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信发展史

中国的电信发展史,第1张

中国电信发展新中国时期大事简记

1950年

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开通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经由苏联转接通往东欧各国的国际电话电路也陆续开通。

1951年

1950年6月开始建设的北京国际电台的中央收信台和中央发信台,于1951年相继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

1952年

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9月24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我国首次开通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电路

1952年9月30日,第一套明线12路载波机(J2)装机,开通了北京至厂家庄的载波电路。

1954年

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56年

上海试制成功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

我国第一次开放会议电话业务

1956年2月28日,北京长途电话局开放会议电话业务。首次会议电话会议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十省市电话会议。

1958年

上海试制成功第一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第一套国产明线12路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

1959年

第一套60路长途电缆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

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开通国际用户电报业务,1月20日正式开放

北京市内电话开始由五位号码向六位号码过渡

1963年

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4年,北京至石家庄7×4高频电缆60路载波试验段建成,开始试通电报、电话业务。

开始研制晶体管载波电话机

1966年

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67年

电子式中文译码机样机试制成功,在上海安装试用。

1970年

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2年

—北京、上海使用卫星通信地球站。

北京开始建设地球站一号站,1973年建成投产。

1974年

—北京卫星地球站二号站建成投产。通信容量为132条话路和一条双向彩色电视。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与亚非各国和地区开通直达电路。

—研制成功石英光纤。1976年,每公里损耗达6分贝以下。

—60路报纸传真机正式开通使用。

—960路微波进行电路试验。

1975年

—北京市内电话中继传输开始装用脉码调制设备,首批装用30部端机。

1976年

—京沪杭4管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工程竣工。北京至东南五个省省会及天津、上海两市陆续开放长途电话全自动和半自动拨号业务。

—北京长话大楼7月1日竣工投产。全部通信设备采用国产设备并自行安装。

—我国与日本之间建成了海底同轴电缆。

1978年

—120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试制成功。

—120路脉码调制系统通过鉴定。

—研制成功多模光纤光缆。

1980年

—64路自动转报系统(DJ5-131型)研制成功。

1982年

—福州从日本富士通引进程控电话交换机。

—首次在市内电话局间使用短波长局间中继光纤通信系统。

—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研制成功并投户使用。

—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

1983年

—我国开始发展寻呼业务。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

—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84年

—4月8日,我国的DFH-2(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高度为35786公里,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E赤道上空。通过该星进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

—我国开始在长途通信线路上使用单模光纤,进入了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

—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

—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

—首次具备国际直拨功能的编码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HJ09型)研制成功。

1985年

—广州与香港、深圳、珠海开通电子邮件。

—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套电话卡,共3枚,面值87元。

—我国正式经国际卫星组织的C频段全球波束转发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1月8日,北京至南极无线电话通话成功。这是我国电信史上最远距离的短波通信。

1986年

—我国首次利用卫星开通国内长途电话业务。7月1日,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投产。 —2月,我国第二颗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研制成功。

1987年

—重庆通信设备厂引进意大利PCM系统生产线建成投产。

—第一个长距离架空光缆通信系统(34Mb/s)在武汉至荆州、沙市间试通。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

—我国第一个160人工信息台在上海投入使用。

—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此为中国人使用因特网之始。

1988年

—第一部程控数字长途电话交换设备(JD1024线)通过鉴定。

—第一个实用单模光纤通信系统(34Kb/s)在扬州、高邮之间开通,全长为75公里。

—北京高能物理所成为我国最早使用因特网的单位。它利用因特网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3月27日、12月22日我国分别发射了实用通信卫星。

—5月9日,北京、波恩国际卫星数字式电视会议系统试通。

1989年

—第一条1920路(140Mb/s)单模长途干线在合肥、芜湖间建成开通。

—5月,我国的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通过鉴定,并于11月正式投产使用。

—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首先实现了移动电话自动漫游。

1990年

—7月,上海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800MC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

—140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1991年

—万门程控数字市内电话交换机通过鉴定。

—1920路(6GHz)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通过鉴定。

—第一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模型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并于3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622Mb/s光纤通信数字复用设备(五次群复用设备)研制成功,3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1992年

—杭州通信设备厂引进摩托罗拉移动电话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我国第一个168自动声讯台1992年7月在广东省南海开通。

1993年

—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9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

—中国高能物理所租用美国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了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64Kb?s专线,这是我国部分连入因特网的第一条专线。

1994年

—中国通过Sprint公司于4月20日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条64kb/s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

—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了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议定中国电信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b/s专线。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

1995年

—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在北京、上海接入美国的64Kb/s专线开通,CHINANET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分组交换网开始提供因特网接入业务。5月,开始建设CHINANET全国骨干网。

—9月,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网在香港开通。

1996年

—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

—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全面启动。广东视玲通、四川天府热线、上海热线是首批正式开通的站点。

1998年

—5月17日,广东省开放了电子投票业务。所用设备是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开发的。

—5月15日,北京电信长城CDMA网商用试验网——133网,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投入试验。

1999年

—1月14日,我国第一条开通在国家一级干线上的,传输速率为8×25Gb/s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使原来光纤的通信容量扩大了8倍。

通信,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通信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便有结绳记事、击鼓传情一类原始的通信手段。后来,又出现了以火光传递信息的办法。在我国境内,至今尚存有不少烽火台的遗迹,便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人类传递比较详尽信息的愿望,只有在文字发明之后才逐步得以实现。信,便是载带文字信息的使者。

残存下来最古老的信,是用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装在泥制的封套里的。公元105年,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此,信便可以写在纸上传递了。传递信的人也渐渐由步行转为骑马。据考证,我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便开始修筑驿道,派驿使传递书信。驿使现象是带有世界性的。例如,在埃及的历史上,就有由驿使传递尼罗河水上涨信息的记载。

大约是在14世纪,城市邮政首先在欧洲兴起。18世纪90年代,在欧洲还曾盛行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整个系统是由许多塔站组成的。这些塔站沿通信线路择高建筑,形成彼此遥相呼应的接力系统。通过改变塔站顶上横杆和竖杆的位形,把文字信息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出去,并一站接一站地进行传播,直至目的地。

人类通信的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

在19世纪众多的电报发明家中,最有名的还是莫尔斯以及他的伙伴维尔。莫尔斯是当时美国很有名气的画家。他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电磁学发生了兴趣,并由此而萌发出了把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念头。1835年,他开始了制作电报机的努力。不久,他的第一台电报机问世;1837~1838年间,莫尔斯又发明了用电流的“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电码(即莫尔斯电码),同时在维尔的帮助下完善了电报机。

1843年,莫尔斯经竭力争取,终于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子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千米。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

知识点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是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一般网络连接不允许传送任意大小的数据包,而是采用分组技术将一个数据分成若干个很小的数据包,并给每个小数据包加上一些关于此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例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长度等。这样的一个小数据包就叫数据单元,又称帧、数据帧等。这样一来,每次网络要传送的数据都是规格和封装方式相同的一个“小包裹”,有利于数据传输的标准化,简化了数据传输方式。

中国电信的前身是原邮电部电信总局。二十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电信业的整体实力,国家对电信业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邮电部于1998年进行了邮政、电信分营,成立了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经营和管理全国电信业务;2000年5月17日,在剥离了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后,成立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2年5月,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1]36号),对中国电信进行南北分拆重组、将北方九省一市划给中国网通,成立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作为我国三大运营商之一,是不少人想进的好企业,发展前途是肯定有的。咱们详细来看看:

薪酬制度及福利:中国电信实行以岗位工资为基础,与业绩紧密挂钩的、注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中国电信除参加国家规定的社会基本保险外,建立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及带薪年休假等员工福利。

正式工的月工资现金收入一般是由:月基本工资+药费+交通费+餐费+奖金,电信员工到手工资一般在3000到5500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员工的每月业绩工资。其它奖年收入(每季度分点奖,单位评到先进啊,之类的)

5000-10000 过节奖,五一,国庆,春节800X3=2400 三产入股全年得:2000。全年正式工收入约=6万-75万,而且每年还有不同的涨幅,这是发展前途的第一个含义。

第二个,中国电信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三大龙头之一,几乎处于垄断的行业地位,在通信产业生态链的上游。同时近些年来与国际合作也越来越亲密。这是发展前途的第二个含义。

第三个,中国电信当前的主要招聘方式为校园招聘,招收当年应届毕业生,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只要你足够优秀,你的上升渠道是畅通的,这是发展前途的第三个含义。

以上,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近几年来,中国电信业和国外电信巨头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曲线。在网络经济盛行时,国外电信业一路高歌猛进;但是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国外电信业又一落千丈。短短的几年,国外电信业经历了发展的大起大落。再看看中国电信业,由于坚持务实的发展政策,尽管有局部地区进行宽带圈地运动,但总体上没有形成网络泡沫,也没有盲目进行3G牌照的拍卖,实现了我国通信业的稳健发展,从而在世界电信业中“一枝独秀”。

目前,我国电信业在某些指标上已居于世界前列。从规模总量上看,我国网络容量稳居世界第一,通信技术在全球领先。同时,电话用户总数也居世界第一,截至2004年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2亿户,是2000年的两倍多,其中无线市话用户达到65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35亿户,是2000年的四倍。此外,互联网用户数突破了1亿大关,规模居全球第二。从业务量上看,2004年我国的电信业务总量完成92248亿元,是2000年的两倍多。

尽管立足传统业务、立足网络提供商进行发展的策略,为我们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长期执行这一发展策略,我国电信业业务收入的增幅在减小,实现利润的能力在下降,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反思全球电信业在第一次转型当中遭遇的泡沫和陷阱,我们发现,对宽带、3G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并没有错,只是当时发展的环境还不具备。正是基于对环境的正确把握,我国电信业才没有盲目跟风冒进。而时至今日,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满足了基础通信需求后,人们开始期待更高层次的增值信息服务。尤其是最近两年,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代表的新业务发展迅速,尽管在总体收入份额上还规模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2004年短信业务量增长588%。在移动通信市场、技术发展以及移动通信企业的带动下,移动增值领域迅速崛起,价值链已基本形成。而随着光纤的应用和各种宽带组网技术日益成熟、完善,宽带增值领域目前也已起步,在线游戏、音乐下载、在线影视点播等个人用户宽带增值娱乐业务发展迅速,同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新型服务也拥有了相当大的市场需求。用户的消费观念也已变化,互联网内容服务由“眼球经济”走向盈利模式,在移动梦网聚集的SP中,数十家SP每月有偿信息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不仅如此,当前的网络条件也今非昔比。各种新技术、新软件层出不穷,更加方便人们获取网络信息。2000年,互联网上几乎没有宽带,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建设,固定宽带网正逐步走向成熟。从出口带宽到骨干网再到接入层,宽带化的物理环境已经具备。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53941MB,与2000年的351MB相比,增长了154倍。骨干网带宽则达到了100GB以上,接入带宽总容量已达到T比特级,ADSL、LAN、WLAN等多种接入方式并举,适应了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两大移动公司的技术也在近几年突飞猛进。中国联通的CDMA1X具有高速传输的速度优势,并具有稳定、容量大、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使移动通信网络与宽广的互联网无缝链接。支撑中国移动“移动梦网”的GPRS网络,目前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网络遍及240多个城市,数据业务可以到达世界各地,实现真正的移动数据无线互联。用户使用宽带数据通信、实现可视数据与多媒体数据通信变得十分便利。

很显然,无论是从用户需求还是从硬件环境来看,面向未来的综合信息服务都将是我国电信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商业模式在过去几年推动我国电信业的持续发展中功不可没,但随着新兴的信息服务成为发展主流,其业务设置、网络架构、经营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环节都与未来的电信业发展不匹配。因此,我国电信业转型的主要任务就是重新评估企业面临的环境,建立一套符合未来电信业发展特点的新型商业模式。这,就是我国电信业转型的核心内涵。

随着电信网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以及电信新业务不断增多,对电信网的构成在概念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划分方法,如将电信网分为承载层、支撑层、业务层等。承载层相当于装备网及其拓扑结构总体,承担电信网中沟通信息交流的承载部分。将电信网的维护监控管理系统,网内信令、信息处理系统和数字同步系统等划分出来作为支撑层。而业务层近似于业务网,是电信网中面向电信用户业务的部分。这种划分有利于电信网向智能网(I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方向发展。但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现在世界各国的通信体系正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渐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信网具有全程全网互通的性质,已有的电信网不能同时更新,因此,电信网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04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