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吉字怎么写

欧体吉字怎么写,第1张

欧体吉字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欧体吉字的写法和普通写法不一样。普通写法是上长下短,而欧体楷书的写法是上短下长。

欧体楷书是上面一横为短横,写法呢从左到右的力度

是从轻到重;下面一横为长横,与短横是一样的写法;竖的写法是,上面稍长,下面略短;要注意的是,两横的位置应处于平行的状态,一竖呢横贯中间最下面的口字和楷书的书写方法差不多,但要注意,口字要放在正中间。

拓展: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楷戈勾的写法如下:

笔画特征: 上细下粗;右向弧弯;左向提钩;曲而不弱,弯而不歪;中段坚挺,上下左弯;钩画坚实饱满,底盘稳固。 书写要点: 四、欧楷基本笔法教程:斜钩 永字八法中称钩为趯[yuè](跃的样子,同跃)。 由此可知: 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

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 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戈钩的写法:顿笔向右下行,至下部以后向上出钩,斜画的中部要写得稍弯而细,写在字中要上长,显得坚挺有力。写得太短字就显得力弱身疲。

竖钩的笔法:写竖至一半时顺时针捻转笔杆并微向右靠,行至竖笔末端。然后向左下方按压同时逆时针捻转笔杆至出钩方向,并向左上方平推出锋。  

注:竖钩出钩的笔尖用力和戈钩的出钩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难度大一点,这可能和手的生理结构有关。

我认为楷体比较好看,以下是三种字体的特点,仅供参考:

一、行楷字特点

1、汉字的一种书体,是行书与楷书的结合,一般的理解是字中楷多行少,是借鉴行书笔法的楷书,其最大特点是在楷书结构的基础上融入行书的连带笔法。变端庄严肃为活泼跳动,但基本不作过多的简省,大致保持楷书风貌。

2、书法基本分,隶、篆、楷、行、草,而行楷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它不似楷书的格式化,不似行书随意化,圣教序就是行楷 。

3、行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在书写时,有一定的连笔和一定的牵丝,而且是画画到位。与行草不一样但有着内在的联系。行草又是在行楷的基础上升华了一步。行楷书是清代书家张照42岁时的册体作品。作于壬子年(1732),上有张照印,瀛海仙琴及蕉移清赏,谭泽题签。其书得益于颜真卿、董其昌,在颜真卿浑厚之外多了几分董其昌的灵气。不过其气势远不如颜真卿,浑厚也只剩宽厚,没有浑然之气。字体多向左下方略微倾斜,笔意较为流畅。

二、欧体字特点

总特点:字形修长、内紧外松、左收右放、刚劲挺拔。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

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整体上看,欧体字的造型风格是

承上启下的,即欧体字既存篆、隶之笔意,又含晋、魏书法之遗风。

1、欧体的运笔特点: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稍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2、欧体的结构特点点:欹侧险峻,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

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

阁”。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

楷书的文字特点

三、楷体书特点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兴于汉末,兼采隶书、草书之长而形成的字体。

1、吸收隶书结构匀称、笔画清晰的长处,吸取草书的简易精神。

2、纠正草书缺乏规律性的缠绕结构,将隶书的波折笔形改为平直,方扁字形改为方正。所以,楷书对草书来说,是化草为正;对隶书来说,是化繁为简。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作为方块字的最终定型。它在表意体制允许的条件下,最大的限度实现了“简”、“明”、“美”的统一。简化了篆书、隶书的笔形和笔画,字形明晰,便于区别,笔画匀称,格调和谐。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常见的印刷体楷书有宋体(老宋体)、仿宋体、长仿宋、正楷体、黑体,并有各种不同的字号。

欧体横折的写法视频:欧体横折写法

在欧楷中,折画二个笔画各自的长短、粗细、角度不一样,对造型结构有影响。欧楷中横折写法有三种:横折断开如之″字。其写法是:变横为挑,第二笔断开不相连接另起笔。横折另起笔但相连,如池″字、风″字。其写法是藏锋下笔,中锋行笔。另起笔切笔下行,要高出交接点许多。

在横的末端折笔向下如周″字、如″字、四″字。其用笔方法:藏锋下笔,中锋行笔,转折处稍提即顿笔调锋向下行写竖。《九成宫》字帖里,竖折和撇折写法。竖折写法:逆锋起笔写竖,行至折笔处稍提向右下顿笔调锋写横画。如昆″字。撇折写法:逆锋起笔,往右下顿笔,边行边提,转折处另起笔写下一笔。如充″字。

欧阳询楷书结构《三十六法》之偏侧″。楷书中大多数比较平正,但也有偏侧、欹斜的字。要找到平衡点,保持重心稳,如每″字和功″字竖画虽斜,字势倾斜,但斜中求正,斜而不倒。欧阳询楷书结构《三十六法》之相让″。左右结构中,不即不离,彼此相让,和平相处。如终″字、经″字。

长横。顺着笔锋竖向入笔(顺锋竖入)。将笔锋横向稍稍后移,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动笔管,将笔调成中锋。中锋行笔,中段提行,使中间的部分比整个横画的两端要细一些,有点像扁担一样,行至末端逐渐加力。末端提笔,笔锋在横画右上方,然后向右下切笔(即顿笔)。顺时针捻动笔管,边捻边提,向左收笔。

近日陈忠建老师对于自己的欧楷以及田英章老师的欧楷做了对比,对比的细节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对于自己以后临帖时的观察和要注意的地方会很有帮助。

陈忠建:

前些日上传了『欧阳询九成宫千字文』到优酷

有书友留言:写的好像田楷哦!

虽然是赞美,但我俩实在不像,

所以特地在做个视频,解释两者的不同

1取法欧阳询的标准不同

田楷的风格倾向李祺本,我的比较倾向端方本,前者如屠龙刀,我的则像倚天剑,一者厚重,一者方利,两者不同。

李祺本

端方本

2外形的不同

田楷方正,外形统一,我则强调千字异面,突出主笔画

3弧度的不同

田楷长横弧度较大,字较柔美,我则较挺直,字较倔强

4笔画连接方式的不同

田楷笔画相连的地方较多,字比较甜熟,我则强调挪让,互相闪避,空间较宽绰

5入笔角度不同

田楷横画、竖画起笔采滑入方式,我则方切起笔较多

6撇、捺的长度不同

田楷撇捺较平均,我则强调撇短、捺长

除了以上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些写法上的不同,则不再详述,只是说明:我的欧阳询和田楷不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55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