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每个节气都有它的特定意义。
说起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就想起自己曾经由于无知而闹出笑话,感觉真是挺丢人。小时候生活在边疆,那里并不是特别注重二十四节气,老师很少讲到,我们也就知道很少。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学校特意花高薪聘请了一批内地老师为我们讲课,记得一位山东语文老师摸底考试时出了一道题,问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我直接答道:是封建迷信。现在想想都很汗颜。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我国劳动人民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过去落后年代里,虽然没有先进计量工具,但是凭借经验,根据当地气候以及物候建立起了二十四节气,根据节气从事农事活动,非常准确。二十四节气也反映了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一共分为四句,代表的是一年的春、夏、求、冬四季,这四个季节中,又有更加详细不同的节气区分,让人们清晰地明白自己 处在哪一季的哪个时段。只能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每个节气的意义吗?
对于曾经闹过笑话的我来讲,如今每个节气的意义已经明白,而且明白得非常透彻了,人不能总在一件事情上绊倒不是吗?比如“春雨惊春清谷天”,讲得是春天季节中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是一年中春天的开始,雨水是春天来了,春天的雨水开始降临,惊蛰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分到了,意味着进入了早稻的播种期,清明是春耕的大好时机,谷雨能让农作物茁壮成长。
总之,每个节气,都反映出在古代农耕中的作用,非常了不起的古代人类。
1、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五一劳动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一般在5月1日当日放假1天,允许可以与周末调休。具体的放假调休规定需要感觉当年国务院出具的放假通知来确定。在法定节假日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日工资300%的加班工资报酬。
2、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3、元旦:每年1月1日,一般情况下放假1天,允许与周末调休。
4、春节:每年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六放假调休,一般情况下放假7天,允许周末调休。
5、清明节:按照每年清明节气时间确定,一般情况下放假1天,允许与周末调休。
6、劳动节:每年5月1日,一般情况下放假1天,允许与周末调休。
7、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一般情况下放假1天,允许与周末调休。
8、中秋节:每年正月十五,一般情况下放假1天,允许与周末调休。
9、国庆节:每年10月1日,一般情况下放假3天,与周末调休4天。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由来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划分计算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平气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为腊月、雨水所在月份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
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2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无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定气
二十四节气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采用定气法,定气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即以黄道升交点春分点为起点0度(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所以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得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农历实际年长为12或13个朔望月,与多年平均年长回归年不一致,故二十四节气无法与农历日期相对应,反而与同属太阳历性质的公历日期基本对应(二者周期同为回归年)。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节与气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农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季
节
气
春
立春 正月节 雨水 正月气
惊蛰 二月节 春分 二月气
清明 三月节 谷雨 三月气
夏
立夏 四月节 小满 四月气
芒种 五月节 夏至 五月气
小暑 六月节 大暑 六月气
秋
立秋 七月节 处暑 七月气
白露 八月节 秋分 八月气
寒露 九月节 霜降 九月气
冬
立冬 十月节 小雪 十月气
大雪 十一月节 冬至 十一月气
小寒 十二月节 大寒 十二月气
惊蛰节气的风俗是吃驴打滚、祭白虎化、打小人等等。
1、吃驴打滚
惊蛰节气吃驴打滚是天津一带流行的习俗,人们吃驴打滚寓意“害虫死,人翻身”。在惊蛰节气这一天,当天气慢慢的变暖的时候,我们吃一点点甜甜的驴打滚,代表着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滋滋润润的,也代表着我们把我们的愿望寄托在吃驴打滚这一行为里面呢。
2、祭白虎化
惊蛰节气有祭白虎化的习俗,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3、打小人
惊蛰节气有打小人的习俗,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惊蛰节气的意义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