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英语文学的朋友,帮忙提供一些关于介绍菲茨杰拉德人生的资料,最好是专门书籍或期刊,网站也可以,谢

爱好英语文学的朋友,帮忙提供一些关于介绍菲茨杰拉德人生的资料,最好是专门书籍或期刊,网站也可以,谢,第1张

  详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年)男, 他也是美国著名编剧,是“爵士时代”最重要的代表人。他的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是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力的结晶,都是他的艺术才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产物。

  中文名: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外文名: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

  职业: 作家

  代表作品: 《爵土时代的故事》姑娘们与哲学家们》《夜色温柔》等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美国小说家。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群战后追求梦幻的青年男女,但他们在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方面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在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或者说菲茨杰拉德的“天路历程”。菲茨杰拉德的魅力来自于他清晰的叙述,优雅的文风,多姿多彩、点铁成金的遣词造句,这种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原名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兹杰拉德。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未毕业就退学。1917年入伍,次年升为中尉军官,1919年退伍,在一家商业公司当抄写员,业余致力于创作。他的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的一代对美国所抱的理想的幻灭。192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声名远播。小说出版后他与珊尔达·赛瑞结婚。珊尔达对他的生活与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里许多女主人公都有她的面影。以后又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姑娘们与哲学家们》(1921)和《爵土时代的故事》(1922)。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部小说谴责以托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1934年菲茨杰拉尔德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成功地表现了上层资产者的自私与腐化,对主人公的沉沦满怀同情。但评论界对它反应冷淡。1936年菲茨杰拉尔德在病中写了自传《崩溃》。后来以好莱坞一个**导演为主人公创作长篇小说《最后的一个巨头》,没有完成,他就去世。遗稿由他的朋友、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整理出版(1941)。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他也是美国著名编剧。1922年他的小说《美女和被诅咒的人》被拍成**;1925年出版了《伟大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49、1974年两次被派拉蒙公司拍摄成**。进入30年代,他在好莱坞担任编剧,1938年改编的《生死同心》是他唯一一部在片头上挂名的**。其它创作或改编的主要作品有《女人》、《乱世佳人》、《居里夫人》、《我最后一次看到巴黎》、《绮梦初艳》等。1936年他开始写最后一部小说《最后一个大亨》,但未能完成。1940年12月去世,年仅44岁。他和专栏作家希拉的爱情,1959年被拍摄成**《痴情恨》。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村上春树好象很推崇他,从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才知道这位作家,下面是他的介绍:

  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期间也热衷于为学校的刊物和剧社写稿,1917年辍学入伍后,更在军营中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1918年,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附近驻扎期间,菲茨杰拉德爱上了18岁的南方少女泽尔达赛尔,对以写作来获得成功有了比以往更强烈的渴望。退伍后,他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1920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

  《天堂的这一边》的出版让不到24岁的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星期后,他与泽尔达在纽约结了婚。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年轻,迷人,拥有金钱和名望,是一对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他们活跃于纽约的社交界,纵情地享受爱情、年轻的生命以及成功的欢乐,过着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的生活,后来又长年在欧洲居住。但由于讲究排场,挥霍无度,他们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泽尔达因精神病多次发作被送进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菲茨杰拉德发表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和《最后一个巨头》等长篇小说,以及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写作生涯的顶点。这部小说人木三分地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深刻地揭示了角色性格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菲茨杰拉德杰出的才华和写作技巧。《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确立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菲茨杰拉德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他自己也因此被称为爵士乐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由于他本人也热情洋溢地投身到这个时代的灯红酒绿之中,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对浪漫的渴求,以及表面的奢华背后的空虚和无奈,并在他的作品中把这些情绪传神地反映出来。在他的笔下,那些出入高尔夫球场、乡村俱乐部和豪华宅第的上流社会的年轻人之间微妙的感情纠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们无法被金钱驱散的失意和惆怅更是无处不在。他的作品经常以年轻的渴望和理想主义为主题,因为他认为这是美国人的特征;他的作品又经常涉及感情的变幻无常和失落感,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无法逃遁的命运。

  虽然菲茨杰拉德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也非常有特色。事实上,在他的有生之年,是他的短篇小说,而不是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为他赢得了一般大众的认同和喜爱。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虽然得到文学界的好评,却没有如菲茨杰拉德所希望的那样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为流行杂志写短篇小说因而成为他维持自己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的主要手段。由于这个原因,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娱乐性。它们布局精巧曲折,文字细腻华丽,风格机智诙谐,经常有欧亨利式的出人意料的结尾,读起来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不仅如此,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菲茨杰拉德是个多才多艺的小说家。在他发表的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中当然也有平庸之作,但其中的上品绝对是美国短篇小说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菲茨杰拉德的魅力来自于他清晰的叙述,优雅的文风,多姿多彩、点铁成金的遣词造句,这种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的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是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力的结晶,都是他的艺术才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产物。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挑选了他的十六篇作品。这十六篇作品都是得到文学界高度评价的上乘之作,其中既包括现实主义的杰作《富家公子》,也包括具有魔幻色彩的《本杰明巴顿奇特的一生》,既有描写20年代年轻人社交场合中“残酷而又跌宕起伏的悲喜剧”的《伯妮斯剪发》,也有反映大萧条对社会的冲击的小品《遗失的十年》。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不但可以享受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可以领略到一代文学天才闪烁的灵感和高超的技艺。

  很多作家都善于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素材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菲茨杰拉德也是如此。他的成名作《天堂的这一边》,他最出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半自传性质的。他的很多短篇小说也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他的小说中描写的那些纸醉金迷、嗜酒如命的红男绿女,那些享受年轻的爱、财富和成功,同时又不得不为挥霍无度和失败而付出代价的人,正是他自己和泽尔达生活的写照。本书中收录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主人公身上都有菲茨杰拉德的影子,比如《明智的事》中希望用成功来赢得琼奎儿的爱情的乔治欧凯利,《最后一个南方女郎》中拜倒在妩媚的南方女孩艾莉卡尔霍石榴裙下的北方士兵,《捕获的阴影》中热爱戏剧、渴望成功的少年巴泽尔杜克李,《疯狂星期日》中多情、嗜酒、冲动的好莱坞剧作家乔尔柯尔斯。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来自对生活的不适,或无法用行动来解决的内心冲突。”这个断语对菲茨杰拉德来说应该也是准确的。

  由于与一个典型的南方女子结了婚,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表现出对美国南部的极大兴趣。《松包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关于南部的故事,《冰宫》、《明智的事》和《最后一个南方女郎》都讲述了南方少女和北方青年的爱情故事,并对南方与北方在文化上和社会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南方是一个炎热、柔软、慵懒、令人微微欲醉的地方,那里有“开满鲜花的炎热黄昏”和“令人回味的木兰花香”,是一个“拥有梦一样的天空、萤火虫的夜晚和喧闹的黑人街市的慵懒的乐园”,在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如画风景与树林、棚屋、泥泞的小河间,流动的是宜人的、不带任何敌意的热浪,像伟大温暖的乳房滋养着婴孩般的大地”,他甚至认为“诗歌一定是一个北方人关于南方的梦”。对南方的乡愁和怀旧情绪,与对南方和北方的鲜明对照的清醒认识和无奈,为他的很多小说提供了背景和基调。

  值得一提的是,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女性形象。她们新潮、独立,有魅力,有勇气,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像《近海海盗》中的阿蒂塔,《伯妮斯剪发》中的伯妮斯和玛卓莉。这些典型的爵士乐时代的女主人公,也成了菲茨杰拉德小说的特征和标志。但这些女主人公虽然经常表现得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她们对自己到底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子,也有很多的犹疑和惶惑。比如在《伯妮斯剪发》中,“伯妮斯隐隐地觉得有些痛苦”,因为她知道“女人们被爱都是因为她们拥有一种神秘的女性气质”,却不知道这种气质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获得这种气质。为此她不得不放下自尊向表姐玛卓莉求助,却引发了与玛卓莉之间的一场较量。即使是《近海海盗》中“天上地下,什么也不怕”的阿蒂塔也经常感到茫然,“对事物的转瞬即逝有着近乎恐惧的感知”,“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追求的幸福中还少了些什么”。事实上,菲茨杰拉德的很多女主人公都是以泽尔达为原型创作的,她们拥有的很多特质其实正是泽尔达性格的写照。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剧本:《美女和被诅咒的人》、《伟大的盖茨比》、《生死同心》、《女人》、《乱世佳人》、《居里夫人》、 《夜色温柔》 《我最后一次看到巴黎》、《绮梦初艳》等

  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大亨》、《明智的事》、《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最后一个巨头》、《天堂的这一边》、《人间天堂》等

  短片小说:《姑娘们与哲学家们》、《爵土时代的故事》、《富家公子》、《本杰明巴顿奇特的一生》、《伯妮斯剪发》、《遗失的十年》等

作品提要

精神病医生迪克·戴弗出身平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军中行医,认识了精神病患者尼科尔。尼科尔是个中产阶级的富家女,相貌美丽,由于和父亲发生了变态的 关系,导致精神错乱,被送进迪克所在的诊所。尼科尔很快就爱上了迪克,主动热情地追求他,而迪克也慢慢对尼科尔产生了感情,最终和她结为夫妻。婚后迪克放弃了医学研究事业,专心护理尼科尔。可是尼科尔的病情一直反复不定,她对迪克也日见冷淡蔑视,迪克心力交瘁,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某年夏天,迪克夫妇来到里维埃拉海边度假,遇见了年轻的女演员罗斯玛丽。罗斯玛丽对迪克一见倾心,而迪克也为她动情,但是出于家庭和道德的约束,迪克最终拒绝了她。后来,尼科尔移情别恋,断然向迪克提出离婚。迪克答应了她的要求,独自一个人到偏远的小镇去开设诊所。

作品选录

尽管戴弗夫妇对于人为的时尚打心眼里感到冷淡漠然,但他们十分敏锐,因而不会抛弃伴随着这种时尚而产生的格调和节拍——迪克举行的聚会完全充满了兴奋和 。清新凉爽的夜空偶然吹来一阵微风,这对那些身处喧闹骚动之中的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间歇。

那天晚上的聚会以一种滑稽的喜剧节奏进行着。这儿十二个人,那边十六个人,四人一组,分别乘车快速穿过巴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人们像是中了魔,纷纷拥来,以专家甚至是向导的身份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时间,又四散而去,为其他人所替代。乍一看,每一个人都生机勃勃,仿佛他们整天都在为这一时刻养精蓄锐。尽管好莱坞的聚会规模宏大,但罗斯玛丽却非常欣赏这一欢宴及其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这许许多多的消遣娱乐中,还有波斯国王的专用汽车。至于迪克是从哪里把这辆车找来的,又使用了什么样的贿赂手段,这些均无关宏旨。罗斯玛丽仅仅承认它是令人难以置信之事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两年中,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事情。这辆车是在美国产的一种特殊汽车底盘上制造的。车轮是银的,冷却器也是银的。车厢里镶嵌着无数颗宝石,当这辆车下星期开到德黑兰时,这些珠宝或许就会被宫廷的珠宝匠用真正的珠宝取而代之了。车后面只有一个真正的座位,因为国王必定总是单独乘坐的,因此他们也只好轮流在里面坐上一会儿,并在垫有貂皮的车底上坐坐。

但是迪克的身影总是无所不在。罗斯玛丽向总是伴随着她的母亲的形象保证,她从来、从来就没见过有谁像那天晚上的迪克那样正派,那样极有教养。她拿他与那两个英国人——也就是被阿布一本正经地称为“亨杰斯特少校和霍莎先生”的那两个人——相比,并且同那位斯堪的纳维亚的王位继承人以及那位刚从俄国回来的小说家相比。她还拿迪克与办事冒失、性格诙谐的阿布相比;同科利斯·克莱相比——科利斯不知是在什么地方加入的,并和他们呆在一起了。通过这一系列对比,她感到没有谁能比得上迪克。整个活动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无私不禁使她心旷神怡。他具有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技能,这些人毫无任何能动性,像步兵营依赖给养一样依赖他的关照。他对这一技能运用得如此娴熟自如,以致他还为每个人保留了自己最为隐秘的自我。

——后来,她回想起自己感到最幸福的那几次接触。第一次是她和迪克一起翩翩起舞,当初她感到在跳舞时,自己的美貌正对着他那高大强健的身躯迸发出幸福欢快的火花,他们有如生活在有趣的梦幻中那样翩翩起舞。他带着她四处旋转,用一种微妙的方式向众人暗示,她简直宛如一束光彩夺目的鲜花,宛如一块在二十五双眼睛的凝视之下的珍贵的衣料。有时,他们没有跳舞,只是紧紧依偎在一起。清晨的某个时辰,他们单独在一起时,她那汗水涔涔、抹过脂粉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紧靠在他那穿着一件破旧起皱的衣服的身旁,他们站在那里紧紧拥抱着,而别人的帽子和头巾则在他们的身后……

后来有一次她笑得最欢畅。那时他们共六个人,这是六个最杰出的人,是那天晚上最值得记忆的高贵的人。他们站在里慈旅馆的昏暗的前门厅里,对夜间值班的看门人说,潘兴将军就在外面,他想要些鱼子酱和香槟酒。“他不能容忍任何延误时间的行为。每一个人,每一支枪都听从他的使唤。”激动得发狂的服务员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门厅里摆上了一张桌子,阿布代表潘兴将军走了进来,这时他们起立,对他含糊不清地唱起了仍然记得的支离破碎的战歌。等到服务员对这种大煞风景的行为表示愤怒时,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被人们忽视了,于是便设置了一个整服务员的圈套。所谓圈套不过是用门厅里所有的家具构成的一个巨大而奇异的装置,而它的作用恐怕跟戈德伯格的漫画上稀奇古怪的机器相差无几。阿布对这个装置怀疑地摇摇头。

“也许偷一把演奏钢锯要好呢,并且——”

“这就足够了,”玛丽打断了他的话。“等到阿布开始把那玩意儿拿出来,也该回家了。”她焦急不安地向罗斯玛丽吐露着说:

“我看来非得让阿布回家不可。他要乘坐的那班与客船衔接的火车十一点就要开了。这太重要了——我觉得整个未来前景都取决于他能不能赶上那班火车,但是每当我和他争吵时,他的态度总是截然相反。”

“我来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罗斯玛丽自告奋勇地说。

“你愿去说服他?”玛丽怀疑地说。“也许你能吧。”

这时,迪克来到罗斯玛丽跟前,说:

“尼科尔和我准备回家了,我们想,也许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吧。”

由于疲劳,她的脸色在虚幻的晨曦中显得十分苍白。脸颊上的两个没有血色的黑斑正是白天脸色红润的地方。

“我不能去,”她说。“我答应过玛丽·诺思,要和他们在一起的——要不然阿布是不会睡觉的。也许你可以干些什么。”

“你难道不知道你什么事也不能为人们做吗?”他劝她说。“如果阿布在大学里与我同居一室,一开始就对他从严要求,那事情就不会是这样了。但现在谁都无能为力。”

“不过,我还得留在这儿。他说了,只要我们陪他一块到霍尔家去的话,他就去睡觉。”她几乎带着挑战的口吻说。

他飞快地吻了吻她的胳膊肘。

“可别让罗斯玛丽一人回家去呀,”他们离开时尼科尔叫住了玛丽。“我们应该对她母亲负责。”

——后来,罗斯玛丽、诺思夫妇以及来自纽瓦克的一位说话带姑娘腔的工厂主一道,坐在一辆装有几千根胡萝卜的市场货车上,和他们一起坐在车上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科利斯,以及一个名叫乔治·T。霍斯普罗太克新的穿着肥大显眼的油布衣裤的印第安人。胡萝卜上的泥土在黑暗中散发着香甜味儿,罗斯玛丽高高地坐在货物的上面,因此几乎看不到介于那不常出现的路灯之间的长长的黑影中的人。他们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仿佛他们有着与她截然不同的感受似的,既显得不同,又似乎遥远,因为她心里只想着和迪克在一起,并对和诺思夫妇一起走颇感几分遗憾。她希望自己在旅馆里,而他则睡在她的房间的对面,要不就来到这儿,随着温暖和煦的夜幕徐徐降临,守候在她的身旁。

“别过来,”她对科利斯叫道,“胡萝卜会都滚掉的”。她朝着直挺挺地像个老头一样坐在司机旁边的阿布扔了一个胡萝卜……

后来,她最终在天色大亮时往家走了,这时,鸽子已经从圣撒尔匹斯教堂的上面飞了出去。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现在仍然是夜晚,但街上的人却产生了错觉,以为已是朝霞满天的清晨了。

“我终于参加了一次狂热的聚会,”罗斯玛丽想,“但没有迪克在场,毕竟是无乐趣可言的。”

她感到自己有点误入歧途了,因而十分悲伤,但是随即一个运动着的物体跃入了她的眼帘。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欧洲七叶树,树上开满了花,这时树已被捆扎在一辆长长的载重卡车上,正运往爱丽舍田园大街去栽种;这时树只能抖动着发出哭声——有如一个身处逆境的高尚的人依然丝毫不减自信: 自己是高尚的。罗斯玛丽一往深情地看着这棵大树,不禁把自己与之相提并论,随后便心花怒放,笑了起来。这时,一切都似乎突然显得美好和令人欣喜了。

次日下午四点钟,一辆车站的出租汽车在门口停下,迪克从车里走出。尼科尔一下失去了平衡,跌跌撞撞地从平台上跑下来迎接他。由于她在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竟感到有点窒息。

“我们的车子在哪儿?”她问。

“我把它留在亚耳了。我再也不想开车了。”

“从你的信中我还以为你过几天才回来呢。”

“我碰上了干冷的西北风,淋了雨。”

“你过得愉快吗?”

“就跟所有摆脱一切跑出去的人一样愉快。我用车子把罗斯玛丽送到阿维尼翁,然后又在那里送她上了火车。”他们一块儿向平台走去。在平台处,迪克放下了手提包。“我在信中没把这事告诉你,因为担心你会胡思乱想的。”

“你倒挺能体贴人啊。”这时,尼科尔觉得更加胸有成竹了。

“我想知道她究竟有没有奉献出些什么——唯一的方法是单独见她。”

“难道她有什么——可奉献的东西吗?”

“罗斯玛丽还不成熟,”他回答说。“那样也许更好一些。你一直在干什么?”

她感到自己的脸庞像兔子一样颤抖起来。

“昨晚我去跳舞了——和汤米·巴班一起跳的。我们还去了——”

迪克不由一愣,打断了她的话。

“别对我讲这事。你随便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只是我不想知道得那么详细。”

“那就没有好知道的事了。”

“没有就没有。”这时他仿佛离家外出已有一个星期了,关切地问:“孩子们好吗?”

房里的电话响了。

“假如是找我的,就说我不在家,”迪克说着立即转身走开了。“我在那边的工作室有些事要做。”

尼科尔一直等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水井后边,才走进屋里,拿起了电话。

“尼科尔,你好吗?”

“迪克回来了。”

他叹了口气。

“到戛纳这儿来见我吧,”他建议说。“我有事要和你讲。”

“我不能去。”

“对我说你爱我。”尼科尔一言未发,只是对着话筒点了点头。他又重复了一遍:“对我说你爱我。”

“哦,我当然爱你了,”她让他放心道。“不过,眼下没有什么法子好想呀。”

“当然有,”他不耐烦地说。“迪克看出你们俩之间的关系结束了——很明显他已让位了。他还指望你做什么?”

“我不知道。我得——”她突然停了下来,没有把“等到能开口问迪克”的话说出来,而是改口说了句:“我会给你写信,我明天给你打电话。”

她不胜得意地在屋子里四下走着,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她现在成了个捣蛋鬼,这一点使她心满意足。她再也不是在畜栏中狩猎的女猎手了。这时,昨天的情形以难以计数的细节重现在她的脑海中——这些细节开始遮暗了她记忆中的同样的时刻,当初她对迪克的爱情还是新鲜完好的。她开始对那种爱情不屑一顾,这样就使得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夹杂着感情用事的成分。由于有了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女人的记忆,她几乎不再记得在她和迪克结婚前的一个月里自己的那一番心情了。当时,他们在世界上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互相倾慕,难舍难分。恰恰像这样,昨天晚上她对汤米撒了个谎,对他发誓说她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完全、彻底、毫无保留地爱过……

……接着,她对这时产生的背叛之心感到悔恨。这种想法傲慢地否定了她的十年来的生活。悔恨使得她转身向迪克那圣殿般的工作室走去。

当她悄悄走近时,看到他呆在小屋的后面,坐在一张放在悬崖峭壁旁的卧椅上。她不声不响地注视了他一会儿。他正在思考,正生活在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里。他的脸膛微微颤动,眉头时而皱起,时而松开,双眼时而眯起,时而瞪大,嘴巴时而张开,时而闭上,双手不停地绞来绞去。她看得出他心中的经历正盘旋着涌出胸膛,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这经历归他所有,而不是她的。有一次,他紧攥拳头,身体侧向前方;有一次,他脸上出现了遭受折磨和心灰意懒的神情——当这种神情从脸上掠过后,它的痕迹仍在他的眼中徘徊,她几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为他感到难过——要曾经患过精神病的人为健康的人难过是很不容易的。尽管尼科尔经常好言感激迪克把她带回到她所失去的世界里,但是,她一直真的认为他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从不知疲倦。她忘记了自己有时给迪克惹来的麻烦,而在这样的时刻里,她已忘记了那驱使着她这样的种种麻烦。现在,他不再控制她了——他知道这一点吗?这一切都是按他的意愿安排的吗?——她为他感到难过,就像有时为阿布·诺思和他那卑贱的命运感到难过一样,就像对无依无靠的孩子和老人感到难过一样。

尼科尔走上前去,用手臂搂住他的肩膀,将两人的头紧紧靠在一起,说道:

“别伤心。”

迪克冷冷地看着她。

“别碰我!”他说。

尼科尔一时不知所措,向旁边退了几步。

“请原谅我,”他继续心不在焉地说着,“我刚才在考虑我对你的看法——”

“干吗不在你的书上添上这新的分类法呢?”

“这我已考虑到了——题目是《再论精神变态和神经官能症之后果——》”

“我上这儿来不是让人不愉快的。”

“那你为什么来呢,尼科尔?我再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事了。我正在设法拯救我自己。”

“免遭我的感染吗?”

“有时职业迫使我与道德上有问题的人打交道。”

对于这一 ,尼科尔气愤地哭了起来。

“你是个胆小鬼!你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失败者,可你想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我!”

迪克没有回答。她开始感到他的智慧过去产生出的迷人作用。有时这种迷人作用通常不是用力量施行,而是用一种层层的真相来施行的,这种真相尼科尔无法砸碎,甚至无法打开一条裂缝。她再次与它搏斗起来。用她那双小巧、美丽的眼睛与他搏斗,用支配者的傲慢态度,用她那刚刚萌发的转向另一个男人的态度,用多年来积累的憎恶跟他搏斗,用她的金钱和信念跟他斗。这信念就是她姐姐讨厌他,支持自己。用他的痛苦正在结下新的冤家的想法,用她的机敏诈术对他慢饮慢吃的方法,以她的健康和美貌对付他的体质衰弱,以她的无所顾忌对付他的道德观念——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她甚至用了她的弱点——用旧罐头盒、陶器、玻璃瓶,已经赎过的罪孽、暴行、错误与他斗。突然,只经过两分钟,她就取得了胜利,没有撒谎,也没有用诡计就自我证实,自己的行为是颇为正当的,永远割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她挪动着无力的双腿,冷静地抽泣着,朝着终于属于她的家庭走去。

迪克一直等到她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然后,他把头伏在护墙上。这一病例已经完结。戴弗医生无牵无挂了。

(王宁、顾明栋、徐新 译)

注释:

戈德伯格(1883—?),美国漫画家。

赏析

“夜色温柔”这个标题,来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夜莺颂》,作家菲茨杰拉德将这首诗放在小说的扉页。原诗中这样写道:“夜色虽很温柔……但此地却没有一丝光明。”可见温柔的夜色原为反语,它好似暗室中的底片,颠倒了真实世界里的图景,那里光明已逝,没有柔情。这种感伤和幻灭的悲哀,贯穿着菲茨杰拉德的全部创作。作为美国“爵士乐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体现了这样的人生场景: 一战结束以后,社会道德价值改变而呈显浮靡,众人追逐并沉浸在金元叮当作响的“美国梦”中,可这些梦恰在逐一破碎。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梦”破碎的亲历者,常常一边虚构着小说的世界,一边叙述描写着他本人真实的经历遭遇。这使得他的小说部分地成为自传,充当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叹息处和治疗所。《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迪克,正是作家的一个变身。这部作品写作之时,正是作家的精神处于崩溃的阶段,他的妻子和尼科尔一样,也患有精神病。小说中,作家逼真地描写出尼科尔发病时那疯癫的动作和凶狠的眼神,这些场面应该也是作家要一再痛苦地应对的。此外,他也和迪克一样,以低微的出身进入上流社会,目睹并亲自体验着上流社会的各种真相,烦躁和恐慌、厌倦和凄怆,透过华服美食,咬噬着他们的肌体灵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曾是他们早年的追求,现今他们达成所愿,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但是这些东西却并没有给予他们稳定的幸福。

这里节选了小说第一部第十八章和第三部第九章,这两个章节构成一种时间递进和事态发展的前后对比,从中显现出迪克的人生处境与思想性格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读者通过作家的叙述,探求这些变化的内外原因,尤其是获得对作家和迪克都又爱又恨的中产阶级的深刻认识,从而感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的情绪与意图。

第一部第十八章的故事发生在迪克和罗斯玛丽初次相逢的那个夏天,当时迪克与尼科尔的婚姻还没有山穷水尽,夫妻二人到海边度假,认识了不少上流社会的朋友。宴会、沙龙、漫谈是这个阶层时尚的消遣方式,而迪克是无师自通组织新奇聚会的高手。他富有创意,心思巧妙,举行的聚会吸引了所有嘉宾,每个人都玩得相当尽兴。在这一章里,作家通过罗斯玛丽充满崇拜和痴情的注视,表现出迪克那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个人魅力。在罗斯玛丽看来,聚会中所有的人都比不上迪克。他好似一个将军,能够“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技能”,同时他的诚实可信又为他们“保留了自己最为隐秘的自我”。迪克是由于尼科尔的带领而进入这个有钱人的部落的,然而他却比那些所谓的“土著”更高雅,更迷人,更有能力。加上举止得体,风度翩翩,相貌英俊,迪克简直就是个完美的男子,难怪罗斯玛丽情有独钟地热恋上了他。

这一章里,作家塑造了一个自信而充满活力的迪克。正是这种自信和活力让他当初接受了尼科尔的狂热追求,最终不顾虑她是个精神病患者而同她结合,并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情和医术把她拉回她失去的这个世界。迪克的理想是成为“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精神病医生”,他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仁慈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欢欣鼓舞地迎接新世界,严格地自我约束,然而现实生活却在他面前设起隔绝的厚墙壁。他经历了所谓上流社会的滥情和轻浮,看到了中产阶级的堕落和罪恶,特别是他那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圣徒姿态的爱情,并没有带给他幸福的回报,连尼科尔也背叛了他。

到小说的第三部第九章,迪克与尼科尔的关系终于彻底恶化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冷淡厌烦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此时的迪克再不复曾经神采飞扬地举办聚会时的那份自信与活力,他开始酗酒,经常冷眼出神,回想着与尼科尔的这场婚姻,他痛苦地感觉到自己虚掷了六年的光阴。

这六年来,和大姨子巴比居高临下对待他的方式不同,尼科尔用吸附的方式剥夺着他,利用、使用他以拯救自己,恢复健康。或者当初她追求迪克的时候,也只是想要一个寄托情感和陪伴看护的对象而已。在这一部分中,作家尖刻地使用了“投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尼科尔,并且把她的行为说成是“机敏诈术”。总之,尼科尔对迪克不再怀有一丝感情,偶尔的良心不安和悔恨自责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常年的压抑和蔑视,消磨掉了迪克曾经的真爱挚情和美好初衷。他不能再忍耐了,他要和尼科尔,和她的那个世界彻底决裂。“这一病例已经完结。戴弗医生无牵无挂了”。此处,作家以忧伤的笔调,既写出迪克解脱痛苦的一声长叹,更写出了感慨往日光阴虚度的悲凉。

“完美”的男人迪克从此是孤单一个人了。他为尼科尔付出的六年,就这样轻松地变为收藏品了吗?从中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不是钱——迪克从不觊觎尼科尔的财富,婚后他始终自尊地坚持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的服装费、个人开支、酒钱,甚至包括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离婚后,他孑然远行,尼科尔主动问他是否要钱,他不予理睬。

不是情——爱情、亲情和友情他都没有得到。大姨子巴比一直认为迪克是为了钱才和尼科尔结婚,因此处处防着他,瞧不起他。朋友汤米窃取了他的位置,摊牌的时候居然气势汹汹。更不要说他为之交付身心的妻子,翻脸时竟比任何人都更加冷酷无情。

而是真相——对于尼科尔所属阶级的人来说,迪克是供她们这些寄生虫吸附其上、贪婪吸取营养液的宿体,而迪克自己却不可能在寄生虫那里得到反哺回敬。节选部分中,迪克对尼科尔说:“我再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了。”这是他对一直紧紧地黏噬在自己身上的寄生虫的驱赶。在尼科尔的印象中,迪克有使不完的力气,从不知疲倦,其实是由于迪克满怀着赤诚走进爱的王国,他心甘情愿要为所爱的人奉献一切。一旦尼科尔觉得他被榨干了,失去营养,丧失价值了,他就被抛弃了。

和题目需要反转取意的特点相同,《夜色温柔》这部小说的阅读也充满了表面与内底的不一致。它的情节并不另类,也不险象环生,令人费解;它的语言并不晦涩,也不生僻难懂,让人晕眩。但是,要想轻而易举就把它读得通透,却不是一次即能完成的事情。其原因应该归结为作家的叙述风格和作品的结构安排。它的流传不因其写法,而在于那故事、那人物以及作家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层群体的深入体验和感悟。

(孙悦)

读后感:

爱情的悲剧和理想的破灭融合在一起,读来有点牵强,又有点凄美…

人对财富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过于对物质的看中,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也会被腐蚀,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已经拥有一定财富的上层阶级呢?

我认为,黛西不仅是盖茨比内心爱情的美好幻想,更是他对上层阶级荣华富贵的不懈追求,虽然最后他为这个已经变质了的美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对这种融合理想的坚信以及付出的努力,却是所有平凡如你我的我们,可以借鉴的。如果有梦,就去追吧!一步步,我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刻,就是在为我的梦想铺路啊!

摘录:

1《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著名,也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作者本人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时代”的面目,揭露出深刻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2菲茨杰拉德常常将个人生活经验写入作品中——他处在一种圈内人与局外人的临界点——对这种生活、这个时代进行叙述,既有文雅的罗曼史,也有警醒的幻灭感。

3菲茨杰拉德,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与海明威、福克纳齐名,“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表现“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因而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编年史家”。1920年因小说《尘世乐园》一举成名,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4《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看似有真情却最终是个虚无缥缈的梦的爱情故事。作者在描绘爱情与理想时,有一股哀伤的细流隐隐地渗透在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美国梦”的失望。

5《富家子弟》讲述了富家子弟安森的故事,深刻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战后的社会生活,放纵、轻浮的“爵士时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浮躁和迷茫。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富家子弟安森物质世界的繁华和精神世界的空虚。

——前言

1“每当你想要评论别人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你要记住,不是世上所有人都拥有和你一样优越的条件。”

2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在出生时就有高低之分,不可等量齐观。

3阳光普照大地,树上突然长满叶子,这里的一切都在飞快生长,犹如快进的**镜头。

4这片土地是一处灰尘遍布的山谷,颇似一个奇怪的农场,在这里灰尘四处飘落,勾勒出山脊、丘陵和花园的轮廓,呈现出房屋、烟囱和炊烟的景象,而且还毫不意外地造就了一群灰头土脸的人,他们移动缓慢,若隐若现。

5他会心一笑,这笑容不仅给人心领神会的感觉,而且似乎能带给人永远的慰藉,让你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偏爱。他似乎在通过微笑告诉你,他对你的了解是那么恰到好处,对你的信任是那么实实在在,对你的印象是那么完美无缺,这样的笑容或许一辈子也只能碰上四五回。

6一种突如其来的空虚感从那些宽大的窗户和硕大的门里流淌而出,把他的身影淹没在孤寂的洪流之中。

7在大都市醉人的暮色下,我有时会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而且感觉那些穷困的年轻职员也跟我一样,他们徘徊在豪华的橱窗前,最终却只能独自去小饭馆吃饭,借以打发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

8大约三点半的时候,雨势渐小,空气中浓重的水汽凝成湿雾,偶尔还混杂着几滴细雨,像露珠一样在雾气里飘动。

9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呈现在眼前,在天空的衬托下,城堡的轮廓显得越发清晰。漂亮的大花园里长满了香气浓郁的黄水仙,淡淡芬芳的山楂花,清新素雅的梅花,以及色泽艳丽的忍冬。

10他以巨大的热情打造了一个梦幻,并且不断地为之添枝加叶,用每一根飘来的绚丽羽毛加以点缀。只是再多的激情浪漫,都不如一个人在失落时深藏于心的愿景美好。

11实际上,长岛西埃格的杰伊·盖茨比这一形象,完全来自于盖兹大脑中的幻想。这个新名字的意义就是它的字面意思——上帝的儿子,因为他必须为天父效命,努力追求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且,他想象中的盖茨比恰好是十七岁男孩梦寐以求的形象,这便成了他矢志不渝、毕生追求的理想。

12从他坠入爱河的那一刻起,他的生活就开始变得一团混乱,但是如果他能够回到起点,把过去的经历再慢慢重走一遍,他也许就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13他知道自己一旦亲吻了这个姑娘,一旦把那不可理喻的憧憬与姑娘急促的呼吸融合在一起,他的心灵就再也不能像上帝的心灵那样自由翱翔。

14他的嘴唇一贴上去,姑娘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瞬间为他绽放了,姑娘成就了他全部的梦想。

15有那么一会儿,有些话已经到了嘴边,而我却好像变成了哑巴,努力地张着两片嘴唇,试图吐出呼吸之外的其他东西。然而,我的嘴巴始终没能发出声来,我未能表达出的那些东西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心底。

16黛西的声音里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而那正是她婉转悠扬的声音永葆魅力的源泉,那里面流淌的是金币叮咚的声音,飘荡着歌舞笙箫的曲调。她就是皇宫中高高在上的公主,满身珠光宝气

17无论人们在智力和种族方面有多大的差距,都不会比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差距深刻。

18人类的同情心是有限度的,正因如此,我们愿意让所有可悲的争论,同身后的城市灯光一起,与我们渐行渐远。

19此时,盖茨比深刻地意识到,家财万贯才能使一个人永葆青春魅力,锦衣华服才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光芒四射,而像钻石一样闪耀的黛西,就是凭借这些才高踞在辛劳度日的穷人之上。

20一棵树的影子投射在草地的露珠上,精灵般的鸟儿开始在青色的树叶间婉转啁啾。清新凉爽的空气缓缓流动,尽管只是微风,带来的变化却令人欣喜,美好愉悦的一天又开始了。

21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可怜的幽灵呼吸着缥缈的梦幻,四处游荡,就像不远处那个苍白古怪的影子,正穿过杂乱的树丛向他悄悄走来。

22汤姆和黛西,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砸坏了别人的东西,毁掉了别人的生活,然后就缩回钱眼里,缩回到麻木不仁、冷酷无情,或者其他能把他们拴在一起的东西之中,最后留下一大堆烂摊子,让别人收拾

23岛上的林木日渐消失,用来建造盖茨比豪宅这类的别墅,那些曾经迎风摇摆的大树,最终用来迎合人类伟大的梦想。

24他走过漫漫人生长路,来到这片青青的草坪,他的梦想看起来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然而他不知道,那个梦想早已弃他而去,消失在那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夜色笼罩下,海湾对面只有黑黢黢的原野向远方延伸。

盖茨比始终相信那盏绿灯,它是年复一年在我们面前渐渐溜走的美好未来。昨天,它在我们面前溜走,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

于是,我们逆水行舟,虽有水流不断冲击,却始终奋力向前。

                                                                                                      ——《了不起的盖茨比》

1  这是因为我们在骨子里都是一群怪胎,习惯于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在表情和语言之下,外人对我们并不了解,其实我们对自身也并不熟知。

2他与同时代的大多数青年不同,他一直目标明确,毫不含糊,性格中不讲究理想主义,也从不做什么白日梦。

3一战以后,否定传统渐渐成为一种潮流。

4人们有时希望给自己片刻的闲暇时光,但当你不得不孤零零一人时,这种闲暇就再无任何魅力。

                                                                                                              ——《富家子弟》

这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最成功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西部出身的青年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姑娘黛西的爱情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盖茨比作为美国陆军中的一名军官,随军驻扎在南方时,和黛西相爱,黛西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虚荣心十足,嫌盖茨比穷,拒绝嫁给他,和豪富的花花公子汤姆结婚了。盖茨比从欧洲远征回来,不忘旧情,一心要凭自己的本领发财进入上流社会,想要重新赢得黛西。

5年后,盖茨比发迹而归,找到了黛西,想重归于好,可黛西没有勇气离开汤姆,一天,黛西开车和盖茨比一起从纽约回长岛,途中撞死了默特尔太太而逃之夭夭,事后黛西在汤姆面前诬告了盖茨比,说盖茨比应对默特尔太太的死负责,汤姆妒忌心重,发现了黛西的隐瞒后,对盖茨比恨之入骨,便唆使默特尔杀死了盖茨比。

小说写法颇具匠心,作品结构精细,写法洗炼,语言巧妙、复杂,表达含蓄。作者灵巧地运用各种颜色来渲染气氛。小说中鲜明的形象,诗情画意般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使读者读来很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构成兴味盎然的意境。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具有美国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然而,盖茨比曾用唐吉诃德方式追求过的黛西,只是他想象中的偶象而已,实际生活中的黛西是一个庸俗、虚伪、精神空虚、极端自私的轻浮**。作者在作品中遣责了汤姆和黛西这些上层人物小说是时代的产物,人们的伦理道德与传统相脱离,人们沉湎于娱乐和物质享受,诸如耽于美食、酗酒、寻欢作乐等。盖茨比通过个人奋斗发财了,进入了上流社会,却又成为这个社会的“弃儿”。他所做的美国梦也因当时盛行的物质追求而破灭,所以盖茨比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你也许看过小李子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但你也许没听说过菲茨杰拉德这个人。但他在世时,其实过得并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落魄,虽然他有才华,命运却对他不友好。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

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因病辍学后入伍,但未曾参与战争,退伍后他开始业余写作。

出名后,他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美国作家。

随着《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童年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母亲的家族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商人阶层。

而父亲一生都处在经商失败的阴影中,在他的童年时期,一家人曾多次因为父亲的事业失败四处搬家。

甚至在他父亲第一次生意失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家人都不得不寄居在他外祖父家中,这些经历让菲茨杰拉德从小就成为一个敏感的孩子。

菲茨杰拉德从小接触到了各种文学艺术的熏陶。

他的父亲是一个浪漫的绅士,总是给他讲南方的古老传统和故事。而菲茨杰拉德的母亲对他非常溺爱,经常带他出入圣保罗的上流社会,这对他的艺术创作和精神品味都影响很大。

与初恋因阶级问题而分手

菲茨杰拉德18岁时,在舞会上认识了吉内瓦·金,一位漂亮富家千金。

两人一见倾心,但吉内瓦清醒地明白,出身清贫的菲茨杰拉德和自己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次去吉内瓦的家,她的父亲明确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句话给小伙子浇了一盆冷水,在年轻的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这段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以至于在写盖茨比的时候,菲茨杰拉德把这段经历写进了书中,成为了故事。

盖茨比在书中作为一个贫穷的军官,曾经在宴会上和富家小金黛西恋爱了,盖茨比很爱黛西,但他也明白以他的身份,这段爱情想要有结果是不可能的。

故事的最后,虽然盖茨比已经有了荣华富贵,但他们的出身还是将他们隔开。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受的教养不同,让黛西知道了她和盖茨比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这个结局,也是暗示着,无论怎样,两个人都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借着这部作品和盖茨比这个人物,菲茨拉杰德可能想向我们诉说他内心的遗憾和苦闷,他为这个故事写的结局,正是他认为自己会经历到的。

相比出身之间的的距离,阶级的跨越反而是简单的。

大学时经常参与学生剧团里剧本的创作,甚至在参军时期,也尽量保持每天十二个小时的写作。在菲茨杰拉德24岁的时候,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人间天堂》,这是令菲茨杰拉德一夜成名的处女作。 

 中文姓名:斯蒂文·杰拉德

  英文姓名:Steven Gerrard

  粤语译名:谢拉特

  中文全名:史蒂文·乔治·杰拉德

  英文全名:Steven George Gerrard

  所属国籍:英格兰

  出生日期:1980年5月30日

  出生地点:英格兰默西塞德郡诺斯利区惠斯顿村(Whiston)

  国内昵称:包子、杰队

  效力球队:利物浦

  身高:186cm

  体重:82kg

  位置:中场

  官网:http://wwwsteven-gerrardnet/ [编辑本段]荣誉殿堂  </B>个人荣誉

  2000/2001英格兰最佳新秀

  2000/2001赛季英格兰职业球员联盟最佳年轻球员

  2001年英国(英伦三岛)最佳球员

  2004/2005赛季欧洲冠军杯决赛最杰出表现球员

  2004/2005赛季欧洲冠军杯最佳球员

  2005/2006赛季英格兰职业球员联最佳球员

  2005年欧洲金球奖第三名

  2007年获英格兰MBE勋章

  2007年获英格兰年度本土最佳球员

  2008年被约翰-摩尔斯大学授予了该校荣誉院士的头衔

  2008/2009赛季英格兰职业球员协会最佳球员

  2009年度英格兰记者协会年度最佳球员

  俱乐部荣誉

  2000/2001赛季英格兰足总杯

  2000/2001赛季英格兰联赛杯

  2000/2001赛季英格兰慈善盾杯

  2000/2001赛季欧洲联盟杯

  2001/2002赛季欧洲超级杯

  2002/2003赛季英格兰联赛杯

  2004/2005赛季欧洲冠军杯

  2005/2006赛季欧洲超级杯

  2005/2006赛季英格兰足总杯

  2006/2007赛季英格兰慈善盾杯 [编辑本段]俱乐部生涯   现年29岁的杰拉德是土生土长的利物浦人,是利物浦青年队自己培养出来的。杰拉德出生在莫西塞德的Huyton区,在高中读书时,常被派作球探,查看学校联赛对手的虚实。和福勒、欧文等人不同(小时候均为埃弗顿球迷),杰拉德从小就是利物浦球迷。从儿时起,作为一个忠实的红军球迷,杰拉德一直梦想着能为他的球队——利物浦效力。

  在他才9岁时,每当球向他飞来时,他的眼睛不是盯着球,而是寻找着他要把球传出去的地方。在他升入16岁以下校队后,他的球队在整整三年里一场球都没有输过。想想现在他火暴的脾气,如果说他在少年时是个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的孩子,人们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他却是善于思考,总能把对手分析的头头是道,比赛外他也沉默寡言。

  11岁时的一个冬天的下午,他所在的希南中学校队正在和老对手蓝袍队争夺利物浦地区校际杯的冠军。上半场希南队已经落后三球,队员们似乎对夺冠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而奇迹却在下半场上演,一个孩子连进三球,带领队友以4比3反败为胜。8年后,这个孩子的名字已经响彻利物浦甚至英格兰,他就是斯蒂文杰拉德。

  15岁时,他的天赋被利物浦俱乐部发现。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的足球生涯如火箭般迅猛发展,让人瞠目结舌。

  欧文98年就一战成名,17岁的杰拉德却在家里憧憬着哪天能像他那样。当时在利物浦队内,有贾米和哈曼等许多优秀的中场球员,杰拉德作为新人鲜有出场机会,但是在青年队时就非常关注他的主教练霍利尔早就看到了这位人才,并不止一次地说到“利物浦青年军非常出色,而杰拉德是位天才”。

  在1998-1999赛季,年仅18岁的杰拉德就正式进入了利物浦一线队伍。在1998年11月在对阵布莱克本的比赛中,杰拉德首次代表球队出场,仅仅一个赛季之后,年轻的杰拉德就成为了球队中场主力,发挥一直非常稳定。那时,利物浦凭借着欧文、赫斯基和杰拉德的前场组合,每年都是联赛的夺冠热门人选。

  2001年,利物浦完成了五冠王的壮举。他们赢得了慈善盾/社区盾冠军、足总杯冠军、联赛杯冠军、联盟杯冠军、欧洲超级杯冠军五项冠军。

  在2003-2004赛季,杰拉德更加成熟。他的领袖气质令他从海皮亚手中接过了队长袖标。也许是身为队长的缘故,他的火爆脾气有所收敛,整个赛季极少获得红黄牌。这个赛季他的表现极为优异,几乎凭一己之力将利物浦送入冠军联赛,他也当之无愧的称为利物浦德赛季最佳球员。那从一刻起,杰拉德深知自己肩头担子的分量,也是从那一时刻起,利物浦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2004年的夏天,面对切尔西的重金诱惑,杰拉德没有选择离开,而他留下的条件仅仅是身披8号球衣,这获得了无数的红军球迷的赞许。对于利物浦来说,他是不可缺少的。作为球队队长,他也有责任带领红军夺得锦标。

  2004—05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中,半场结束利物浦0比3落后AC米兰,就连最乐观的拥戴者都认为大势已去,杰拉德却用行动表示,头球扳回一球后,扬起双臂挥动,高呼着激励队友,这一镜头被收录入欧足联冠军杯杂志的片头集锦,堪称球队领袖的经典。随后又杀到对手禁区,赢得一个弥足珍贵的点球。最终球队反败为胜,历史上第5次捧得大耳杯。从那天起,杰拉德的“红军核心”位置已牢不可破,是利物浦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2005—2006赛季,越战越勇的杰拉德无论在中前卫还是右前卫位置上都有出色的发挥,共攻破对手球门23次之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有如神话般的足总杯决赛,杰拉德为了球队的荣誉带伤上场,没想到球队表现糟糕,到了下半场1比3落后两球,形势十分严峻。这时,跟一年前一样,作为旗帜的杰拉德再次站了出来,拖着伤腿以两脚鬼斧神工的远射送球队登上冠军宝座。从那天起,足球界又多了一句名言——有杰拉德,一切都有可能!那一年恰逢是世界杯年,英格兰也因为他和兰帕德成为赛前的第二号热门。

  2006—2007赛季,虽然在英超赛场上磕磕绊绊,但杰拉德所率领的利物浦却一路杀进欧洲冠军杯决赛,最后惜败在05年的对手AC米兰手下,痛失冠军。

  2007—2008赛季,在国内联赛上,利物浦还是未能夺冠,冠军杯也止步于四强。但杰拉德依然有出色的发挥。红军队长依然那么的强悍。

  北京时间2009年7月10日消息,利物浦官方宣布队长杰拉德正式签署了与球队续约4年的合同,这份早在今年4月就被提出的合同终于签上了队魂的大名。合同期满后,年满33岁的杰拉德基本确定终老安菲尔德。

  新赛季,俱乐部斥资购买了罗比基恩、里埃拉等一批球员,这批球员围绕着杰拉德身边期盼能夺得梦寐以求的联赛冠军。 [编辑本段]国家队生涯  尽管没有贝克汉姆和欧文出众的外表和华丽的球技,但是上帝还是对杰拉德很公平,因为他拥有全面的技术和旺盛的斗志,这使他也成为英格兰国家队的重要人物之一。

   杰拉德在英格兰18岁以下青年国家队中,他担任队长。杰拉德和欧文从青年队一起成长,非常要好。杰拉德自己曾说,他和欧文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欧文的成功给了他很大鼓舞,他说他也要沿着欧文的足迹前进。

  当欧文打世界杯时,他还没有为利物浦上过场,但他说他也要去世界杯。终于1999年9月,杰拉德在代表英格兰21岁以下青年队的第一场比赛就攻入一球。不久的2000年2月,尚不满20岁的他被基冈召入国家队,宣告完成了他同样神速的国家队三级跳。

  在杰拉德入选国家队后,许多人对他还是持怀疑态度。但欧锦赛首场对德国替补欧文上场的短短20分钟就已令怀疑烟消云散。一年后,杰拉德已经成为英格兰国家队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将。他的伤势如何,在比赛中能否上场,则成了英格兰举国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0年欧锦赛前,他的俱乐部老大哥哈曼就断演言,杰拉德绝对是英格兰未来的队长。一年后在慕尼黑,他率领他的英格兰队友在预选赛中5-1痛击德国,他在25米外的一脚技惊四座的远射为英格兰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一年后,当贝克汉姆受伤世界杯之行蒙上阴影之时,人们并不担心,因为杰拉德让他们放心。可是戏剧性的是,在那一赛季的最后一轮,他腹股沟老伤复发,没能参加世界杯。

  2004年欧洲杯,健康的杰拉德在小组赛中竟鬼使神差的送出一记回传球,使法国队完成惊天逆转。这让杰拉德受到了全英格兰的指责,英格兰也未能迈过葡萄牙这一关,在八进四的比赛中遭到淘汰。

  2006年世界杯,杰拉德处理好了久久困扰他的腹股沟,而且从冠军杯逆转AC米兰,到足总杯逆转西汉姆联队,红军的旗帜已经渐渐成熟。但英格兰的表现还是让人不满意,这次又未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欧锦赛的预选赛中,英格兰在温布利大球场被克罗地亚3:2击败,无缘欧锦赛决赛,这令杰拉德伤心不已。 [编辑本段]评价杰拉德  杰拉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中场选手之一,奔跑范围大,左右脚技术均衡,射门精准,传中球弧线和速度甚至不逊于当年的贝克汉姆,而 且,他有着极强的突破能力,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大跨步向前冲刺几乎势不可挡。2004-2005年,杰拉德当选欧足联冠军联赛最有价值球员,卡佩罗等名帅也认为,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场之一。连曼联主教练弗格森也对杰拉德赞不绝口,他称赞如今的杰拉德就像1993年颠峰期的罗伊·基恩,“球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杰拉德的常规位置是中前卫,多年来在利物浦他一直这样踢。贝尼特斯来到后,杰拉德尝试了更多的位置,他既可以踢右前卫,甚至还可以顶上锋线,出任第二前锋。解放杰拉德、让他享有更多的自由,这成为了利物浦获胜的关键,这种调整也最大限度的释放了杰拉德的进攻能力。

  自从杰拉德在利物浦崭露头角以来,欧洲各大豪门就纷纷向其抛出了橄榄枝,而且每年转会市场都会流传着某某豪门开出某某高价来收购杰拉德的消息,并且都为其开出了比利物浦高得多的薪水。但是,年轻的杰拉德并不为金钱所动:“能在利物浦踢球,是我从小的梦想,我希望能够在利物浦一直踢到退役。”虽然拥有众多当今足坛的好手加盟,但是这几年以来红军在绿茵场上所取得的成绩都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在上赛季之前,红军的另一个标志性人物欧文选择了离开安菲尔德,加盟了素有“银河战舰”之称的皇马,杰拉德此时成为了利物浦的第一球星,成为俱乐部的惟一象征,深知责任重大的队长毅然扛起了红军复兴的大旗。

  利物浦前主教霍利尔正是杰拉德的伯乐及恩师。霍利尔在一个极为特别的情况下于利物浦青训队伍中发掘了杰拉德。当时,利物浦主教霍利尔被邀请前往青训练习营中观察另一名球员的表现是否符合成为利物浦甲队球员的标准。在练习结束后,负责人便随即征询霍利尔的意见。霍利尔向负责人说:“我要杰拉德,至于另一名球员有待我考虑后再给你答复。” 就这样,杰拉德被栽培成为了利物浦今时今日的队中灵魂人物、精神领袖。同样的,也是霍利尔将杰拉德提拔为利物浦的队长。如今,杰拉德的领导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近几年,杰拉德的转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然而,这名利物浦的精神领袖最终留守安菲尔德。这也是大伙儿乐见大团圆结局!杰拉德最终与利物浦签下了新的4年合约,结束了一切的猜疑。队长也透露,他希望从今后能将所有的心思放在足球、球队上,也希望所有的球迷能将焦点放在他球技、球艺上的进步。在宣布继续留在利物浦之后,杰拉德向主教练贝尼特斯提出放弃队长职务以示“忏悔”。不过在同其他红军中的人进行探讨之后,西班牙主帅最终驳回了杰拉德的一纸“辞呈”。贝尼特斯说:“杰拉德提出辞去队长的职务,不过我和其他利物浦人一致认为,没有人比杰拉德更有资格佩戴红军队长的**袖标。”

  曼联主教练福格森曾经说过:“利物浦运气好,有一个杰拉德;曼联运气也很好,因为利物浦只有一个杰拉德。”最后引用霍利尔的话:“当国际米兰用萨内蒂、雷科巴和维埃里加上现金交换杰拉德时,我也许会考虑。” [编辑本段]幸福的家庭  2004年,杰拉德与亚历山大·库尔兰订婚,他们的大女儿,名叫莉莉·杰拉德(生于2004年2月23日),2006年夏天,他们迎来第二个孩子——丽谢·杰拉德。

   杰拉德与库兰于2002年开始交往,并于2004年在长女,莉蕾艾拉诞生之后的几天订婚。杰拉德在库兰生产之后回到家里,就立即向她求婚。杰拉德当时将自己亲手设计的钻石戒指藏在婴儿的被单下,给了库兰一个惊喜。

  杰拉德与库兰于2002年在利物浦城市的一家酒吧里邂逅,杰拉德从库兰的朋友那儿拿到了她的电话号码。之后,杰拉德就直接到库兰的母亲的家里找她。那一次,他们两人坐在沙发上,聊得不多。库兰坦言当时的气氛尴尬到了极点,当时她好希望杰拉德快点离开。虽然如此,当时的库兰已经认定了杰拉德就是她的理想对象。库兰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球员的太太,她只知道自己很喜欢杰拉德,她要和杰拉德在一起。在库兰心里杰拉德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几天后,他们在当地的一件餐馆进行了第一次的约会。库兰说当时的杰拉德很有自信,很滑稽。之后,他们还一起到舞池中跳舞。接着,杰拉德乘的士送她回家,并给了她一个吻。

  那次约会后,他们便成了形影不离的情侣。几个月之后,他们就一起搬进了位于利物浦的克罗斯比(Crosby)的一栋房子里。在那之前,杰拉德并不好意思直接问库兰要不要和他同居。当杰拉德在找房子时,他只是对库兰说:“你知道你也是一起搬进来吗?”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两个人的生活。

  在库兰的21岁生日舞会后,她发觉自己怀孕了。当时他们刚从葡萄牙的家庭聚会旅行回来。杰拉德当时很开心,迫不及待地打了电话给他自己的母亲,接着更是兴奋地把消息都告诉了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库兰生产的那六个小时里,杰拉德也是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库兰选择在当地的政府医院中自然分娩。刚出生的莉蕾艾拉十分的娇小。在长女出生前,他们都以为会是个儿子,所以并没有想好女儿的名字。女儿取名为莉蕾艾拉是因为杰拉德喜欢Lilly这个名字,而库兰则喜欢Ella这个名字,于是他们就将两个名字合而为一。此外,他们的小女儿Lexie也在2006年诞生了。

  杰拉德是个称职的好爸爸,杰拉德打从一开始就会帮女儿换尿布和带女儿出去散步。杰拉德和库兰都试着不要太宠爱女儿,让她与平常的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女儿的衣服并非全都是名牌的,库兰坦言女儿还在爬行及学着走路,穿名牌的衣服会把衣服弄坏。在长女的一岁生日时,他们举办了一个生日茶会,并邀请了35位小孩到来。他们也送了一辆银色的小型宾士给她。库兰说,杰拉德希望将来能够有6个孩子,而她只想要四个。

  库兰直言,杰拉德很希望有一天能够当上英格兰国家队的队长。杰拉德目前是利物浦的队长,他很认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及责任,他知道自己是许多小孩子的模范!在EURO 2004的比赛进行时,所有的球员妻子与女友都有出席,当然库兰也包括在内。库兰说球员的妻子与女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当时球员的妻子、女友、及孩子们都住在一起。球员的孩子们也都在一起嬉戏玩乐。库兰形容说,当球员们在进行比赛时,球员的妻子及女友们都非常紧张及担心自己的先生或男友犯错。当然库兰自己也是,只不过她更担心的是杰拉德受伤。杰拉德的家庭生活是很不错的,他有个堪称为贤妻良母的未婚妻和两个可爱的女儿!

  虽然外间有许多女孩急于向杰拉德投怀送抱,但库兰一点也不担心。库兰表示自己对杰拉德有一百八十的信心,她相信自己与杰拉德一定能够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2007年6月16日,杰拉德“先上车后补票”,与相爱多年而且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女儿的未婚妻库兰举行婚礼。

   职业生涯统计

   赛季球队联赛场次进球98-99利物浦英超11099-00利物浦英超28100-01利物浦英超33701-02利物浦英超28302-03利物浦英超34503-04利物浦英超34404-05利物浦英超30705-06利物浦英超321006-07利物浦英超36707-08利物浦英超321108-09利物浦英超32 1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75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