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红枫古道。

磐安红枫古道。,第1张

从未知晓磐安古枫古道在何方?从未规划穿越磐安十里红枫之旅?然而恰恰在那年那天那刻,叮咚一声信息响起,红枫之约犹如一瓣雪花飘然落定。缘分吧。未知的缘分总是会在那个转角处悄然邂逅。

方向户外旅行社的丁丁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天她发了个广告:11月29日徒步余姚沧桑古道,行摄四明湖红杉林,大片橙红的池杉,时不时飞来白鹭,波光粼粼…该是多么美妙的秋景。一下拨动了我心头的那根情弦,去意荡漾。可是第二天告知因天气不佳推迟,此时我的他念起他的手机信息:小白洋:12月2日徒步穿越磐安十里红枫古道。心想,洋洋十里红枫、脚踏枚瑰花的红醇,仰望葡萄酒的醉韵,逍遥穿越其间,何其浪漫。好!去!于是乎我立马信息小白洋:请问是哪个旅行社?小白洋答:是我组织的。我问你是谁呀?小白洋:……沉默半天不答。我想大概是驴游队吧。区区90元不会骗的,再说五十好几的大妈也是骗不去的,无所谓是否正规旅行社。然后我们约了朋友萍悄悄报了名交了钱。

11月1日我们专程从杭州赶回来。第二天六点早起,六点半网约车赶到汽车东站,在其附近吃了一碗炒年糕,然后迅速赶往小白洋大巴。车上几乎满座,好像仅剩前排几个位置。想起了小白杨说过,要把前面的位置让给年纪大的旅客,放眼望去一车美丽美媚,还是我们老一点,如此也就安然落坐。

此时此刻,北国早已万里冰封,南方恰是最美的深秋,暖阳和风。大巴一路飞奔,眼眸里闪过的都是醉美的惊艳,银杏和无患子一树树黄金饰成排闪耀;红枫红叶满野醉;菊花姹紫嫣红,静候在行道中央或两旁灿然笑迎。其实这个季节的江南,不用选择景点,可以坐一辆敞篷车,随性随风开去,哪里都是风景。

一路秋醉,不知不觉一个半时辰,已经来到朱锡岭脚下,一个名为王坑的小村落。十里红枫古道就在附近,只是我们开过了一点点,大巴需要调头,于是我们下车等候。

赫然在目是一个陈氏宗祠,是不是传说中的陈氏?据传车慈岭古道是“古代茶盐商道”,为陈氏一家所修建。

我们调转车头,穿过刚才刚刚经过的高架底下向右转过去,可是一路的泥泞,地基松松软软快要崩塌的感觉,驾驶师傅有点害怕不敢前行。

于是我们再次下车,提前开始徒步。大巴调头去我们今日的终点:七秩塘村附近,在那儿等候我们的回归。

早起的太阳高挂树梢,有点刺眼,不敢抬头张望,只好低头脚下的路。

好生奇怪,什么时候下的大雨?山路居然成了污泥水路。有一辆碾压车迎面驶过,看来正在修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进,鞋脏了,裤脏了。

举目四望,白墙红瓦的村落挨挤着蜿蜒在青山峡谷间。

低眉俯瞰,一架银灰的高速公路,穿空穿山而过。似乎是架长而直的飞行物急速穿梭于绿野,奔着天际而去。

我们绕山而过,未见古道,未见红枫。秋的小惊喜,时时擦身而过。

一坡再一坡,几经绕转,山翠渐渐露出美色。

在一个叉路口,忽然邂逅一群旅人,是我们的团友吗?原来车慈岭古道已在眼前。

高耸云天的古枫,古朴伟岸得震憾,落叶满地,然而有点诧异,枫之叶为什么不红?尽是银杏的金**,只是没有银杏叶的纯粹。银杏片片金黄,落地了也是满地的金黄。

不过古枫古道是名符其实的。石级是方块原石相拼而建,块块润滑地凹凸,几百年风和雨的侵浊,人和马的践踏,凌角没了,与雨柔,与风和,与鞋嚓嚓,与蹄嗒嗒。

枫不红,我们依然仰望咔咔咔不停。

似乎边走边咔是旅途中习惯了的姿势。

回头凝望一路堆积的枫叶,有金黄、有翠绿、有枯咖,唯独没有红叶。我们口中念叨,终究是来迟了还是来早了?枫叶是绿过变红?还是黄过变红?抑惑红过又变黄啦?

其实阳光里的金黄枫叶也很美,只是阳光总是搁在树梢头,照亮的是树冠。不管它了,拍下发一个朋友圈,晒晒出游的通知。

那个他说,我拍一个,晚上也要晒。

最美的一堆,最美的时刻,微风轻拂,枫叶如雨纷纷然飘落。刚落下的鲜鲜活的亮,灵灵秀的黄,还有几片半红,盖住了枯叶。

弯来绕去攀登而上,半山腰处有一块2003年立的青石碑,依稀可辨“浙江省古道古树群保护碑;车慈岭古道古树群,主要树种:枫香;数量:76棵;保护等级:III级”等字样。

车慈岭古道西,自古植有美丽的古树枫香。树高均20米左右,胸径大者79厘米,小者50多厘米,树龄200余年。为省级古树保护群。

据传,早年间车慈岭古道是通往台州沿海的“茶盐古道”,东阳南乡千祥、南马一带的人们去金华、磐安、天台、仙居,都是走这条古道。

大约十点半我们来到古道的高处,慈岭顶;这里有一座2006年重修的风雨凉亭,横斜疏影间,可以远远望见诸永高速公路。

无限风光在险峰。立在慈岭顶仰望终于遇见几树红枫,今日的梦中情人。

所有的旅人,在此禁不住立定仰望凝望,似乎有种失而复得的喟叹。

凉亭稍息,消化掉一些水果糕点,然后再次启程:摸坡而下。一会儿前面有队友在呼喊:没路了,沿山坡而下。

一步一步,小心慢下。

下得山坡,沿对面的环山路南去,追寻那个历史悠远的光周村。

光周村位于车慈岭脚下,光周村的秋日非常美丽,白墙红瓦被色彩斑斓的秋景环抱,虽然只是土坯矮房,然而总是显得那么和谐温馨。

两个老人家闲坐闲看,翠竹伴彩瓦,居然彰显一种年轻人的时尚

这是光周文化礼堂。

每家门口,一块块竹席,晾晒着罗卜干、菜干等。有队友向这一家农户买了罗卜干,15元/斤,只是必须现金支付。

两个老伯,闲坐闲看,他看着我们如看戏,我们看着他们,仿佛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石壁沧桑岁月,我们摩挲着而过。

石壁惊艳不断,我们全都收藏。

别过光周村人家、跨过光周村田野,又是山路,两旁杂草丛生。

穿越林间,枯叶缠绵脚下。瞧见许多许多不记得名字却从小认得形状的叶子,几许暖意从心口涌起。

记得儿提时代,生长在农村,五六岁开始跟着哥哥姐姐,成群结队,整天奔跑在田野上和山野里,打滚、爬树、摘野果子……

不曾想,我们的童年是如此的幸福。原来小时候天天免费旅游,吃的还是山珍野味。

我们继续翻山越岭,这是今日的第二个山头。这里的土看来比较松软,很多毛竹成排倒下,有些地方要猫腰而过。

有些树连根拔起倒下,有时跨而过,有时猫着过。满地的枯叶湿而滑,有人摔了一跤,这时候才感觉到很有必要带一根登山棒。

忽而豁然开阔,来到了山口。

抬头仰望,清朗的蓝天里,秋意甚雅。

感谢今日美好的一个晴天。

瞧见一片耕地,田塍芦苇随风摇曳。

回头望,开心,又翻越了一座山。

顺坡而下,坎下一串从未见过的小棚子,黑色网格笼子,内一个小盒,装的是啥?原来农民养的蜂。

高坎倒挂着一串串仙人掌,结着红色的果子,美极了。

我小心下蹲,探身几丈深的崖外拍下几屏。押程的大白杨,不断地背后喊:小心!小心!

小白杨带领的大部队已远远前去,三叉路口迟疑间瞧见飘扬的红丝带,是小白杨指示的路标,告诉我们,向右,下坡,沿峡谷走。

一会儿山崖下呈现了路的模样。

沿途有好些这样的木桶置在悬崖上,有些还写着名字,原来也是养蜂人的蜂窝。

远远望去有一些在建的建筑工地。

看着是民居,非常高大上。

原来是磐安县的新建的安文街道。原是朱锡岭脚村。一切都在建设中,路还在修建中,也许不久这里会有一些农家乐,民宿。

我们在这里休息了几十分钟,几乎吃光了所带的所有水果。

喝足吃饱后,小白杨一声大吼,带领我们向一棵古树方向走去,这是一棵216岁的苦槠树。

一只可爱的狗狗云淡风轻地伏在地上,漠然地看着我们。

据说此去便是朱锡岭上的十里红枫古道。

磐安十里红枫” 朱锡岭古道建于北宋,全长十里,条石铺成,路基平均宽2米,东起磐安县朱锡岭村岭脚,西至东阳市西塘安,主要位于磐安县境内,是古代安文通往东阳、永康、金华的官道。

古道保存完整,两侧植被丰富,枫树连片分布,并存有参天古枫20多株,一到深秋,满山红叶,似一片丹霞落在朱锡岭上。

这是今日攀爬的第三个山头。

一路目瞪口呆,如此古老的枫树,大都已三百多岁。

沧桑年轮,巨大的树干,粗糙、枯槁,然而仍然屹立不倒,张扬着一树红。

从未见过的粗野!

从未见过的根,离土蹲着。

沧桑的古道曾经人来人往,枫记得过往都是负重前行的人们和驴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枫总是撑起枫叶为路人遮住西阳和风雨。

枫一直不明白,后来不知何故渐渐人迹罕至。然而最近几年忽然多了一队队背包客,枫觉得如今人们有些奇怪,总对它暗送秋波,拿着大小家伙,对它咔咔嚓嚓响不停,现在人咋啦?枫有些懵圈。

一路古枫,好些光秃秃的了,看来还是来迟了。

路过一个不知名的村落。仅剩一大一小的土坯屋。其旁崩塌一堆堆。

到处散落的石磨、锅炉、家什等,看来是一个即将消失的小村。

毛坑小屋的对面那唯一的土屋,晾晒着老人的衣服。

倏然升起探访一下老人家的想法,然而看看前行的队伍,还是没有停下脚步。

浓郁的沧桑岁月。

沧桑的古韵是一首古诗。

枯而不倒,枯而再生。

        夜已深,只能听到女儿细微的呼吸声,而我依然舍不得睡下。今晚这诗意的邂逅,我怎么忍心不将它记录下来。

      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今晚会与小语界大师级别的人物——“诗意语文”的首创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会面。

      到现在我还感觉像在梦中。明天小语界名师王崧舟老师要在我们阜阳市举行的徽师盛典的小语课堂上作课和作报告,全国各地的小语界的精英们将汇聚一堂,倾听、学习、交流。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徐大才子(明天将和王崧舟老师同台授课)给我电话,让我去拿我们苗桥小学参会的12张票。他悄悄和我说,想不想见见王崧舟老师。当然想了,还用问。我当时感觉他是在吹牛,但对我颇具吸引力。我立马驱车赶往他们下榻的酒店。“606房间,时间不能太长。”徐大才子叮嘱道。我连声答道:“没问题。”坐电梯,来到606门口,徐大才子敲了敲门。没想到居然开了,一位儒雅诗意满身的长者出现在我们面前,身体前倾,右手前伸作着请进样。顿时我全身放松,这不就像当年做学生时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情形吗?

      待坐定后,进门前我还不知道自己要请教什么,现在我心中的问题一个个排着队在那里等着呢。我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了我的请教之旅,我尽量还原谈话的状态:

      1我: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成就专业自我?

      王崧舟老师:做自己,专一做,三五年。

      简单的几个字,他说,名师的东西可以模仿学习,但最终要做回自己,找到自己的,专一做一点,潜心下去三五年必出成绩。

      2我:现在阅读流行群文阅读、主题阅读,您怎么看?

      王崧舟老师: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未尝不可,但要把控好全局。

    3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是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头疼的事,学生写出来的内容空洞无物,无血无肉。

      王崧舟老师:作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引导学生感受、体味。他举了一个例子——让学生回去感受刷牙的乐趣,写一篇文章。学生从生活中来,对于司空见惯的事务麻木了,作为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感觉。可以一个月练习一个方面,听觉、触觉、知觉、嗅觉,当学生写的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引起质变。学生们就会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将这种体验给表达出来。

      这让我醍醐灌顶,原来一直以来对作文的众多困惑,当下有了明了,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王老师举了让学生观察一朵花,找发现,去体悟,方发觉一朵花的颜色有那么多种。

      4我把《桂花雨》的教学思路讲给他听,他给我做了细致的指导。他说,阅读教学要完成“道”的过程,从课文中来,最终还要回到文中去。如果没回去,只是完成了“术”。最后一点是运用群文阅读上课还是落实读写结合。王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上自己拿手的课。

      5我:我在班里做了试验——重视积累和课外阅读,减少做练习的作业,不知会不会成功?

      王崧舟老师:坚持做,会有收获。语文学好,非一日之功。

      6徐大才子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吟诵?

      王崧舟老师说: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全面铺开的可能性不大,只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我与王崧舟老师合影留念,时间匆匆而逝,来不及遮挽就溜走了一个多小时。由于时间较晚,不敢再多打扰,于是依依告别,带着满满的收获,乘着夜色,驱车向家的方向奔去。感谢邂逅、感谢小语、感谢那思维的碰撞!期待明天的再次遇见……

     

       

华丽的转身是最美的邂逅就是学会漂漂亮亮地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形象。华丽转身指的是某人或某些人从一种社会角色、形象转变成为另一种社会角色、形象。转身就是改变、变化的意思,华丽则指的是这种变化是朝着积极的、好的、公众认可或期望的方向发展。邂逅是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也表示欢快的神态。邂逅和相遇虽然词义相近,但含义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82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