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四季分明,风光优美,自然环境丰富多样。无论是欣赏蔚蓝大海还是翠微高山,或是壮阔河流,从市中心出发,30分钟之内皆可到达。碧波轻推白浪来的日本海、壮阔的江之川、掩映在青翠群山之中、红褐色石州瓦此起彼伏的日本独特田园风光、历史悠久的温泉……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江津堪称颐养身心的“疗愈之乡”。
白沙青松——日本海
在江津,能观赏到碧波轻推白浪来的日本海美景。海水浴场有以白沙青松(白色沙滩和翠绿松林)闻名的黑松海滨、浅利海滨和因冲浪运动而人气超高的波子海滨。露营场方面,距浅利海水浴场车程仅5分钟处有菰泽公园汽车露营场。在露营场内的菰泽池还可享受到钓黑鲈鱼的快乐。不仅如此,由于紧邻日本海,在江津可以饱尝鱿鱼、竹荚鱼、青花鱼等的新鲜海产,夏天还可到品尝到鲍鱼、海螺等美味贝类。
中国太郎——江之川
江之川是发源于广岛而流至江津入海的流长194公里的河流,也是中国地区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太郎”而备受流域内居民喜爱。在江面上即可欣赏美丽的水上风光,也可享受帆布艇划艇游和垂钓等游乐项目。每年八月在入海口处会举行“江之川祭”,届时将会有热闹的龙舟大赛和烟花大会。另外,在不同季节还可品尝到江中盛产的香鱼、河蟹、河虾等各种美味水产。
红瓦波浪——山间村庄
江津是日本最高级名瓦-石州瓦的产地。因此,在市内中国山地方向上,能欣赏到农家屋顶红褐色石州瓦衬映在一片翠绿群山中的绝美日本田园风光。山间草木丛生,春有以山樱、野生紫藤为代表的新绿,秋有令人陶醉的红叶。让人尽可享受四季之乐。
能源景观——美丽风车
在江津,能看到美丽的自然能源景观――发电用风车。从黑松到浅利的海岸线上,分布着11台风车,而从二宫町到敬川町的高野山一带也伫立着9台。风车那随风缓缓旋转的雄伟姿态总能给从旁行使而过的司机们带来美的享受。
岛根海洋馆——幸福海豚秀
江津市内有中国和四国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洋馆―-岛根海洋馆AQUAS。AQUAS是西日本最早引进白海豚的海洋馆,馆里的白海豚们以“幸福的吐泡泡环秀”热烈欢迎着各地游客的光临。除特色的白海豚之外,馆内还生活着4种企鹅。游客能从透明的水池底部抬头观看企鹅们自由自在游玩的情景。另外,游客还可以选择在海底隧道抬头观看扣人心弦的鲨鱼、鳐鱼的游弋场景,或是去体验池尝试亲手触摸海星、海胆。海洋馆内游玩项目丰富多彩, 让参观的人尽可忘却时间的存在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世界中。
温泉
江津市内温泉资源丰富,著名的“有福温泉”拥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位于山间的温泉街中排列着日式旅馆及酒店,和温泉浴场一起展现出别有一番情致的景象(此处的“美肤汤”(美肤温泉水)十分有名。)此外,在市内森林公园中还有以温泉、酒店、别墅为主,兼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和纸抄纸和木工体验工作室、全天候网球场等娱乐设施的绿色环绕的温泉休闲度假设施--“风之国温泉”。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白沙名厨蒋春元创制的冰糖藕丸、绿豆团、夜露霜、蛋丝酒等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风味名小吃,被选入了1981年10月出版的《川东小吃》一书。
如今仍是江津、白沙这一带百姓待客、会餐的必点菜品,小吃清香甜嫩、爽口化渣深受宾客的喜爱。
白沙用高粱烧酒,肇始于清初。到清末光绪年间盛极一时,全镇有槽房300余家,形成了槽房一条街。烧酒槽房多取驴溪水,因为驴溪历经深谷浅滩,水质清洌,属矿物质含量极少的软水,好似贵州身的赤水河之于茅台酒一样极适宜酿酒。所用的高粱,也是精选过的本土红高粱。加上制作工艺考究,烤出的烧酒清澈透明,香醇可口,故尔广受欢迎,至今畅销省内外。
当时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可见白沙烧酒的知名度。
影视文化
白沙作为抗战时期文化重镇,拥有厚重的抗战历史文化。抗战历史遗址达50多处,占到全区的80%,抗战时期国民党众多党政机关、学校、工业企业迁建白沙,很多历史名人在白沙宣传领导抗日运动。该镇还拥有源自明清时期的历史街区和古建筑10000多平方米,朝天嘴码头是长江流域唯一保存完好的川江古码头。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拍摄近代影视剧。
由于重庆白沙镇与“老山城”时期的历史风貌相似,并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山地民居建筑,在这里可以找到老朝天门、老解放碑的影子,还有老巷子、吊脚楼、会馆、寺庙、书院等一应俱全,当地遂提出在抗战遗址的基础上打造“老山城”影视基地的构想。2006年以来,已有近30部影视剧以此为背景进行拍摄,平均每年有4至5部影视剧在这里开机。
从重庆沙平坝到江津白沙镇,大约百公里路,一个半小时。选择回程专门去白沙镇,是因为一段少年时代的情结,即有着时代的印迹,也有着情感的追思。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由于跟北方某邻居关系紧张,实行必要的准备,其中某副“统帅”的“疏散令”成为选项之一。于是,作为仅有12岁的我,跟着爷爷、婆婆(重庆叫奶奶为婆婆),在一位亲戚八舅婆的引领下,来到江津白沙暂居。
记得在清晨,天还麻麻亮,火车在白沙站停靠,我跟着大人下了火车,心中因为陌生而惶惑,因为新奇而期待。我们乘渡船,上码头,穿老街,曲折走进一处陋巷,上了一幢两层楼房的二楼。楼房有走廊和扶梯,站在扶梯边,可以远远地望见火车冒着白烟鸣叫而过,而最初那几天,我十分地想念远在成都的家。其实没多久,少年的心开始释然,因为有了小朋友一起玩耍,心也活泛起来。穿街走巷,踏着青石板啪啪响;跑到码头看江轮远航,听汽笛声声回荡;拿上小锄头,背起小背篓,到乡间地垅挖“地脚”(农民收获后的红薯地有挖残丢弃的红薯)……就是在那会儿,我第一次看见了死亡的惨状:一个小女孩,爬在卡车后面,卡车启动跌下了车,当场死亡,连白白的脑浆都……
每个晚上,在行走起来都“嘎吱”作响的木楼上,爷爷烫着脚给我讲着世事、道理和知识,记得他说过:“将来有一天,你会想起我们祖孙俩曾经有过的这一刻。”爷爷是北师大毕业的,曾经参加过伟大的“五四运动”,后来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为了那个难忘的晚上,为了跟着爷爷、婆婆来过白沙的那段日子,我想到白沙镇去一次,今天终于有了机会,踏着当年的足迹,做一次深深的缅怀。
50年后,记忆中的往事已然成为零星片断,但我相信,青石板连接起来的那些老街,还承续着过去的风景和情感,越磨越光滑的阶梯,也曾留下了我和我亲人步履的磨踏……
百度上说,白沙镇,重庆市江津区辖镇,处在 江津区 西南部,由于阳光照射长江江畔沙粒呈现白色得名。东汉末年建场,北宋《元丰九域志》曾载名。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设水驿。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国时设第三区署,1949年后设第五区。1951年至1956年曾为江津县治。1957年至今为白沙镇。
据查,白沙坝历史上是与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齐名合称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也是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也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 2001年4月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
这里的民居,有的各自为阵,自成体系;有的沿江高低错落,平行延伸,而又有相互呈落差的支巷衔接。比如下面的“凤鸣街”,就是上通东海路下通文峰路民居小群落的主街;
而“中兴路”(或“文峰街”)就是白沙老镇的主街。
白沙还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不过,我们没有时间去白沙新城和大港,而是直奔老街老码头。不在周末,也是车多人多,很难找到停车位置。从游人的口音有外地人,但更多的是重庆人,且老年人组团居多。
让我们暂时穿过“文峰街”,直接下陡坡把车开到滨江大道老码头。码头处于长江水系一处U形大回弯的南岸顶端。 白沙镇是座狭长的城镇,背靠大旗山,坐南朝北,沿江而建。白沙镇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01~316米,最高滚子坪海拔910米,最低滨江路海拔201米,南北相对高差115米。
在白沙古镇,至今仍保留有一处朝天嘴码头,而且它是长江上唯一保存完好、迄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川江老码头。
抗战时期,白沙作为大后方的人力、物力集散地,从全国各地来往白沙的单位、人员和各种抗战物资都在这里上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由于其地势、地貌和大片吊脚楼与重庆朝天门酷似,所以有“白沙朝天嘴,重庆朝天门”一说。直到现在,如果拿着上世纪30年代朝天门的照片一比较,会惊奇地发现两者仍有不少相似之处。
然而我并没有找到相关影视剧中出现的下面场景,很是遗憾:
白沙镇不是一处旅游景区,而是一处生活的场镇。虽然也零星有些名人住所,牌匾指向游览观光,但她依然是活生生的街市里巷。也许,是因为众多的影视剧,选择了这里为取景地,所以才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在白沙镇的凤鸣街往东,经东海路、龙白道有个白沙·老重庆影视基地(糖厂拍摄区),毕竟是仿造的,所以观者寥寥,还是不如活生生的街市来劲。
在白沙镇的卫星地图上,我们居然能看到夏仲实将军的故居,不过它标注到了长江对岸,其实将军故居就在白沙老街里。
百度上说, 夏仲石 故居,名夏公馆,又名“徳庐”,位于江津区白沙镇,建于1929年,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814平方米,为一楼一底土木石结构,硬山式屋顶,圆穹式封火墙,是上厅、下厅、天井及两侧厢房组成三重堂四合院,拥有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走马转角楼。整个公馆布局严谨,设计巧妙,较好的结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优点。大量采用西式建筑工艺手段,借鉴西式建筑大方实用,通风、采光较好的优点,融合中式装修风格,突出中国山地建筑灵秀、简约的风貌。
据说,白沙镇所辖的苟洲半岛(应该在不远处的长江上游对岸),还是千古贤臣文种的故乡,这位2000多年前成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筑霸业的著名人物, 由他而引发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精典典故,让后世为之扼腕叹息。
苟洲半岛也称苟洲坝,据江津古县志记载,公元1072年,苏轼请辞京师游经此地,见此风景甚美,三面环水,沙滩晚霞相映生辉,故更名为苟洲半岛。据传,苏轼的《卜算子》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千古名句灵感就来源于此。据说,半岛有千年古刹护国寺、文种衣冠冢、文种祠,文种祠几经损毁,现仍遗留基石残垣。
当然,“穿越”回访老街的“少年”,必须要脚踏实地,必须要努力找回半个世纪前的少年“感觉”;于是“弃”车而行,快步行走在当年行走过的老街上,并在天色昏暗、大雨行将倾下的最后时刻,来了个长街“马拉松”,跑回车内。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在此逗留太久,还要到下一处游览,且回程还需要3个多小时。
查知,创办《重庆日报》的竟然是江津人!故居就在白沙镇石坝街 62号。 他叫卞小吾。资料查到, 1904年 9月,在重庆新闻史上作为鼓吹民主革命的最早的一个日报——《重庆日报》在重庆方家什字麦家院创刊发行。然而 1905年4月 29日晨,他被 强制挟持到巴县衙门软禁, 同时,当局立即查封《重庆日报》。这份最早在重庆宣传民主革命的日报,仅仅出版8个多月,便被清廷残暴地摧折停刊。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震动,被称为“重庆的《苏报》案”。后来,经10多日的软禁,卞小吾于5月中旬被押解到成都科甲巷待质所监禁,一年多未被释放。虽失去自由,但卞小吾的革命志气却有增无减。在狱中,卞小吾还写出《救危血》、《呻吟语》等文章,皆为宣传革命思想之作,传诵一时。1908年6月13日深夜,在成都府科甲巷待质所牢房里,官府收买的同狱监犯王佑生用匕首凶残地杀害了年仅36岁的卞小吾。死时卞小吾全身刀伤多达73处。
老街有不少支街,里面一定会有不少惊奇,然而只能浅尝辄止。唉,旅行的掣肘,什么都想看,什么都看不透。
好想深入其中,更多地探寻少年时代的痕迹,细细追思那段一生缅怀的岁月;然而,不能,且这生也许就这一次回访。生命有限,探寻无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烦心”的事呢……
离开白沙镇时穿过了白沙新城,上了成渝环线高速,开往塘河古镇,据说不到塘河等于没到重庆呢。
jjsherman 的正解:江津上游的合江县有个白沙镇,江津下游的巴县有个白沙沱(现在大渡口跳蹬),江津白沙位于中间,所以称为“中白沙”。有句老话叫: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说明白沙的烧酒很出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