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第1张

春分节气的特点是昼夜几乎相等,雨水充沛。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时长都是一样的,白天黑夜都是12个小时,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会出现。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

春分风俗:

1、竖蛋,"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阴阳相半,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春分立鸡蛋能旺运哦。

2、放风筝,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最适合放风筝。大家可以放风筝来活动筋骨,消除"春困"和"郁闷"。

3、吃春菜,"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4、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5、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6、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春分活动主题:

1、主题:花满春寨,诚意满满。

2、主题:春色昙华林,梦里水乡

3、主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4、主题:邂逅春天,向阳而生。

关于春分的主题设计思路:

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从而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能力。春天是一个万物复的季节,到处都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植物与动物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而孩子们被这些变化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

Equinox(探界者):昼夜均分的春分与秋分时节,蓄含突破与改变现状的力量!

驾驶充满热爱和激情,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去享受有厚度的探界人生!

把故事写在春分,三年过去了,那有着激情、时尚且富有“生命力美学”的外观,依旧不是风采……

最近几天,天气阴冷,这种冷比寒冬还让人不舒服,而且大风常刮,但,这丝毫阻挡我们外出的心情……

这次选择这里-北运河“丁香水巷”,一条50万平方米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最初这条北干渠是农用灌溉渠,随着城市化发展,其失去了原本的灌溉功能,周围建设了不少新楼盘,随着而来就是结合民生需求对此进行环境改,新休闲运动的景观带……

看,这就是东北的春,厚厚的羽绒服继续套在身上,接触大自然,跑跳,踢树叶,无论玩什么,都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

想到最初那句话,体会实力背后的实力,强悍背后的强悍,胆量背后的胆量,温柔背后的温柔,精彩背后的精彩!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static/uploads/yc/20201016/f1a24c320aefd40820ac879ea7a8d5cbjpg"width="484"height="300"/>

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1、特点:昼夜几乎相等

春分节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长的,是在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春分也是被叫做“日夜分”关于这点,在民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谚语。春分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风俗:竖蛋

在春分的时候会有竖蛋的风俗,其实是来自一句"春分到,蛋儿俏。"在这天是竖蛋最容易的时候,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在春分的时候竖蛋,能够增加我们的运势,可以让接下来的日子一帆风顺。

春分习俗有哪些

祭日

春分祭日源于周代。《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这一春分习俗便流传下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其仪式也相当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俏,行三跪九拜大礼。

祭祖

二月春分,人们要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扫墓的时候,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戒火草

戒火草是古时春分习俗,梁代宗懊《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南北朝时,江南人春分这天在屋顶上栽种戒火草,如此就整年不必担心有火灾发生了。从古时民俗角度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防备火患的重视,也体现出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向望。

逐疫气

春分习俗,安徽南陵把春分称为“春分节”。当天黄昏,乡村的儿童会争相敲打铜铁响器,声传村外,东乡叫“逐厌毛狗”,北乡叫“逐疫气”,南乡叫“逐毛狗”,西乡叫“逐野猫”。广东阳江妇女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捣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吃春菜

春分之际,春雷始发,万物复苏,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昔日岭南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春分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乡人称之为“春碧篙”的野览菜,多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么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往往与鱼片“滚汤”喝,名为“春汤”。

酿酒

在浙江、山西等地流传着春分日酿酒的习俗。1913年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造春分酒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流行较为广泛的春分习俗。

拜神祈福

福建漳州春分习俗,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农历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他治理漳州25年,僵武修文,施行惠政,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实现了“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的安定局面,人们感恩他对漳州巨大的贡献,敬奉他为漳州的守护神。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春分习俗。春分己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稿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立蛋

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其实立蛋与春分并不相干。使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是春分这天地球引力对立蛋产生有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蛋立起来的原因是蛋壳虽然是曲面,但是蛋壳本身凹凸不平,它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并不是一个点,加上蛋黄的下沉会降低蛋的重心,只要找到3个突出点,就能很稳当地把鸡蛋立住。人们喜欢在春分这天立蛋大概是因为这天是时间的平衡,也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

放风筝

放风筝是春分传统习俗,清朝文人高鼎《村居》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放学归来的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趁着和暖的东风,奔跑着放飞风筝。孩子们在春分期间放风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娱乐活动。在春分当天,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市场上卖的风筝,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如果参与的话,会自己糊个大一些的。

春分的气候特点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斗指卯位(正东方向)。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93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