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过豆腐。
故事
据传豆腐是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偶然发明的,他用石膏点豆汁制成了豆腐。这个发明在宋明时期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马铃薯,又称土豆,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一带,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
苏轼是一位对美食有着深厚热爱的文人,他在美食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笔记中记载了许多他发明的美食其中就有东坡豆腐。然而,在苏轼的时代,土豆还未传入中国,因此他并没有品尝过土豆。
苏轼和美食的渊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苏轼在贬黄州期间,苏轼除“赤壁之游乐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游览。有一天,西山的灵泉寺和尚们,为款待这位名士,特地制作了一种油炸饼,请他吃。
苏轼品尝之后,觉得这种饼酥脆焦香,入口即化,回味悠长,大加赞赏,亲自为这种饼提字“东坡饼”,并留存至今。
豆腐的家常做法步骤如下:
材料准备:豆腐一大块、葱姜蒜适量、调味料(酱油、盐、糖、料酒等)适量、香菜适量等。
1、将豆腐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用开水焯水一下,去除豆腐的腥味。
2、烹饪锅中加入适量的油,烧热后放入葱姜蒜爆炒出香味。
3、将焯水后的豆腐放入锅中,轻轻翻炒均匀。
4、加入适量的调味料,如酱油、盐、糖、料酒等,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5、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小火煮熟。
6、煮至豆腐入味,汤汁浓稠即可。
7、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一些蔬菜或者肉类,增加口感和营养。
8、出锅前撒上一些葱花或者香菜作为装饰。
1909年你会想到什么?历史学的好的可能会记得这一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历史学的不好的可能就会懵了,这一百多年前的事谁知道呢。 其实,公元1909年的时候清朝还没有灭亡呢,又过了三年清朝才走向了终点。这一年是清朝宣统元年,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登基的第二年。是不是感觉很久远的样子?那个时候的滕州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有一组网友整理的部分百年前滕县老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百年前滕州容貌。  当时的民宅,多数还都是土坯房  是不是传说中的铁牌坊?那时的街景,路上的行人还不少呢。  在门口聊天,这应该是一户相当富庶的家庭了。  土质的老城墙,现在步行街附近还有一段遗址。  滕县城的老城门,太有气势了! 下面还有一组很有历史感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滕州一中的老照片。滕州一中始建于1913年,距今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建校初期学校内大多都是西式建筑,很是漂亮,如今多数已经毁于战火,唯有一栋老楼留存至今,现作校史馆。  1930年代学校全貌  1930年代教学楼全景,好美的建筑。  远眺教学楼  1930年代教职员住宅楼 从这张可以看到,现在处于市中心的滕州一中老校,当年有些偏僻,好像荒郊野外。拍照片时的滕县城还没有遭到侵华日军的破坏。  时至今日,上面图里的其中一座依然完好保存在滕州一中老校内,被称为尚善楼,现在作为滕州一中的校史馆使用。你能看出来是哪一座吗?  图书馆及理化试验室  学生宿舍  通往女生宿舍的路  教室及实验室  男生餐堂 多少年过去了,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滕州一中30年代时的辉煌。这些建筑可以算得上是当时滕县城里最好的建筑了,我们滕州的先辈一直重视教育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时光就是这样,在容颜老去岁月蹉跎的变迁中,蓦然回首点滴的过往,总会令人无限感慨一句:时间都去那儿了? 当一些身影慢慢淡去,当一些事物渐渐陈旧,当一回首发现记忆已是那么的深厚,古城滕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祝愿滕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扬州曾经有“巷城”之称。这是形容她的古街深巷多而且密,狭而且长,整座城市仿佛是由无数巷子织成的一样。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昔日的街巷有许多消失了,还有一些却留存至今,成为古城扬州昔日风貌的可贵见证。徜徉在这些石板和乱砖铺成的路上,两侧是历尽沧桑的旧门楼或参差高下的马头墙,你好像穿越时空回到了扬州的过去。
对于扬州的古城景致,当年郑板桥曾用“绿杨深巷,人倚朱门”的洗练词句加以形容。婆娑的杨柳,曲折的巷陌,窈窕的佳人,朱红的大门,构成一幅古代广陵风情图。
如今的扬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古城区里不难寻找到旧时的踪影,这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无序、短视甚至是野蛮的所谓“建设”的时候,尤其显得可贵。这几年,扬州正在规划开发历史街区游览线,先期开发的是东关街和东圈门一带。这里有个园、逸圃、壶园、准提寺、武当行宫、青溪旧屋、汪氏小苑等等古迹或遗址,可以供人流连。但是,除此之外,扬州值得探访的古街深巷还有很多。它们散落在扬州古城的角角落落,令人不禁产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慨。
如果到扬州访古,南河下古街是不能不去的。南河下在扬州城南,运河北岸,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街。几百年前,这里因为盐商聚居,人气旺盛,朱门华屋,鳞次栉比。现在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却还留下许多恢宏的老房子。假如你从西向东走,会看到一连串饱经沧桑的古建筑。最西头有湖北会馆,它的大厅以粗大的梁柱闻名,现在默默地伫立在街北,成了居民聚居的地方。湖北会馆的东邻,是清末民初扬州大盐商汪鲁门的宅第。这座豪华宅第前后九进,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旧居。汪氏宅第雕刻精美,楼廊相连,完全是徽派风格。盐商汪氏原籍安徽,所以建筑中的布局和装饰无一不是徽州做派。再向东去是廖氏盐商的故居,水磨砖的高大门楼巍然耸立,一看便知当年的富有。廖家老房子由若干进组成。不久前,在老屋天花板上发现几块清代或民国时代的匾额,竟然还完整地悬挂在梁上,给这座故宅增添了几分神秘。湖南会馆在廖家故宅之东,八字形的雕花门楼临街而立,气派非凡。当年湖南商人出入于此,把三湘风雷裹挟至江南,又把广陵绝唱传播到洞庭。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两江总督曾国藩阅兵扬州,就下榻在南河下的这座湖南会馆里,后来扬州人还建“曾公祠”祭祀他,祠今仍在。再往东行,临街还有安徽会馆、江西会馆的遗址。虽然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也能让人想像当年这条古街上车马如龙、衣冠接踵的繁忙景象。
在南河下的东面,有一条残缺的古街,在历史上名声却很响,这就是康山街。街因明代状元康海曾经居住于此而得名,清代则是“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扬州盐商巨子江春的家园。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扬州,多次驾临康山草堂游览,并写下“御诗”数首。现在的康山街只剩下一段,但是依然保留着卢氏盐商豪宅、盐宗庙和曾公祠等古迹,足资游人凭吊。卢氏豪宅、盐宗庙和曾公祠现在都已经得到完美的修复,成为康山街上熠熠生辉的明珠。
在南河下的北面,还有一条古街,叫做引市街。在扬州盐务发达的时代,这里曾经是各地商人买卖“盐引”(行盐票据)的地方,犹如今日的金融一条街或股票市场。这里每时每刻进行的交易行情,遥遥影响着皖、鄂、湘、赣等省食盐价格的起伏涨落。在引市街,有两处地方不能不看。一是有处弄堂,称为“巴总门”,乃是清代著名徽州望族巴氏聚居的地方。巴氏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豪富之一,同时又深通儒学。清代知名书法家巴慰祖,就是在扬州巴总门成名的,现在徽州歙县鱼梁街也有巴氏的故居,艺术史家可以藉此寻觅一位清代名书法家的踪迹。在引市街的一条深巷里,有一座古刹名叫祗陀林,也不能不访。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尼姑庵,为民国初年扬州督军徐宝夫人孙阆仙在徐宝山被炸死之后,舍宅为庵的。徐宝山由盐枭而官僚,而督军,而遭革命党暗杀,其家人又因此而遁入空门,这里的戏剧性变化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某种宿命与玄机。
丁家湾一带,也是扬州古风保存较好的街巷。青砖砌的墙,黑漆涂的门,白石铺的地,红花点缀的小院,绿树遮掩的房子,灰栏圈着的水井,这一切都让人依稀回到了从前。这里的“四岸盐业公所”,虽然大门上的方砖已经剥落,飞檐翘角依然壮观。周边的深巷里,随时可以和历史邂逅。新仓巷里有一座最高大的古建筑群,那是岭南会馆,近来已经修缮一新。不远处有一条无名小巷,却是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居——絜园的遗址。他的名著《海国图志》就是在此起草的。在这本伟大著作中,魏源第一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絜园现在只剩下少量旧屋,和一些山石,但是它的历史价值要超过盐商的豪华宅第不知多少倍!
这一带保存较好的私家园林,有晚清两江总督周馥家的小盘谷,和盐商贾氏的二分明月楼。小盘谷在大树巷,假山高峻,池水深邃,是访古探幽的好去处。二分明月楼在武城巷,楼、亭、桥、窗处处都构成月形,教人想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千古绝唱。在左近的青莲巷中,还有一处已经衰败不堪的旧宅,是江西首富周扶九的故居。周扶九成为近代上海地皮大王之前在扬州做盐商,这里可以说是他最初发迹的地方。现在周氏旧居的房屋虽然破损,但是门楼依旧完好。
扬州的旧街巷,与其他城市比较,应该说保留得不算少。仁丰里的鱼骨形古街坊格局,毓贤街的阮太傅家庙及故居,运司公廨的相传是曹雪芹家住过的老屋,安乐巷的朱自清故居,三多巷的王少堂故居,彩衣街的砖雕门楼,特别是东关街和东圈门的成片传统民居,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值得进一步修复、整合和发掘。
扬州的魅力,除了瘦西湖、古运河以及其他著名古典园林之外,也许就蕴涵在这些罕为人知的古街深巷之中,等待有心人去发现、去规划、去修复、去宣传、去探访、去品赏。走在扬州古巷中,我们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洗涤尘世的喧嚣,重温童年的纯
暑假手抄报的内容如下:
关于暑假由来的说法:
与孔子有关,一种说法是,暑假从孔子时代就有了。不过那时候不叫暑假,而是叫游学。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孔子会带着弟子离开固定的教学场所,周游各国,一来增长弟子的学识,开阔眼界,二来这也算是放假了。
不过,到底是因为先有游学才有了假期,还是先有了假期才有了游学,就跟先有鸡还是蛋的问题一样,各自有各自的说法了。
中国古代的学校没有暑假:
古代稍大一些的私塾,一般都制定了学规,也就是学生守则,其中一部分学规留存至今,在现代图书馆里可以读到,例如《社学要略》、《义学条约》、《村塾条规》、《家塾规例》、《家塾常仪》等等。这些学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最晚的一份出于民国,不过无论时代早晚,没有任何一份学规曾经提到放暑假的规定。
1905年,教育改革家严范孙先生批判中国的旧式教育,说了这么一段话:“往者学校未兴,吾国儿童无毕业之期,无寒暑之休,无实验之法,无体操之训。”
过去新式学校尚未兴起,我国儿童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教育,没有毕业年限,没有科学实验,没有体育课程,也没有寒假和暑假。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的学校里是没有暑假的。
古代的私塾来说,一般都会放这样几种假期:
在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无论是私塾、书院,还是县学、州学,都是要放一放假的。
第一种是旬假。
就是每隔十天可以休息一天,现在是每七天就休息两天,是不是这么一比较,就感觉幸福满满的。
第二种是田假。
田假,一听这个名字,自然就要跟在田地里干农活有关系了。每年农历五月份麦子成熟了以后,学堂就会放田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忙收割麦子。
第三种是授衣假。
这个授衣假就是在天气转凉的之前,让学生们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一般也就是农历的九月份左右。
第四种是节日放假。
以北宋后期为例,每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冬至节,以及每年的春社日和秋社日,绝大多数私塾都会放假,假期少则一天,多则一个月。
导读:正如此诗所述,这世间留不住的,是娇艳百花,而散不尽的,是芳菲诗意。与其遗憾百花开尽,不如选择菲诗故事身体护理旗下烟酰胺香氛沐浴露、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以其源自人间四月花草的芳菲,将诗意般的美好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正如此诗所述,这世间留不住的,是娇艳百花,而散不尽的,是芳菲诗意。与其遗憾百花开尽,不如选择菲诗故事身体护理旗下烟酰胺香氛沐浴露、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以其源自人间四月花草的芳菲,将诗意般的美好故事留存心中,也给自己的肌肤一场美丽的约会。
第一缕香:邂逅树莓、玫瑰、香草、雪松,与烟酰胺香氛沐浴露相遇
菲诗故事身体护旗下烟酰胺香氛沐浴露
香氛沐浴露相较于其它沐浴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或清新或浓郁的香味,菲诗故事身体护理旗下这款500ML的烟酰胺香氛沐浴露亦是如此,其前调是荔枝、树莓的清甜果香,中调为玫瑰、铃兰的清新花香,后调则是雪松、香草的自然植物香,整体香味柔美和谐宛如莫扎特小夜曲缠绵婉转的乐章,能将洗浴人拉入恬静睡梦中,缓解一整天紧张疲惫的心情。
同时烟酰胺香氛沐浴露的烟酰胺成分的存在,还能温和调理皮肤基底健康,其中内含的维生素B3衍生物更是肌肤透亮的关键,能逐步改善人们皮肤暗沉和肤色不均匀的情况,在美白亮肤上能力突出。
第二缕香:清新自然花果香背后,是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的滋润呵护
菲诗故事身体护旗下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
菲诗故事身体护理这款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内含果酸、烟酰胺、蚕丝等绿植鲜果提取物,不仅能在用户每日洁面时带去调香师精心研制出的清新自然花果香味,让你一呼一吸之间尽是山顶悠远温柔的清透空气,还能以其神经酰胺加氨基酸两大护肤成分,有效清洁用户面部污垢和多余油脂,让你的肌肤在清洗后滋润细腻不紧绷,长时间保持清新舒爽的状态,因此无论是晨起出门还是夜间入睡前,它都会是你贴心的洁面产品。
气味是一个人的记忆要塞,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因此即便你不热衷于追求浓郁的香水味,保持自然清新的体香也是每日清洁的必修课。而菲诗故事身体护理旗下既能清洁人体肌肤,又自带清新香味的烟酰胺香氛沐浴露、神经酰胺氨基酸洗面奶等清洁产品,会是你清新体香的私人管家。
成都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美食的城市,有许多值得访问的景点和活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成都旅游攻略:
1 宽窄巷子:这是成都最有特色的街区之一,有古老的四合院和传统的川菜小吃,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锦里古街: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可以了解到传统的成都文化和民俗。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
3 文殊院和大慈寺:这是成都著名的佛教寺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庙宇建筑。游览这些寺庙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宗教氛围。
4 成都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和繁育熊猫的基地。您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可爱的大熊猫,并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
5 青城山: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实景。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庙宇、道观和美丽的山水景色。
6 成都美食:成都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尝试一些经典的川菜,如麻辣火锅、麻婆豆腐、回锅肉、兔头等,绝对是不可错过的。
7 九眼桥夜市和锦江广场: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并感受到繁华的夜生活氛围。
此外,成都还有很多其他旅游景点和活动,如杜甫草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蜀绣艺术馆等。在旅行之前,最好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和交通情况,制定合理的行程计划。祝您在成都的旅行愉快!
众所周知,陆游是一位爱国系民的诗人,他留存至今的诗作众多,大多是诉说着自己的爱国情怀,然而其中有一首《钗头凤》却向后人诉说了陆游与唐婉的前尘之缘。陆游《钗头凤》原文是这样写的: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文中的“绡浥”即泪流满面,泪水湿透了薄纱的意思。
全文如果用白话文是这样的: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钗头凤》的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这首《钗头凤》曾被写在绍兴沈园的墙壁上,是陆游在休离唐婉几年之后,再遇唐婉,突发感慨,写下来送给唐婉的诗。《钗头凤》以陆游家中所传下来的凤钗为题,缓缓诉说着当中的无奈与辛酸。
因为陆唐两家相交极好,所以陆游与唐婉经常来往,以诗词相交,陆家以凤钗作证,定下了唐家的婚事。陆游与唐婉成婚之后更是情意浓浓,本应将功名放在首位的陆游却因为爱妻在旁而将此事忘记,这让母亲大为不满。在母亲多次从旁敲打无效的情况下,母亲终于用自己的性命作为威胁,要求陆游将唐婉休掉,并为他重新娶了另外一名妻子。
后来在一次游览沈园的途中,陆游看见了自己日日思念的唐婉,然而此刻的唐婉已经不是自己的妻子,她的手也只是为自己的丈夫倒酒,陆游忽发感慨,唐婉如同那绿柳一样遥远,即使当初的誓言还存在,可是现在却不能再交书信了。唐婉在看到陆游所写的第一部分的《钗头凤》后,留下了第二部分,将自己对陆游的感情表露了出来,也因此唐婉郁闷,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陆游对于唐婉的感情是真挚的,然而在孝的面前,陆游不得不选择了屈从,但是他却为唐婉留下了诗作,以此纪念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与誓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