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一直都是 广东 一个休闲的城市。这座城市,既有水乡的美景,也有工业化时代带来的繁华,与广州 深圳 这些城市不一样, 中山 的脚步更加休闲,在这里走走看看,很有休闲的味道。
其实 中山 一直都有世界灯都的称号,这里的工业非常发达,特别是灯具方面,更是驰名世界,也成为了这里的经济支柱。
这里来到 中山 ,就来到了这里的利和灯博中心,住在这里的 威斯汀 酒店。
威斯汀 作为豪华酒店的品牌,一直都是我出行喜欢选择的酒店品牌。这里来到 中山 利和 威斯汀 ,也让我在一贯的满意的同时有着不少的惊喜。
酒店的前台在39楼,位于高楼层往往能有更好的景观。酒店的房间都在45楼以上,可以直接看到 中山的美景。
酒店的大堂装修颇为 时尚 ,采用了黑色和银色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简约的同时充满了 时尚 的味道。
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艺术的摆设在洒落在大堂的阳光下总有一种别样的韵味。银色的艺术品总是带着一种华丽的神秘感,非常特别。
也许是因为位于高层,所以酒店用了很多落地玻璃的设计。这种设计,让酒店带上了一种阳光的清爽味道,而且透过玻璃窗,能直接看到窗外流淌的 北江 ,这也是属于 中山 这个水乡的动人景致。
酒店的房间也没有让我失望。从39楼到房间有另外的独立电梯,确保住客的私密性与安全性。
房间的面积绝对让人惊喜,44平方米的房间有足够的空间,完全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入住非常舒适。
房间的设计采用了干湿分离的设计,浴室和洗手间完全分开,更加方便的同时也更加卫生。
房间配置有大大的浴缸,晚上的时光非常适合在房间泡个舒适的热水澡,在房间就这么发发呆,洗去一天的疲惫。
房间还准备了欢迎果盘和点心,香脆的马卡龙,香甜的巧克力,还有精致的蛋糕,都让来到房间的瞬间心情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倒一杯红酒,品一块蛋糕,这样的午后和夜晚,简简单单就是幸福感爆棚。
选择的是大床房,足有2米的大床尺寸足够,晚上无论是怎样的睡姿都有足够的地方在床上翻滚,加上舒适的床品,享受一个舒甜美的睡眠,在舒适的房间睡到自然醒,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房间的其他设施也非常齐备,有舒适的沙发可以躺在沙发上发发呆,也有办公桌可以让来到这里的时候方便处理各种工作。
最喜欢房间这个大大的落地玻璃窗,黄昏夕 阳西 下时,晚上灯火亮起时,站在这里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慵散的下午,来上一份精致的下午茶也是颇为不错的选择。
在酒店39楼的大堂吧坐坐,大堂吧同样用了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而且家具大部分选用了舒适的沙发,在这里发发呆,也是颇为幸福的一件事情。
这里下午茶的点心也非常精致,各种用水果或是其他材料制成的下午茶点心不会太腻,在下午的时光,享受一下甜点带来的愉悦感最是合适。
饮品更有特别的莫吉托咖啡,咖啡搭配莫吉托实在是颇为特别的一种搭配,既有莫吉托酸酸甜甜的清爽和薄荷的清新,也有咖啡的甘香,更是颜值爆棚,绝对是拍照的好道具。
在旅行和度假的途中,在碧水中畅泳,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这里,同样有一个漂亮而舒适的泳池,可以在这里享受旅行中的闲暇小时光。
泳池池水清澈,在这里游泳绝对是一种颇为舒适的体验。而且这里设施有标准泳池和恒温按摩池,无论是想在泳池中锻炼身体,放松精神,亦或是在清澈的池水中享受一次舒适的水疗,都是非常不错的享受。
而且这里的泳池也用了落地玻璃设计,能够看到窗外的阳光与美景,在泳池边上,看看夕阳洒落在 西江上,看看这里的美景,在运动的同时也能让心情格外放松与享受的事情。
晚餐就在酒店59楼的知味全日制餐厅享用这里的自助餐。
没想到的是,这里的自助餐性价比实在是让我颇为惊喜。
位于59楼的餐厅在高度上本来就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坐在靠窗的位置,能直接看到窗外的美景,在美好的风景中享用 美食 ,总会让心情更加愉悦。
这里的自助餐品种也颇为丰富,各种海鲜和肉类绝对能让每个挑剔的饕客都感觉到满意。
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刺身。无论是肥美的三文鱼或是爽口的八爪鱼,在这里都能找到。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还有昂贵的金枪鱼。肉质细腻甘香的金枪鱼绝对是不能错过的美味,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只需要简单加入酱油和芥末,就已经非常美味。
除了刺身,其他熟食的海鲜同样非常新鲜。冷盘海鲜有海虾、螃蟹等不同的海鲜,各种无限量供应的新鲜海鲜十分鲜甜。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蒸生蚝。新鲜的生蚝原只蒸熟,保留了生蚝原汁原味的鲜甜,鲜嫩的口感最是新鲜美味。
牛扒、羊排等各种肉类也是来到这里值得尝试的美味。在这里,来上一份外焦内嫩肉汁丰盈的牛扒,加入酱汁慢慢品尝,搭配一杯红酒最是合适。
最后来上一份甜点,作为饭后的补充,看着窗外的灯火辉煌,绝对能让人幸福感爆棚。
如果是中午的时候,自助餐厅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早午餐。
早午餐既有新鲜的海虾等海鲜提供,也有特色的 汉堡 包、热狗等各种不同的主食。这种美式主食大块的肉和大块的面包总能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柔软的麦香加上大块甘香的肉类,满足感爆棚。
晚上的时光,在这里的逸峰餐厅及酒吧小酌,听听歌,享受一下美酒也是非常休闲的事情。
酒吧的装修同样颇为简约而 时尚 ,没有繁复的装修,无论是装饰或是圆桌都充满了简约的工业风味道。
而且逸峰酒吧也没有那让人感觉炫目的灯光,反倒使用了简单而温暖的灯饰,更适合在这里聊聊天放松心情,又或是就这么在这里发发呆。
酒吧的驻唱歌手唱的同样是带着一点浪漫味道的R&B,在略显沙哑的声线中,温暖的灯光倒影在酒液中,浪漫而优雅。
如果说逸峰酒吧最特别的,还是这里的鸡尾酒欢迎仪式。酒保把大小不一的酒杯叠在一起,不同颜色的酒液总让人有迷醉的感觉。
酒保推到上层的小酒杯,再点起火焰,蓝色的火焰跳跃的场景总会让夜晚有了更迷离的感觉。
如果更喜欢中餐,那位于酒店五楼的金汇酒楼绝对是值得尝试的地方。中餐厅的装修颇为典雅大气,无论是自己来到这里品尝 美食 或是宴请都再是合适不过。
这次落座在酒楼的包间,能坐下超过20人的房间足够大气。无论是家庭聚会或是公司聚会,足够大的空间绝对能容纳,不用担心需要分桌的问题。
这里的点心在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的创意。
虾饺用了用了红米制作外皮,红色的外皮非常别致,而且韧性十足,吃起来十分Q弹有趣。而且馅料除了虾肉还加入了新鲜的带子,口感更加丰富,而且也更加鲜甜。
其他的点心也加入了颇多的创意,外形别致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属于大厨的个人创意,颜值爆棚的同时非常美味。
这里的其他菜式和小炒也有颇为惊艳的感觉。
其实菜式美味与否并不取决于价格,而在于菜式的心思与手法。
芝麻菜捞鸡 用白切鸡的方式烹饪,鸡肉嫩滑鸡皮爽脆,颇见对火候掌控的功力。再加入芝麻菜和芝麻等配料,口感非常丰富。
海鱼饼酿辣椒 海鱼肉口感鲜甜,而且带着一点点的海水的咸味。打碎后做成鱼饼,鱼饼鲜甜,而且非常爽口。如果用鱼肉配上尖椒,则有了不一样的丰富口感。每一口下去,既有尖椒的香味,也有鱼肉的鲜甜,也是 中山 的一道名菜。
其他的菜式,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道青菜,火候掌控与味道也能看出大厨的功力。其实在中餐中,越是简单的菜式越是难做,在这些传统的菜式中,这里的出品可见一斑。
在 威斯汀 酒店对面,就是利和灯博中心。
作为 中山 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灯饰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也让很多想要家里更舒适或是有更好的设计感的人来到这里,寻找自己心仪的灯饰。
利和灯博中心规模极大,12层楼,每个商铺都是来自 中山 当地的灯饰厂家。无论是欧式风格的灯,或是中式风格的灯,繁复的,简约的,都能在这里找到。
如果喜欢豪华,那一盏欧式风格的吊灯就最是合适。甚至吊灯整体完全采用了施华洛世奇水晶制作,加上灯泡的照射熠熠发光。
如果喜欢中式,那用 西班牙 云纹石雕镌的吊灯再是合适不过,吊灯的灯罩都选用了云纹石进行手工镂空,每一个灯罩都有不同的画面,非常特别。
也许不需要装修,就这么来到这里逛逛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体验。毕竟看看这里的璀璨灯光,总有一种对家里幸福与华丽的向往与期待。
在酒店,还遇到了来回咖啡的咖啡品鉴会。这个来自 中山 的优质咖啡品牌,总会不定时在这里举行咖啡品鉴会,对喜欢咖啡的人来说,邂逅这种能够品尝到优质咖啡的品鉴会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杯咖啡,除了提神,丰富的口感同样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美味。
来回咖啡,选择了来自 秘鲁 等地的优质咖啡豆,而且与 欧洲 的顶级烘焙师合作,制作出口感最好的咖啡豆。
而且在品鉴会上,还有专业的咖啡师进行冲调。经过专业冲调的咖啡,口感更加丰富。适度的酸味苦味加上坚果、蜜糖等不同的味道,在舌尖上在味蕾上混合,散发出不同香味的感觉最是奇妙。
在品鉴会,除了可以学到不同的咖啡知识,还能品尝到这些优质的咖啡,不同口感的咖啡,总会让喜欢咖啡的人感觉到幸福感爆棚。
中山 这个休闲城市,总有很多让我期待和让我想再次来到这里的因素。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休闲,也许是因为这里那安静的氛围,也许是因为这里的 美食 。但现在吸引我来到这里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威斯汀酒店的舒适与豪华也会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无论是自驾车一个小时出头的路程或是坐高铁来到古镇站直接到酒店门口,都是非常方便的选择。两天的时间逃离城市,享受一个小小的周末,品味 美食 ,享受休闲,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图/文: 大地倚在河畔
街道是属于历史的, 又是属于未来的, “当下的街道 ” 是多么短暂, 我们往往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那些街景已经成为历史。 广州街道正是这样 ——作为历史的街道这里每个街角都留有历史的印记,作为未来的街道这里每个景物都暗喻着未知的改变。
置身这南方都市流逝中的街道,我们注定要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捕捉及感受当下,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永恒漫游。
古代广州的街道大多是顺着地形弯弯曲曲自然伸展,并且总是不太宽阔的。布局上也表现为因地制宜的变化与不规则。除为数不多的几条官道及商业繁华街道之外,其余通常较为狭窄。街道是城市的动态部分。初时这座城市的交通运输更多是依赖网状密布的水路,后来随着马匹及轮式车辆增多,人工修筑的街道陆续出现。街道伴随着城市发展而演变。
唐开元初年至兴元年间的数十年中,广州当局多次整治修葺城区,在普通民居中大力推广砖瓦房屋,同时改造坊市、拓宽街道。今中山路和北京路分别作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街道,此时已是店铺林立初步成形。在城西今光塔路附近还出现了外国商人聚居的“蕃坊”。
宋代广州延续自唐代开始的做法,更加积极鼓励市民烧砖制瓦,在普通民居中大量采用砖瓦建材,砖瓦民居得到广泛推广普及,城市建筑及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在中、东、西三城以及东、西雁翅城的城墙内,沿着略为弯曲狭窄的铺着砖石的街道,可以看到错落排列的砖瓦房屋,还有夹杂其中的木构建筑乃至竹木建筑,这就是当时常见的街道景观。
多数的沿街建筑是低矮的。但在城市中心区和城门附近街区出现了越来越多造型各异、体量宏大的建筑。在原唐代清海楼基础上改建双门的拱北楼、市舶提举司署所在的海山楼、重修于北宋年间的六榕塔等重要建筑以及大量的亭台楼阁,错落遍布城中,与历代留存的越王台、越华楼、怀圣光塔等共同构成了古时广州的街道及城区天际线。明清时期广州城区不断扩展,城墙跨到越秀山上,街道也在演变。清康熙至同治年间城西一带街区进一步开发,辟建了网络状的街道,并逐渐在沿街形成具有晚清特色的“西关大屋”,成为城西的独特街景。
街道有效扩展了城市聚集物质资源的能力,因此在其附近总是连带出现城市生活的一种规律性产物,即市场。宋时广州有东澳、西澳两处内港,位于今清水濠一带的东澳是广州的盐运码头,位于今南濠街附近的西澳则是对外贸易码头,两地均贸易繁盛街巷繁华。明代街道沿线及附近陆续出现了米市、花市、茶市、鱼市、果栏、菜栏、油栏等大型集市。城南紧邻玉带濠的濠畔街,更发展成为游人如织的海内外珍奇杂货的交易场所,称“百货之肆”。从城区演变可见,许多市场就像城市其他要素那样总与街道紧密关联、相伴而生。
另一要素即市民进行祭祀仪典的神圣场所——寺庙,也与街道密切相关。某种意义上城市及街道正是开始于这些永久性的神圣场所。街道的形成既为交通,也为交易,还为四周居民聚集供奉神明及寄托精神。广州宗教生活源远流长历代不衰,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华林寺、大佛寺等五大丛林,以及五仙观、城隍庙、三元宫等大量不同规模的寺观庙宇遍布城中及街道沿线。
砖石铺砌的相对狭窄的路面,以及两侧的紧密有致的民居、集市、殿阁、寺庙,也就构成了古代广州街道持续演变的景观结构特征。
伴随全球史时代的到来,广州开启了城市近代化进程,城市街道也随之开始近代演变。初时,俗称为马路的城市干线多为13—16米宽。这些近代街道的修建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6年张之洞修建天字码头时,在附近修建了一段约15公里长的马路,成为广州近代街道的开端。①
20世纪初年,在修筑自东濠口至沙面附近的珠江堤岸时,沿堤岸修建了近1000米长、16米宽的新型街道,包括东堤、南堤、西堤三段,总称为长堤。这条沿江街道路面宽阔,设置标准,后来又修建了宽13—15米的东堤二马路、南堤二马路和西堤二马路。
1918年广州市拆除城墙和城门,利用城墙基址修建了太平路、丰宁路(今人民路)、越秀路、万福路、泰康路、德宣路等共10多公里长、25—33米宽的新型街道。这项广州市第一个大型市政建设工程,短时间内动迁了4000多铺户,掀开了近代广州新型街道建设的高潮。1925年修成沥青路面的林荫大道白云路,路面宽达50米,成为当时街道的典范。至1928年,全市已有新型街道626公里。之后继续推进规划建设,以市区生活及商业发展为主体,兼顾市郊和工业区交通以及城市出入的通道,布局大致呈棋盘状。
30年代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广州市政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区主要干道全部更新为近代街道。1932年制定的《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统一了市区街道的标准,规定行政区干道为30米宽,住宅区和工商业区干道为25—30米宽。这个时期修建了西湖路等24条街道,还整理了数以千计的市区内街。1936年全市新型街道总长度达1388公里,至1949年达到 228 公里,广州近代街道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在当时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② 重要的是,这些街道及其网络构成了近代广州的基本城市框架,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物质及视觉标志。
当代广州的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广州的街道状况。1949年广州解放后,海珠桥区、西堤区和黄沙区等街区迅速重建。随着城市经济的恢复,广州逐渐形成包括中心区和外围区在内的整体发展布局,其中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得以迅速发展。这时候的广州街道,既具有传统色彩又带有现代特征。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区原有街道和城市迅速扩展的基础上,广州街道进入现代蜕变与急速扩张的发展时期,新开辟了标准而又壮观的广州大道、天河路、黄埔大道、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康王路、站前路、站南路等众多干线街道,以及五羊新城、珠江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亚运城等多个庞大的街道网;与此同时又拓宽及改造了东风路、解放路、中山路、新港路、五山路、江南大道等重要路段,全面更新了这些街道的物质设施。
2005年广州市区道路总长度超过 5100公里,比1949年的228公里增加223倍,一个空前巨大的现代街道体系已然呈现。重要的是,经此数十年发展,广州街道已经从传统的呈平面形态的“马路时代”进入空间立体时代 , 人行天桥、高架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BRT快速通道等有机组合,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街道的新景观。
事实上,当广州城市街道进入近代化时期,西方各国的城市街道也经历了丰富复杂的演变,并且形成了同样丰富复杂且相当成熟的街道范式。有趣的是,那时广州陆续出现底层有公共柱廊的俗称“骑楼”的沿街店屋式建筑,它们紧密排列成为具有连续廊道的骑楼街,这种骑楼街恰好在风格上与两千多年前古罗马规范其街道标准时大量采用的拱廊街道相呼应。
人们认为现代城市街道的设计及技术起源于古罗马的街道标准和路面铺装法令。③这些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00多年的书面法律,规定古罗马街道的最小宽度是45米。此前的街道并没有什么规则,两旁的房屋又矮又小。后来那些高耸的绕柱式房屋大量出现,并且密集排列形成了类似于古希腊的拱廊街道。古罗马确认了这种风格,同时规定这些沿街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不得超过20米及不能超过六层。按照规范的标准,古罗马街道使用玄武岩石板铺装。街道两旁是垫高的人行道,通常也以石材铺装,两边人行道的宽度约为街道宽度的一半。这种垫高人行道的古罗马城市街道,就是现代城市街道的历史原型。
关于城市街道设计规划的历程,城市学者克尔·索斯沃斯和伊万·本-约瑟夫合著的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刘易斯·芒福德所著《城市发展史》,以及克利夫·芒福汀的《街道与广场》等均有详尽深入的论述。综合参考这些论述,我们在此可以简要勾勒一个世界城市街道发展演变的粗略轮郭。
古罗马帝国解体后,许多古罗马城市随之衰落,城市街道情况日趋恶化,包括罗马、博洛尼亚、那不勒斯以及巴黎等在内的城市,街道空间被私人建筑侵占,路面杂乱无章。这时候不断增长的商人阶层势力显示力量,要求改善街道交通。
到了13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等欧洲城市规划专家再次强调完美的街道布局,唤起人们对城市街道建设的重视。阿尔伯蒂虽然赞赏宽广笔直的街道使城市变得更加宏伟壮观,但他却极力推崇弯弯曲曲的街道。中世纪欧洲城市通常把街道建得不太宽阔又略为弯曲,且常有急转弯和顺着地势的缓坡起伏。那时街道主要是步行人的交通线及日常活动空间,车辆交通是次要的。略为狭窄的街道可以使冬天的户外活动比较舒适,而在南方则可使人免遭日晒雨淋。
阿尔伯蒂为这种弯弯曲曲的街道写了一篇分析透彻的辩护词,认为街道还是像河流那样弯弯曲曲的好,这样的街道会使城市更加了不起,而且具有安全保障作用,又具有亲近感及潜在的美学,这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益于健康的。后来许多城市史学家认为,在对中世纪城市街道的分析中,没有比这些评价更为公正了。而帕拉第奥则更欣赏那些两旁建有柱廊的街道,认为这样的街道不仅可以让居民专注于想做的事情免受天气变化的干扰,而且符合美的原则。
这时那些具有纯粹几何形状的笔直的街道也颇具魅力,其中建成于16世纪 50至70年代的意大利热那亚城的鲁欧瓦大街可谓雄伟而不朽。这条文艺复兴早期的街道,两旁尽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它们样式不一却以相同的间距组合排列在约8米宽的铺装街道两旁。佛罗伦萨人乔治·瓦萨里(Piorgio Vasari)认为这是整个意大利最华丽和宏伟的街道,他设计建造的著名的乌菲齐大街与此十分相似。
之后,法国人在罗马街道基础上推出了一种相对轻巧而又不失坚固的街道标准;英国人则将街道铺装得低而平整,步行道以路沿石分隔并相对升高,称之为“现代化”街道;美国人在17世纪时期也开始对城市街道进行标准化铺装。还有风景如画的郊区化街道、笔直且秩序井然却了无生趣的“拜—诺”式街道、回归中世纪式无规则的具有自由感的街道……
机动车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城市街道的深刻演变,尽管早期不少人曾经拒斥而后才逐步接受这种革命性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更多地在城市出现,欧美各国兴起了对街道的全面规划,力图以完美的空间秩序塑造与机动车时代相适应的更为规范和标准的技术性城市街道。
世界各地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伦敦、巴黎和纽约等更是急速扩张。在那些巨大的城市,街道修建得更加宽阔,两旁不仅出现了宏伟的新公共建筑物以及咖啡店、办公区、大酒店、百货商店等,还耸立起巴黎风格的先锋建筑和纽约风格的摩天楼。与此同时,城中还出现了两旁或中间种有树木的巴黎式的林荫大道或维也纳式的绿色环城街道,之后,凌空飞架的高架路、巨大的苜蓿叶式立体交叉、多车道的快速路等新的街道形式大量出现。
这当中既有流行于20世纪初叶的纵横交错的直线格栅街道模式;也有美国城市规划师斯坦和赖特基于英国花园城市理念的兰德博恩城市街道——突破格栅街道限制的安静且与绿地相通的尽端路居住街道模式;也有英国城市规划师勒·柯布西耶基于美国格栅城市设计的公园式环境的高架街道。
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共享街道理念推动了新一轮的居住街区的街道设计革命,最初产生了荷兰人德·波尔所设计建造的乌勒夫街道模式。④这种模式将交通与居住活动统一在同样的空间中,其设计特征是将街道视为居住性的公共空间,不鼓励交通畅行无阻;行人与汽车共享路面,但行人优先,可以在街道各处步行、娱乐;车行道与人行道没有严格区分;车速和行车受自然状态的屏障、弯曲度等约束。乌勒夫构想很快成为欧洲大陆和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实施共享街道的基础,形成了在各国街道建设中具有持续主导性影响的“联合街道系统”。
而在美国,关于优秀街道的构想也逐渐发生转变。针对以往宽阔的街道、城市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大量开发惊人地耗费土地,客观上形成了大量闲置的街道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起,多个城市兴起“街道瘦身计划”,大幅度缩减街道的宽度,推广适度狭窄的街道。
……
城市和城市街道的演变源远流长,丰富复杂。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城市,街道则以物质方式记录城市的历史。每一条街道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承载者。历史持续不断地在街道积聚,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即使经历漫长的岁月,这些印记依然会以某种方式留存、呈现,或者是某座建筑、或者是某片街石,又或是街道的形态、结构、尺度、氛围,乃至被岁月磨蚀得难以察觉的某些痕迹。历史深深溶于街道,蜿蜒的街道是凝固持存的历史之河。
我们行走于城市街道,就如同在静静流逝的历史之河漫溯。时常不经意在某个街角、拐弯处或屋檐下,蓦然就读到城市的历程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到街道的历史凝固持存之感。这是街道所给予我们的极为重要的感受。
在广州,且不说那些赫赫有名的街,光是普通某条街道就足让人深感历史长流不息的存在。譬如六榕路,沿路南行,两旁密集的民居当中,首先可以看到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 (公元537) 年又重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的六榕花塔。这座57米的高塔连同整座以初唐诗人王勃的题字命名的六榕古寺,朱栏碧瓦、古朴庄严,令人恍若重回唐宋。再往南行,街道西侧是明清时期南海县衙所在的旧南海县社区,区内有大量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洋风格的华侨建筑以及《大公报》报社旧址;东侧是明代中期提督府行署及清康熙年间统领驻粤八旗兵的广州将军府所在地,如今此处还复建了一幢漆红色的将军府大门。南边近将军西路一带明显带有西方风格的连片楼宇,则标示了近代的城市社区。
同样,从巴黎塞纳河左岸进入并漫步于圣米歇尔大街,俨然是一次历史之旅。你可以在街道的东侧看到古罗马遗迹,建于公元 3 世纪的高卢—罗马浴池就座落在藏有大量中世纪艺术品的克吕尼博物馆内。这个前身为中世纪民间宅邸的博物馆建于1480年至 1510年间。尤其是,以巴黎保护神的名字命名的圣热内维埃夫土丘,时刻让人想起罗马占领时期的城市;附近的克洛维路,则令人想起法王克洛维打败罗马人建立法国的历史辉煌。附近还有巴黎闻名于世的建于 1253 年的索邦大学,以及始建于1764年的安睡着伏尔泰、卢梭、雨果等伟人的万神殿。街道西侧,则有建于17世纪的卢森堡花园,在此散步可到达辉煌的卢森堡王宫。圣米歇尔大街被认为是一条商业化的街道,但街道作为历史承载者的固有属性并不因此有所改变,它始终动态地凝结着历史,呈现可追寻的历史脉络。
许多重要而独特的历史街景,总是在很久以前某个瞬间悄然进入我们内心的。它占据记忆深处某个角落。当我们日后某次漫步,忽然重遇这一街景,或者邂逅类似景观,记忆霎那被唤醒,顿时我们沉浸在对这街景的辨认与思索中。这种辨认与思索,其实是我们在进一步认识自己。此时我们才知道,原来街道上这些事物它一直潜藏在我们意识之中,它对于我们原来如此重要。
最有震撼力的街景往往并非单个孤立的点,而是在街道的线性空间中多点连续的意象之流,就如同我们在广州六榕路或巴黎圣米歇尔大街上看到的那样。充满历史建筑及遗迹的街道所以具有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体现了街道线性空间持续不断的蜿蜒流变之美。
有时,街道给人的感受十分奇妙:我们第一次来到某处,却觉得那样熟悉,那些建筑,那些窗户,那些大门,还有临街的阳台,街角的拱廊,一切仿佛早已认识。就连街上的氛围也觉亲切,好像我们的生活曾经与它关联。是我们很久以前曾经相遇,那些影像早已潜藏于我们意识深处?抑或我们凭借心灵的印象,忆起了被摹仿的旧街原型?我们只是可以断定,这与历史相关。街道如此神秘。
毋庸置疑,街道之所以充满灵动鲜活之气,是因为人的活动。是历史与生活以及我们的记忆与情感,赋予了街道奥秘的生命。 街道深沉地说明了我们从哪里如何地走来。 如果我们珍视历史珍视生活,并且珍视我们的记忆与情感,那么,我们理应珍视城市和它的街道。
(写于流花湖胖)
■ 注释
① 参见杨万秀、钟卓安主编《广州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P388;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P270
② 参见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P271—272;杨万秀、钟卓安主编《广州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P482
③ 见[美]迈克尔·索斯沃斯 伊万·索本-约瑟夫著 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P15
④ 荷兰语,意即“像丛林一样的园地”,见[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索本-约瑟夫著 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P112
■ 本文或有未完成感,因其系约 2万字的原文的第一章节。其余部分主要内容是分析城市街道的流变以及进一步述说广州街道。为免发文太长,这些余下部分或适时单独另发。
■ 在此街道系列完成之际, 特别要感谢提供精美合作的摄影师杨和平老同事 (本系列第1—8辑照片均由杨女士拍摄提供) 。 杨女士喜欢“街头摄影”,喜欢拍摄小地方和小人物,喜欢用影像陈述故事,曾经用这些手法陈述过《伦敦:视而不见》、《San Remo: 逝去的优雅》以及《维也纳: 有一种咖啡叫忧郁》这样的平凡故事。这个广州街道图文系列,如果没有她的合作,整个计划是无法完成的。她的精美独特的影像作品,令此系列大为增色。谨此致以诚挚谢意!
20190429
邂逅的解释 [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 《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 《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 迷惑 。—— 《三国志·管宁传》 详细解释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觏 ”。1不期而遇。 《诗·郑风·野有蔓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 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 年长 恨》 :“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长途》 :“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 《诗·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说之貌。” 陆德明 释文:“觏,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觏,解说也。 《韩诗》 云:‘邂觏,不固之貌。’解音蟹,说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 名词 ,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公孙九娘》 :“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 偶然 ; 侥幸 。 汉 王充 《论衡·逢遇》 :“且夫遇也,能不 预设 ,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 《魏书·恩幸传·侯刚》 :“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 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 诗:“ 成功 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 意外 ;万一。 《后汉书·杜根传》 :“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 元年 》 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南史·张邵传》 :“若 刘穆之 邂逅 不幸 ,谁可代之?”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驿长嗔之曰:‘饭 何为 两种者?’驿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 《红楼梦》 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 :“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 。 章炳麟 《菌说》 :“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啮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词语分解 邂的解释 邂 è 〔邂逅〕a.不期而会,如“邂邂 相逢 ”;b.一旦,偶然,如“邂邂发露,祸及知亲”。 部首 :辶; 逅的解释 逅 ò 〔邂逅〕见“ 邂”。 部首: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