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什么意思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什么意思,第1张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什么意思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俗语。古人借助观察自然现象和积累的经验,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教训,用以预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可能的自然灾害。根据俗语的说法,如果夏至在端午节之前,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会不好,农作物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减产,发生饥荒,农民也会非常发愁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

一般来说,端午节都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而且在夏至节气之前。但是今年的端午节却比往年的端午节来得晚一些,还在夏至(6月21日)之后。阳历上来看,今年的端午节在6月22号,2022年的端午节在6月3号,2021年的端午节在6月14号,往后看一年,2024年的端午节在6月10号,所以从近年的阳历时间上来看,今年是三年中最晚的一年端午节,所以老人认为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今年端午节如此之晚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是一个闰二月之年,也就是农历出现了两个二月,这就导致农历的时间向后延迟。而闰月的存在,就是因为阴历的年份,一年有354天或者355天,阳历的一年有365天左右,这样的“阴差阳错”导致相差11天,所以为了纠正这样的“错误”,每隔2-3年左右,将会出现一个闰月年。闰月年的当年,将会有25个节气,就比如今年,有两个立春,所以2023年又叫“双春年”。

持这一看法的人们提出3个主要理由:一是在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中,并未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是在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是在《岁时风物华纪丽》中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夏至。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被人们认为是最早提到的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

日期为2020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

),而夏至在2020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初一)。因此端午节是在夏至之后。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 ~ 22日,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而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各个民族纪念民俗的佳节,从古时的划龙舟、食粽子、插菖蒲……到今日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暑、祈求健康……许多古人的习俗都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关于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多个说法,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一下吧。

1、纪念屈原说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楚国大夫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消息后,悲愤地写下绝笔作《怀沙》,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们知道后,都纷纷载船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来便在这天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来历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纪念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除纪念屈原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因躲避灭口之祸只身逃到吴国。后和孙武为吴国共事,差点灭掉楚国,并将楚平王的遗体挖出来鞭尸。吴王阖闾身后,吴王夫差登基。在吴越争霸之中,吴军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提议“鸡犬不留”,但夫差赞成媾和。随后越国收买奸臣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赐他死罪。

临死前伍子胥和人说,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国都东门上,他将亲眼看着越军灭吴。夫差震怒,将伍子胥的尸身装在革袋中,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后人眷念伍子胥,因而在端午节这天泛舟投粽。

3、夏至说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有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的解释源于《岁华纪而》中对端午的描述为: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即端午节处于夏季之中。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作“夏节”、“天中节”。

而有关竞渡、吃粽子的习俗,隋代人都将它们视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而并非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夏至节气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说法认为夏至便是端午节的起源。

4、纪念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上虞人,父亲为了捕鱼溺于江中,几天之后仍然不见父亲的尸体,当时的曹娥才十四岁,每天每夜沿着江边哭喊寻找父亲,过了十七天之后,在农历五月五日投江,在五天之后被村里人找到。

孝女曹娥虽然死了,但是她却能找到她父亲的尸首,并把他背到了江堤边,人们看到这个场景十分感动,认为是她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后来人们把曹娥背父出水得地方就叫做贺盘村。她的孝心同时感动了村里和村周围的父老乡亲,他们把曹娥父女进行了埋葬,同时在曹娥挑水的江旁建造了一座曹娥庙,造了她的塑像,尊她为“孝女娘娘”,并把小渔村叫做曹娥村,把那条改成了曹娥江。

每到曹娥跳水投江的那一天,曹娥庙里都会举行很盛达的庙会,很多乡亲都会来祭拜孝女娘娘,同时题词送匾来赞扬她的美德。一直到现在,不管曹娥江的江水多么凶猛,但只要到曹娥庙前面都会变得平静,仿佛觉得有愧于孝女,悄悄离去,等过了曹娥面,江水才会再次发出响声。

因为五月初五是曹娥投江的那一天,于是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为纪念曹娥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由“纪念屈原说”中渔夫们划起船只寻找屈原,演变到如今在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进行“赛龙舟”活动。龙舟上的船手们划动船桨,在江上以速度比拼,这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2、食粽子

为缅怀屈原,楚国人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现在的粽子大多用箬叶包裹,加入糯米、黄米制成,不同地区的做法还有不同,比如分口味的甜粽、分材料的肉粽等。

3、挂艾草

历史上的五月初五之所以被称为“毒日”,是因为在五月气候逐渐攀升,又正值雨季,蚊虫较多,湿气较重,古人则认为五月是“毒月”。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写的就是艾草是药用植物,既可治病,又可驱虫,古人们往往就会在家门口挂上几株艾草,用来防蚊、辟邪。

以上4个版本的传说就是我了解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01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