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的责任是评“书”,不是评“人”。不过书有作者,为了认识书、了解书,不能不说及作者,尤其是作者与书的关系。古人已有读书须“知人论世”的准则,在今日依然需要。然而一涉及人的问题,就难开口。文章总是自己的好,也只有作者自己的寸心才能体会出亲手写成的文章得失安在。因而,你说他文章写得怎样,他偏觉得不怎样;你说他这篇文章涵义何在,思想如何,他偏不承认。如果你再进而讨论到他生活的背景,或怀疑这位作家的天才,他不骂你才怪!盖作家永远喜欢人们说他的文章的好处。留心近十年来文坛动态的人,不会忽略刘西渭先生的《咀华集》。但你一翻开那本小书,就可找到好几位作家为了辩护自己的文章而向刘先生责难的文字。这无疑是说他批评得不对。然而批评者出于公心,又不能因此不说。无已,则有一焉,曰“无私而坦诚”,如是而已。我说这话并非怕人向我责难,实是一向有爱说闲话的毛病。下面便要书归正传了。
不论徐志摩先生身后毁誉如何,他岿然独存的天才却不容人们轻易否认,他诗文中那种充沛横溢的激情永远使你感到鼚轩鼓舞。有人把他的作品比做吃鸭梨般甜脆,我觉得是很确切的。这寥寂的文坛,已好久不再见到这样的文章了。直到读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才憬然感受到这真是一位不可逼视的天才,他那奔放淋漓的小品文诚使人读了忘倦;而北方俗话所说的又“帅”又“干脆”处,在钱先生文章里更是屡见不鲜。如果用古代词人来比喻,徐志摩的飘逸活泼处无啻东坡;而钱先生的浑灏沉雄,精光灵气直欲驾辛幼安而上。尤其是那磅礴而渊深,旁征博引睥睨无人的襟度,更与稼轩的左右逢源处拟迹比肩,同工异曲。这固然应归功于才气,却更关乎作者的学养。有这样的天才与学力,在文坛上扩充领域,当然是无往而不胜了。
记得一位前辈告诉我:“卞之琳、李广田都写小说了,因为他们写诗写散文总嫌不过瘾。”是的,英国好几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其中比如说马克斯·毕尔本,原是写散文的高手,他也爱写小说,而且写得相当好。所以一个散文家或诗人来写故事,正是极自然的事。《人·兽·鬼》便是善写散文的钱先生最近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熟读他散文的人,又被他领入一个新颖而并不陌生的园地。
介绍原书里每个故事,我认为顶无聊。书评的任务本不在于介绍内容节略。这里只能简单一说,个中好处还在读者去细读原书。这本书包括四篇故事。第二篇题曰《猫》,第三篇曰《灵感》。《猫》曾在《文艺复兴》第一期发表,《灵感》则在《新语》第一、第二期发表,对读者都不陌生,这里不再饶舌。第一篇曰《上帝的梦》,是作者假想世界在进步到无可再前进时人类完全绝了迹,然后生出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写道:
进化的定律是后来者居上,时间空间演化出无机体;无机体进而为动植物;从固定的植物里变出文静、缠住人不放的女人,从活泼的动物里变出粗野、敢冒险的男人;男人女人变化出小孩子;小孩子推演出洋娃娃;所以,至高无上的上帝该是进化最后的产物。不过,要出产个上帝谈何容易。……当天演的力量,经过数不清的年头,创化出一位上帝时,人类已在这世界里绝迹了。
上帝产生后,嫌世界上没有光明,太阳便亮了起来。又需要伴侣,条件却非常苛。找不到便胡思乱想地模糊成梦。梦里仿照自己水中的影子用土抟成一个粗糙的人——男人,这是上帝最初的尝试。继而又嫌做得太不中意,便加工细制出一个改良品。那就是上帝最后的成功——女人。从此上帝有了事作,费尽心思造出家畜家禽果子蔬菜给这一双男女享受。于是他们齐声歌颂上帝的慈悲伟大。日久看得厌了,反嫌上帝碍着两口子间的体己,终于上帝发现一个道理:“三”在男女当中是多余的,自己反成了他们的障碍,只是一个傻瓜或呆鸟,在供给他们果子野味时才受到那一对男女的邀请,一到如愿以偿便把上帝撇在脑后,不过是他们的仆人。
上帝赌气,预备给他们一个干脆的拒绝,稍泄胸中积郁。一天,女人独自来向上帝请安,请他再造一个比她伙伴坯子更细腻面貌更英俊的男人,上帝大发雷霆把她赶走了;而那个男人也独自跑来祈请:“求你为我另造一个女人!”当然又被上帝厉声喝退。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对上帝怨恨起来,于是人神间的距离更远。上帝便又想到一个旁敲侧击的办法,要让他们遭遇些困难和危险。
狮子、蟒蛇、鳄鱼产生了,家畜被咬坏。但禁不起这些毒虫猛兽自相残杀,一对男女反躲在山洞里隔岸观火。最后竟兴高采烈地坐享其成,洞里有了虎皮毯子和大衣。上帝愈加恼羞成怒,蚤虱、蚊子、苍蝇、无孔不入的微生虫都出来了。不出上帝所料,两人同时病倒,不久也就同时死去。这使上帝出乎意外。初意只不过要他两人屈服,谁想结果如此,悔已无及,至少上帝没有得到他们悔罪的表示。“他造了东西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像人,像猛兽,像微生虫,结果何以总不是他最初愿望的一回事呢?上帝恨着——”恨着恨着,他醒了,自己是永生的,对着这无边无底的年月,愈感到了孤独与厌倦。
第四篇是一个恋爱故事。题曰《纪念》。抗战时期,一对夫妇避难到内地过着紧张、贫苦而枯寂的生活,结婚两年还没有孩子。由于防御空袭,从旁处派来一队空军,其中有男主人公的表弟。某日在街上与男主人邂逅,这表哥便回来嘱咐他妻子好好招待,在他表弟来拜访的时候。女主人本已恹恹无聊,却又不能不治一席酒菜准备款客。偏巧客人失了约,女主人乃对这门亲戚更加憎厌了。后来在马路上,男主人又遇到他表弟携一女子同行,告诉他那天空等了好久,他抱歉地答应过几天一定来。
转天上午,女主人正蓬头黄脸满身油味地在灶下弄菜烧饭,客人竟来了,站在天井里。女主人要去换衣服必经过天井,出去招呼又自惭形秽,一阵羞恨,竟拒绝了来客。客人只好说星期六下午再来。女人只怕来客以为她不漂亮,竟分外打扮一番。
客人带了厚礼来访,主人不过意,坚邀次日请他吃饭。女主人已为来客的体面和体贴吸住,对那天在街上他丈夫所见到陪他同行的女人时加讽刺,称她“航空母舰”。来客却说那不过是房东女儿。两天后的下午,客人又来,为女主人绷了大半天毛线。从此每隔三四天必来小坐,而来时男主人总不在家。某次来客拟邀女主人出门,她未答应。客去她又后悔,次日赌气独自出门,偏又遇到那人男人陪着一个女人逛街。她心里乱极,猜那女人定是“航空母舰”,赶忙回家只等他来。谁知一等八天,直到第九天上午意外地他来了,女主人再无法自制,滚下了眼泪,来客竟温柔地吻了她的眼。
以后两人逐渐融洽,但女主人总在躲闪,使男人总嫌美中不足。机会终于来了,表弟的房东全家下乡,女主人跑去做了一回客。男人肉体上得到满足,反而有一种达到目的后的空虚,只想回避他表嫂。女人初不料他这等野蛮,事后发觉自己并不爱他,像在感觉里留下鬼影,恨不得一下把这种可憎的余感褪尽。
一次空袭,英俊的男人殉职了,留在女主人腹中的是一个“纪念”。开完追悼会,她丈夫很想给这未来的孩子起一个和他表弟相同的名字以为纪念,妻却冷冷地说:“我可不愿意。”并且说:“那个航空母舰在追悼会上打扮得活像寡妇,表弟的为人你是知道的,安知她不为他留下个种子,让她生儿子去纪念他吧!”
作者对自己文章的得失我无从知道。以个人偏见而言,比较爱读上面介绍的两个故事。也可以武断地说,我认为这两篇比《猫》和《灵感》写得好。这四篇可分为两类,第一和第三篇是寓言,第二、第四,则为描写男女畸形爱情的一种冷静的客观的观测。而第一篇思想尤其宏阔,盖从作者的看法说明人类无法补救的缺陷。作者的笔锋固然永远带有明爽犀利的讽刺语调,而《猫》和《灵感》两篇,也许作者有点过火,我们看到的反而只有荒唐的谩骂,一种近于流俗的狂傲。在作者往时所发表的散文中,字里行间每每饱吮着西方小品的空灵剔透,有着低昂的节奏和轩敞的胸襟。而在《猫》和《灵感》里,布局似《儒林外史》,气氛却略病伧俗;对话近于《红楼梦》,色调也难免琐絮。《上帝的梦》固亦属寓言,但其中却蕴蓄着苍凉的爱与恨,如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至于《灵感》呢,尽管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却好似《官场现形记》,穷形尽相的结果,只有使读者感到“有伤忠厚”。我们又不禁想起徐志摩。在徐氏天才横溢的笔下,正如温煦的春日和风,饱满中蓊勃着慈祥。而在作者横扫千军的讥诮中,却使人感到像阴*无度的秋霖,无日无夜在苦恼着征人,浇得人没头没脸。非但无痛快淋漓之感,反使人失神寒战。然而话说回来,在这两篇寓言中,想像力的惊人宏伟,气势的浩瀚泱漭,十足证明作者是个了不起的天才。其充塞天地的轮廓和精雕细刻的摹绘,却又是徐志摩所比不上的。我尤喜《纪念》一篇,那种柴米油盐的琐屑却被他如经虚涉旷一般委曲写出,把都市男女的畸情病态抉发得至为周详,正所谓初写黄庭恰到好处。
一位老诗人批评某人的文章:“佳句殊多,结构欠完。”大可借来移赠《人·兽·鬼》。如书中的前三篇,收处都稍嫌突兀,而无“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境与趣。《纪念》从技巧上说,很能体现作者的运筹经济,但仍嫌落入“无巧不成书”的窠臼,而带有传奇式的生硬。至于佳句,自不胜枚举,我最喜欢这一段描写:
虽然是高山一重重裹绕着的城市,春天,好像空袭的敌机,毫无阻碍地进来了,并且来得比别处早。说来可怜,这干枯的山地,不宜繁花密柳;春天到了,也没个寄寓处。只凭一个阴湿蒸闷的上元节,紧跟着这几天的好太阳,在山城里酿成一片春光。老晴天的空气里,织满山地的忙碌的沙尘,烘在傍晚落照之中,给春光染上熟黄的晕,醇得像酒。正是醒着做梦、不饮能醉的好时光。
他如:“今天的事也彻底改换了他对曼倩的心理。他一月来对曼倩的亲密在回忆里忽发生新鲜的、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意义。以前指使着自己来看曼倩的动机,今天才回顾明白了,有如船尾上点的灯,照明船身已经过的一条水路。”这种机巧而确切的比喻,书中不一而足,触目皆是。这十足证明作者联想力推理力极高极远,无与伦比。而于刻画人情物理处,则锋锐中含有恳挚。不再详引了。
最后,我愿亲切而诚恳地向作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作者太浪费自己的天才了。作者一向就好炫才(如说莎士比亚小名叫Bill之类,每篇大抵都有不少)。比摛文铺藻以“獭祭”闻名的李义山更来得广泛险峭。固然这是一个才力充沛的人所不能免,且为多数人所望尘莫及,然而给予读者最深的印象却是“虚矫”和“狂傲”(有时过甚其词,还会被人看成“狂妄”)。由于爱自炫,加上逞才恃学,无情地在谩骂着上下四旁的人,刻意形容出他们的劣迹和短处。尽管作者竭力声明:这是凭空捏造(见《序》),而目光浅狭的旁观者如我,也已能找出这些角色的“本来面目”了。也就是说:很容易猜破作者骂的是谁!(在《猫》里格外有些感觉,因为那些人物的原型是无法臆造得出的。)这徒然使读者迷惘厌倦,反把作者的本色抹杀。如果作者是善意的,则谑而虐的文章与态度恐怕终非上乘。如果不是呢,我更不愿作者由于这种但求一时快意的文章给自己留下一星污痕,成为白圭之玷。主要的矫正方式,只要能珍惜自己的天才便再好没有。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作不得准。知我罪我,只有待于作者和读者的评判了。
《花开淡墨痕》 女主没有背景 但很厉害
内容简介: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过尽千帆皆不是,独自凭栏,沉吟至今,不过是,为了一个她……
书评: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得不说,作者从古诗中提取的名字,既有意境又觉得美妙,轻轻读起时亦能留香于唇齿之间。
男主是我喜欢的类型,深情又腹黑,高干子弟,和女主的邂逅命中注定, 两人实属天作之和。女主聪明灵秀,在学术方面的强大令人震撼,而且颇有语言天赋,能够流利地用好几门语言交谈。(这个我真是感叹了,最羡慕语言能力超好的人……)而且女主有一个大家闺秀出身的外婆,对女主的言行举止有着颇深的影响,因而女主也拥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好气质,待人待事如沐春风,并且乐观坚强,自然男主会被其深深吸引。
此文一点也不虐,一切水到渠成。但是太过完美的爱情总是不现实的,摆在男女主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两人都生怕对方受了委屈。但女主大气沉稳,以退为进,终是爱情事业两丰收,还有一个超级可爱的儿子相伴左右,真是让人看了甜蜜又温馨。
想必此文作者对通信技术和文言诗词等等颇有研究,整个文章因为这些知识的融汇更显得丰富饱满。非常喜欢楼主在每一章都以一句诗词做章名,来影射这一章所要发生的故事。也让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少美诗妙句。更难得的是,作者有些人生理念值得我们推崇,大家可以通过读文细细品味。
喜欢这篇温馨文,很诚意的推荐给大家。
《过客,匆匆》
内容简介
一对貌似聪明的别扭男女,因为缘分相遇相识直至结婚,却没有学会应该如何相处。 自我保护意识过于强烈,以至于忽视掉更多的美好。 不相信爱情,当爱真正降临的时候,首先的选择是逃离。 两个人的优秀智商,都从来没用在对的地方。 其实沈安若要的不过是一份安全感,而程少臣要的只是被在乎。 他们都以为自己得不到,于是离开。 却在成为陌路之后,蓦然发现,原来自己所渴望的,都曾经拥有过……
《人生若只初相见》南竹高干 女主平凡
内容简介
早知道是没有结果的事情,是的,她一早就知道了她向来冷静自持,偏偏遇到了他人生若只初相见,她便是她,他亦是他-------
《许我向你看》 辛夷坞 很好 比较纠结
内容简介
那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断,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也没有。 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 521级台阶上的那棵石榴树,年年开出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朱小北为了自己的爱情远走他乡,而桔年还得在自己的世界中求生存。牢狱的生活是一段黑暗的日子,每个人都不愿回首,可每一个噩梦都会给桔年带来无穷的悸动。韩述为了补偿曾经的错误,一再地帮助桔年,桔年却一再拒绝着。非明被诊断出患了脑瘤,桔年为了挽救非明的生命,每日奔波。此时,非明的亲生母亲却出现了…… 桔年已经做好了独自生活的打算,可是她生命中的另一个痕迹——韩述,又怎么忍心让她孑然一身?还有唐业,那个要带桔年走的男人,与二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恩怨纠结?
《男人的好》
简介
他是一名前途无量的空军军官,长相才能皆属万里挑一,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他是一个奋发上进的新起之星,具有朴实无华的拼搏精神,是卓尔不凡的实力偶像。
她是一位关起门来写作的独身主义者,创作悬疑推理小说是她最大的爱好特长。
偶然的机遇让三人的命运纠缠到一起。这个女人身上似有一团谜,引人一探究竟。
两个男人,一个强势热情,一个深沉内敛,他们明争暗斗,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让她体会到男人的好,弃暗投明。
这场爱情争夺战里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男人的好,是女人的珍宝,还是毒药?
希望喜欢
(^__^)
书评: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
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艾米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
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
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冀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这部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是对那些需要社会关怀和救助的弱势群体带来的精神抚慰。
人性即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对社会的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剧情: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托尔斯泰作品的细节描写总是那么出彩,有人说他的描写让人觉得繁琐,我倒是觉得正是他的细节在传达着真实的生活,把生活中自己有感受却无法完美形容的东西,在他所塑造的人物里面精致的体现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顿饕餮盛宴,他的描写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好的文学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作品转达着这个真实的社会,以及隔好多年仍然可以让人认识自己以及身边的全部生活。
妩媚优雅的安娜,在莫斯科的车站邂逅了彼得堡的花花公子,潇洒倜傥的伏伦斯基。安娜回到彼得堡后,面对着伏伦痴心的追求,丈夫卡列宁的虚伪,安娜勇敢的追求着爱情。 在追求着爱情幸福的路途中,却一步步走向毁灭,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安娜在所有人眼里似乎是具备了作为完美女人所必要的条件,在伏伦初见她时,被安娜的气质所折服,在交际场最受欢迎的吉蒂眼中安娜是与众不同的,是格外迷人的。可是生而为人就有其劣根性,在到达之前所向往的那一层后视线所及更广,所羡慕的,期待攀越的就会越高。
人生的所有的经历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得到的和失去的必定在整个生命中整合为零,每一天的生活中做的每一件小事儿都需要谨慎安排,就是这些构成了我们的整个生命。安娜是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卡列宁一直在过着虚伪的生活,面对妻子的不忠,自己倒是无所谓,而是因为大家都注意了,他才不安,面对一个对生活没有热情,又不在乎自己的男人,甚至连爱也不懂得男人,青春美丽的安娜在拥有着一个英俊潇洒的痴心爱着自己的追求者,尤其是自己也对其蠢蠢欲动时,怎么能安心过着寡汤寡水的生活,而不希望在自己的生命拥有着伟大的爱情。一个女人在家里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对于一个渴望自由,年华正好的女子,没有体验生活就早早的过着老去之后的生活,这实在是煎熬。在邂逅了一个潇洒的公子哥,并被其痴缠的追求着,在爱情和安定还有骨肉面前,对于向往着自由爱情的安娜来说,她无法做出偷情之外的选择。如果是我们,又该作何选择呢?
在彼得堡的家里安娜是压抑的,对生活是麻木的提不起兴趣的,每个人都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谁都不想让自己的生命按部就班的平淡下去,所以安娜做了,同时安娜也无可挽回了。
在面前有困难的时候,维持爱情显得轻而易举,那时候只是为了战胜所有人去赢得爱情,而不是完全只关注爱情这一件事,可是一旦要经历平淡的婚姻生活时,那么多的不顺眼,猜忌就出来了,安娜也想过使爱情永远保鲜的办法是在爱得最幸福的时刻死去,可最终安娜没在最幸福的时刻死去,而是在猜忌时,吵架时带着残缺的幸福躺在了车轮下。可是人并不只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人在世上有种种责任,男人一直为着生存而奋斗,女人却只是终日的期盼着爱情,生活在先辈们已经为女人夺得自由的时代,女人要活的男人一点儿,好好的为自己奋斗。
安娜得到自由的爱情之后,得到丈夫同意离婚的消息之后,却想到了另一个让她自己无法决定离婚的事情―儿子的归属问题,安娜的生活已然变成了一团乱麻,争取来的爱情,现在在猜忌着对方是否还爱自己,之前一直渴望的离婚却被儿子所羁绊,安娜的结局也只有用死亡来终结吧,让心上人永远内疚,没有了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的玷污,活在伏伦心中的应该又是初见时拥有着按耐不住的青春活力,温柔可爱、亲切的安娜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