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搭载空的楼阁,不要去积累无用的知识,回到单纯的、雪白的本源,那是水,也是火。
记严复翰墨馆“一人一世界”初心会
诗/红叶竹马
一人一世觅知音,老巷悠悠通我心。
同饮闽江潮未息,更思文脉迹何寻。
图书汇梦灵光绽,翰墨分茶夜语深。
惟念前贤言不易,弦歌雅意到如今。
“一枝一叶总关情”。冬天来了,树凋叶落风清,寒冷的夜里,走在悠悠的老巷里,心里却又有一丝丝火焰在燃烧,噼里啪啦。
那是艺术翻动的火苗,那是艺术充满、包围、温暖着我们。
受邀来到严复翰墨馆,参加“一人一世界”初心会,与有荣焉。进入承载着先人厚重笔迹的“别有洞天”,回环曲折后,来到二楼的茶室。
茶香,自古至今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人与植物,人与人之间的暧昧氤氲。
两位老师已经坐定,一位是王老师,一位是邱老师,年岁已高,俱是对福州话很感兴趣,一位是当代福州话字典的主编,一位以教福州话为己任,教得心里畅快。
曾经酿造青红酒的手,为何重新走入那缈焉难测的语言?或许这就是所谓归宿。
一颗心,总有安心之所。
接着来到的是两位南音的朋友,一位之前已经见过,在天津大剧院听过国际的歌剧,复又沉醉于古韵今香的南音,姑且称为小婷吧;另一位一直在为我们分茶,像极了她的名字——小莉,而她的实际工作也是在传播一种淡淡的生命里的香。
接着是我们的金老师,资深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也喜爱福州话,喜欢在这个城市里,找到那些曾经流淌着的、如今再次温润心肠的事物。在场的几位同志表示有电视以来就看过金老师的主持,是他们心中的女神级人物。
还有一位曾经写过许多讲话稿,但却听功夫熊猫陶醉了一夜的御用文人,在那些八股文章的背后,追求一种性灵的洒脱奔放。我想,能听音乐听了一整天,那是保有一颗单纯之心的人。
后面来的一位“茶童”,是“福州的周杰伦”,喜欢用福州话Rapper。后来他现场为我们表演了一段Rapper,表达他对第一次乘坐福州地铁的感想,浓浓的“虾油”味,加上现代方式的演绎,让人惊艳赞叹。
加上翰墨馆的陈馆长,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想要做什么呢?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一部尚未成型的书。世界是什么?世界并非物质的集合,而是你对万物的解读的集合。因此,你就是你的世界的主体,这个世界也只是你能感知的世界。
但有许多事,触动我们不同的世界间的融合、碰撞。
今晚的分享,就是在此。
我们想让人成为打开的书,去展现他的世界,去触动在这个瞬息时代里奔忙、难以停歇的心灵。
缘起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流动。我们生于这个宇宙,与万物有缘,居于小榕城,也能心游万仞。
都市每天焦灼的生活,人每天不得不活在一种规制的、不自由的状态,哈姆莱特坦言:“世界就是一座大的监狱。”
然而在这种坚硬冰冷的生活的壳的空隙,有一种汁液流淌出来,有一束阳光洒落。
那就是我们生命之间的碰撞,那就是我们与物、与人之间的特殊连接——艺术。
今天在场的好几位朋友,都不是专职做艺术工作的,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寻找一种生命中的乐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生命忽然充实,曾不知老之将至也。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那样闪耀的时刻,那不是你完成了多少外部世界的成就,而是你的内心被爱与美充满的瞬间。
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感动流动起来,去唤醒人生,去珍惜他们短短的一生,再一次去用一种优雅的流动,度过这充满苦难的浮生。
这是我们的初心,那么,从何着手呢?
会上不断有人提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我眼前不禁浮现出高更的那幅画,或许,我们的一生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想,不想那么远,就说我们生活着的土地吧。我们不去想宇宙大爆炸那么遥远,我们就说居住在这颗蓝色的小星球上。
进而,我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因为各种机缘的巧合,驻足在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叶脉,和我们生命的血脉有什么关系?
血浓于水,水养育血。
生命只是浓一点的水而已。
因此,合适的办法,或许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地域文化入手。
小莉讲到她的一个朋友,出于兴趣去做手绘地图,起初,她不理解,一位如此有才华的人,为何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做一幅手绘地图,而且销量还不咋地。后来他告诉她,在做地图的过程中,他去了解这些地图上的点背后的故事,比如,在你行走的这条街道上,曾经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曾经有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间怎样的互动,怎样的悲欢离合。
原来,万物都在诉说。
一刹那间,你明白了,你只是活着的万千生灵之一。一刹那间,你抚摸到了这些物事背后流动的能量,你真的走进了它们。
我也有一个朋友,他也是自发利用业余的时间,去走遍故乡的每个角落,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并且留下他的诗歌,他的每一首诗歌,几乎都是地名。
这就是找到了你和这座城市的连接。
还有我们之前策划的“茉生”,是一朵花与这座城市的缘分,茉莉花为什么会成为福州的市花,而她在福州人的生活中,又有着哪些美丽的邂逅?
一点点散发开来,你会发现——世间万物,皆是有情。世间万物,爱你如父母。连一粒微尘,都在诉说,曾经一个人的呼吸。
有了方向,那么怎么开始做呢?陈馆长表达初心之后,金老师是执行力特别强的人,她建议要尽快排出时间表,而她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挖掘”。
我们知道每个人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浩如星辰,我们如何去抓住那些最闪耀的时刻?
我记得曾经读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那里面提到,“一个人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之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当然,生命的闪耀不只如此,人生的每个过程都可以闪耀。
但是,我们必须倾听。
唯有我们彼此倾听,彼此熟悉对方,如同我熟悉我自己的肌肤一般,我为之深深感动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
这世界有多少表述,陷入了表层化。
如果我们不曾像一颗沙粒那样进入蚌壳的中心,它又怎会用珍珠包裹我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小婷讲到,有些人,虽然与你岁数相差很大,但是你不会有代沟,这些人,一般都有一颗平等心。
一颗对未知敬畏的心,一颗愿意聆听的心,一个倒空了自己的杯。
当我们明白这一切以后,我们抓住那个感觉,那个如金龙跃动的瞬间,那会成为我们呈现的高潮。
艺术少不了“桥段”,那是一种精心的编排,艺术又必须打破这种“桥段”。
挖掘、展现,还有人要为之记录、流动。
这里我用了流动这个词,我不想用“传播学”上的词,因为流动本来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她也是双向甚至多向的,彼此滋养的。因为我们同活在这个生命的海洋里,我们只是一座座岛。
在艺术的海洋里,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可以发光。
艺术是什么?当她将我充满的时候,我感到如此温暖、喜乐,我仿佛置身桃花源境。
艺术就是我们的生命发挥她创造力和美的时候,艺术不是别的,艺术就是一种更深的生活,是在细微中的雅韵。
当生命以她的时间流动,以她的呼吸呼吸,而非以世界规定的节奏舞动时,生命就是艺术,生命就是美。
流动吧!我们本来就是水。
大家都分享了彼此对活动的想法。金老师旗帜鲜明的提出,活动一定要面向年轻人,这便是一种生命的传承。
文化也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因为她是安心之所。我们愿意我们的后代,把时间花在艺术上,而不仅仅是维持生存、争夺名利,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从先人的生命里,我们获得能量,从而继续面对着艰难人世的挑战。
人生充满苦难,如果承受了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还不醒悟,那我们真的可以说是麻木了。
后来宋馆长也来到了,感谢她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活动空间,有阳光、有风、临水的地方,夜里仿佛也有帘子。
人生如戏,戏需要舞台,地球是一个大舞台,而每个暂时隔绝的时空,是为了聚集相似的火焰。
一场分享会,聊到深夜。回去的路上,三坊七巷的店都“门掩深深”了。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古街好像重新绽放了她的美。
万物芸芸,表面的喧嚣终会静止。镜花水月,照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
生命如水,遇见你们是一种荡漾的流动,愿我们一同珍惜这个小小的缘分,在生命这团小火熄灭之前,去做真正触动我们的事,去修复我们和万事万物万人的关系,去播下一抹抹灵魂的茶香……
最后,以木心的一段话结尾:
安德烈·纪德说:“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凭这个,凭这样一念,就产生了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可是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又是要死的——太阳,将会冷却,地球在太阳系毁灭之前,就要出现冰河期,人类无法生存。可是末日看来还远,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煞有介事,庄严肃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样子——其实都是毁灭前的景观。
我是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
连情感,爱,也不在乎了。爱也好,不爱也好,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这一点,代价付过了。唯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
我理解的初心,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认知的初心。心理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我们只会注意新异事物,只对变化敏感。旧事物再美好,也很容易适应,变成自动化加工,视而不见。但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物,无论新旧,只论美丑。所以把任何美好的东西当作人生初见,不被注意的规律左右,仔细品味它的美好,是为初心。第二种初心,是社会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人际关系原来是简单的,善意助人,慈悲为怀原为我们的本能,但复杂的社会让我们学会了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相互提防、彼此利用。这很累。社会的初心,是让我们放弃这些繁文缛节,对人的偏见,带着未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示人。第三种初心,是目标的初心。最初,我们出发,心怀理想。但是逐渐地,我们的理想被名利取代。保持初心,是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
1815班 姚宜彤
“读书时跨越时空的美丽邂逅。”在书中,我邂逅了祥子,见证了他在经历三起三落后,从原来的质朴可爱到后来的自甘堕落、麻木不仁。在书中,我邂逅了江姐,看到她走上刑场的从容,使我为之敬重。在与李白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欣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最令我为之触动的还是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相遇。
她生于宋代,那正是封建礼教盛行之时。不过,她却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及一个颇有才华的母亲。正因为家庭的熏陶,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古代才女。她既抱有豪迈的理想又心存壮大的爱国情怀;既怀着对爱情的不卑不亢,又有着对自由的无限憧憬。读李清照的诗,便很容易联想到她的一生,前半生的甜,后半生的愁,百感交集。一个生在封建礼教盛行之时的女子写出的诗词,既有女性的柔情似水,又有男性的豁达豪迈,还包含着孩童般的活泼可爱。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全集于李清照一身,更突显出了她的才华。她的写作风格随着心境、人生道路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在少女时期,李清照就学会了享受美、驾驭美,使之一下子就跃上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梦令》便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期,李清照沉醉于婚后的甜蜜生活,创作风格也随即发生改变,如《减字木兰花》、《醉花阴》。可甜蜜总是短暂的,丈夫死后,李清照人如残花,孤苦伶仃,这时她作出了流芳百世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那种凄凉之美,便成了她独有的标志。
随着时代的进步,她当年的痛大多都有了答案,可当我们回望一千年的风雨时,总是能看到那个在秋日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