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不仅体现在外貌上,还包括内在的品质和个性。从可爱的角度来看,美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东西。无论是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小动物还是迷人的笑容,都能带给我们温暖和惊喜。
美可以是外貌的吸引力,当我们看到一张充满笑容和自信的面孔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这种美不仅是相貌上的,更包括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一个乐观开朗、热情积极的人,无论长相如何,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一样,它们可能并不拥有完美无缺的外表,但却通过纯真和天真无邪来吸引我们。
除了外貌之外,美还可以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创造出美丽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来传达对美的追求。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美绝伦的画作、倾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或看到一段优雅流畅的舞蹈时,我们会被艺术家所表达出来的美感所打动,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愉悦。
另一方面,美还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体现出来。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善良、友爱和关怀时,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友谊和爱情也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当我们与亲朋好友相聚时,分享快乐和困难,经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时,我们会感受到真挚情感所带来的美妙。
美是多维度而且多变化的。它可以是外貌吸引力,也可以是艺术作品中的表达,更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无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类社会中,美都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和幸福。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并努力传递美丽和善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一、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二、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三、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四、鹧鸪天·桂花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五、紫薇花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译文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精神上的爱情叫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
意义
柏拉图认为,如果在谈恋爱之初,彼此是被对方的肉体和颜值所吸引,那么这份爱情就是不纯洁的,就是邪恶的,就是肉欲之爱。而人与人之间所追求的爱,应该是纯粹的,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古希腊人有一种观点:两个男子之间的爱,能够激发双方的友谊和勇气,特别是在战场之上。包括柏拉图在内的很多人都坚持认为,能够得到更多同性的喜爱,是幸福的象征。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人必须习惯于在压力下生活,不要把压力存在心理,无法释放。
人活着很多时是在为别人而活,其实生活是自己的,真不应该只活给谁来看。你笑,别人也不一定会祝福你的幸福快乐。你哭,别人也没有理由一定要帮你拭干泪水。
人可以没有骨气,但不可以做懦夫。
人生处处靠打拼,快乐女人善打拼:一等女人拼气质,二等女人拼实力,三等女人拼运气,末等女人拼背景。我就是我自己最好的背景。
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因坚强而美丽。
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要真正发现身边的美,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要能善于扑捉到美、善于从普通个体中发现美、善于提升对美的认识,从而善于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去表现美,那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它要靠自己的正确的认识方法、观点、观念,要靠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淀,个人修养与爱好,还有表现技能的高低。
我们喜欢美那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是对美好的想往,这是值得鼓励的。既然选择了它,就必然要付出,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特别欣赏那些追求美的人,如果人人如此,何尝不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呢,追求景物的美是这样的道理,追求对身边的人所表现的美,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我依然认为:追求美那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用光影来表现美,寂静的公园,日光柔和,在这散步,不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斑驳陆离的石头、淡蓝的冰面、细水长流,树叶倒垂,何尝不是美呢!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ì)亍(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tuí)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她拥有一双纤细的手,她的愿望是做一名发型设计师,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她最终没有走上她想要走的轨道,反而在一家法廊做发型设计师的助手,利用纤细的手帮别人洗头。虽然这是一份让所有朋友亲戚瞧不起的工作,但在她心里,她还是蛮满足的。不管怎么说,她还是没有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也许这是她梦想的起点,于是她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赢得了顾客老板的称赞。她就是这样笑着面对自己的人生。
他拥有一双清澈迷人的眼睛,他感到庆幸感谢上帝给了一双如此美丽的双眼给他,总能让他对美的画面有特别的灵感。他爱好摄影。他的作品总让人有特别的感觉,是美的享受。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虽然他有几幅作品被发表了,但他还是觉得那离自己的理想还很遥远。于是他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一天,他去机场,准备拍摄飞机起飞翱翔的画面,飞机场的风可真大,不断的向每一个人涌来,似乎要掏尽每个人的秘密一样。阳光撒在这宽大而平坦的机场上变得很透明,可以让人清楚的看到湛蓝的天空。他闭上双眼深深地陶醉在宽广自由的天地间。手中拿的一大沓相片说明语稿被风一翻,就满天自由自在地飞旋起来。这才是他回神过来,连忙拾回稿子。他弯下身去一张一张的捡了起来,满地都是,轻飘的纸张犹如花瓣一样满天飞舞,飘落在地上的被风一吹又在空中飘舞着,没完没了,他头痛了起来,这可怎么捡回来啊?当他一张张认真捡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手拉着行李箱、穿着白色衣裙、飘逸着一头长长乌黑秀发的女孩正弯着腰认真的帮他捡稿子。风以依然不断的吹,在阳光下白得发亮的稿纸铺满了宽大而平坦的广场,一个被风吹得长发飘飘的白衣女孩弯着腰自爱湛蓝的天空下,伸着细长的手臂捡着那似花瓣又非花瓣的稿纸“咔嚓”他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画面的女孩在宽大的广场上,淡薄而渺小,飘动的长发遮住了她的脸,在身后不远处还有一个黑色的行李箱,天空很高很蓝他很喜欢这张让人感觉轻柔,飘逸的相片。他高兴的捡地上的稿子。
终于,捡完了。她把文稿交给他微笑着就走了,还没来得及让他说一声谢谢,他没有怎么看清她的面容,只知道她笑起来很漂亮。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完全忘记了她的摸样,可是一次,在发廊剪头发时,看到了她的身影,他又记起来了。于是他经常到那剪头发。这样日子久了,他和她认识了,从谈话中,他知道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女孩。
后来他们成了男女朋友深深地爱着对方。
甜甜蜜蜜的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到他家来玩,他正忙于洗相片。他正需要硫酸,恰好她闲着没事干,于是他叫她到高柜把硫酸拿下来给他。她站在柜子下很明显的看到硫酸在柜子的顶部,可问题就是,柜子太高,没办法一下子把它拿下来,她正想着找凳子,这时他又不停的催她快点拿下来,她一下子急就掂起脚尖,直接伸手去拿,可是真的太矮了,手碰也碰不着,眼看还差一点点,于是她再努力的掂一掂脚,终于碰到了,可谁知那硫酸手刚碰到就打翻了,瓶盖有没有盖好,硫酸从瓶里流了出来,流的速度可真快,一下子冲开了瓶盖。她还不知道什么回事,还不断的仰头那瓶硫酸在哪。冲开瓶盖的硫酸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喷射出来,她睁得大大的双眼一下子就被硫酸射了进去,一阵剧痛眼前全是黑暗。听到她悲痛的喊声,他下意识到出事了,连忙跑了进去。
后来她被送进了医院。
当她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发现他不见了。起初还以为他为了逃避责任,自己走了。后来她朋友告诉她,他为了让她再见光明,他把自己的眼膜给了她。这是她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可以再见光明。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没有找到他。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他再也无法实现他的梦想了。
她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她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大型的艺人交际会、宴会、展览会等高贵的场合她都回去参加。她穿着漂亮的礼服,头发扎成漂亮的发髻,经常成为那儿的中心人物,见她的人都会对她说,你长得真漂亮。很快的她忘记了所有,忘记了他。她交了一位才貌兼得的男友,她感觉自己被泡在幸福的罐里。
有一天她与男友一起去参加大型的展览会。男友带她来到一张相片前告诉她,相片里那个女人的身影很像她。她看着那张相片呆住了,而她旁边的男友还不停的评着相片,她记得她帮人捡过稿子,可她不知道自己是帮谁捡,再看看那幅作品的题目:《邂逅》。没有作者的姓名。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有一位男友,他很喜欢摄影,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可是他的眼睛他有自己的梦想成就了她的梦想,他把他的幸福变成了她的幸福,她记得他曾经说过要送份礼物给她,那份礼物就是他们第一次相见的记忆,难道眼前这张作品就是他的?她跑出了展厅。
她来到了机场,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风依然很猛烈,那是冬天刺骨的寒风。天气依然很晴朗,阳光依然很明亮,可是在相遇的地方,他两邂逅的地方,现在只有她一个人站在这了。昔日与他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幕有一幕的出现在她脑海。她看看整个广场,不再像她们第一次遇到时那样的热闹,而是很静很静。她深深的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三年了,这里的气息还是那么熟悉,虽然这里不是夏天了,她的感觉是这里永远是夏天,属于他们的夏天。她一个人静静的走,静静的走,她心理想,他会在哪里?没有光明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时一张张白色的稿纸在风的依托,一点控制力量也没有的随着寒风飘旋,天空与地面都飘满了稿纸。她顺手捡起了一张,上面写着,天空是湛蓝湛蓝,没有飘逸的白云没有凄美的落叶,没有理想的飞翔。一切都是那么暗淡。她突然意识到他就在附近,她欢喜的朝纸张源处找去。
他戴着墨镜,手里还拿着相机坐在广场的阶梯上,他安静的坐着,阳光晒在他轻碎轻碎的头发上染成了金色。身边有一条可爱的小狗,小狗正喜洋洋的晒着太阳,还有一沓没写字的稿纸,上面压着一支钢笔,风在挑逗着这挣扎要飞的纸张,钢笔下还压着一张相片,那张就是展览会上的那张。
风使尽全身力量的力量一吹那沓欲飘的稿纸,终于稿纸挣扎开钢笔的控制,一个爆炸式向四周飘散开来。那张相对较重的相片也掉在地上离开原来的位置。他发现旁边的相片不见了,他慌忙寻找起来。他很在乎那张相片,他不能忘记他们美丽的相遇。他爬在地上心急而紧张的用手去寻找那张相片。小狗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他那慌张而可怜的摸样。这些她都看在眼里了而痛在心里了。她看着他,难道他的每一天都是这样摸过来的吗?他的每一天都是靠感觉触摸过来的吗?他,他漂亮的双眼,他眼里的颜色,他美丽的梦想都给了她她的泪盈满了眶,她弯腰捡起了相片走到他面前1/212下一页尾页
在至美之人世,追求人生之至美
——闻一多的极致美学
〇两颗西柚___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前几天,看美学家蒋勋的TED演讲视频《留十八分钟给自己》,当他在月圆时分深情地朗诵《愿》时,我仿佛透过了三万年的历史雾霭,看到了人类所孜孜不倦的,对于美的追求。
美是什么?让我们从世间最深的美说起,从闻一多的极致美学谈起。闻一多的美学追求,是三个维度的美:纯美的艺术,淳美的人生,醇美的生命。
于一位画者,他追求“纯形”的艺术。他是书香世家,五岁学画。进入清华园后,与梁思成等成立了以希腊神话中的美神命名的清华美术社“美司斯”,编撰的《美司斯宣言》中他写道:“我们深信人类的进化是由物质至于精神,即由量进于质的。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的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鹄的的唯一方法。”他一生倡导着“人非走兽”,他坚信没有艺术的人生是枉为的。这才是他追求美的原因,正如他成立“美司斯”是为了探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我们既相信艺术能提高、加深、养醇、变美我们的生命,我们就要实行探搜‘此中三昧’,并用我们自己的生命作试验品。”这是他少有人知的身份,是他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
相较之下,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中年作为诗人、学者的成就。他本不该这么瞩目。进入清华,他才开始接触新诗。那时新诗发展不过两三年,还很稚嫩,更谈不上风格。他并没有超前的眼界,一开始并不欣赏新诗。后来,他是跟随当时北京学生的潮流开始创作新诗。赴美留学期间,他进修的虽是美术,却比谁都热爱文学。初到美国两月,他已经认识了当时美国诗坛上的大触。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西洋诗派的影响,这才是他诗人之路的开始。回国任教后,他开始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来巧合,他开始的契机,是被安排当古典文学教授。这对于一个创作新诗成名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轻视。带着文人的孤傲,他开始了对《楚辞》、《庄子》、《周易》、《诗经》、唐诗甚至毛诗的研究。当时的西南联大将文法学院设立在蒙自市,他在当地时,整日闭门读书,以至于邻居郑天挺先生戏称他为“何妨一下楼”先生。对于学术的极致追求,让他有了极致的成就,造就了他极致的人格。
到了西南联大,他才开始了他民主斗士的人生。昆明本是战争的大后方,却突然地成为了前线,这让青年时代就“五四”愤书《满江红》张贴于清华食堂的他又这么能安心学问?于是,他在国难之际站了出来。相比友人们一个个躲在了书本的避难所,他却拒绝了美国加州大学的任教邀约。在青年时期痛感“实业无美术是兽性”的他,终于大义凛然地用生命书写了前半句——生命无实业是罪孽。我们无法也不能设想,如果当初闻一多没有选择站出来会是怎样,大概还会有几部里程碑意义的诗论出现,大概中国的文化瑰宝还会更丰富一点。但也仅限于此。
我们能窥见的是,当初热血书写《满江红》的青年,站在至公堂前激情作最后一次讲演。正如他的儿子闻立鹏所说:“他追求美的方式有变化,目标却从来没有变。”无论是友人梁实秋眼里那个平静安然的文人,还是人们眼中穷疯了才闹革命的“黑须盈尺的闻疯子”,他始终在自己“以时代的经线和地方的纬线编织”的时区里追求美。在他看来,只有革命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正路,所以他不怕,他决心要一条路走到底,“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不渴望和平、不怀念清华园的学术生涯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他割掉蓄了八年的胡须,开始想尽办法回北京,回书斋。甚至在被暗杀前,他还嘱托要回北京的好友吴晗替他看看自己书房前的青竹还在不在。现实却是吴晗在他断须时所说的:“你这胡子,割得太早。”他最终倒在了十几声枪响下,倒在了离家只有几步之遥的巷子口。彼时的他,是冰心口中“一束敏感的神经,一团炽热的火焰”,他是《红烛》,“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他终是了了自己毕生的美学追求。他常对友人说,自己要活到八十岁。然而他却在47岁的年华,以一个不可撼动的形象为新中国书写了新的篇章。他“用我们自己的生命作试验品”, “提高、加深、养醇、变美我们的生命”。他实现了至美的人格,他创造了至美的人生。
美是什么?盛世太平,美是诗与远方;生逢乱世,美是人格之至上。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再找不出这么一个人,集全维度的美于一身,创造了美学之大成。人生之至美,于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