴

半死桐 枯死桐 夸死桐

几痕斑泪孤生竹,十指朱丝半死桐。——明·徐熥 无题 其八

一双玉鹤天上飞,人间但见枯死桐。——宋·苏舜钦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就是一年去除了的意思,别名“大年三十”。除夕,指的是这一天的晚上,民间也叫“除夕夜”“大年夜”“除夜”等。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指夜晚。

      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家人团聚是除夕最重要的事,不管你一年中身在何方,除夕必须赶回家,与家人一起祭祖、一起迎接新年。如果作为一家之主,除夕还在外边奔波,心里该多酸楚啊。除夕又是年底,往往伴着凄风寒雪,心境更坏。

      有一年除夕,高适困在驿站里,心情不佳,干脆写首诗吧,感慨当下、展望来年: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叫《除夕作》。人在旅途,虽是除夕,也无法回家,只能投宿客栈,面对孤灯。想起家人和故乡、想起自己又长了一岁但功业未就,不免心境凄凉。

      和《除夕作》相似的,是《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这首诗也是高适早年所写,雪后初晴的傍晚,诗人和李少府在旅社邂逅,却又要别离,心情可想而知。诗人置酒相送,你一杯我一杯,酒喝干,人未醉。“候雁飞”写大雁南飞,暗示出“归”,可天已晚,故友路途还远,归不归?这里有对友人的关切,也暗含诗人自己的怅惘:我也人在旅途,归哪里?

      这首诗也是高适早年所写,暮雪初晴,苍凉萧瑟,友人在旅途,自己也在绿途,淡淡的离愁中也包含着诗人的伤感。

      高适早年间仕途不顺利,在诗里发过不少牢骚。

    《咏史》是一首五言绝句,借战国时魏国人范雎的故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表达了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重视的悲愤情绪:

      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范雎早年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朝堂上,须贾被齐襄王数落得尴尬之极,范雎挺身而出,大展口才,不仅替须贾解了围,还维护了魏国的尊严。齐襄王眼前一亮,觉得范雎是大才,就送黄金和牛、酒给他,想把他留在齐国。范雎谢绝了齐王的邀请,东西也退回。

      齐王的做法让须贾很难堪,须贾是个小人,回国后就向相国魏齐诬告范雎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大怒,把范雎抓来严刑拷打。范雎装死才逃出魏国,改名张禄,辗转入秦。范雎的才能得到秦昭王的赏识,后出任相国。

      秦国要征伐魏国,魏王派须贾去求和。听说须贾来了,范雎换上破衣服来到馆驿谒见须贾。须贾大惊:“我以为范先生被魏齐打死了,怎么落到这步田地?”范雎答:“当年被弃尸荒郊,幸得一过客所救,亡命于秦。”这须贾虽是小人,但还有些隐恻之心。他留范雎同坐,还给他吃的。当时正是隆冬,须贾命人拿缯袍给范雎披上。范雎说自己可以帮忙引荐秦国的相国,须贾大喜。范雎带着须贾来到相府,说去通报,让须贾在门口等。良久,须贾问守门者:“我的故人范叔入府通报,久而不出,您能为我招呼一下吗?”守门者说这里哪有什么范叔,刚才进去的就是我们的相国啊。

      须贾得知范雎就是相国,如雷轰顶,赶紧跪于门外说:“魏国罪人须贾在外领死。”范雎升堂,历数须贾罪状,最后说:“我本该处死你,但看你还念旧情,以缯袍相赠,所以饶你性命。”须贾叩头称谢,匍匐而出。

      高适年轻时自由自在,似乎不在意仕途,但也确实不顺,所以才有牢骚。人到中年(46岁)才科举中第,得到“封丘尉”这个小官,也郁郁不得志。他认为有才能就应该受到重用,但自己有才能却没有受重用。这首《咏史》,就是借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连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现在的人却不知道还有像范雎这样的天下贤才,还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千古名句,出自高适《别董大》。

      这“董大”是谁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当时著名琴师董庭兰。唐玄宗天宝五年(747年),在朝为官的房琯被贬出朝,当时是房琯门客的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此时高适已过40还没中第,时而隐居、时而游走四方,属于白丁。天宝六年,高适与“董大”会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两首送别,是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的再次别离。

      前一首,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晦暗寒冷,也暗含诗人当时的困顿。后两句,既表露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后一首还是困顿,老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即便如此,大丈夫也不能就此沉沦,而是要奋发向上。

      《送桂阳孝廉》也是送别诗,基调同前:

      桂阳年少西入秦,

      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

      他日云霄万里人。

      数次科考,仍是白身,这“桂阳少年”的境遇和高适有一拼,故同病相怜。但诗中的自信、豪迈、乐观,至今读之,仍荡人心魄。

      身处困境,发发牢骚,但大志不衰,这几首诗皆如此。

      志向不灭,日后还真发达了。高适49岁时扔掉了封丘尉,客游长安,后来入军营,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里当了“掌书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被朝廷授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此时他已52了。潼关失守后,高适随唐玄宗逃到成都,任谏议大夫。在唐肃宗、代宗两朝,高适一路升迁,淮南节度使、彭州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封了侯。

      高适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边塞诗大多雄浑悲壮、浑厚古朴。

      30岁前后,高适北游燕赵三四年,对边塞军旅有体验。此后他写出了唐朝边塞诗中的扛鼎之作《燕歌行》。这首诗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经典句子迭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高适当封丘尉时曾出过一次差,负责往清夷军(唐朝军镇名,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麾下)送兵。这次差旅,他对边塞的了解更深一层。《送兵到蓟北》,即是写这次送兵:

      积雪与天迥,

      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

      不为觅封侯。

      诗歌豪迈悲壮,这些战士走向边疆,诗人希望他们成为边防柱石。他哪里知道,仅仅5年后,这批战士竟成了安禄山叛乱的炮灰(安禄山当时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高适的边塞诗也不都是笳鼓悲鸣,也有笛声哀怨、款款乡情,如这首《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也作《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

      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

      从风一夜满关山。

      诗写于高适在西北边塞从军时,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王七就是著名诗人王之涣,王之涣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高适以此诗和之,但比王之涣的诗乐观许多:笛声、月下,环境清朗,声声羌笛硬是把梅花吹落(《梅花落》本是曲名,诗人将其拆用),笛声和梅花四处飘散,一夜间洒满山间。梅花其实是戍边将士们家乡的花、心中的花,诗人把羌笛与梅花联系起来,虚构出梅花落满山间的景象,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道尽边关将士的乡情。

      有意思的是,这首诗居然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叫《塞上听吹笛 》,词句有些不同,意境一样: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高适的绝句不多,和他的其他诗一样,大多直抒胸臆,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再看看其他几首,大都如此:

      闲居

      柳色惊心事,

      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

      犹胜百家书。

      田家春望

      出门何所见,

      春色满平芜。

      可叹无知己,

      高阳一酒徒。

      高适还有一首七绝《听张立本女吟》,也非同一般。此诗一说是张立本的女儿所写,说这张立本是个草场官,他有个女儿从小没读过书,忽一日,口中吟出此诗,恰好张立本在,赶紧记录下来:

      危冠广袖楚宫妆,

      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

      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仅用四句,就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情景融合之完美,由情见景,情景相生,非高手不可能写出。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绿叶吐而燕子归来,校园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几簇藏春花了,黄黄的花从地上一直开到顶端,它们似乎约好了似的,一起向你露出笑脸,笑的是那样灿烂,黄黄的颜色让人心暖,有时会想人竟不如一朵花,花的一生是多么的开心,而人的一生开心的日子又有多少呢?

春天总能看到许多东西钻出地面,想起吴钧的诗《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途光明。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一棵小松,在大人的话语下个个都有着做科学家的梦想。每次说起来身形骤然高大,为自己有远大的理想而自豪,而如今坚持自己梦想的人又有多少个呢?总在不经意间让岁月的流水冲走了我们戴着红领巾在红旗下许下的梦想,待到发现时竟已追不及了,它早以不知流落到那个不被煽情的角落了。

你是自己梦想的守望者吗?可我自己知道我的梦想一直都不曾遗失,只是不能实现。或许是梦想的缘故许多人都说我与别人不同,审美观,人生观都与别人不同,每一个与我同桌的人都说我未长大。我的梦想不曾是成为科学家亦或是亿万富翁,我一直期待着有一片麦田,而我则是麦田的守望者,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是活在我父母的梦想中,渐渐地他们的梦融入了我的生活中,而我竟也随他们患得患失了。

《春天里的秋天》序 作者巴金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

于是那个女郎疯狂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我的二十八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样的笑里,我看见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个痛苦的声音说: “这应该终结了。”

《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Je accuser”(我控诉)。

一九三二年五月 选自《序跋集》

<<春天的旋律>>

水之湄,伊人伫立,其境何美?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土家小镇,是我心中永远走不出的风景。小镇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洗车河。四周的青山似一位丰姿绰越的母亲轻拥着,小镇是诗人们追寻千年、不经意间从《诗经》里逃逸出来的伊人,她手中漫卷的飘带就是酉水河。

从十五岁到十八岁,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四年。

从头都说那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的水,四季长清。不知是众多的姑娘眼睛幻成了那一道道明波,还是那清亮亮的河水凝成了姑娘们的眼神,至今还记得,那河水每一道波纹都是那样明艳鲜亮,都是那样的洁净,随时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是那样清凉甘甜、浸润肺腑。那时候少女们最喜欢在大桥下沐浴游泳,桥上有许多匆匆过客以及悠闲的乘凉人,对于我们的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仿佛面对周围的山水一样只当一道熟悉的风景。我的伙伴个个有着水一样的灵秀和靓丽,皮肤细腻得胜过了扬名四方的小镇豆腐脑,白里透红的脸色象熟透了的水蜜桃,那鲜嫩、那娇艳怎么洗也洗不褪色。那时候没有游泳衣,我们都穿着自爱缝制的小褂褂,大大方方地挺着微微凸起两只小青桃的胸部,毫无顾忌地在水中穿来穿水。穿累了,游够了,一个个走上岸来,坐在大块大块的青石上洗衣,长长的黑发湿漉漉地披散在身后,个个都是水蛇腰,个个都是动人的美人鱼,那笑声阳光一样透明。

小镇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地方,民风纯朴的得就象秋日里的晴空找不到一丁点儿的杂滓。男人们的沐浴地点距离我们很近,有时候不经意间几个顽皮的自以为还不够大的小男人就从水底钻进了我们的阵营。这时候就象沸腾的油锅里洒进了水滴,惊呼与欢叫和着高扬的水珠直冲云层。但是不管叫不叫唤,所有的美人鱼都会一样空前的团结,拉的拉手,捉的捉脚,搔的搔腋窝,抓的抓脚心,非把那入侵者弄得精筋疲力连连求饶最后乖乖地滚回自己的领地不可。这种游戏时常发生,可也从来没有引起过真正的战争,大家嬉戏一回闹一回,也就高高兴兴地散了。在我们的心里,不管男人女人身体都不是密秘,美丽是大家的也是公开的。

到过了许多城市之后才知道小镇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在城市里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许下河洗澡的时候,小镇的母亲们却常常将那些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孩就放到了小河的怀抱里。在小镇,我几乎从没听见过有人叫自己的孩子不要下河洗澡,河是他们的乐园,更是他们的天堂,从每一年的端午直至深秋十月,小镇里的孩子们就一直泡在清悠悠的水里。而且在那里居住那么多年,我还很少听说过有谁家的孩子溺水而亡。这也许跟小镇压的格局有关,跟小镇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小镇架在两河之上,所有临水的房子都有一个从河中砌起来的墙脚,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吊脚楼直伸到河上。吊脚楼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关注小河的眼睛,谁家的孩子要是出了点什么事,吊脚楼上的眼睛会看得最清楚。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救人活动是救艾老师的独生女儿艾云,不知怎么回事,艾云经常爱一个人下河,不知不觉就成了落水的小称砣,让那些发现她的孩子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救。小河中的呼救声一响,吊脚楼里的锅碗瓢盆便跟着响起来,那速度之快我想一定胜过了古代的狼烟,胜过了抗日战争时的消息树。一转眼的功夫,就有男子,轻轻巧巧地游到了艾云的身边,托起了正在深潭的旋涡上打着旋儿的艾云。这时候总是男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沉着冷静和能干的时候,这时候也是吊脚楼上女人们的眼睛最流光溢彩的时候。我是在一个吊脚楼上目睹这一场精彩的好戏的,整个救人的时间加起来不上两分钟,时间虽短却显得那样惊心动魄,以致多少年后我也一直不能忘记。还记得那次最先游到艾云身边的大丑,因为他们兄弟二人长得都很瘦,跟那猴皮精似的,人们都习惯于叫他们大丑二丑。可这一次他的动作却十分优美,轻轻地辟水,小梭鱼一般地钻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人托了起来。许多平时正眼也不瞧他一下的女人这次眼光中多了一份欣赏与敬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小镇上的人们真是穷得可以,连买盐的钱也经常短缺。但在小河里很富有。不知道那时的小河哪来那么多的鱼儿虾儿蟹儿,一年四季怎么捉也捉不完。一涨水,我们在河边随便放个什么撮箕之类的工具,就能装到许多鱼虾。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放鱼药去毒鱼,摸鱼和捉蟹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那可真是一件冒险的事。有一次,我将小手伸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抓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以为是条大鱼的尾巴,拖出来一看,妈呀,是条花花绿绿的水蛇!好在那时候看别人处理这类场面的次数挺多,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赶快甩开胳膊,在空中画了几个优美的圆圈,水蛇也许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吧,就从凉爽的窝里飞到了热烘烘的山坡上。经历了这些煅练,我也操练出了一身农家孩子的大胆。后来在大学,看见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女孩见了一条毛虫虫也要惊叫好半天就很难相信她们不是在矫揉造作。

比小河更富有的是那些环抱着小镇的群山。春天有刺苔苔、羊奶奶、茅千儿、茶泡和三月泡,夏天则有龙船泡,秋天更有八月瓜、阳桃野枣儿野梨儿。我一直怀疑这些都是只有山上才长的东西,读了那么多书有些东本一直没有从书上看到过。比如茶泡吧,它象一个个彩色的灯泡,没热时是红的,熟了之后白里泛着一点淡青,有的白白的面子上还有几个黑色的霉点子,吃起来嫩脆爽口,清甜宜人,书上就一直没有人写过。还有三月泡,它的样子很近似现在的草莓,但比草莓要秀气得多,玲珑剔透、晶莹鲜润,颗粒小巧但味道却浓甜而清香,书上也似乎少有人提起。除了这些野果,就是山菌子了。进了城才知道人们叫它们做蘑菇,一年四季只要天一下雨,我们就可以吃到菌子,那几乎是小镇人们桌上的一道主菜。而最好吃的要数枞菌了,一年两发,春菌金黄、秋菌嫣紫,芳香无比,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用油蔬成菌油作为吃面的炒菜的作料,一年四季做出菌类佳肴,实为一种难得的山珍。除此而外,山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珍奇动物,每到秋收过后人们便开始上山赶仗,起下来野猪、白面、麂子味道特别鲜美。有的人家,野味吃不完,挂在炕头薰一薰,当作珍贵的礼品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女孩子不能上山赶仗,但一年四季我们除了呆在水里,便是呆在山上了。我们一群小女子也有一个孩子王,她叫红娥,上山摘茶泡、捡菌子、拾干柴,只要红娥吆喝一声,上寨下寨——整个小镇的孩子便都会蜂涌而去。在山上,红娥很会照顾每一个人。我是一个后加入者,小学毕业后才随调动工作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而我得到红娥的照顾却是最多的,每一次我拾的柴总是最少,而且捆得松松垮垮,根本挑不回去。红娥叫一声“拿条藤子来”,就有人把藤子送到了她的手上,“谁的柴多些凑一点过来?”又有人往我的柴堆上加两把,红娥飞快地帮我重新捆好了柴。可惜我偏偏不争气,还没走出一泡尿远又直喊挑不动了,每次都是红娥飞快地跑上前,把自己的柴一放,回过头来接我。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红娥也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学校,从此,我们离开了小镇。只是来来去去的路上我们依然同路,我知道在大学里她照样非常出色。第一次见面许多长沙伢子望着她目瞪口呆:湘西真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少了一些往来,前日邂逅,才知道她早已把自己的公司办到了省城和州府。彻夜长谈中,我们又回到了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小镇。

小镇,伊人,别来无恙?

我们的季节——春

春季,花季,雨季——我们的季节。

路旁飘着白色蒲公英,溪边吐着柳枝,山上缀满着粉兰的桃骨朵儿……她们用特殊的花语诉说着隐藏的秘密。阳光、雨水和空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埋下种子,在春天里萌发……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传递着春的气息!啊!春,我们的季节!

淅沥的雨丝,像那六弦琴,在春风抚弄下,叮叮咚咚,是那么动听!班驳的树影,像梦的森林,引领我走进,五彩的神秘。那里真的好神秘:那里满是春的气息,满是花季的芬芳,满是雨季的清新,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季节!

春天像星期天的早晨,春天像紫色的梦幻,春天像爱说话的眼睛。她拥抱着风,把雨丝洒向我美丽心灵,将我清洗得洒脱,从此不会有烦恼;春风满载我黄了的笑声,飞向大海,飞向蓝天,飞向世界!把欢笑带去,把理想放飞!

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色彩满天满地,把春天聊成话题;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芬芳满天满地,闭上眼睛吮吸,伸出双臂,拥抱着春,拥抱着大自然!

春天,弯着嘴角,无预警地向我们笑;春天,竟然先对我们这群可爱的花朵示好。噢!原来花开的灿烂需要春风、春水的滋养,还需要园丁的培养!

留住春天(散文)

一棵小松树不大情愿地在街头的绿地上落了户。开始,小松树还觉得有点新鲜,匆忙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奔驰而过的汽车穿来钻去,还不时地鸣着喇叭。渐渐地,这嘈杂和喧闹,令小松树实在难以忍受。它使劲地晃着身体,真恨不能生出两只脚来,好赶快离开这让人生厌的街头闹市。

可一切都是徒劳的,小松树摇晃累了,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它想起自己在苗圃生活时的情景: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整天都是安安静静的,哪像这里呀!

正在这时,有个弱小的声音在呼唤着小松树。是谁在叫我呢?小松树睁大双眼,四下观瞧,它终于发现,是脚下的小草在和自己说话:“小松树,想家了是吧?别灰心,这里的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呀!”小草那乐观的话语,使小松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小草说得对呀!”一旁的碧桃和樱树一同劝道:“我们自身的绿叶不仅可以吸尘,还能消除噪音呢,咱们共同努力吧!”小松树不再抱怨什么了,开始认真地吸收营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第三个春天终于到来了。又厚又密的草坪像块绿绒绒的地毯,小松树已经长得又高又大,身旁的碧桃、樱花开得格外娇艳,她们笑吟吟地感谢小松树:“因为有了你,才把我们衬托得这么美丽!”小松树赶忙摆摆手:“我应该感谢你们,没有大家的鼓励,我也不会在这里生活得这么快乐。”

一群小学生跑了过来,在小松树前站好,小男孩用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刻,留住了松树、碧桃和小草的笑脸,留住了春天!

约会春天(散文诗)

挥手作别昨夜的寒冬,给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与春天约会。

约会春天。是哪只春鸟,首先唤醒昨夜冬眠的心。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听到轻轻叩门声。从门缝里,漫近一股暖流,挟着酽酽的芬芳。

打开门,推开心扉,和煦的阳光跳跃,舞进屋里,朗照着阴郁已久的心空。捧几掬鸟语,灌进孤寂的心屋,滋润那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

迈开双脚,一脚刚跨出门槛,便发现青青的小草从我的门槛出发,沿着通往春天的小径走去。是它在为我带路么?!

我猜,春天在着急地等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则她生气了,不理我,我该什么安慰她?而且她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匹骏马。听,我的马在轻唤着我!于是,我翻上马背,骑在风的翅膀,飞奔而去。一路上哒哒的马蹄,轻轻踏平我昨夜心伤的余痕,声声安慰,伴随着整个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约的伊甸园。

她正用她的羞涩迎迓我。她年轻的双眸正躲在飘散的黑发下,深情地望着我。但,长发不能掩盖住她浅浅的笑靥和淡淡的红晕。

在这里,我期待许久的燕儿也南归了,她在呢喃着稔熟的语言,只有我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这相约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窥视我虔诚的双眸。小树也偷偷地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偷窥我年轻的心。小溪从我的脚下发源,在欢唱远行,带着我年轻的心去远方流浪……

在这相约的地方,晴空为我们绽放着朵朵白云。那轻翔的白云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问了问蓝天,蓝天捧出蔚蓝的笑容,向我点点头默应。原来,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与春天约会的土地上,种下梦的种子,还有年轻的心。在心里,也把春天种植。这样,它便在一场蒙蒙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养,生长在四季……

春来了,不知不觉得到来。树木还没有绽出新芽,枯草也没有点缀新绿。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缕轻柔的春风了。就象一个生命的初生,轻柔有力地缓慢成长。这时候,希望,梦想,爱情,友谊,生机勃勃的力,都隐约的夹在春风中迎面而来。 漫长的冬季就要过去。在冬季,我已忘了岁月的更替,四季的变换,心上生了厚茧,默默的辛勤劳作,对周围的世界早已熟视无睹。奋斗着,进行着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对着追求未来与理想的艰险之路。

但是春天来了,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隐的你可以感到世间万物的诞生和律动。再往后,阳光会渐渐温暖,空气中会慢慢弥漫了甜蜜。树木会变得翠绿,青草会接到天涯。很快,鲜花到处开放,柳絮也开始惹人愁肠。大街上,色彩会变得鲜艳,阳光爬上人们脸庞,欢声笑语处处。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啊。生命也是一个奇迹啊,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循环往复,象一只深沉优美的旋律,跳动不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歌,四季是一只歌,那么这春之初的一缕微风,就是那未成曲调之前的片刻寂静,那屏声静气地酝酿和等待的一刻,那跳动旋律的抑制不住地下意识流露。四季的华章就要展开,巨大的生命力和满溢的爱将书写这美丽的山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这是寂静的一刻,却无法平静,却深沉有力。我的朋友,你可以感觉得到的,如果你注意倾听。 春来了,一缕轻柔的春风迎面而来。

绝佳防御战术的经典战例

建安二十年 (215 年) ,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亲率大军直扑合肥。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合肥逍遥津一役,是张辽毕生最闪光的佳作,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可称为防守战术的经典战例。

一、合肥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胡注引《水经注》“淝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西北入芍陂。自芍陂上施水,则至合肥。淝水又北过寿春县北,入于淮”,“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合肥北通淮河,南达长江,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更是曹魏军事重地。

1、防御上,曹魏东置合肥、中守襄阳、西固祁山。合肥地处淮南重地,既利屯田戍边,又扼孙吴北取徐扬之路。孙权屡攻合肥,就是希望将前线向前推进,以合肥为北屏障,以巢湖为水军根据地,必要时可以让水军北入淮河攻魏。

2、攻势上,合肥南控巢湖,遥望建业,能够对东吴构成威胁。曹魏随时可以自淮河调水军至巢湖集结整备,然後从濡须入长江攻吴。东吴不得不在濡须口夹水立坞,以防曹魏南下入江。

3、策略上,曹操时不时由合肥越巢湖发兵南下,把东吴的兵力和注意力长期率制于此,保长江一线大部分地区的安宁。魏吴接壤数千里,而十多年间只在此一隅发生战斗,道理概在于此。

基於合肥的重要性,魏吴两国在此地先后展开数次大战,烽火遍及合肥、濡须等地。曹魏南下,吴守濡须以拒;孙吴北上,魏守合肥以待。

二、战役前夕的军事态势。

建安十六年,孙权听从长史张纮之议,将治所从京口西迁到“山川形胜”的秣陵,建石头城,改名建业。同时,吕蒙以“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为由,劝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

建安十八年,曹操攻濡须,孙权与之相拒月余,虽各有小胜,却难以为功,曹操只得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而退军,并一面使张辽、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一面遣朱光屯皖,大开稻田。但当初曹操军谯备边,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不听蒋济“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震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的劝说,征令内徙,使“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导致“江西遂虚”,皖城实际已是座孤城。

建安十九年,孙权接受吕蒙“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有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的建议,亲率大军征皖,吕蒙荐甘宁为升城督,督军急攻,一战而获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并男女数万口。待张辽率兵来救,闻城已拔而退。

同年七月,曹操知皖城失守,不顾贾逵、傅干等人的谏阻,忿然再次举军亲征,然“士马不能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军遂无功”(此战史无明记)。曹操始悟与其胶着于此,不如回师而西取张鲁。

建安二十年,刘备定蜀,孙权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刘备当然不许,关羽尽逐权置三郡长吏。孙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刘备闻之,亲提五万大军下公安,遣关羽进益阳,争三郡,大战一触及发。是时曹操兵临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孙刘遂分荆州,重结旧盟。

这样,东吴西向无事,孙权遂把目光又投向东线的合肥。

三、战役的进程。

建安二十年,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麾下将领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潘璋、陈武、贺齐、徐盛、吕范、宋谦等;而合肥仅有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的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远在关中,无力赴援,兵力十分悬殊。

1、初战寒心魄。

早在曹操西击张鲁之前,交给护军薛悌一道秘密教令,函边写着“贼至乃发”四字。现吴军果真北上,张辽、乐进、李典、薛悌乃开函看教,教令上书:“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但敌众我寡,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皆疑,唯张辽领会曹操用心之所在。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乐进等犹豫不定,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素与张辽不睦,但为其坚决赴敌的精神所打动。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于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将士”,准备明日大战。

作者:神威将军华雄 2007-1-22 11:13 回复此发言 2张辽威震逍遥津

次日凌晨,张辽带着八百死士杀进孙权初到而不整的阵中,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诸将十分佩服。

2、固守城不隳。

东吴大军云集,立即展开了攻城作战。但由于魏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而吴军锐气顿失,此消彼长,再加上合肥防御工事在前扬州刺史刘馥的积极筹建下,非常完善坚固。东吴几万大军连续围攻十余日,战役状况和惨烈程度估计可与郝昭守陈仓相媲美,孙权久攻不下,军中又疾疫流行,只得望城兴叹,撤军引退。

3、血贱逍遥津。

吴军依令皆引兵就路,大众既去,唯留孙权与吕蒙、蒋钦、凌统及甘宁等人率车下虎士千馀人,尚在合肥以东之逍遥津北,张辽从高觇望知之,立即与李典、乐进率步骑突袭过去,孙权见势不妙,“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

形势紧急,凌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扞卫,甘宁引弓射敌,诸将一起浴血奋战,发现部卒斗志低靡,“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吴军士气为之一振。激战中,陈武奋命战死,宋谦、徐盛皆被创披走,潘璋时“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凌统扶扞孙权出,权乘骏马上津桥,敌已毁桥,津南已见彻,丈余无板,亲近监谷利时在权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着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策马驰驱而去。

贺齐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权,随后中兵拒击,得徐盛被创所失之矛。凌统亦返身再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被甲潜行”,其余诸将也皆陆续返回。

4、恨未斩敌酋。

《献帝春秋》记载张辽问东吴降兵:“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卒答曰:“是孙会稽”。张辽后与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战后,张辽等诸军追击,“几复获权”,曹操得知,颇为张辽之勇猛精神所动,遂拜辽为征东将军,后多留诸军,使之专任东部战区;乐进增邑五百,并以进数有战功,分出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迁右将军;李典增邑百户。

而孙吴方面,蒋钦力战有功,迁汤寇将军;凌统、潘璋拜偏将军,“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遂倍给本兵;陈武临战阵亡,“权哀之,自临其葬”,并以其爱妾殉葬(残念啊),复客二百家。

四、此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1、张辽能以区区七千人,大破十余倍之吴军,其在战前的准备谋划,战中的审时度势,执行的坚决彻底,都将防守战术发挥到极至,可谓以弱敌强的经典战例。此次战役,曹军胜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料敌机先。曹操二次兵临合肥,虽仍劳而无功,但有了详细查看地形的机会,预测了孙权将来用兵的必然态势,故能根据守城各将的关系和特点,预为布置。对其教令,《通鉴》胡注云:“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而孙盛评曰:“至于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必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斯言是矣。

其二是灵活善战。张辽不仅对曹操的战略指导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大胆用兵,在执行中还能够灵活机变、拼死力战。其充分理解士气对交战双方的重要性,即守城时不能一味死守,而应攻守兼杂,使敌来的不畅、攻得不顺、退的不便,真正体现了防守战术的精髓,连曹操也是“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作者:神威将军华雄 2007-1-22 11:13 回复此发言 3张辽威震逍遥津

其三是战备完善。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表刘馥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张辽等人屯合肥数年,也早有所准备,故孙权屡攻不下。

2、赤壁战后,孙权亲临前线十一次,以此次的形势最好,但也败得最惨。虽说对比刘备夷陵战败的元气大伤,东吴仅仅损失了陈武和数千兵,还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在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张辽抱病随曹丕南征时,“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张辽成了孙权心中的梦魇。此次战败,主要有二个原因:

其一是骄忽轻敌。孙权自恃人马众多,而合肥守兵寡少,来时不备,去时无防,连续遭到两次袭击。先挨当头一棒,挫了锐气,再遭衔尾一击,差点蹉跎,致使大好形势白白流失,甚是可惜。

其二是恃勇好战。此战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后果,是因为两次遭袭都有孙权在场,且势如危卵。早在第一次围合肥,孙权就想率轻骑突敌,张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原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孙权虽纳纮言而止,但没予以重视。故贺齐涕泣再言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至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原以此为终身诫”。血淋淋的教训,总是易于接受,“大惭!谨以克心,非但书诸绅也”。

血贱逍遥津一役,不光是造就了张辽的绝世名将之誉,其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使东吴君臣重新考虑国家战略思想。《吕蒙传》“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正是这种转变的体现,故在曹操于次年再度出兵濡须之际,孙权派都尉徐详见操请降,魏吴修好,开始注目势力暴涨的刘备,集中精力计谋趁机夺回荆州。

又:

  公元215年,这一年对于张辽来说是一生最辉煌的一年。刘备入川取代刘璋已有一年,三分天下之势渐显。曹操取下汉中欲南下扫荡西川,此时孙权率十万大兵进攻张辽镇守的合肥,由于曹操大军大多派去了西线汉中战场,东线合肥只屯有七千多士兵。或者曹操深知以张辽的才能,七千余人足以阻挡东吴的进攻,所以他就留有妙计,让同守合肥的李典与张辽出兵迎敌,而乐进守城。孙权十万大兵锐不可当杀来,曹军顿时军心涣散,士气大摇。张辽决定趁东吴阵营未稳前奇袭吴军,以壮本方士气,于是挑选八百壮兵,当晚一马当先杀入未做防备的孙权阵营,吓得孙权避于小山上而不敢应战。东吴其他军营赶来后把张辽围住,张辽率军奋勇杀出重围返回本阵。这次小战事虽对东吴没什么损伤,但张辽的身先士卒却激起了曹军的斗志。于是张李乐三将强化防御准备持久战。东吴军数十日围攻合肥无果,补给日益困难,军心开始动摇,孙权乃下令撤军。当大军退出长江渡口逍遥津时,孙权召开军事会议,而此时逍遥津却只有千余近卫部队护守。孙权万万没有想到张辽会突然突击过来,被杀得狼狈不堪,要不是手下诸将的奋勇保护,恐怕他就活不了七十多岁了。张辽这一战杀得东吴“人人害怕,闻张辽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能先发制人亲率敢死队突袭敌军,赢得了本军的信任,壮大了军队士气,勇气可嘉。之后打出持久战的牌子使敌人不战而退,并且情报跟踪探知孙权召开军事会议,大胆出兵突击吴军,打了个大胜仗,这全靠他能审时度势善用兵法。张辽勇谋兼备,难怪《三国志》里把他列为魏国五大将第一人。

附: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

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望采纳,谢谢

作者 诗题 诗句 于武陵 赠王道士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于鹄 南溪书斋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储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刘商 袁十五远访山门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刘商 题水洞二首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刘言史 题茅山仙台药院 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刘长卿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刘长卿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刘长卿 寻张逸人山居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刘长卿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刘长卿 石围峰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刘长卿 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刘长卿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刘长卿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刘长卿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包融 赋得岸花临水发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厉玄 从军行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司空图 丁未岁归王官谷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图 春山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吴融 倒次元韵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吴融 偶书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吴融 花村六韵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唐彦谦 绯桃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乔侃 人日登高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奚贾 寻许山人亭子 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 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孟浩然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母校书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郊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崔涂 江雨望花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崔涂 王逸人隐居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仲方 赠毛仙翁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南史 寄静虚上人云门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 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戎昱 寄梁淑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戎昱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戴叔伦 晚春 桃源宁异此,犹恐世人闻。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伦 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戴叔伦 赠韩道士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戴叔伦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戴叔伦 过友人隐居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施肩吾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曲信陵 移居洞庭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朱湾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李嘉祐 送韦司直西行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李峤 送司马先生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呈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 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白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李白 拟古十二首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李益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李端 归山居寄钱起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李端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李端 送马尊师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李群玉 恼从兄 武陵洞里寻春客,已被桃花迷不归。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李群玉 赠花 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送秦炼师 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 李质 宿日观东房诗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杜甫 不寐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杜甫 北征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杜甫 寄从孙崇简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沣朗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杨凭 千叶桃花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杨发 南溪书院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欧阳衮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武元衡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 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殷遥 友人山亭 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汪遵 东海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汪遵 短歌吟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间便是武陵溪。 沈佺期 入少密溪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 法振 月夜泛舟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独孤及 伤春怀归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独孤及 送别荆南张判官 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链师院三首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王维 田园乐七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绩 游仙四首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王绩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 田家三首之二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白行简 赠毛仙翁 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皇甫冉 春早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皇甫冉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应向秦时武陵路,花间寂历一人行。 卢照邻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秦系 春日闲居三首 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秦系 题章野人山居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窦群 假日寻花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綦毋潜 若耶溪逢孔九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罗虬 比红儿诗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羊士谔 郡斋读经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胡曾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 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萧颖士 蒙山作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薛涛 牡丹 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贯休 江边道士 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贾岛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无云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钱起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 宛谓武陵洞,潜鹰造化移。 钱起 岁暇题茅茨 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钱起 洞仙谣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钱起 石井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钱起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钱起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韦庄 江上别李秀才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韦处厚 桃坞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韩偓 六言三首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韩偓 无题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同窦书寻刘尊师不遇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骆宾王 畴昔篇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27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