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一想
转念是崎岖山路漫漫长途中峰回路转的一个瞬间;转念是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份惊喜;转念是洞中黑暗豁然开朗的一个恍然。
转念啊,给你坚持下去的信念!
试想当你前途渺茫,人生无望时转念一想,于是你拥有了信心和希望,你在这其间所思考念及的人与事予你力量去走完那晦暗不明的路途。
被称为“宋之苏武”的洪皓被困金地十五年,他起初也想过以死殉国,但他的转念想到了苏武,想起那个乘风冒雪的牧羊人,于是他放下颈边的刀,挺胸应对金人的非难。
就是这样一个转念,他选择了坚守并最终回到了家乡。
同样的,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最初也是饱受世人的冷嘲热讽,巴黎人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颠覆传统的“怪物”矗立于巴黎——艺术之都的心脏,他们要求拆除铁塔的声音刺痛了设计者埃菲尔的心,但埃菲尔一夜沉思后,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举动——他举家搬上铁塔平台,以此维护自己的作品。
最终他胜利了,人们接受了他的“钢铁怪物”——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
每个人都会遇见风浪,遭遇黑暗,邂逅挫折,每个人也必定会心生胆怯,想要后退,但当你目尽千帆望眼欲穿心如死灰之时,请转念一想,想你所做的努力,想你的梦以及你身后的人,那些在你身后在你身边的关注。这样转念一想,你会觉得寒意如旧却不再刺骨,炎热如旧却不再灼痛。
转念,原本就是上帝在你绝望时为你预设的鲜花,它在告诉你,不可怕,走下去!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里会有绝境?即使有,那也必定存在绝地逢生的奇迹啊!
沈从文在文革时被发送到偏远的山村,饱受欺辱,但依然微笑应对。同样,柳宗元初被发配永州,怎么没有失意愁苦过?《永州八记》哪见一字怨恨?李白的《行道难》,道尽仕途辛酸人生无常,但也道尽心志不灭,豁达乐观长存!
他们在经历如此挫折时也一定有这样的转念,转念一想,便豁然开朗,于是积极地活了下去。
转念一想,你所经历的苦难必将赋予你新的意志,你所遭受的非难已有前人尝尽,为何他们能一路走过名垂青史而你不能?你所目及的一切莫不如此。凤凰涅盘,壮士断腕,坚持是你要做之事!
转念一想,坚持下去!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根据你的提问,先回答你“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巴黎铁塔?”从你的称呼可以看出你不仅记住了这个铁塔,还记住了这个铁塔所在的城市和国家。巴黎是时尚之都,追求时尚是现在每个人的需求,每个人都喜欢时尚,旅游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向往。认识历史见证历史也是每个人内心世界渴望的东西。还有就是人的审美需求,标志性建筑风光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异国的文化冲击,也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人天生就是好学的求知欲强的。另外与法国巴黎的文化宣传推广大有关系。我们在多个**场景书籍小说小学课本都知道这个建筑,他在世界上所有人的记忆里存在着。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加上爱情。爱情是最美妙的人生体验。一旦触动了这根神经。就把人的大脑里所有的美的东西画面、场景、回忆、故事等等调动起来。这就是大脑的一种享受。人的一种享受。
至于它象征这什么。大体上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是对每个人的象征意义又是不同的。你觉得它在你心中象征着什么呢?在没有知道这些知识之前巴黎铁塔对你来说象征着一个名词,后来见多了听多了,就象征着一个问题,一个你想弄明白的问题,它扎根在你的回忆里。所以你做出行动了,你提问了。也就是说你的大脑想求知了,该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了。
它不仅叫巴黎铁塔,它还叫埃菲尔铁塔,法国人以此为骄傲。。。。。。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相信,当1800年代末期埃菲尔铁塔的构想被提出的时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国人都并不赞成。下面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个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
革命性的构想
1885年,法国官方开始计划于1889年举行一个大博览会(Great Exposition),用以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他们希望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
当时,石制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完工。这座高达557英尺的纪念碑,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法国人希望超越这一纪录,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个1000英尺的高塔。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塔的设计和建筑师。
公开选拔
1886年5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举行一个设计大赛,法国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被邀请参加研究关于在Champ de Mars竖起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
无论参加大赛的人提出什么样的构想,他们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 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
2 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没有竞争
在5月1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竞争。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的怪异。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灌溉整个巴黎;还有人建议在高塔的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阅读报纸。
事实是,没有一个提案获得通过。就在宣布举行大赛的时候,一位53岁的建筑工程师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尔),就已经开始思索用金属为法国建造一个伟大的建筑。
几周之前,他已经会见过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国大臣,并且提交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计划——一座铁塔。埃菲尔制作了5329张机械制图用以描述将会用到的18038块不同的部件。Lockroy对埃菲尔的设计非常倾心,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得埃菲尔的设计胜出。
合资建设
1887年1月,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合约。埃菲尔的工程公司将会支付建造总预算160万美元中的130万美元,作为交换,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的由此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这时候政府已经同意在博览会后保留铁塔。)然后,所有的拥有权将转交给巴黎市政府,如果愿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铁塔。
和其他的公共纪念碑不一样的是,埃菲尔铁塔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赚钱。如果你想乘坐电梯或者楼梯到达一层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达顶层,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会便宜一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层平台还计划开办餐厅、咖啡厅、商店;二层平台计划开设邮局、电话局、面包店和画廊。这个铁塔设计能够同时容纳10416名付费的游客。
破土动工
建设始于1月26日,此时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博览会的开放仅仅有两年的时间,埃菲尔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要知道,有埃菲尔铁塔一半高的华盛顿纪念碑,花费了36年才建设完成。
巴黎人的抗议浪潮
一个1000英尺高的建筑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并且压制城市的其他地标,例如圣母院(Notre Dame)、卢浮宫(Louvre)和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当铁塔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超过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联署一份请愿书,要求停止这一工程。他们声称埃菲尔的“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不过埃菲尔和市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一抗议,建造工作丝毫未受影响的继续进行。
其他的恐惧
铁塔还有其他的批评者。法国一位数学教授预计,当盖到748英尺之后,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还有“专家”称铁塔的灯光将会杀死塞纳河中所有的鱼。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声称铁塔正在改变气候,日报《Le Matin》则用头条报道铁塔“正在下沉”。不过铁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没有停歇,一种敬畏的情绪开始取代畏惧。
世界第八奇迹
一般而言建筑都是在学习前作的基础上提升的,例如想要盖一座10层的高楼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层的建筑。而对于埃菲尔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之前没有任何的建筑能够达到铁塔的高度。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说,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20个铆接小组能够每天装配1650个铆钉。
· 建造铁塔的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吨重,这使得小型起重机得以普遍应用。
塔墩
在工程开始的阶段,实际上有四个施工地点,每一个都是铁塔的支脚或者成为塔墩。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后才会汇合,而当这些桥墩汇合之后必须能够达到完美的水平,这个完美的水平面将会作为余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础。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会让整个铁塔倾斜。
埃菲尔知道自己没办法保证塔墩在建造完毕之后能够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个塔墩的底部都装置了一台临时水压泵。这样随着工程的推进,他可以通过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来进行微调。当整体调节完毕之后,工人们将会在塔墩里面嵌入铁楔子,让塔墩永远的固定下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埃菲尔没什么特别需要担心的。即便到达180英尺的高度,四个塔墩的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四个塔墩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直到今天,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
尾声
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奇迹,不单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而且铁塔的建造还比预期的快,费用也比预计的少。博览会计划是5月6日开始,而铁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尔和他的公司以创纪录的速度赚回资金。在博览会举行的半年期间,这个铁塔赚得了140万美元,而最初的预计造价仅为160万美元,再加上还有政府补贴的30万美元,在博览会结束前就已经完全的收回投资。
建成的铁塔非常的壮观,以至于获得了许多最初批评家的欣赏。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法国首相Tirard,起初他对这个工程持反对意见,但是在工程结束之后他却颁发给埃菲尔荣誉军团勋章(Legion of Honor)。这个铁塔,成为了法国至高技术的符号,也成了法国的符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改变态度,以《项链》而闻名的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据说就时常在铁塔的二楼吃饭,他的理由是:在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欢铁塔。
关于铁塔的事实
· 每隔七年,都要为埃菲尔铁塔刷上300吨的略带红色的绿漆。之所以是略带红色的绿色,是因为这种颜色对蓝色的天空和铁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绿地冲击最小。
· 铁塔的四个塔墩正好指向正东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作为其附近举行的一场艺术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造价高达50万美元而欲作罢。当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得知这一计划之后,准备出资赞助这一工程,不过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的标志。最后双方达成协议。
· 不幸的是,埃菲尔铁塔也成为法国最著名的自杀地点。每年平均都有四个人从铁塔上跳下或者在铁塔上悬梁自杀。第一个从铁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缝,他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为自己能飞起来,但是很遗憾。
三个了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了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了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了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从非议到赞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著名的风景画家瓦拉东的独生子乌特里罗、原始派画家亨利、卢梭等都尽情地描绘过它,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波利内尔也曾在他的诗章中赞美过它。
一个压根没想到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工程师,却创造了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品;一个不是为广播发射装置建造的纪念碑式铁塔,却因扮演着发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们的肯定,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埃菲尔铁塔的维护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自1889年建成以来,已经成为法兰西的象征。这座高达 320米的建筑,由12000个金属部件连接,共用钢铁9000多吨。法国人性格阴柔细腻,他们不把这座庞然大物称作“大英雄”或“大丈夫”之类,而是将它亲密地称为“铁娘子”。
铁娘子傲然屹立,风姿绰约,已经迎风沐雨站立了百多年。既然是“娘子”,那么它就得沐浴洗澡,梳妆打扮。可是巴黎这位娘子在118年里,总共才洗过18次。最短的两年一次,最长的时候几十年才洗过一次澡。这个可怜纪录,不仅会使“娘子”伤心,更会使“汉子们”落泪。
那么,“铁娘子”是如何洗澡的呢?由于埃菲尔铁塔建筑复杂,所以至今都要用人工油漆。油漆本身都是用专门材料制成,其寿命比其他的油漆寿命更长。由于铁塔构架庞大,人工数目不能太多,一般在25人左右,工人们先用砂纸打磨钢架,刮掉老化的漆皮,并刷上底漆。
随后,工人们把55吨调好的油漆一点点涂到铁塔上去,这是保护艾菲尔铁塔的重要一环。工人们要把油漆涂到铁塔的各个部位:向阳的一面、朝阴的一面、顶部迎风的一面……难度最大的是顶部铁塔的死角处,人们只能弯着身子、或者倾斜着身体进行工作。虽然都带有安全绳索,不会有太大的生命危险,但是按工人们的话说:“油漆这座美丽的铁塔确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在油漆铁塔的时候,铁塔照常营业。每天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有时漆滴落在游客身上,就会有工作人员帮助清除。这种油漆在没有干的时候很容易清除,但干了以后就像石头一样坚固。
“铁娘子”洗澡的关键,是埃菲尔铁塔所使用的油漆。这种油漆的颜色十分独特,由三种不同色度的褐色构成,底部是深褐色,顶部是浅褐色,它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埃菲尔铁塔棕褐色”。一般时候,人们在游览时只为铁塔高大宏伟的气魄所惊叹,为她巧夺天工的创意所叹服,铁塔的色彩反倒很少有人关注。其实“铁娘子”之美,除去她风姿绰约的体态之外,她本身的色彩与光线结合,才使铁塔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回味无穷。
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当初交付图纸时就曾说:“只有适当的油漆,才能保障这座金属建筑的寿命。”这句话对于铁娘子的维护很是适用,它是不是同时也更适合于现今人们情感的维系:细致关怀,善始善终,这才是人间大美之所在。
法国巴黎有九个很浪漫的地方 1,天鹅小径的西端 Western tipofl’Alle e des Cygnes 地铁贝哈钦站 (M°Bir-Hakeim) 一大早是这里最好的时候。这里有的是一种巴黎爱侣们才能体验的诗情画意。从贝哈钦桥(The Bridge of Bir Hakiem)走下几级梯级就到了。在那安安静静的绿荫下向西走,到头就会看见一尊自由女神像,她正朝西看着它在美国的大姐。对面就是美丽波桥(Pont Mirabeau)和那可爱的美人鱼。 刚巧有一群海鸥在你头上沙沙地飞过,你想起吉龙阿婆娜(Guillaume Apollinaire)的诗词:“一天过去,一年过去,逝去的时光和爱都没有回来,美丽波桥底下塞纳河依旧流淌。” 虽然这里叫天鹅小径,但这里从来都没有过天鹅。天鹅属于在路易十四的时候,比这里更东一点的一个岛上。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2,北方酒店 Hotel du Nord 火车东站 102 quai de Jemmapes,M°Gare de l'Est 周六晚上最好。这个传奇的酒店就是给了导演马晓嘎(Marcel Carne)灵感,又把我们带到巴黎的幽暗面的地方。那黑白的影像,和着阿乐锑(Arletty)浓重的歌声唱着:“气氛、气氛……”都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回忆里。虽然**其实是在影棚里拍的,但是两个绝望的恋人在北方酒店暧昧的环境里想要为爱牺牲还真是浪漫得够到头的。 周六晚上可以到这里享用一顿不昂贵的晚餐,在朴实温馨的气氛里,听着手风琴伴奏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老歌。外面的圣马丁运河和它的船闸小桥也挺浪漫的。 3,迷雾小径 L’Alle e des Brouillards 地铁拉麻高论歌站 M°Lamarck-Caulaincourt 这里早上和黄昏最好。光是迷雾小径这个名儿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浪漫感。藏在蒙玛区(Montmartre)比较少人来的一块儿,在梯级顶上左手边的一间屋原是印象派画家温华(Auguste Renoir)在1892年时和他的妻儿同住的“玫瑰与丁香的天堂”。 在小径的尽头就是迷雾堡,看上去满眼都是安静的绿。这儿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作家纪哈纳华(Gerard de Nerval)经常来的地方。之后可以到李必街(rue Lepic)83号的伽斯安诺(Grazziano),在它的花园里享用一顿并不昂贵的午餐。这里是歌手妲丽达(Dalida)经常出现的地方,也是蒙玛区仅有的两个水车之一的所在地。然后沿着李必街走,怀想一下安靡丽珀林的故事。(编注:**里的女角。) 4,浪漫生活博物馆 Muse e de la Vie Romantique 扎涛街16号,地铁白朗/圣佐治站 16 rue Chaptal,9e,M°Blanche/St-Georges 这里仿佛停留在1830到1858年那个时代。当时这里是浪漫主义者的坚堡,也是肖像画家谢佛尔(Ary Scheffer)的家。车道两旁种着的大树,满是鲜花的小花园,地上铺的鹅卵石,那意大利风格的屋,盛放的紫藤和玫瑰。还有,还有桥哀珊(George Sand)充满浪漫的一生和用来凭吊她的纪念品。打开心扉吧!你就能听到钢琴键上传来的利斯特和肖邦,如当年一样萦绕空中。 然后,再回到花园里悠悠地喝一杯茶。(只有在夏天才有茶供应)。这里星期一和假期休息。 5,柏特休蒙公园 The parc des Buttes-Chaumont 地铁柏特休蒙站 M°Butes-Chaumont 这里绝对是巴黎最浪漫的公园。柏特休蒙有浪漫的所有元素:悬崖、山洞、湖、瀑布。在悬崖顶上还有仿锑佛理花园(Tivoli)的丝步殿(TempleofSybille)。(注:中世纪时一个既是女巫也是修女,敢爱敢恨的传奇女子。) 这偏远的公园是拿破仑三世的建筑师爱奋(Alphand)的作品。当你走下悬崖之后,不妨在绿荫环绕的飘芭阁(PavillonPuebla)享用一顿户外午餐。 6,西堤岛的西端 Western tip of the Ile-de-la-Cite 地铁新桥站 M°Pont Neuf 这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好时候。走几步梯级到亨利四世的骑马像“爱之青年”前,再沿着“爱之青年”公园,走到这小岛的岸边上。坐在垂柳之下,慢慢欣赏远处的罗浮宫和被认为是这市里最浪漫的桥———艺术桥(Pont des Arts)。 “爱之青年”在这里是说亨利四世。博爱的他据闻在他的皇国里留下了超过七十个后裔。 7,圣路易岛的西端 Western tip of the Ile-St-Louis 地铁马丽桥站 M°Pont-Marie 这里晚上最浪漫,让琥珀色的路灯和它们在水里的倒影把你拥抱。让圣母院大教堂的远古石头向你倾诉它们曾见证的爱情故事。 8,麦帝子喷泉 Fontaine de Me dicis 卢森堡公园,地铁卢森堡站 Luxembourg Gardens,M°Luxembourg 这里的石头上刻着远古的爱情故事———宙斯化身成了天鹅来接近丽达。这儿也是丝莫和让保罗(Simone de Beauvoir and Jean-Paul Sartre)的邂逅之地。 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喷泉提醒了我们,法国现在的议会大楼从前是卢森堡皇宫,是亨利四世的遗孀马丽麦帝子的住处。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这里有两条小径。哲学家罗素(Jean-Jacques Rousseau)经常在哲思小径上散步。而酥皮儿小径(Allee des Soupirs)则是恋人们的休恬小港。 9,侯昂庭院 La Cour de Rohan 地铁奥蒂安站 M°Ode on 穿过里面三个相连的花园,感觉就像是打开了古老的百宝盒一样,一步一景。最后走到圣安德花园的时候,你会看见Le Proope的背面,他是巴黎最早的一个咖啡厅,现在已改成了餐馆。在1685年的时候,这里是文学家和哲学家碰头的地方。 在茉莉花街上的罗汉花园是一个私人花园,要有密码才能打开电子锁进入。它不是经常开着的。就是开着的话,你也应该谨言慎行。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法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埃菲尔铁塔建成于1889年,全塔高约324米,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埃菲尔铁塔建造背后的一些故事。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打败,因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为了向全世界展现法兰西依旧拥有强大实力,法国政府打算在1889年5月5日召开的巴黎世博会前建成一座举世瞩目的纪念碑或高塔,用面子工程来洗刷战败的屈辱。
不过,法国人比较讲究实际。虽然是面子工程,但还要求这项工程能吸引游客参观并通过卖门票赚钱,世博会结束后还要可以轻易拆除。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完成后还要方便拆卸,法国政府的这一要求实在有点高。于是它开始向全世界招标。
在招标截止日期前,法国政府收到了100多份设计稿,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都有,甚至有人建议造一座巨大的断头台,以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不过,法国政府最终采纳了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稿,要建造一座全部由钢结构构成的铁塔,其高度则要比世界上任何建筑都要高至少一倍以上。
当时54岁的埃菲尔已经是非常出名的建筑大师了,他经手了不少世界级工程,如波尔多大桥、布达佩斯火车总站、自由女神像的框架等等。然而,埃菲尔提出要造一座300多米高的铁塔方案还是吓到了许多法国人,人们都觉得这是一项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当埃菲尔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许多人都强烈反对在巴黎建造铁塔。
1897年2月14日,300位法国知名人士联合签订了《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这其中就包括了大文豪小仲马、莫泊桑。反对者认为,巴黎这么美丽的城市,怎么能在她的心脏地带放上一座丑陋的黑色“大烟囱”呢?此外,还有许多人担心安全问题。有一位法国数学家通过计算后认为铁塔建到228米后将会轰然倒塌,还一位专家声称铁塔发出的强光将会杀死塞纳河中的鱼……那么多超级“大V”带头,无数群众响应,埃菲尔当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埃菲尔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和测算,将埃菲尔铁塔建设的每一步都考虑在内,光设计图纸就画了5329张。整座铁塔用了12000个规格不一的金属部件,没有一个部件因质量或施工问题而需要返工。
随着埃菲尔铁塔的不断拔高,反对声音渐渐消失,赞美者开始日益增多。不少人认为,埃菲尔铁塔将是巴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
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完美竣工,当初最强烈的反对者也开始忍不住赞美埃菲尔铁塔存在的意义。比如当时带头签署抗议书的莫泊桑经常光顾铁塔第二层的餐厅吃饭,有人问莫泊桑是否还讨厌这座铁塔,莫泊桑机智地回答说:“这是巴黎唯一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地方。”
埃菲尔当初为什么要坚持建造铁塔呢?有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是这样说的:埃菲尔早年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建筑师,然而富家**玛格丽特却对他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并陪伴埃菲尔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然而玛格丽特年仅32岁就病逝了,埃菲尔痛彻心扉,于是就发誓要造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因为这样他才能更接近天堂中的玛格丽特。
不可否认,埃菲尔承揽这项工程确实是有为了纪念亡妻的因素。但让他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到最后的还有个更为现实和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将自己的所有身家都押到了铁塔建设上。
在工程开始前,埃菲尔计算铁塔造价约为160万,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法国政府表示只能拿出30万,这离总体费用还相差一大截。于是,埃菲尔便和政府签订了一项合约,由埃菲尔承担剩余的建造费用,即130万。作为回报,政府承诺铁塔建成后将予以保留,并将铁塔未来20年内所产生的收益全都归埃菲尔所有。
于是,埃菲尔不仅将生平积累的全部财富都投入到了铁塔建设上,还为此动用了财务杠杆。因此,铁塔建造对埃菲尔来说是一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事业。无论面对外界多大的压力和质疑,他都只能义无反顾,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才使得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过程几乎比预期中的更完美。
奥运会2024是巴黎。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3日,法国巴黎,奥运五环标志在埃菲尔铁塔前竖立。当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2024年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
当地时间9月13日,国际奥委会集体投票通过巴黎和洛杉矶这两座城市分别成为2024年和2028年夏奥会和残奥会举办城市。这也是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奥委会首次同时选出连续两届奥运举办城市。图为埃菲尔铁塔前,奥运五环标志被点亮。
简介
此番申奥成功,也预示着巴黎成为继伦敦之后,第二个成功申办三届奥运会的城市。但巴黎上一次举办奥运会要追溯到整整一个世纪以前——1924年。
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巴黎市长伊达尔戈接过奥林匹克会旗。为庆祝这一时刻,巴黎奥组委和巴黎市政府在与埃菲尔铁塔相望的特罗卡德罗广场上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参加者也包括部分东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根据安排,除了现场转播东京奥运会闭幕式外,埃菲尔铁塔顶端也将升起一面奥林匹克会旗。但由于天气原因,活动主办方当天临时取消了这一环节。之后现场还将举行免费音乐会。
喜欢法兰西非法国。法国只是一个名词,而法兰西则是一首诗、一副画,一首悠美的歌曲。有着灰绿的色彩、青草的幽香,响着《马赛曲》一路驶进我的梦里。
1
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巴黎因有了塞纳河而成为一个及物动词。泉水为源的塞纳河相传是以一位降水女神为名,如此幽美的名字非女性莫属。诗人海涅说:“整个法兰西都是巴黎的郊区。”巴黎也可谓世界的“城中城”。在深秋飘着微雨的清晨漫步塞纳河畔,步入巴黎的“灵魂”。灰蓝天空映衬着橙黄、赭红的两岸梧桐树,晨雾为塞纳河面披上一层轻纱,水面飘浮着深褐、绛紫的落叶。树林的后面林立着一排排庄严的建筑群,古老的建筑在波光荡漾、绿树掩映中愈发显得古朴、幽深。
在秋日夕阳中漫步,在古建筑斑驳的光影中穿越往昔,那披一身金纱的女子可曾是我。倘若穿越到中世纪,可否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美拉达牵着她的小羊漫步在塞纳河畔。秋日午后,抑或我会在左岸远远望见一位坐在河畔椅子上静静看书的金发碧眼姑娘,橄榄绿毛衣配酒红色长裙,微微低头,心思全在手捧的书上。身后是高高的梧桐树,阳光打在姑娘的脸上、书上,这样的画面在左岸随处可见。在咖啡馆坐坐,或许恰是当年萨特和波伏娃不时光顾的地方。在晨雾中远眺塞纳河日出,梦游中,时光倒流100年,是否可遇见莫奈。倘若回到十九世纪,或许会碰见福娄拜、莫泊桑、司汤达。微风拂面,阳光穿过梧桐映在水面也映在我身上,那个在左岸书摊看书的人群中仿佛也有我。当然塞纳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浪漫的文艺气息不是仅在左岸走走就能感受到。
坐上长长的游船,观赏两岸的景物、建筑,从左岸到右岸,再从右岸回到左岸,先浮光掠影观赏那些古建筑,再一步步走近,感受其独特魅力。
2
对法兰西最初的印象,不是鼎鼎有名的卢浮宫,而是巴黎圣母院,缘于年少时读过的雨果的同名小说。将来看到的也是遭遇2019年大火后重新修缮后的巴黎圣母院。早在两百年前,雨果便在书中预言,“这座教堂本身或许也会很快从大地上消失吧。”2019年之前看到的这座中世纪教堂也是雨果同名小说出版后进行的修葺,之前因为法国大革命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我对这座教堂的所有印象皆源于这部文学作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序言中写道,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作者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希腊文“命运”。在那以后,人们又粉刷过或者打磨过这堵墙,已经弄不清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字迹就不见了。这个神秘单词是否有过不重要,伽西摩多却永久留在我心中。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让这些人物在巴黎圣母院里演绎着各自的命运。
在童年的画中,教堂只有哥特式。那尖尖的屋顶挂着十字架的教堂总是掩映于丛林中,像古堡一般幽深,以为教堂就应该是哥特式的,高而直的建筑是连接人间与天堂的阶梯。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从教堂的北门步入,旋即可看见绚丽的“玫瑰玻璃窗”,在阳光映照下闪着灵动的光芒,是极为朴素的教堂内部最为靓丽的装饰。
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不仅可以俯瞰巴黎如诗如画的美景,欣赏塞纳河的绝美风光,更为雨果笔下伽西摩多敲的那口大钟。善良和忠诚熔铸的大钟不一定能让正义战胜邪恶,却激荡着这个世上每一个有良知的灵魂。 在巴黎圣母院也看不到美丽善良的艾斯美拉达、阴险毒辣的克洛德,却可扑捉一点钟楼怪人的影子。抑或,梦游巴黎圣母院并不仅为景点,是看不见的“命运”牵引着我,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建筑的命运、一个城市的命运,融入这些看得见的风景中。
3
步入卢浮宫这座艺术的殿堂,需进入玻璃金字塔的入口。贝聿铭的设计不仅美观、实用,也增添了几分对艺术的敬畏与期待。迈进现代感十足又有些许神秘气息的玻璃金字塔,沐浴在经特殊设计从玻璃穿过的阳光中先奔希腊罗马艺术馆。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走马观花似浏览不如直奔重点。“胜利女神”雕塑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是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的。这座无手无头的雕像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者都能看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女神的衣裙在飞舞,甚至衣裙上的褶皱也清晰可见。热情奔放的动态让雕像有了灵魂,抑成正是乘风破浪的气势让她成为卢浮宫镇馆之宝。
断臂维纳斯雕像的形象在我年少时见过,当时不知道她手臂为什么是断的,却以为这样最为调和,倘若真长出两只手来,反觉不协调了。后来一位朋友送我的结婚礼物便是一尊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在我的床头柜上放了许多年,每日清晨一睁眼就看见她,后来不慎打碎了,却未打碎我的艺术梦。石膏像只有维纳斯的形,唯有亲眼目睹方能扑捉她的魂。爱艺术的人皆爱美,又岂能不爱爱与美象征的维纳斯。这座高203米的圆雕,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皆能感受女神的美。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说:“这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她的生命的欢乐被理智所缓和。”抑或这也是木心所说“任何事物,当它失去第一重意义便有第二重意义显现出来……”让我们关注于维纳斯的神韵而非肉体更勿论她的断臂,大概就是第二重意义吧。走得最安稳、久远的生命有着和谐的未完成。
小学时读过达·芬奇画鸡蛋那篇文章,很可能是杜撰的,但从中知道了达·芬奇,知晓了享誉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美在“神秘的微笑”上,关于那微笑众说纷纭。不仅有故事,还的专家对她的微笑进行了科学的考证与分析。在卢浮宫里,我不确定能否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此画尺寸小,而游人如潮。据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看到蒙娜丽莎在微笑,也有人说她实际上没有微笑,只是给人的感觉在微笑。无论蒙娜丽莎是否微笑,抑或在观者心中皆在微笑吧,达·芬奇心里是否也在微笑?姑且相信那个传说,贵族妻子蒙娜丽莎丧子后沉浸在悲痛中,达·芬奇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用了四年时间完成这幅画作。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的奇才,这位大天才在不少领域皆有卓越的成就,画中奇特的烟雾笔法也是他的创新。背景是画家想像的风景,山水幽深苍茫,仿佛在森林中,绿树成荫;又恍惚在乡野山中,崎岖蜿蜒的小路、蓝绿色平静的湖面,与贵妇的优雅不相干的相干着,也让那若隐若现的微笑多了几分神秘。那微笑喜悦中有哀伤,几分无可奈何几分释然,她想着自己的心事,画家想着她的心事,观者也把自己的心事印上了她的面容。
4
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走出卢浮宫,前往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四百多年前,凡尔赛宫所在地原是一片森林和荒地,后被国王路易十三买下用作狩猎的行宫。作为行宫长达107年之久,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至到1833年方改为历史博物馆。人有人的命运、物有物的命运,越是美丽的人或事物越是命运多舛。凡尔赛宫能以今天的面貌示人实属不易。
王宫长达五百八十米,由花园、城堡和镜殿组成。大花园里有1400个喷泉,别具一格的一条长长的人工大运河为宫殿添了几多神韵。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郁郁葱葱。不再看到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兰西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的宫顶,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更为端正、雄浑。宫殿内部是巴洛克式陈设和装潢,极为富丽堂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存放着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曾在**中、西洋画中看到的画面浮现于眼前,宛如梦幻。画面中,恍惚看到头戴假发、身穿华服的王宫贵族穿梭其间,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与这极尽豪华、奢侈、繁复的装璜调和着。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镜廊是凡尔赛宫一大胜景。全长72米,宽10米,联结两个大厅的长廊,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漫步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头顶上是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置身其中,仿佛在满目苍翠、芳草如茵的室外园林;又恍惚穿越到几百年前,镜中映照出的游人有“我”非“我”,也如梦幻,不知今夕何夕。
5
走出凡尔赛宫如梦中醒来,更为真实的埃菲尔铁塔耸立于眼前。埃菲尔铁塔是法兰西政府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修的,我宁可相信那个象征爱情的美丽传说。“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一直在守候。”三百多米直通云霄的高高铁塔诉说着世界上最美的情话。据说著名建筑设计师埃菲尔的爱人去世了,埃菲尔就建造了这座塔,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向爱人告白。这个美丽的故事多么契合巴黎这座浪漫的城市。多少恋人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拍婚纱照,见证爱情的坚贞。无论爱人在何方,只要站在塔尖,就能讲出最动人的情话,不用担心爱人能否听到,天上人间,与你相随。
相当于100层楼层高的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瞭望塔”,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站在不同高度,定有不同感受。站在中间瞭望台是俯瞰巴黎的最好地方,越往上爬越远离尘嚣,美丽的赛纳河、恢宏的建筑也浓缩成星星点点,仿佛站在云端看世间,千百年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与已有关与已无关,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6
到法兰西的南部走走,普罗旺斯的熏衣草、马赛港、阿尔镇,对我的吸引力不逊于赛纳河两岸的古老建筑。如果说巴黎是灰绿色,那么南部的法兰西则是靛蓝与橙黄。从厚重的文化艺术漫步到轻快、闲适的“童话世界”,从刻板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逃离,普罗旺斯是最好的选择。遍地薰衣草在阳光下翻起层层花浪,闪烁着紫水晶般的光茫,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的清香。田野中、道路上,庭院、房屋上皆有蓝紫色和淡雅的幽香点缀。散步再远一点,穿一身轻薄的衣裳漫步到普罗旺斯的小村庄里。踩在石头铺就的小路上,中世纪的城堡,罗马古迹随处可见,小咖啡馆里坐着在灿烂的阳光下聊天的农夫,我恍惚走进了**,置身于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金色向日葵、橄榄树、梧桐树之中,似曾相识的景,却忆不起哪儿见过,是前世的记忆吗?又生出“我是谁,往哪里去”的困惑。
漫步马赛港,只因《马赛曲》;到伊夫岛,也因儿时看过的《基督山伯爵》,抑或可以追寻到小说中的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的足迹。普罗旺斯明丽热烈的地中海阳光吸引着塞尚、梵高、莫奈、毕加索、马蒂斯,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梵高《普罗旺斯阿尔的农屋》描绘的恰是地中海灿烂阳光下宁静的普罗旺斯农庄景色。绿茵掩隐下的**农屋、湛蓝天空中飘浮粉色的薄云,不正是童话中的色彩吗。如果想要真正的生活,普罗旺斯是最好的选择;想要寻觅艺术家的足迹,普罗旺斯更是最好的选择。
梵高留下如此多感人肺腑的画作皆在法兰西南部阿尔镇创作的。《星空》《露天咖啡馆》《向日葵》系列、《红色葡萄园》《麦田》《麦田上的乌鸦》《加歇医生的肖像》《罗纳河之夜》《圣玛丽海港》,《红色葡萄园》是梵高在世时唯一售出的油画。漫步到阿尔,梵高画中那大片大片饱和度很高的蓝与黄就在眼前,纯净的天空、干净的灵魂,他一生最辉煌的创作盛期就在这里,留给阿尔、法兰西和世界300多幅不朽杰作,精神世界也在这里崩溃。
阿尔的向日葵因梵高的《向日葵》系列而得名。阿尔的梵高纪念馆,不仅有文字、画册、影像、高仿复制品,还有标注梵高在阿尔所有写生的行程线路、各种旅游文化纪念品,世界上各国艺术家慕名而来也为这个小镇增添了不少色彩,与生前寂寞的梵高形成多大反差呀!生前穷困潦倒,死后给阿尔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经济。走在阿尔湛蓝天空、灿烂阳光下,看到镇上庭院里的一株株明黄的向日葵,蓦地有点明白一位文革中遭迫害的老作家看到窗台上的向日葵,骤然泪流满面。梵高在阿尔的画皆有着浓烈的色彩,却唯有麦田的乌鸦与他相伴。
7
对法兰西的喜爱,始于翻译成中文名称的喜爱。对“枫丹白露”的喜爱也如同“法兰西”。徐志摩当年翻译为“芳丹薄露”,后朱自清将其升华为“枫丹白露”。在李健吾翻译的《情感教育》中看到“枫丹白露”,方知道有“枫丹白露”派画家。“枫丹白露”森林是法兰西最美丽的森林之一。当秋季来临, 树叶渐渐变成红白相间,与“枫丹白露”译名十分契合。漫步于撒满薄露的深秋“枫丹白露”森林,斑驳阳光下摇曳的树影,不断变幻的光影,一年又一年,“枫丹白露”还是那个“芳丹薄露”,却不再是福娄拜笔下的弗雷德里克。
因为福娄拜,因为《包法利夫人》,鲁昂也得散步过去。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也因福娄拜而愈加有名。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在鲁昂,寻觅“包法利夫人”,也是寻觅福娄拜,抑或梦中醒来,自己也成了“包法利夫人”。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着可视的风景”,我的窗框镶着一幅幅法兰西风景,只要想看,随时都在。又下雨了,掀开窗帘,那是夏日飘着微雨的塞纳河清晨,雨后,水面映着莫奈的“日出”。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一个1000英尺高的建筑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并且压制城市的其他地标,例如圣母院(Notre Dame)、卢浮宫(Louvre)和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当铁塔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超过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联署一份请愿书,要求停止这一工程。他们声称埃菲尔的“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不过埃菲尔和市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一抗议,建造工作丝毫未受影响的继续进行。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英文:Eiffel Tower
法文:La tour Eiffel英文简介▇
The assembly of the supports began on July 1, 1887 and was completed twenty-two months later
All the elements were prepared in Eiffel’s factory located at Levallois-Perret on the outskirts of Paris Each of the 18,000 pieces used to construct the Tower 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traced out to an accuracy of a tenth of a millimetre and then put together forming new pieces around five metres each A team of constructors, who had worked on the great metal viaduct projec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150 to 300 workers on site assembling this gigantic erector set
All the metal pieces of the tower are held together by rivets, a well-refine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t the time the Tower was constructed
The rivet workers
First the pieces were assembled in the factory using bolts, later to be replaced one by one with thermally assembled rivets, which contracted during cooling thus ensuring a very tight fit
A team of four men was needed for each rivet assembled: one to heat it up, another to hold it in place, a third to shape the head and a fourth to beat it with a sledgehammer Only a third of the 2,500,000 rivet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er were inserted directly on site
Each corner edge rests on its own supporting block, applying to it a pressure of 3 to 4 kilograms per square centimetre, and each block is joined to the others by walls On the Seine side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builders used watertight metal caissons and injected compressed air, so that they were able to work below the level of the water
The assembly of the first level was achieved by the use of twelve temporary wooden scaffolds, 30 metres high, and four larger scaffolds of 40 metres each "Sand boxes" and hydraulic jacks - replaced after use by permanent wedges - allowed the metal girders to be positioned to an accuracy of one millimetre
On December 7, 1887, the joining of the major girders up to the first level was completed
The pieces were hauled up by steam cranes, which themselves climbed up the Tower as they went along using the runners to be used for the Tower's lifts
Installing public elevators on the Tower raised many technical questions, since there had been no previous experience in elevators climbing to such heights and with such loads; the slanting tracks with various angles further complicated the problems
The original machines in the West and East piers (up to the first floor only) were provided by the French company Roux Combaluzier Lepape, using hydraulically powered double looped chains and rollers in side guides Their poor performance led to their removal They were replaced in 1897 and 1899 by the Fives-Lille machinery, relying on hydraulic accumulators, 16-meter long main pistons, cable loops and manual controls They were a success, steadfastly lifting the tourists up to the second floor until the late eighties They were then upgraded to conform to the present day regulations: the old machinery still provides the counterweight power for the dead weights, while the variable parts of the loads were driven by modern high pressure oil pumps and motors controlled by computers
The original American elevators by Oti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piers took visitors up to the second floor in a double-decker cabin, using hydraulically powered cables They were no match for the Fives-Lille units and were scrapped respectively in 1900 from the South pillar and shortly after 1912 from the North pillar, after a failed attempt to re-power it with an electric motor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visitors during the late fifties led to the installation of large capacity machinery in the North pier in 1965 Manufactured by Schneider Creusot Loire and using the best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al machineries available, it was upgraded in 1995 with new cabins and computer controls
The South pier was rigged anew in 1983 with a small electrically driven elevator by Otis to take customers up to the Jules Verne Restaurant In 1989, a four-ton service elevator was added (also by Otis) helping to relieve the main elevators of excessive trips up and dow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