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呢有人说,给予是一种幸福,它给人温馨与喜悦。有人说收获是一种幸福,它让你领悟到收获后的喜悦与激动。而我却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它是最真挚的心灵体验,将永远温暖着你的心。让我们一起捡拾幸福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捡拾幸福 作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1
小时候,我常常到妈妈前面问:“幸福是什么”妈妈总是微笑地对我说“幸福就在你身边,需要你去发现它,认识它,理解它。”当时我并不理解妈妈的话,便跑去问姐姐,她告诉我"其实幸福很好理解的,例如你生病了,父母都在你的身边,你就会感到快乐这就是幸福。“我惊讶地问姐姐”姐姐,现在地上很脏如果我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地面就会很干净,我就会很幸福吗“姐姐微笑地回答到”如果你快乐了便是幸福。“于是我高高兴兴地去"捡拾幸福”了。 长大后,我渐渐的理解幸福的真谛。幸福就是自己快乐。例如警察叔叔的幸福是为人民服务;厨师的幸福是做出可口的美食;爷爷奶奶的幸福是孩子能陪伴自己。
我曾经认识过这样一位大爷,他的家境很好,有一对儿女都生活在美国,每月给家里寄2000元,他还有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但这位大爷不知道怎得平时喜欢捡一些小瓶子,很多人都认为这位老大也很奇怪有好日子不过,而却捡垃圾。有天早上,我出门锻炼时,看见他在捡垃圾。于是我跑过去问他:老大爷您有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在这里捡垃圾呢他笑呵呵的对我说:孩子,爷爷家境是不错,但是爷爷觉得自己并不幸福,因为儿女不在身边,爷爷年纪大了,慢慢觉得很孤单,只有做些事情才能感到幸福。等爷爷走后,我久久地伫立在那,他的话让我记忆犹新,突然更加明白了幸福的真谛。
幸福,是让自己感到快乐,而能捡拾幸福则是人身最大的快乐!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2
不知不觉又到了秋天,火红的枫叶似乎也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打着旋儿往下落,夕阳也散发不了属于夏季的那份闷热。
我一个人从家里出来,独自走在孤零零的大街上,鸟儿也都躲进了各自的巢,不肯出来。大街上很安静,可能是汽车和行人都很少的缘故吧,我买了一瓶饮料,很早就喝光了,刚想坐下,可就在这时,有人突然从背后叫住了我:“同学!”
我停住,回头,一个大概三十岁的农村女人叫住了我。她年龄可能不是很大,可眼角的皱纹却过早地抹去了她的青春,她的鼻子像是被世界上技术最差的木匠随便找了一块木头安上去的,嘴唇也是泛白的,脸却很黑,披头散发的,衣服也很破,像是被缝补了很多次,个子也不高,整个人看起来是不干净的。她后面跟着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嘟着嘴,一只小手搭拉着那个女人的衣角,眼睛四处张望着,手里还拿着一本很破旧的书,可能是太旧了,书角都卷了边,可还是可以模糊的看到上面写着“语文二年级”。哦,我知道了,这是一对拾荒母女。“同学,你的饮料瓶还要吗”她笑着说。
“哦是这个吗”我回过神来,又摇了摇手上的空饮料瓶。
“是的”,她似乎很希望。
“你要,就拿去吧”。我边说边递给她。
“谢谢”她显得很满足。
就在她伸手的一瞬间,我清晰地看到了她那双沧桑布满茧子的手。
她们转身走了,可我却对这对拾荒母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注视着她们,夕阳把她们的背影拉得很长。
她们提着袋子来到一个肮脏的垃圾桶旁,翻弄起来,我觉得很脏,而她却像是发现了宝藏,当她们走向另一个垃圾车时,我发现他们原本空空如也的袋子,也慢慢变得充实了起来。可小女孩在她母亲捡拾垃圾时,她却像个没事人,坐在一旁认真地看那本语文读物。
我被小女孩那种认真学习的钻劲儿所震撼到了!
他们拖着袋子来到另一个垃圾车旁,继续翻找。
突然,拾荒女人似乎翻到了什么,开心的唤道:“婷婷,你看妈妈给你找到了什么”那个叫婷婷的小女孩放下书本,急忙来到她母亲的身边,哦,原来是一个米老鼠的书包,应该还没用到半个学期,可书包带有了一些破损,书包底也有好几个小洞,已经很脏了,大概不能用了吧。但小女孩却很满足:“谢谢妈妈,回家洗一洗就干净了,开学就能用新书包了。”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被震撼到了,眼眶也终于湿润了。
拾荒母亲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和小女孩对学习的渴望真的让我对她们肃然起敬,他们不是在拾荒,而是在捡拾幸福啊!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3
当你发现幸福隐藏在你的身边的时候,请将它捡拾起来,好好珍藏,它会使你变得更加快乐。
幸福,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处处充盈着幸福,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我们的幸福,从那些细微的小事中,感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卧室,新的一天又将要开始。一双勤劳的手开始捡拾幸福的历程。初三的日子开始了,每天生活在紧张而又无味之中,幸福常常从我们身边掠过。当听着教学楼里传出读书声的时候,我时常感到幸福。你想啊,在宽敞的教室里,有那么多的同学与你相伴读书,大家一起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若干年后,还去哪找这样的纯粹的读书的时光呢所以,捡拾幸福,从每天的读书声开始。
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欢乐。一群群活力四射的孩子在绿荫场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肆意地挥洒汗水,酣畅淋漓地投篮……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坐在树荫下,操场边,仰望蓝天,放松心情。让蓝天白云见证彼我们的友谊……一起努力奔跑挥洒汗水的时光,一起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时光,那是一种青春绽放的美丽,那是一种纯粹无私的友谊,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幸福。
中午,饥肠辘辘地回家,饭桌上可口的饭菜让人忘记一切不快。夜晚,疲惫不堪地回家,客厅那盏明亮的灯光让人感受家的温暖。难忘那个暴雨的下午,淋雨跑出校门,就看到大雨中母亲的身影;难忘那个炎热的中午,顶着烈日回到家里,凉爽的空调伴着妈妈关切的话语……捡拾幸福,家是我们永远幸福的港湾。
让我们一起捡拾幸福、品味幸福吧!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4
雨水 淅淅沥沥,浸湿大地。轻举小伞,漫步小街,极目远望天地间都带着淡淡的忧伤。烟雨朦胧中,一棵桂花树特别的醒目。金秋已去,缠绵的秋雨已将桂花芳华凋零,走近,拾起一朵放在鼻尖,顿时一丝清香流入鼻中,弥漫全身。这清香飘出千里,流入故乡的桂花林,将这天街小雨化作江南那年满天的桂花雨,化作人生最幸福的回忆。
一江东去的流水,穿梭于我的故乡江南,邂逅长江,汇入海洋。流水之源,有一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桂花林。金秋时节,那桂花林都是“冲天香阵透江南,满林尽带黄金甲”。
小时候, 中秋节 前。爷爷常带我泛一叶轻舟,从家门前那落叶纷纷的堤坝至那烟花纷飞的岸。在那香飘十里、落英缤纷的桂花林寻取一种美味的食材。走进林中,调皮的我爬上那满是清香环绕的桂花树,攀条折下那开得最艳的花,丢给爷爷,以期换来最好的美味。地上的爷爷,拾起那些馨香犹存的桂花,作为另一种用途。一阵微风吹过,桂花树慷慨洒下一波金雨,将爷爷装扮成一位百战黄沙的金甲将军……
等桂花装满竹篓,便摇船回家,坐在船中,那盈袖的馨香、软语的渔歌以及河边的亭台水榭、粉黛瓦墙便成为儿时入梦的歌谣。
回到家中,爷爷开始做我酷爱的美味。先将洗净的糯米放进木桶放在火上蒸熟,然后将那一颗颗晶莹如玉的糯米倒进方块模型中,压成块状。冷却后,淋上事先用桂花和糖熬成的桂花糖,待到糖汁冷却完全融入,桂花糕就完成了。桂花糕的甜沁人心脾,轻咬一口,舌尖上的甜瞬间蔓延全身,于是满心都是幸福。
冥冥记忆中,在悠悠古韵的江南水乡里,在烟雨惆怅的小巷中,月上柳梢时,我总是喜欢抱着一块桂花糕,在爷爷有趣的 故事 中进入甜蜜的梦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陌上花开,开在思念堆积的土壤中;捡拾落花,拾起被红尘 收藏 的幸福过往。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5
夜,很静,静得空灵、美好。我坐在书房,翻着一本相册。时间,仿佛在那时扭曲,我回到了过去,捡拾着幸福。
我和父母站在黄山的莲花峰顶,眺望着天际。只见,长满了绿树的山头,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蓝汪汪的天空之下。山间好似“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咔嚓!我与父母在这儿的一张自拍照留在了相册中。
美妙的乐,美丽的景,沁人心脾。我捡拾起了幸福,那是亲情的幸福。
初一的运动会上,我竭尽全力地飞奔着。这时,我突然滑了一跤,重重地摔在了跑道上,望着远远的终点线,我倍感无助。这时,同学们自发围了过来,“加油!不要放弃!你一定行的!”。一句句深情的话语,一道道动情的目光让我信心倍增。我咬咬牙,忍着痛,一鼓作气,冲向终点。咔嚓!又是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件事。
句句鼓励,道道目光,充满自信。我捡拾起了幸福,那是友情的幸福。
初一的一个夜晚,我咬着牙,奋笔疾书着。这时,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绞尽了脑汁,用尽了各种 方法 ,可不论我如何尝试,却怎么也解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呢我抓耳搔腮,脸色通红。突然,我灵光一现,嘴角微微上扬。我尝试着逆着往上推。终于,我解出来了。我喜出望外,眼泪浸湿眼底。咔嚓!母亲在这时为我照下了这张值得回忆的照片。
困难的题,艰难的坎,无所畏惧。我捡拾起了幸福,那是成功的幸福。
生活中,有着许多幸福,我享受着,捡拾着。
夜,清凉透心;泪,打湿了相册。幸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将继续记录着,捡拾着,快乐地成长着。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600字相关 文章 :
★ 捡拾幸福的作文600字4篇
★ 关于捡拾幸福作文600字
★ 捡拾幸福叙事作文600字左右
★ 关于捡拾幸福作文800字
★ 捡拾幸福作文600字
★ 捡拾幸福的作文600字范文
★ 捡拾幸福600字作文3篇
★ 捡拾幸福初中的叙事作文600字
★ 有关捡拾幸福作文800字5篇
★ 捡拾幸福叙事作文600字优秀范文
1956年第一届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奖者是英国儿童文学家依列娜·法吉恩。她1881年1月13日出生在英国一个文人家庭。童年的依列娜个子矮小,性格安静又羞涩,总是戴着一副眼镜。父亲是作家,母亲是美国知名演员的女儿,从小她就有一个别致的小书房,阅读大量书籍,在父亲鼓励下开始写作,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她走上写作道路有着功不可没的影响。
她的代表作有:《万花筒》、《小书房》、《苹果园里的马丁·皮平》、《伦敦城的童谣》、《吉姆和海盗》、《破袜洞那么大的故事》等。本周我们来读《万花筒》。
小安东尼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美丽的山谷,也有迷人的磨坊池塘;有能扇风的树,还有雅各布的梯子……
安东尼的身边也有很多爱他的人。教育有方的爸爸总是带他去亲自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照本宣科;妈妈总是那样善解人意,即使发现孩子的谎言也不直接戳穿,而是给他个台阶下;芭芭和拉拉是安东尼的保姆,她们精心陪伴安东尼的成长。还有手艺精湛的木匠艾力、有找蘑菇天赋的傻瓜比利……他们一直陪伴着安东尼,影响着安东尼,让安东尼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听树的生长,学会了勇敢独立,学会了爱这个世界。
多年以后,安东尼重返故乡,那些爱他的人虽然已不在,但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童年幸福的回忆,这些记忆就像万花筒般五彩斑斓,安东尼永远不会忘记。
这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娓娓来讲述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将现实与想象世界交汇融合,让人感到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神奇又美好。这本书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幻想,也让成人再一次回到故乡,邂逅童年,涤荡心灵。
书中有许多让人沉醉的句子,比如:
地球的“眼睛”就是山坡下的磨坊池塘。那方池塘就像妈妈的眼睛一样清澈、明亮,并透过郁郁葱葱的果树园,深情地注视着他,向他发出诚挚的邀请,邀请他往前走、再走一点、再走近些,邀请他透过这美丽的“眼睛” ,看一看它在广袤天空中望见了什么奇珍,又在无垠大地上收藏了哪些异宝。
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句子:
艾力:“你看,这些线条会告诉你它的年龄,一棵树每生长一年,就多出一道年轮,当它被锯成两半的时候,只要从它的横截面上数数有多少道年轮,就知道它活了多大岁数。”
安东尼:“我有六道年轮,那您有多少年轮?”
艾力:“大概五十个吧,可能再多一点。我自己也搞不清了。”
“把你锯成两半就知道啦!”安东尼说。
艾力笑了,说:“把我锯成两半?那可不行,如果我被锯成两半,就是上帝来数我的年轮了。”
本周的大奖图书就讲完了,怎么样,喜欢这本书吗? 如果喜欢,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美]保罗·奥斯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a7ww
书名: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作者:[美]保罗·奥斯特
译者:陈安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内容简介:
退休保险经纪人内森•格拉斯身患绝症,孤身一人,只想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结束这悲凉荒谬的一生”,有人建议了布鲁克林,那里正是他童年的故乡。内森邂逅了失散多年的外甥汤姆•伍德,与同样失落的汤姆一起结识了公园坡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浮夸神秘的旧书店老板,牙买加变装皇后,风情万种的饭馆女侍应……内森渐渐爱上了布鲁克林慷慨的活力,而汤姆的外甥女,古灵精怪的九岁女孩露西的突然闯入,彻底改变了两个男人的生活。在命运的交错纠缠中,内森也得以修复自己的灵魂,面对过去,重新开始。
月亮始终在布鲁克林桥上升起,霍桑、爱伦•坡与梭罗的影子依然庇护着随处可见的失意者与梦想家,奥斯特优雅深情地描绘这座城镇,将之视为人类精神的终极避难所。
作者简介: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导演,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院士,作品融合了荒诞主义、存在主义和悬疑小说等元素,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具创新性的小说家之一,曾获法国美第奇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美国约翰•科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并多次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布克奖、福克纳小说奖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他编剧的**《烟》于1996年获得柏林**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2012年,他成为第一位纽约市文学荣誉奖的获得者。
刚才看了**《暖》片段,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感慨!故事就这样,我们既是看客,也是故事里的主人公,每个人都用生命经历这支笔写着自己的故事。
爱情、承诺、背叛、救赎,背后这几个词每个词都写着许多许多故事,类似的故事多了去了,故事的主人公都可以像女主人公暖一样美丽纯真善良,也会有像小武生和井和一样的男人,也不是没真爱过,只是又云雾般飘散了。
从山区农村考入北京读大学的十年后,井河(郭晓冬饰)为了帮老师解决问题而重回故乡,邂逅了自己的初恋,辛苦劳作的农妇---暖(李佳饰),勾起了十年前的回忆。读高中的井河与暖青梅竹马,大几岁的井河对“方圆百里又漂亮又能歌善舞的暖”有着朦胧的爱恋,而活泼爱笑的暖则对未来抱着美丽的期待。日子就这样在宁静的山村静静流淌,直到有一天,情窦初开的暖的目光在下乡表演的省剧团漂亮的小武生的身上“再也移不开”。小武生的承诺让暖在甜蜜中期待,并放弃了考取县剧团的机会,一心想加入省剧团。而小武生再也没有回来。在全村的娱乐中心---秋千边上,井河鼓起勇气向暖表白,而暖荡笑着荡起秋千,躲开了井河的吻。两人疯狂地荡着秋千,在飞翔的感觉中暂时抛却一切的烦恼,但突然崩断的绳子让暖的梦想在一瞬间崩塌,她成了瘸子。井河如愿考取了北京的大学,临行前井河嘱咐暖千万要给他回信,千万要等他来接她去北京。然而,在越来越少的来信中,暖的期待再一次落空。没想到他们下一次的见面竟然是在十年后,物是人非。
因为井和承诺过暖一定娶她,自己却在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成家,彻头彻尾忘记了暖,此次偶遇,狼狈不堪却依然善良的暖让井和心生愧疚,就决定去看看她,做良心的救赎。哑巴对井和的家访感到紧张,却在井和临走前表达了想把暖和女儿托付给他的愿望,他意识到自己的爱无力,他能给暖的除了一颗心,别的就没了。像《巴黎圣母院》里那个敲钟人。
无论别人又看出来什么,说暖的善良也好哑巴的温暖也好我首先看见的是背后浓浓的一种悲哀——那是永恒的爱情婚姻里门不当户不对的悲哀,在《人生》里在《雷雨》里在《骆驼祥子》里在不可枚举的许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里,是千百年来大众公认的无可奈何。暖不该爱恋高在云端的小武生。尽管小武生也会遭到他上一链的鄙视链女人鄙视,可是这场较量里,暖必输无疑。爱情固然美好,脸面以及要不要舒坦也很重要。所以,暖傻傻的等待是很不切实际的,人可以做梦,却不可以活在梦里。暖难道没好好思考两个人之间的现实差距吗?尤其女孩子在年轻漂亮的花季时节,女人靠年轻美貌可以换来的东西终归太少了!况且花园里百花盛开。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太容易沉醉于幻想了。而据说男女思维大不同,角色互换男人很少遇到这问题。
如果暖的梦想成真,她如果不是从秋千架上跌落摔断脚踝,那么,以她的个人天分,还是极有可能最低进县剧团的,然后或许表现突出就被省剧团选走不是没可能,尽管当时的她心里并不屑,只因为她的心上人在省剧团,其实路一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哪一个人出名一步登天的呢?
再如果暖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也许就不会跟井和差距那么大,她甚至可以有鄙视井和的资本了,哎,傻丫头,不傻不是女人的爱情。井和上大学去了,开始还给她写信,慢慢的越来越少,有一封信,她看也没看,撕掉了,扔进了河水里,那也是最后一封信,其实即使她看了,她能跟到了北京上大学的井和再说些什么呢?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让我想起《人生》里的刘巧珍,一厢情愿地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殊不知根本已经不能同频。
高中时候语文课本里有《雷雨》节选,曾有讨论究竟那个老爷年轻时真爱过四凤娘——侍萍吗?谁分析得透呢?爱与恨,有时候看似反义词,却有时候恰恰无爱便无恨。说这么多我只想说在爱情里,女人要弱势一些。所以女人要意识到这个短板的存在并且采取措施。
曾看过爱情温柔地凋零,才明白所谓真爱无敌是个童话,爱情如春草生,承诺如花开,待到花叶枯黄,那救赎就如《伤逝》里涓生对子君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喃喃自语,无力让枯草起死回生,一切过去了!忏悔,也许只为了谋得良心的平静。
也许暖无非是一个女孩子在爱做梦的年纪遭遇命运捉弄,可是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儿大!我总觉得她还不至于嫁一个哑巴的,这在文学里是特意用的一贯手法,再就是,莫言作品里暖瞎了一只眼睛要比瘸一条腿个人认为更狠,所以没的选择,嫁了哑巴,否则还不至于,暖的家人难道就那么贱处理自己姑娘吗?文学张力太大了。人靠一己之力究竟是不是可以改变命运?我想也该可以的。毕竟一切都在变化着,谁又敢说二十年后的井和不重疾缠身呢?假如换了我是作者也许我就这样用我的笔改写着他们的命运。
所以我想做为一个女孩子也好女人也好,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不要活在幻想里不切实际,也不要自暴自弃,影视剧里,当然是省略了很多,实际生活,一点儿也省略不了。出身不好不要紧,影片中暖和井和出身并没有多大差距,也不存在门不当户不对,因为暖的父亲这次并没有骂暖,而暖痴迷小武生的时候可是挨了骂的,他俩的差距在于个人成长的快慢,所以看**也就是看**,我常想假如故事里的人都有原型,他们从电视**故事里下来,完全可以两番景象的。演员只是演一段故事,生活里的故事比这些精彩。
看看人好看故事精彩镜头下的环境好看,就可以了,毕竟作者还是要靠这些吃饭的。没有卖点,那你卖不出去。曾经有个朋友建议我也搞个直播,我没干,我太清楚我自己了,我做直播,那没卖点,我有的,不愿意卖。如今许多男儿意识到没钱没车没房没老婆,有的也未必有,可是女人也该意识到,容颜易老,改变贫穷才是王道。出身不决定一切。
无论谁,想得到某样东西,想过某种生活,那就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吧,这样的你,永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就像查理·芒格曾经说:想得到你想要的某种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的上它。道理虽简单,但做到的却不多,愿你我共勉。
凤求凰
汉代: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译文: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丧夫新寡的佳人。
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
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
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
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 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除夕
木斋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全诗为: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氵名州”(《除夜寄氵名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元旦
木斋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现在则将元旦和新年大多给予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元日,本意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汉代张衡《东京赋》:“于是孟元春日,群后旁戾”,“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薛综注),唐宋因袭此风尚。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音留)。”(《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杨巨源《元日观朝》:“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寿酒年年太液池”“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千官共削奸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各执方物入献。”在民间,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宗懔《荆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东京梦华录》)唐人杜甫的“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和宋人秦观的“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念奴娇》),都对这种风俗场景有所记载。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元旦诗一般容易流于场面应酬,但也有优秀者。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一作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日童日童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主要的诗意表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新日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和春天的欢呼,“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革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元夜
春节诗话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除夕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元旦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元夜
木斋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称元夕、元宵。大概因为是春节庆典的尾声,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以及人日的镂金作胜,正月十五之夜的上元之夜是最为热闹的节日了:天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地上万盏灯火一派通明,星月灯烛,交相辉映,更有歌舞笙乐,神灯佛火,云车火树,珠翠管弦,像是张祜说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像是顾况描述的:“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上元夜忆长安》)像是崔液描写的:“神灯佛火百轮张,刻象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上元夜六首》其二)于是,家家户户,哪个还肯逗留在家中不出来呢?“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同上其一)不仅仅是万人空巷,家家出门,而且往往会尽情而来,尽兴方归,往往是彻夜通宵,通宵达旦地玩个痛快,像是苏味道那首著名的《正月十五夜》所说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也像是崔液所说的:“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喜路旁歌舞处,踌躇相顾不能归。”(其六)即便是月微星移、露洒灯稀的拂晓时光,也还余兴未尽不忍离去呢。
于是,上元灯节也就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多少爱情故事在此时上演,多少异性的倾慕在此时发生。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北宋欧阳修所写,还是南宋朱淑真所为,就不甚了了,虽然自南宋曾忄造《乐府雅词》将此词著作权归为欧阳修,学术界学者也大多承认为欧阳修所作,如邓红梅教授的《女性词史》也确认此词为欧阳修之作,但仍然有人确信此词为朱淑真所为。就风格来说,此词明白如话,与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式的半文言有着雅俗之间的差异,而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清寒著摸人”(《减字木兰花·春愁》)式的直白和“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清平乐·夏日游湖》)的坦荡,倒也像是那个“人约黄昏后”的主人公。南宋以来,理学渐兴,主张醇雅的曾忄造,不肯将此词归一个女性所有,也是可以想见的,那就是可以接受士大夫的男子而作闺音,但不能接受一个女子真的成为这场爱情戏的主人公。当然,这也是现在笔者的一种猜测,至少主张欧阳修所作的说法,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作为一般读者,也许不会关心它的真正作者是谁,只是会为那“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结局而深深怅惘。
上面说的是元夜灯节男女约会的故事,又有多少男女灯下相识两情相许的故事,特别是诗人们写出了多少痴情男子灯下见到美人心仪倾慕而无缘结识的遗憾。像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元夕灯节的繁华,也描写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众多美人的观赏,更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暗恋。王国维曾引用此数句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而梁启超则以为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些都无疑是妙解,但辛弃疾无论怎样英雄,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倾慕一个邂逅相遇的美人,也是可以想见的:在元夕灯节之夜,他见到一位妙人在灯火之下,格外动人,他心仪之而无缘结识,又在人群的涌动中丢失了他的心中美人,正在懊恼,忽然,在不经意的回首中,竟然发现妙人就在灯火阑珊之处,也许也正在凝眸于他……词人如实写来,却与自己之幽独怀抱天然暗合。如此解释,也未必不可。
当然,发生在上元灯节的,也并非都是情爱故事,也有许多家国之痛,人生百感。像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元宵佳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何等美景,却以“人在何处”轻轻一句点醒现实的亡国之痛,这是中州中原与南渡之后空间的不同,以“来相召,香车宝马”他人之喧嚣,书写她“谢他酒朋诗侣”的孤寂,这是此时此刻他者与自我迥然而异的情怀;以“中州盛日”元夕灯节的繁华,青春少女“簇带争济楚”的盛装,比照“如今憔悴”的心境,这是自我与自我不同时间的比照,凡此种种,方才有了词人:“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上元良辰美景中的悲剧。从“人在何处”的亡国之痛,到“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人老色衰的生命感叹,交织成就了这首词作的艺术灵魂。此情此景,千载之下,仍然令人潸然泪下,不可卒读。尤其是后者,想想李清照清词丽句,楚楚动人,于是,我们,至少是笔者,也就和词人一样,难以接受这生命物理的现实。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 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木斋撰 摘自《中华读书报》)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除夕 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