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谜语,故事与传说,新型词

有关桥的谜语,故事与传说,新型词,第1张

当阳一吼水倒流 (打一名桥)断桥

七彩积木大组装 (打一桥名)虹桥

长坂坡上压千军 (打一桥名)飞盖桥

乘船渡江有风险 (打一桥名)安济桥

乘机而入夺泸定 (打一桥名)枫桥

天堑变通途 (打一桥名)安平桥

太平过渡到芦沟 (打一桥名)安济桥

秋色连波卧长虹 (打一桥名)金水桥

霞映卢沟(打一桥名)红桥

动杀机要借吴国丈 (打一桥名)枫桥

生女当如林凤娇 (打一桥名)枫桥

岂能等闲视之·粉底格 (打一桥名)安平桥

浅娇半吐缀疏林 (打一桥名)栈桥

宋女乔装,怦然心动 (打一桥名)安平桥

有关桥的谜语

1当阳桥下水倒流 (猜:语文名词一)

谜底: 夸张

2双星桥在市中心 (猜:字一)

谜底: 帝

3灞桥折柳 (猜:成语)

谜底: 别有用心

4板桥画意在笔先 (猜:成语)

谜底: 胸有成竹

5板桥复职 (猜:成语)

谜底: 郑重其事

6 板桥一手好字句 (猜:人名)

谜底: 郑秀文

7独为前生约,剪烛守草桥 (猜:动物名)

谜底: 萤火虫

8 白石洞里架红桥,一头不动一头摇。 (猜:打人体器官一)

谜底: 舌头

9 板桥曙色添牛迹 (猜:打字一)

谜底: 星

10春节三日守桥头 (猜:打字一)

谜底: 休

11春香落日入断桥 (猜:打**演员一)

谜底: 乔榛

12搭鹊桥 (猜:打京剧名一)

谜底: 通天河

13 断桥会许仙 (猜:打成语一)

谜底: 绝路逢生

14断桥相会 (猜:打京剧名一)

谜底: 白面郎君

15枫桥渔火 (猜:打歌唱演员名一)

谜底: 苏小明

16两岸盼三通,架桥共团圆。 (猜:打二字新词语一)

谜底: 非典

17孕妇过独木桥 (猜一成语)

谜底:铤而走险

18江上飞虹。 (打一国产故事片名) 桥

19牛郎织女。 (打电视剧名一) 鹊仙桥

20天堑变通途。 (打外国故事片名一) 桥

21娇女出游离东楼(打一字)桥

22霁后柳梢别有天(打一字)桥

  湖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湖州古桥为例

  摘要:湖州,“天堂中央”的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闻名。古桥,作为水乡泽国的湖州的文化遗产,其历史非常久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古桥的地位日趋下降,造成其严重的破坏,古桥传承的文化及以此为代表的湖州文化也渐趋衰落。湖州文化的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将如何去继承这些文化等给我们留下艰巨的任务与历史使命。本文从湖州古桥出发、阐释古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古桥文化的继承情况,并对湖州的古桥文化及湖州历史的文化继承、保护、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湖州古桥,古桥文化,文化继承

  湖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几万年以前。距今6000多年前的丘城遗址和4700年的钱三漾遗址可以证明早在原始社会,勤劳勇敢的湖州人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灿烂文化。从这以后几千年,在天目山麓,太湖之滨,苕溪运河两岸孕育了无数名人英才,积淀了许多人文,防风氏曾在下渚湖畔建国,“茶圣”陆羽曾徜徉于顾渚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不朽的《茶经》,张志和曾寄情于西塞山前,留向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口述传说“笔祖”蒙恬到善琏,演绎了今天的湖笔文化节。“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的历史的升华,累积成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湖笔之都,茶竹之地,文化之邦”之悠久文明。

  罗开富先生曾这样描述过湖州人文的价值:一个城市找出几件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湖州这样丰富而厚重的人文景观则不容易;一个城市找出几个有价值的人文观念并不难,但是要找出像湖州这样深邃而博大的人文思想体系则不易;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要找出几件昨天的人文并不难,但是要找出能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人文,就更不易了。[1]但他只是从正面论及湖州的人文价值笔者认为历史在岁月中逝去,饱经历史沧桑的湖州现已一步步沉沦,除了举办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节来温故一下,还有何种方法能让历史定格积淀下来呢。南浔古镇遗址的修复是现代化的杰作,历史的原貌荡然无存;湖剧的濒临灭绝;古代园林的破坏等都让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消逝的如此之快,笔者通过对湖州文化的代表――古桥文化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湖州古桥及古桥文化介绍

  中国有句古民谚:“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行,”在民间流传甚广。只是人们常常丢掉这谚语的后两句:“乡不在穷有桥则通、人不在涩有文则光……”在太湖流域的江南,人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桥,古香古色的木桥,精制玲珑的石桥,现代化的高架桥……。缓缓的细流,湍急的河水阻隔了人们的相互往来。五、六千年前祖先们在多河多渠道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求利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作为太湖流域的水乡泽国之一,湖州的桥自然也是如蛛网密布,素有“十步一桥”之说。据一九九三年编撰的《湖州市志》记载,一九九○年湖州有各种桥梁8200余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3座,比世界水城威尼斯多一倍以上。但这个统计数据是将现代化的桥梁与古桥统计在一起的。其实在湖州,古桥在河流纵横的江南更是值得一提的。在江南,没有哪座城市有像湖州这样数量多、品类多的古桥。目前,仅湖州市区范围内登记在册的古桥就有248座,有11座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跨越南宋至解放前。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乌程、归安二县的桥共有1417座。湖州的古桥有气势磅礴的大作,如双林三桥、湖州潘公桥、菱湖安澜桥、南浔通津桥,永丰塘桥、洪济桥等;也有轻盈灵巧的小品,如菱湖五圣桥、双林紧缩桥、履泰桥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座匠心独具、个性鲜明的古桥,勘称天下古桥绝品,有潮音桥、双林三姐妹桥,寺前桥等。历史悠久的古桥,积淀了湖州浓浓的桥文化。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且文人墨迹,楹联诗词,给湖州的桥文化增添了不少风韵。笔者对湖州的古桥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采录,下面就对湖州的古桥极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介绍一下。

  (一)湖州古桥

  湖州的古桥如天上的繁星一样,不胜枚举,下面就举两座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来看一下。

  1、湖州潮音桥

  湖州潮音桥为湖州城内三大著名古建筑,为湖州桥里桥(潮音桥)、塔里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三绝”之一。在湖州南街南侧,东西向横架于东苕溪。潮音桥是浙江省八座立交模式的古桥之一。该桥西岸河街商店林立,为避免割断沿河街道,建桥时在西侧次孔跨西岸河街,桥上桥下均能行人,在中国古代建筑上实属罕见。据主书法家谭建丞所著《谈湖州的桥》记载,此桥桥脚盖桩密排极深,可千年不动摇,且离桥墩数大,便有皮木桩和石垛。桥堍四角建桥时必放果核四种,桥成数年后萌芽成树。据说有香樟、松柏、枸杞、石榴。现桥体上生有枸杞、石榴树。关于桥名“潮音”的 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天目之水浩荡而下,至湖州碧浪湖,途穿城南入市,水流湍急入海潮,此为一种说法。二是现桥址为古潮音渡,两岸皆有渡亭,以蔽风雨。儆炌有《潮音桥两亭记》记其事。万历三十年(1602)桥圮,次年湖州知府陈幼学重建,东西堍置桥阁,三十三年(1605)竣工。明崇祯年间(1628-1644),火焚东阁后修复。现桥为清嘉靖年间(1796-1820)重建。三孔石拱桥,长542米,三孔总跨为29米,宽5米,高7米。两堍桥台阶宽大,每级用两条石并列,各为27级,行人上下不觉吃力。两侧栏板用石质制成吴王靠,可供行人休息。桥两堍置白石卧狮,今仅存一只。

  有关潮音桥建桥历史另有说法,潮音桥的前身是皇佑桥,为北宋建筑物。据南宋嘉泰《吴兴志》及《吴兴志旧编》等书述,北宋皇佑中(1049-1054),湖州迎禧门慈感寺渡口,撤渡建桥,以年号名称为“皇佑桥”元佑元年(1092)知州事张询辇拱石为架阁楼址,说明皇佑桥在元佑七年前圮,仍靠舟济渡。南宋建炎三年(1129),慈感寺址从迎禧门移至今桥址,又设慈感渡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僧行立为便渡客,在寺前重建潮音、普门二个渡亭,改名为潮音渡。“潮音”之名取于舟山普陀山潮音洞,传为观音大师现身处。这些都是关于潮音桥的历史根源,可以看出这是一座年代非常久远的桥。

  (二)湖州双林三姐妹桥

  在湖州市双林镇北,跨嘉兴湖州航道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俗称“姐妹桥”,均为三孔石拱桥。化成桥居中,东距万元桥225米,西离万魁桥122米。在同一条河流上,不到350米,并列三座同型石拱桥,在我国建桥史上实为罕见,三桥如幼龙竞戏,涉足清波。这三座姐妹桥是我国古桥中的精品。

  万元桥:万元桥始建年代失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遭倭寇破坏。清康熙年间(1662-1722)构筑木桥,名“福成桥”。雍正八年(1730)易木环石,改今名。现桥为道光十四年(1834)里人陈文镛复募,至二十年(1840)落成。三桥中以此桥最挺拔秀丽,全长51米,宽35米,高7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用五根长系梁加固。两堍各有石阶44级,桥顶护栏用花冈岩凿成吴王靠,供行人歇足。护栏石间有望柱二十根,饰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十对,形象栩栩如生。栏板末端设有抱鼓石。为了方便行人推车,在桥栏旁浇灌水泥便道。桥孔旁镶嵌4-5米石柱。

  化成桥:又名塘桥。为“双林三桥”中创建最早的。元佑延年间(1314-1320)塘口化成庵一僧始建木梁桥。明洪武初年(1368)易木改砖。永乐时(1403-1424)改建为木梁桥。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明崇祯三年(1630)重修时,里人沈桐《化成桥崇祯庚午年重修兼筑石路记》文中说:“化成桥长三百余尺,阔二十尺,易木环石,方而为圆,并七为三,工制坚实,形形势壮伟屹然,为一镇之奇观。”据清人吴若金《双林志》记载:“化成桥在石漾东,其地即东双。桥畔常缆客舟,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明清时,在桥梁上设灯杆招商,在中国桥梁史上实属罕见。化成桥桥形结构与万元,万魁桥相同。全长46米,宽34米,高66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砌置法,肩墙为钉靴式砌筑,用五对长系石加固。桥南台阶41级,桥北为36级。桥南与街道连接,商店林立。桥北附近有基督教堂。护栏置吴王靠共行人休息,石栏板与16根望柱相接,其末端置抱鼓石,并雕有一对伏狮。

  万魁桥:在双林镇禹王庙北,居“双林三桥”之西。西临风漾河最广阔,最初为木梁,直至清康熙元年(1662)里人顾某始募环石,八年(1669)桥才竣工。乾隆五十五年(1790)桥塌改建,五十八年(1793)与化成桥同时落成,倪汝进撰《重建万魁桥记》,因此比旧桥增高5尺,桥体魁梧。万魁桥三孔石拱桥,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桥下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成为双林水上繁忙之路。

  这三姐妹桥,是近6平方公里以内的以凤尾展翅为主题的凤尾。而塘桥头的头……凤凰头是正前方约3000米的阳道桥,此桥是单孔拱桥,桥形似鸟头,紧挨桥边的两口水井是凤凰的眼睛。在凤头与凤尾中间的两边各建有对称的东虹桥、西角桥,形如凤凰翅膀。中间的凤体就是古镇双林。在凤头与凤尾直线上建有章家弄、塘桥弄等的连接作为脊椎骨,其他密布的桥为肋,形态各异的居民中插建的许多小花园或凉亭或池塘为凤凰身上的羽华。

  (二)、湖州古桥文化

  湖州的古桥不仅数量众多、造型奇特,巧夺天工,它所孕育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世人瞩目。

  在湖州的每一座桥都有一个美丽的的故事。笔者搜罗如下:

  横跨在湖州城北东西两若溪汇合处的“潘公大桥”,系明代治黄功臣潘季驯所建,它是一座功德桥、廉政桥。潘季驯,湖州环诸乡人,官至刑部、兵部、工部尚书,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前后达27年之久,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在年老回湖州后,看到东西两苔溪汇合处交通不便,险象环生,便慷概解囊,捐银2500两建桥。时五年建成,乡人将此桥命名为“潘公桥”。当时民间还有诗传诵:“秦岭响石运东苔,千里磷骑归途遥,采得奇磐西域返,中流砒柱挡狂潮。凿工五年推坚苦,河神一夜伏魔妖,建成勋业利后世,博誉银河潘公桥。”

  长兴有一座“吠桥”。是一座七孔排柱式石梁桥,始建无考。明洪武七年(1374年)乡人重建,相传这里本由一位绅士置渡而不收渡费。一日,某秀才渡河时叹气道:“既然有钱造船,为啥不造月桥呢”此话传到绅士耳中,他对秀才赌气说:“你有本事在此造月桥,我用青石板从桥瑰铺到你家门口。”一年后,秀才倾囊在渡口造好石桥,但家中仅存一片田了。而绅士实现诺言,用青石板铺到秀才家时,秀才已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中只存一条“狗”不忍离去。乡人为这事,将一月“田”和一条“狗”合成“吠”字,定为桥名。

  吴兴区东林镇有一座“糖桥”,又名印仙桥。讲的是一玻仙曾卧在桥上卖糖。想买糖的人,只要付一个铜钱,就可自己拿一块糖。买糖的人总是选最大的,其中一个小糖人几天没有买。后来,一农夫将小糖人买去吃了,几个月不吃不睡,农夫怀疑自己生了什么毛病,后来想到了这是由吃了小糖人所致。于是他便冲上桥去找跋仙算帐。跋仙獭洋洋地说:“人之所以不能成仙,就是顾虑重重,疑心太重。你现在不吃、不饿、神色很好,这不是成了神仙吗现在九洲胜地任你游览,何乐不为”农夫仍大骂殴打不止,跋仙便笑嘻嘻地在农夫背上轻轻拍打了几下,说:“还我糖来”。“小糖人忽然吐出。而农夫即刻饥不可忍,跋仙化清风而去。而桥石上则留下了卧仙的形象。于是此桥便称为“印仙桥”,农夫知他是仙人悔之不及。

  出于对桥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积累了不少人桥合一,以桥为吉祥物的风俗习惯。

  德清新市镇中的有座“太平桥”。该桥建于500多年前,居民为了求得吉利平安,风调雨顺,财源广进,便名为“太平桥”。谁家嫁女娶亲总是吹吹打打,成群结队过桥以求吉利,谁家生男养女第一次剃头,总是抱看婴儿走过此桥以求平安。

  菱湖镇原有一座探花桥与一座状元桥相对而望。过去凡是婴儿满月,由其舅父抱着到街上走一圈,并要经过状元桥和探花桥,希望孩子长大了能成材。

  德清县城关镇上的孩儿桥,始建于宋治平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桥,原名清河桥。相传桥南瑰姓沈的乡绅,因无子传代继承家产,就天天到桥北城隍庙求子,心诚意切,终于感动了桥神而得子。此后,清河桥更名为孩儿桥。后来,镇上年轻人新婚之际,女儿出嫁都要过此桥,以求早生贵子。浙北地区的走桥风俗,可说是千年遗风。走桥指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人走三桥能治百病。当日,村姑**相约成伴而行,必经三桥并不走复路而返。在那里有“行过三月桥,一年病灾消”之说。

  桥联,是桥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桥联是对联的一种,它题刻桥柱、桥栏和桥亭之上。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司马相如。传说,司马相如初去京都长安,在成都城北十里升仙桥题词:“不乘马高车,不复过此桥”。此乃开桥头撰联的先河。湖州人建桥,很重视桥联的配置。尤其清代以来所建的桥梁,桥联更为丰富。这些桥联虽大部随着古桥的纪覆而消失,但现存的仍有百联之多。现选几联,以餐读者。

  东西乃四海通衙,舟揖往来,水接龟澳流白些

  南北为三山要道,货财殖聚,梁飞橄市跨金堤。

  —德清澈山安济桥

  重修逢亥岁,算来甲子三周;

  旧建向龚方,刚出长城五里。

  —长兴五里桥

  南通北达,上连天目下苔溪;

  风大云扬,远及东林近洛水。

  —德清大通桥

  叠浪南来千万脉,源从天目;扬帆北去八十里,颂达翻顶。

  柳暗花明,掩映一塘望太堡;山重水复,弯环十里到清溪。

  —德清太堡塘桥

  二、湖州古桥文化的受众性

  以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座比较有特色的古桥以及深厚的古桥文化。湖州的古桥可谓星罗棋布,湖州的人在悠悠古桥的风韵和潺潺流水的音律下一代一代地成长,时至今日,孕育在小桥流水文化中的湖州人对古桥文化的认识有多少呢?笔者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社会背景走访了湖州的居民,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湖州古桥文化知多少?

  笔者在这一部分里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并进行了走访:

  第一,你知道湖州的古桥的传说和故事吗?

  对于这个问题,湖州居民的回答让笔者很满意,因为故事传说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迎合了大众的文化心理需求。老一辈的人总喜欢对下一辈的人讲述真写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因此大家都对这些故事于了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关于古桥文化的故事的那一部分,在湖州人这里继承保留得非常好。

  第二,你知道湖州古桥的楹联吗?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对双林三姐妹桥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询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感到很痛心。在这里,鲜有人能对刻在桥上的楹联熟记下来,居民的回答是这样的:“对于这些个对联,自然会有人去记录,我们就不用去花心思了。”笔者在思考,如果大家都存在这种想法,那么这样古老的文化靠谁去继承呢?笔者叹然。

  第三,是针对在校学生的,笔者在调查之后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赵州桥的,而且对赵州桥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湖州古桥的熟悉程度。当问及一些学生知道湖州的古桥有哪些吗,大部分学生只对几座离自己的生活圈子近的桥有印象,很少有学生了解湖州大部分古桥的。有的连桥名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对古桥文化的了解了。

  第四,关于湖州古桥文化背后的民俗的受众性。前面的几个问题仅是停留在古桥文化的表层,而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民俗的继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湖州居民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下,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就拿走桥这以风俗来看,现在已经被遗忘在历史的河流中了。因为现在社会的节日文化正在一步步淡化,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少了,元宵节的氛围也没有了,更不必说对那些民俗的继承了。这种凝聚在地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桥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掩盖,试想,按照如此的发展趋势,那么所有的文化不都要走上一条克隆似的道路的了吗,一千个哈姆雷特都趋同于一个了。其实,一些现代的文化现象是应该提倡的,比如婚俗就简,薄葬等等,但是在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一些被历史所认可的古代文明文明是不应该丢弃的,因为它体现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二)大众对古桥文化的保护意识

  对古桥及其文化的了解甚少,本来就是意见让人十分担忧的事,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湖州市民对古桥文化的保护意识是十分淡薄的,不仅是市民,就连当地政府对古桥的保护都是不屑一顾的。且看新华网浙江频道2002年7月9日电《 一座百年古桥,在水乡湖州市菱湖区和孚镇陈塔村掀起了一场文物保护风波》 。

  菱湖区和孚镇陈塔村的保隆桥是当代村民认为保存最完好的古桥,可2002年6、7月间,古桥石料被村里以75000元价格卖给了桥贩,辗转到了桐乡乌镇。村民都为此感到惋惜,无可奈何,只能发出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座古桥了”的感叹。而村支书却一直在为“卖桥”寻找托辞。因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看到以上的材料,笔者感到了欣喜,因为农民有保护古桥的觉悟和意识。但是当地政府却没有保护古桥的意识。同时笔者对这一现象又有了一分深层思考,市民的意识仅停留在思维层面,并没有付诸实施,尽管文物局有所表示,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从这个案例,我们对湖州人对古桥的保护的意识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在走访过程中,还了解到,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古桥的交通价值根本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阻碍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拆除,代之以新的现代化桥梁。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拆旧布新的力度,创建现代化的都市氛围,因此就有了很多诸如以上的拆桥的事件。

  (三)古河道的污染淡化了湖州人对古桥的情感

  住在古河道周围的居民,很少有人具有生态的观念,虽然家家户户都安装有自来水,但是大多数居民还是喜欢在古河道里清洗生活用品,并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中,这样古河道的污染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河水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人们就认为该封河填河,从而使其淡化了一直对他们有哺育之恩情的河流。

  三、湖州古桥的近代命运和当代开发现状

  笔者在调查以后,感觉湖州人对古桥文化的认识着实让人堪忧。为什么那么繁盛的古桥文化,会在现代湖州人的眼中渐渐退去呢?笔者认为这和湖州的现代化建设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湖州古桥的近代命运与当代开发现状

  我们先来看一下湖州骆驼桥。骆驼桥至今仍在城市最中心,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座骆驼桥了,而是一座水泥钢筋砌成的现代化桥梁。骆驼桥边上原来有个集市,叫骆驼桥市,地上也是铺着厚厚的黄沙。相传这是赵孟頫曾经卖字的地方,可惜已经无迹可觅,桥边的马军巷是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巷营驻扎过的地方,可惜也跟骆驼桥一样,只剩下一个空名了。据《湖州晚报》的一位记者回忆,1953年他刚回来湖州时看到骆驼桥,还是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而现在‘哪怕一两件石构件也找不到了。”湖州的许多古桥没有毁於战争,而是毁於建设。还有双林三姐妹桥,历经800年,一直完好无损,可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借石造公路,竟把凤凰头拆走了。河两岸只剩下古桥的残迹,被芦苇掩没着。凤凰的眼睛也被挖得面目全非。据明代万历《湖州府志》记载,当时仅府城内就有尚书桥、西回桥、乌公桥等45座。明末,清代又修了不少桥,解放后因城市扩建和发展交通,大多被拆除了。这以后,还出现过多起古桥被撞,被盗,被卖的事件。如,2003年6月,吴兴区织里镇杨某自然村,一清中期单孔古桥被部分村干部认为没什么用处,决定将其拆除。当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赶往现场阻止时,古桥已被拆了一半。

  过去登上飞英塔,就可看到横架在龙溪港上的大通桥。那是一座五孔石拱桥,五十余米,如长鲸伏波,如月轮沉江,即使在多桥的江南也难得见这样气势雄伟的拱桥。湖州的桥你远望它,登临它,绝对给你的是一种王者气概、大家风范。可惜的是湖州旧城改造,新建市陌小区时,不知为什么把这么一座好端端的古桥给拆除了,代之新建了一座仅能过往行人及自行车的水泥桥。让人不明白的还有月河漾上浮霞墩的两座美丽的石拱桥,记得桥柱上刻有楹联,不知还有谁能记得写的什么。一座通往乌盆巷,一座通往金婆弄,那可都是唐时街巷。可是现在也已荡然无存了。还有甘棠桥双桥也被拆除了,代之而新建了一座名为“四新桥”的水泥桥,月湖也已经消失了。更不知建桥时是因为资金短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桥的两头草草铺就的石阶粗放如同高坎,行人过往无不啧有烦言。我们看到这些年消失的还有驿西桥、横渚塘桥……它们消失的原因是碍航,真是湖州的悲哀!在迷失了昨天的同时也丧失了未来的机会,本来湖州可以让世人有很多特色的东西可看。

  现在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航道流量增大,一些主干航线的古桥成了碍航桥梁,90%以上的古桥遭到过来往船舶的碰撞,有的千疮百孔,有的石板塌陷。古桥与航道的矛盾十分突出。仅在湖州,双林屹风塘桥曾被船队所撞,桥梁向东倒塌,桥石压在拖轮上,导致桥毁船沉,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从此消失。位于东宗线、建于1850年的永丰塘桥由于净宽、净高低于航道标准,成了航障,使国家投资2亿元的四级航道无法发挥效益。而来往密集的船也将古桥撞得伤痕累累。位于湖申复线的五谷塘桥被挤撞成危桥,管理部门只好一度封锁航道。双林三桥也不同程度地被船舶撞损桥体、破裂。另外,城市扩建、农业园区改造、水利建设也使一大批古桥受损,湖州的潮音桥与庙里庙、塔中塔并称“三绝”,但近几年来(河道)两旁高楼耸立,相形之下,古桥却因缺乏维护、桥上茅草丛生而失去其古雅秀丽的容颜。它们面对苍天,似乎在告诉人们:在人文甲天下的地方,再奇巧的建筑,遇到野蛮,也会遭到破坏,遇到愚昧,也只能是悲叹,他提示着人们:不要在让文明的失落继续重演。[3]

  面对如此的现状,让人感觉了一种揪心之痛啊。古桥文化在历史的岁月中渐渐被遗忘,悠久的文明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被一层层掩埋。今日的湖州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剥落了古老的衣衫,换上了水泥加钢筋的现代建筑、冰冷的机器和夹生的外来文化。在这样的发展中,湖州人享受到了物质文明带给他们的无比的快感。可是,殊不知,青山绿水在咆哮,古老文化在悲泣,人文精神在哀鸣。看不到了,一切都看不到了。湖州人眼里只有闪闪发光的金币,他们再也难以看到青山绿水和自己的人文了,可悲可叹啊。

  罗开富先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使劲往前跑时,望了带上一件东西,它就是人文,其核心是传承了六千年且兼容并蓄了世界其他文化精华的财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不能忘记一个真理,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积淀,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就成为过时的东西。忘记了人文,将使我们的发展失去理性;忘记了人文,将使我们失去曾经拥有的心灵宁静和情感快乐;忘记了人文,民族就没有希望。[4]

  湖州古老文化呈现了如此不堪的发展趋势,着实应该让湖州人清醒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保护我们古老文化的重要性了。

  四、湖州古桥、湖州古代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一)对湖州古桥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在以上的叙述中,完美对湖州的古桥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湖州古桥数量之多,特色之鲜明,文化价值之高,是很多地区都无法媲美的,他为湖州的秀丽山水增添了内涵。湖州的古桥可谓是

  “湖州一绝”。然而就是这样巅峰的古桥和古桥文化却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打击,满目疮痍。建立一套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古桥及其文化的制度,已迫在眉睫。笔者在调查访问之后,认为对湖州古桥的保护应该提高对古桥文化价值的认识,达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的古桥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提升当地居民对保护古桥文化重要性的意识。

和煦的暖阳里,我站在一座古老的石桥上凭栏远望,河道两岸白墙黛瓦,杨柳依依,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桥下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波光袅袅,水光潋滟。桥栏上的竹匾里晾晒着村民自制的干菜,空气中散发着特殊的咸香味儿。

我所在的这座古桥叫宝蓄桥,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村口,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横跨宝溪而得名。

宝蓄桥为石梁桥架构,弧度优美,气度不凡,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有着宋代的遗韵。

四十多分钟前,我们驱车从湖州出发,沿着湖山大道一路往南,途经下昂,再拐两道弯,便来到这座叫“射中”古村落。

射中村,是一个具有远古神话的村落。清《归安县志》载:“旧有集市,名射中村市”,是传说中后羿射九日的地方,故名射中村。

毕竟是神话传说,自然无从考证,不过,射中村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早在宋代,射中村民就利用当地宝溪水酿酒,成为旧时临安县的七大酒坊之一。

射中村 历史 遗存丰厚,现有古桥多座,当地民谚有:“一里一桥,三步两桥”和“十桥十庙”之说。

徜徉在射中古村,古村落的格局仍在,许多小巷的地面依然保留着花岗岩石板,遗憾的是老房子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已经改建,没有了时光久远的味道。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村落里的大部分古桥得到了完好的保存,除了宝蓄桥,还有始建于宋代的长寿桥、重建于嘉庆年间的庆源桥和重建于道光年间的宝带桥等等。

夕晖笼罩,青藤环绕,我缓步走过一座座古老的旧石板,细细端详那些镌刻着宋代石桥特有的花纹和印记,历经千年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仿佛听见岁月踽踽前行的足音。

散落在村庄的一座座圆形桶状的老粮仓,在一场场风霜雨雪洗礼中竟然幸存下来,远远望去年代感十足。在金**的油菜花映衬下,仿佛是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流逝的时光里默默伫立。

旁边一位上年纪的阿婆告我,这些老粮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留下来的,是那个年代村集体为专门储备粮食而建。

“备粮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红色的标语在雪白的墙面格外显眼,犹如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留给我们的追忆与感慨。

田间地头,偶尔有劳作的村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勤劳质朴,吃苦耐劳,在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上,固守着心中的家园。

每一捧田野的泥土,都是他们精神的寄托,每一颗撒下的种子,都是他们寄予的希望。

时光流逝,大浪淘沙,虽然身躯不再挺拔,也已鬓发斑白,但他们也曾经拥有过属于他们的时代。

夕阳西下,当我离开古村的时候,农舍间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饭菜香,一片宁静而安逸,如同村民们与世无争的处世之道。

虽然没有都市的霓虹闪烁,但从窗口透出一豆灯光 ,是留给晚归家人的一缕温暖。

糖桥——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怎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弹琴桥——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桥——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麻将桥——清道光年间,华治泾河上造了座桥,名麻将桥。此处以前没有桥,行人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碎盘桥——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玉蟹桥——今头桥乡新亚村,原有顶三堍头南北向石桥,名石蟹桥。相传,原桥面西侧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误以为真蟹上桥,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觅宝人发现,在一个雪夜里将石蟹窃走,桥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状。人们以为,被窃走的不是普通石蟹,准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桥便出了名。

千乘桥的传说

传说厝桥建而毁,毁而建是因两河伯争长所致,其间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鱼腹,多少人绕道悬崖艰难往返,望河兴叹.清朝周大权,乐善好施,为建桥一事寝食不安.一天夜里,周大权梦见一只金鸡下凡,站立于河面,那伸展的双翅正好搭在两岸,朦胧中又见一菩萨站于鸡背上,把水引向两边.一觉醒来,已见晨曦,周大权思之梦境,顿有所悟,认为这是神仙指点,当即挺身为首募捐再造厝桥,聘请各方能工巧匠,凭梦中记忆,整座桥按公鸡形象设计,为图吉利,人们便将桥称为千乘桥。

扎杀桥的传说

一日,盛泽镇内传闻太平军已过平望,全镇清兵与财主胆战心惊,夺路溃逃。

到了聚福桥,人多桥窄,拥挤不堪,顿时把桥堵塞了。正在这时,恰有出殡的高喊

:“材来哉!材来哉!”意思是棺材抬过来了,请大家让道。争相逃跑的清兵与财

主慌乱中不加辨,听身后“材来哉”的呼声不绝,误以为太平军材来哉(都来了),过桥去。惊恐万状,拼命扎(挤的意思)。

顿时,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或被踏死,或落水淹死,不知其数。从此,聚福桥改名扎杀桥。

洗耳桥的传说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洗耳。后来人们就在许由洗耳处,即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取名为“洗耳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87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