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以下是传统节日由来:
春节(正月拜年):
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立春节:
立春祭农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元宵节:
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三月三节:
三月三日这天,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寒食节:
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清明节:
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端午节:
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七夕乞巧节(情人节):
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鬼节:
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中秋节:
中秋赏月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重阳节: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腊八节: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除夕节: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腊八斤特大桥是四川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跨越腊八斤沟的一座特大桥,是雅泸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腊八斤沟特大桥位于荥经县境内,主桥跨径组合为:105+2×200+105m,桥长1140多米,单墩跨度最大200米,其主跨为变截面连续刚构,采用分幅设置。其10号墩有“亚洲第一高墩”称号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蒋超)从成都开往西昌方向,在雅西高速上邂逅的第一个重难点工程,就是腊八斤沟特大桥,其10号桥墩更有着“亚洲第一高墩”之称。驾着经过腊八斤沟特大桥,由于全桥桥面、基座等加在一起使得全桥平均高度在200多米,汽车如同在高空中飞驰,云雾中大桥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以食物为主角的纪录片曾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后来,同一个摄制组又拍出了一部中国人辞旧迎新那一顿年夜饭都吃些什么的纪录片,名为《舌尖上的新年》。都说美食最能勾连中国人的共情,片中那些不远千万里回到故乡的人们,吃着冒油花的肉和姆妈亲手做的点心,这画面再配上充满食欲的旁白,告诉你食物的工艺与技巧,是漫长到几近不可考的时光里,无数心意的凝集。
时隔不久,这些走南闯北网罗美食的吉光片羽,变成同名书籍上市了。在上海一间只有三个桌子的咖啡厅,《舌尖上的新年》导演细细讲述这两年来她所亲历的舌尖探索之旅——她寻访过全国50多处不为人所真正认识的新年滋味。这些都写进了书里,我们一页页地翻过,为中国许多地区操办年夜饭繁复的细节场景所震惊,也被一幅幅亲友“围炉相聚”的场面而感动。
▲老北京心目中最有年味的风物就是这红火喜悦的食品礼盒(摄影:罗伟)
我们由此得知,在中国的某个山村,仍然会有这样的老父亲,在每年过年前好几天,亲手备上20几碗松皮扣给远嫁外地的女儿。这道菜需要将一块五花肉煮完腌,腌完炸,炸完又腌,腌完又蒸,经过差不多十几道程序。而老父亲每年乐此不疲将心意融进复杂的食物制作过程中……像松皮扣这样过程繁复、口感惊艳的美食,书中还有许多:苏州七件子、歙县腊八豆腐、自贡粑粑肉、湘西腊肉、平乐酿菜、玉林白馓、香港发菜蚝豉、汕头生腌血蚶、肇庆裹蒸……
这些美食缤纷各异,却都耗时耗力,它们如此烦琐复杂、大费周章,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过年。
▲甘肃庆阳羊肉腊八粥
这几年大家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跟着镜头,翻着书页,我们分明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美食的香气氤氲中合影,透着满满的人情味儿。这些制作工艺复杂的食物,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祈愿,也是中国人对时光流转的感知。内蒙古的布里亚特包子汤汁迸溅,重庆的蒜苗腊肉满是人间烟火的味道,台南的油饭蟹黄满满,广西的十八酿蕴含着人们最委婉的希冀,香港的盆菜原来是文化的一种融合……
挑选这些美食的过程也在考验着我们。因为在年关有如此多的美食在孕育,有些美味并不昂贵,它的奢侈在于它只喂哺一方水土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尝到。于是,在推荐这些地方美食的同时,我们也间接地接受了一种遗憾。没有人能在同一时空里把天下美食都一网打尽,就像我们不可能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以为能吃到完全原汁原味的各地美味。被摄入镜头、写进书里的50多种年节食物,只是中国新年美食版图的冰山一角。我们用文字捧到你面前的,终究是隔着一层纸的香气。如果你真想知道它的味道,只有去接近它,走到它身边,在当地年节的氛围里去感受它、品味它!
▲福建泉州贡糖
地方上的年宵美食
◆豆瓣鱼
中国人过年讲究年年有余,无鱼不成宴,于是有了苏菜的菊花鱼,鲁菜的葵花鱼,徽菜的臭鳜鱼,粤菜的清蒸鱼,川菜则有酸菜鱼和豆瓣鱼。酸菜鱼自然是取四川特制的深水泡菜——青泡菜来做,肉鲜味美,酸辣可口。另一道豆瓣鱼也是四川年饭上的家常风味,它的必要条件就是豆瓣,尤其是郫县豆瓣。久等一年,回到家中能吃上一份豆瓣鱼,这不只是儿时记忆的绵延,古老传统的显现,更重要的在于,这还是四川人与天地的融合与邂逅。
◆淮安风鸡
在江苏淮安,过年有一道风鸡很是特别。风鸡与一般的咸鸡完全不是一回事。做风鸡尽量选三四斤以上的大个儿土公鸡,宰杀后并不褪毛,而是将血控干,直接在鸡的腹部开一个小口,慢慢把它的内脏掏出来,然后将预先调配好的酱油、黄酒、盐、五香粉、花椒等佐料灌进鸡腹,再将小口用针线封住,另在鸡身上抹上花椒盐。这套程序相当有难度,尤其在往外掏鸡内脏的时候,千万不能弄破苦胆,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办到。腌好的风鸡把头别在翅下,一只一只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腌一个月以上就可以吃了。因为鸡毛未除,很好地起到了保湿的作用,能长久维持鸡肉的鲜嫩。临吃的时候才将鸡毛拔去,不过稍微有点麻烦,因为不能用热水烫,只能用手一点一点硬往下拔,一只鸡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才能去除干净。洗净的风鸡放在锅里隔水蒸40分钟左右。蒸好后放在一边,待冷却后,不用刀切,只用手撕成长条,装盘上桌。原先灌进鸡腹中的佐料已被均匀吸收,所有部位都十分入味,咸香可口。其中以鸡胸肉最为干爽,鸡腿肉最富有弹性,鸡脖子最有嚼头,鸡翅最嫩,各有风致回味悠长,连骨头嚼起来都舍不得吐,真正达到“入骨三分”的境界。
一年中的所有节日、所有纪念日
公历2月7日:纪念日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
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节
公历6月4日:国际日
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
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
公历7月1日:中国***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
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
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扫盲日
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
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公历11月1日:万圣节
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
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
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