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经朱自清段意

谈谈诗经朱自清段意,第1张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3-4]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歌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有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诗言志”是一句古诗;“诗”(言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名必加上政治的意味。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暗示。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 氵专 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在那回宴会里,赵孟就和子太叔说了“诗以言志”这句话。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名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歌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的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毛公,一个毛苌,赵国人,人称为小毛公;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了。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证诗。他们接受了孔子“无邪” 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是什么时代用的。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其实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倒是说要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在字句上,与他们不同。他们这样猜出来的作诗人的志,自然不会与作诗人相合;但那种志倒是关联着政治教化而与“诗言志”一语相合的。这样的以史证诗的思想,最先具体的表现在《诗序》里。

  《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托名子夏,说不定是谁作的。《小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任务;传里虽也偶然提及,却总以训诂为主,不过所选取的字义,决在助成序说,无形中有个一定方向罢了。可是《小序》也还是泛说的多,确指的少。到了郑玄,才更详密的发展了这个条理。他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的附合史料,编成《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笺》中也更多的发挥了作为各篇诗的背景的历史。以史证诗,在他手里算是集大成了。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风、雅、颂之外,其实还该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风》旧有十五,分出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邶、庸阝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么只有十一《国风》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定实是《宋颂》。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雅》里。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的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来。《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十六篇,《国风》中最多,《小雅》第二;按现在说,这两部分搜集的歌谣多,所以譬喻的句子也便多了。

1 关于相聚开心的诗句

2 有关于亲朋好友的诗句

关于相聚开心的诗句 1相聚一起的开心的句子

相聚一起的开心的句子有;

1、又是一场相遇,偶然,伤与痛,在等着我。若是你我不曾相遇,受伤的你悄悄来到我身边就成了必然。

2、离开永远比相遇容易,因为相遇是几亿人中一次的缘分。

3、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4、错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如果相遇,我会更懂得如何珍惜。

5、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6、我们能够相遇已经非常神奇,我只想告诉你,我再也不想错过你。

7、走在大街上,看着忙碌的行人。我迷茫着,是否通过不懈的努力,前方就一定能花开成海。而所有的一切却落地成冢。我猛的想起你,原来我终究没把你遗忘。在花开的季节,等待着我们再次的相遇。

8、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相遇了。正如爱情的到来,正如我对你的一见钟情。就这样我们,默然相爱,寂静喜欢。你叫我傻子,我叫你笨蛋。

因为我不知道,下一辈子是否还能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影子在下雨天也会缺席,可是,无条件会陪你的人,狂风豪雨都一直会在。

9、生命中,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

10、我喜欢那样的缘份,尤如那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梦一样,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次相遇。

2描写朋友聚会高兴句子有哪些

1、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长长的别离,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

2、朋友聚会, 每次,意犹未尽之时, 代表,朋友再聚一次。

3、相知是天意,相识是人意,相加便是友谊,有情便有意,我们能聚在一起,因为心有灵犀。

4、关于相遇有一种解释叫缘分,关于生命有一种信念叫做轮回,而对于我有一种情感叫做思念,如果真有轮回,我希望每一次生命中有你这个永远不变的朋友!

5、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6、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7、今天笑着和你握别,但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8、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9、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小小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10、我们步入这个世界,最好是手拉着手,彼此永不松开。

3描写“朋友聚会的开心时刻”的诗有哪些

1《忆江上吴处士》

唐代: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2《杂诗》

唐代:庞蕴

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

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

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

寄语修道人,空生慎勿生。

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

极目观前境,寂寞无一人。

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

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

不假坐禅持戒律,超然解脱岂劳功。

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偕。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青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

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

3《西江月》

宋代:辛弃疾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4《水调歌头》

宋代:葛长庚

土釜温温火,橐动春雷。

三田升降,一条径路属灵台。

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亦子结真胎。

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

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骷骸。

四象五形聚会,只在一方凝结,方寸绝纤埃。

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5《春晚招鲁从事》

唐代:李中

衮衮利名役,常嗟聚会稀。

有心游好景,无术驻残晖。

南陌草争茂,西园花乱飞。

期君举杯酒,不醉莫言归。

4描写相聚的诗词

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人一生中能有几次放声大笑的时候?这次相逢,应当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与故友相逢宴饮的兴奋心情。

2、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元代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给先生报信,当江南杏花盛开,春雨初洒的时候,我将回来。两句词写作者对朋友报告自己的归期,表达了他的拳拳思念之情,饱含着对江南春早的无限向往。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恰好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当百花零落的时节再次遇上了你。两句诗饱含着无限感慨。在景色迷人的江南与阔别几十年的老相识重逢,着实令人欣悦;可是这纷纷扬扬的落花,却也不禁使人想起彼此的飘零之苦,因而又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4、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韦庄《女冠子》词之二 与情人相见,又喜又羞,要离开却又依依不舍。两句词传神地写出了情人喜逢时的情态。

5、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郑风·野有蔓草》 田野上走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秀目。我们偶然在这里相遇,快去找个僻静地方,对你一诉衷肠。几句诗写出情人在野外不期而遇的那种喜出望外之情。

6、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 有缘分,两个人虽远隔千里也能会面;没有缘分,彼此即使打了个照面也跟没有遇到一样。说明巧合往往对事情产生很大作用。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同样都是失意流落异域的人,一见如故,何必曾经相识。形容遭遇相同,即使是偶然相逢,也易成为知音。后句也可形容朋友初次幸会的欣悦心情。

8、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秦观《江城子》 分别之后的漫长岁月你可不要问起,多少苦乐遭际,都在这无言之中。几句词写久别的朋友相聚时的心情。

9、邻曲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陆游《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众位乡亲父老们,请不要推辞同我一起共醉,要知道,过去的十年,我都是客居他乡异域,孤独地度过这重阳佳节。

有关于亲朋好友的诗句 1 送别亲友的诗句有哪些

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其他诗人的:

挑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浆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思念亲朋好友的古诗

一、思念亲朋好友的古诗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2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3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江汉》唐宋之问

6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8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9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12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陆龟蒙)

13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思江南》唐方干

1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15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17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二、思念亲友的句子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看着你的照片泪水似断了线的珠子劈里啪啦。抹不去的母爱还在延伸。遥远的路程约束我不能为你的坟头送上一束康乃馨。只有拿起我锈蚀的笔,为你仓促中写了潦草的文字,倾吐内心的思念来聊以自慰。渴望你九泉之下生活的愉快安静。母亲!祝你节日快乐!

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4、真心祝福纵然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友谊的气息,愿好心情伴随朋友度过每一天,空间是朋友间心灵的沟通,留言是对朋友的真情牵挂,走出朋友空间尽是美好思念!也会感知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幸福。

5、真情是一方沃土,思念是一粒种子,想给她灌溉施肥,理解是阳光雨露,共同呵护是辛勤耕耘,到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品味到甘甜!这是我对爱的体会和理解!

6、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3 亲朋好友诗词

1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2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闻客从何处来 (四)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五)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八)渡桑乾 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十)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一)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二)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三)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四)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十五)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 思念亲友的诗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5 用来描写“亲朋好友”诗句都有哪些

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陶渊明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送别》王维7,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8,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9,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移居二首》陶渊明10,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王维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译文: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陶渊明 译文: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译文: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送别》王维 译文: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7,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译文: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8,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译文: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9,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移居二首》陶渊明译文: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10,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王维 译文: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A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简析孟浩然是一位飘逸的隐士。从开头两句,就道出了诗人对他的敬仰,结句更赞美他象一座高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企及的典型。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C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诗人正自家乡四川东下,仗剑远游,意气风发,这首诗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

D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E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简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

F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简析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G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

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

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H 送人东归 作者: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注郢门山:在今河北省江陵县。

简析这首送别诗的结句千年传诵,使离情更增色彩。 I 送李端 作者: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简析朋友相交于流离患难之中,原本相见恨晚,却又要分别无期,其悲怆之情远过一般的离情。

J 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汀州:水边或水中平地。此诗后三句似乎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州采白苹,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简析这首送别诗,着重写离情别意。

其诗首尾相应,新颖而不落俗套。 K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三边:指幽、并、凉三州边远诸郡,泛指边疆。

简析久历沙场征战,年老罢。

悠悠吴越曲·浙东浙南之旅·梁山伯庙·彩蝶双双飞千秋

宁波一带有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还有一首歌谣:“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双许愿,不为蝴蝶即鸳鸯。”

梁圣君庙,即梁山伯庙,在宁波鄞县高桥乡邵家渡。庙内有梁山伯塑像和梁祝二人木雕像。旁有楹联:“功于国,泽于民,循使享明烟,溢义溢忠宗庙貌;生同师,殁同穴,良朋完夙契,有信有别正人伦。”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故事形成约在东晋时代。其内容为: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

山伯同窗共读三年,感情深厚。祝回家前,向梁托言为妹作媒而许婚。后祝父将英台另嫁,英台抗婚不从。两人先后殉情而死,死后化为一对蝴蝶。据《大观四明图经》及《义忠王庙碑记》载,梁山伯为东晋时会稽人。名处仁,字山伯。在赴钱塘求学的途中,与上虞学子祝信斋邂逅相遇。到钱塘后,又同学三年,互引为知己。祝因思亲而先返乡。两年后,山伯往上虞访祝,方知信斋为祝家九娘英台女扮男装,山伯怅然,与祝吟诗饮酒而别。返家后请父母延媒求婚。而祝已被许配马文才。山伯闻之黯然神伤。后出为鄮县令,因积忧成疾而逝。第二年,祝英台嫁马文长。自上虞乘舟西下。舟经墓所,因汛涛不能前。英台闻有山伯墓,临冢哀恸。顷刻,地忽裂,英台入。

据载,梁山伯任鄮县令期间,清正廉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晋安帝时,封山伯为义忠王,“令有司立庙”。“民间凡旱涝疫疠,商旅不测,祷之,辄应。”宁康三年(375),丞相谢安请封英台墓为义妇冢。

传说,宁波风味小吃汤团与梁山伯有关。有位卖红枣和酒酿圆子的小商,去梁山伯庙赶庙会。梁山伯托梦与他,叫他卖猪油汤团,并指点他如何招徕顾主。从此,这位小商的生意兴隆起来,宁波汤团也名扬四方。

又传说,明末,宁波人抗击倭寇侵扰。某夜,忽有一支队伍前来助战,他们的马前高悬写有“梁”字的灯笼。倭寇溃败而走。百姓都以为是山伯显灵神助。

全国托名梁祝遗址的地方不下九处,浙江杭州、江苏宜兴和山东曲阜都有“梁祝读书处”,传说中他们的墓址有河北林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江苏宜兴及宁波等七处,但有墓有庙的,只有宁波一处。也只有宁波的梁祝墓是双墓双碑,人称蝴蝶碑墓。这两个墓原由一条小径相隔,后来修墓时,终于合而为一。当地人说,墓中时常飞出成双成对的彩蝶。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韵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诗词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杜秋娘为镇海节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缕衣〉。当以此而误题其名,实非其作

  现代人皆以为 “劝君惜取少年时”为劝戒之意,

  断章取义耳

  由三四句可知 金缕衣者,实为狎妓之缠头(缠头:绫帛之类的礼物。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诗意为:劝君莫惜区区金缕衣,求欢须趁少年时,以免到老欲爱而不能之憾

  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李锜与杜秋娘成了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这对老夫少妻,度过了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奕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见,我还求什么?”李元膺的“十忆诗”是这样的:

  其一:

  瘦损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领巾长;

  裙边遮定双鸳小,只有金莲步步香。

  其二:

  椅上藤花撩面平,绣裙斜罩茜罗轻;

  踏青姊妹频来唤,鸳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

  绿蚁频摧未厌多,帕罗香软衬金荷;

  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其四:

  一串红牙碎玉敲,碧云无力驻凌霄;

  也知唱到关情处,缓按余声眼色招。

  其五:

  纤玉参差象管轻,蜀笺小研碧窗明;

  袖纱密掩嗔郎看,学写鸳鸯字未成。

  其六:

  小阁争筹画烛低,锦茵围坐玉相欹;

  娇羞惯被郎君戏,袖掩春葱出注迟。

  其七:

  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

  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其八:

  从来一笑值千金,无事夸多始见心;

  乍问客前犹掩敛,不知已觉两窝深。

  其九:

  怩娇成惘日初长,暂卸轻裙玉簟凉;

  漠漠帐烟笼玉枕,粉肌生汗白莲香。

  其十:

  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

  眉间几许伤心事,不管萧郎只画眉。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幸而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钗头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 ,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 ,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词节奏急促 ,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 ”,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 ”,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 ),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 ,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 ,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 》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 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记载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 》)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见《三国志·陈登传 》)“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 ,“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 ,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 ,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 ,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59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