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小姐陪了张学良72年,张学良:和蒋士云在一起的3个月最快乐

赵四小姐陪了张学良72年,张学良:和蒋士云在一起的3个月最快乐,第1张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他们之间这一段“真爱白头偕老”的感情俘获了不知多少红尘男女的眼泪,又不知多少人对他们的感情故事津津乐道。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张学良刚刚恢复自由,不顾赵一荻的阻拦,却去纽约看望另一个四**;而在张学良的心里,和这一个“四**”在一起的3个月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1990年,张学良却对传记作者说: “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我的最爱却在纽约”

张学良口中的最爱就是另一个四**—— 蒋四**蒋士云 。蒋士云又是谁?她和张学良、赵一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 情感 故事呢?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赵四**真名其实叫赵 绮霞。之所以后人多称她为“赵一荻”,不过是因为“一荻”是她英文名Edith的谐音。

赵一荻出生于1912年,家中排行第四,又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幺儿最受父母疼爱。赵一荻也不例外,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人亲昵地叫她赵四**。

在当时的中国,赵家是一个颇具名望的官宦世家,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当过东三省的外交顾问,官职做到了交通次长。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又颇受父母宠爱,加上赵一荻容貌清秀,多才多艺,少女赵一荻就成了当时人人追捧的名媛,年纪轻轻更是成了《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1927年(也有说法是1928年)5月的一个傍晚,天津蔡公馆内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出席舞会的无一不是平津地区的名人望族。

这个时候的赵一荻还只是学生,今天来舞会不过是跟着姐姐来看热闹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舞会, 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当晚的客人中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少帅张学良。

这一晚,赵一荻认识了张学良。两人在舞池中共舞了一曲,一个是数十万东北军的少帅,一个是青春靓丽的世家**。

自古以来美人和豪杰总是被联系在一起。青春年少的赵一荻初见张学良,便被他身上的风流倜傥所吸引,或者还有那么一丝对叱咤风云军人的崇拜。

崇拜,激动,甜蜜 ,这些复杂的情愫夹杂在一起,一下一下地冲击着少女的芳心。赵一荻在心里暗暗祈祷, 今晚的舞曲不要停,她要和她的汉卿一直跳下去。

赵一荻的天生丽质和优雅举止同样让张学良情动,少女的明眸皓齿深深地印在这个多情的男人心中。

这一晚的邂逅让这两个人一见钟情,从此纠葛一生。

从此,赵一荻和张学良往来甚密,这在当时的上层 社会 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赵一荻的父亲听了之后大为关火,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小女儿和一个有妇之夫厮混在一起——此时张学良已有妻子于凤至,便不准赵一荻和张学良再有来往。

然而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旧有的家长权威制度也在经受着冲击。接受过西式教育的赵一荻又怎么会甘心就此放弃和张学良的感情呢?

1929年3月,张学良出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后,邀请赵一荻去沈阳旅行。 做父亲的虽然反对,但是却磨不过爱女的苦苦哀求。最终取得家人同意之后,赵一荻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她满心欢喜准备和她的汉卿厮守一生。

赵家明明同意赵一荻去找张学良,为何又要来这一出呢?

这其中的缘由多半是因为张学良属于奉系,赵家在北洋政府做官。和张家联姻在当时很难说得清楚是福还是祸,惟有这样,即可成全爱女,又不至于让家族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到了东北之后,赵一荻和张学良的原配于凤至相处融洽,张学良称于凤至为大姐,叫赵一荻为小妹。张学良没有给赵一荻名分,对外她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长期伴随左右。1930年,赵一荻生下了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执意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听到张学良被扣的消息,蒋介石允许于凤至和赵一荻去陪伴照顾张学良。起初,于赵二人是每人陪一个月再进行交换。

不过当时赵一荻的孩子年幼,于凤至考虑到孩子需要母亲陪伴,便让赵一荻回到上海,自己留下来陪伴张学良。

于凤至陪了张学良三年,这三年里她跟着张学良从溪口到江西,到湖南,原本就有病的于凤至身体每况愈下,张学良就向蒋介石申请让于凤至去治病,请赵一荻来陪伴自己。蒋介石虽然恨张学良,一辈子都要关着张学良,但是至少在其他方面上不会为难他,很快就批准了这一请求。

1940年,赵一荻听闻此事后,把还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美国友人,自己收拾一番就只身前往陪伴张学良。 而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从贵州到重庆,再从重庆到台湾,赵一荻就这样一直陪伴着张学良。在失去自由,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她和张学良互相依靠,而她的人生也和张学良的人生牢牢地绑在一起,一同被圈禁于那无形的牢笼之中。

1964年3月,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1964年7月,张学良正式和赵一荻结婚, 苦等了多年的赵一荻终于和自己的汉卿真正走到了一起。

张学良请求于凤至离婚时,于凤至是这样说:

人生有多少个25年?

赵一荻把自己的青春,赵一荻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给了张学良,两人患难与共,互相依存,所以张学良说她是“最患难的妻子”。

而这份历经岁月洗礼的感情也弥足珍贵。赵一荻去世的时候,张学良喊着对赵一荻的昵称,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放,依恋和不舍溢于言表。

赵一荻为张学良付出了所有, 但是张学良内心深处那个最爱却是蒋士云。

很巧的是,蒋士云和赵一荻一样,都是在1912年出生,在家也是排行第四。蒋 士云就是那个让张学良念念不忘的另外一个“四**”。

蒋士云的出身也不差,她家是苏州的官宦世家。形容赵一荻那些美好辞藻同样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和赵一荻不同的是,蒋士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外交官父亲在欧洲生活多年,通晓英语和法语,眼界开阔。

1927年,蒋士云跟着父母结束欧洲旅居生活回到故土。此时的蒋士云成了苏州和北京炙手可热的名媛,她的照片还刊登在《大光明》上。

那个时代,十六七岁的女孩是可以谈婚论嫁的。因为家世的关系,蒋士云每天面对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商界巨子。在当时的中国,这些人不论家世还是学识,都是上乘之辈,任何一个都可以算得上乘龙快婿了。

但是这些男人蒋士云就一个也看不上。

为什么? 因为蒋士云的心里已经有了张学良。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这一年夏天蒋士云刚刚回国,此时张学良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驻地在河北保底。张学良擅于交际,他和顾维钧关系颇为密切。正是在顾维钧举办的宴席上,蒋士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天下闻名的少帅。

这一次的见面,太过匆匆,以至于张学良并没有把这个苏州小丫头放在心上。

1930年,张学良抵达上海。这个时候的蒋士云已经是沪上名媛,他们在舞会上再次相见。这一次的重逢,打开了蒋士云的心房。

蒋士云和张学良来往越来越密切,她对张学良的爱情也越发浓厚。

蒋士云时常给张学良写信,信中满是含情脉脉的悄悄话。蒋士云还精心挑选自己的照片,把最美的寄给张学良,对于一个出身名门世家的少女来说,蒋士云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主动,足够大胆。

当时张学良是有名的风流公子,身边美女如云,大部分时候都是女性倒追张学良。蒋士云敢爱敢恨,她并不介意到底是谁追的谁,她只希望能和自己的爱人厮守终身。

蒋士云就这样和张学良断断续续通信有一年的时间,她终于不想等了,鼓足勇气跑到北平去见张学良,她要向他表白心意。

张学良有老婆,蒋士云是知道的。 她并不介意,她愿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屈居人后。

见到张学良之后,蒋士云才知道还有一个赵一荻,而且赵一荻已经有了张学良的儿子。接受于凤至,对蒋士云来说已经是底线了。 结果自己前面还有一个赵一荻。

年纪相同,都排行第四,出身都好,蒋士云又如何愿意排在赵一荻的后面呢?

一气之下,蒋士云远走欧洲。为了忘记张学良,为了斩断情丝,她这一走就是5年。

5年之后,蒋士云回到国内, 这个时候的她早已不是蒋四**,而是银行家贝祖诒的夫人。 这个贝祖诒有个儿子叫贝聿铭。

有的时候,刻意想去遗忘的人,反而却刻骨铭心。蒋士云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过张学良,她一直将之埋藏在心里最隐秘的角落。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蒋士云也上下活动,试图营救张学良。但是在那个时候,又有谁敢去触碰蒋介石的逆鳞呢?蒋士云的努力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救不了张学良,那我就去见他。

张学良软禁在溪口的时候,蒋士云就通过戴笠的关系去见了张学良。在张学良的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贝淞荪夫妇来看,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余送至关山桥。

贝淞荪就是贝祖诒,张学良虽然只记了寥寥数字。但是这个时候,其他人等生怕和张学良扯上关系,躲都来不及。偏偏蒋士云一个女人家,就这样上来看他。其中所含的情意怎能不让张学良感动。

1979年,蒋士云还专门从美国到台湾去见张学良。两次的看望,对于失去自由之苦的张学良来说就如雪中送炭,让他孤寂的心得以有所慰藉吧。

张学良风流多情,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张学良倒从不遮掩,曾经说: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张学良的风流韵事多,情人也多,但是最后能陪在他身边的不过也就是赵四**。

赵一荻长久的陪伴,张学良固然感激,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囚禁生涯,再好的感情也都被淹没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之中。

或者,在张学良的心里, 赵一荻所代表的就是那段痛苦时光。 他自然也爱她,自然也尊重她,但是对于一个曾经的浪子来说,也许想要有那么一点点时间去忘记曾经的难堪和痛苦吧。

而能让张学良暂时忘记这一切的人就是蒋士云吧。

1990年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了,次年他和赵一荻去了美国。刚到旧金山,张学良就说: “我想一个

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

身边人大吃一惊,91岁的张学良还有这个闲心?只有赵一荻知道,他要去见蒋士云。

张学良把赵一荻留在旧金山,自己去了纽约见到了蒋士云。张学良在蒋家一住就是3个月。这3个月里,这两个老人家似乎是想把曾经错过的时光被补回来,他们出双入对,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蒋士云陪着张学良看赛马,看打球,找年轻人陪张学良打麻将吃饭,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久困于牢笼的张学良终于能自由自在,没有人去管他。这种畅快是多么地不容易。在蒋士云的陪伴下,张学良终于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似乎又变回了当年那个迷倒万千少女的张汉卿。

这一段时光,日后被张学良反复回味,说这是他最开心的3个月。

这中间赵一荻来找过张学良3次,想带张学良走,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个曾经“情敌”的见面也是客客气气,赵一荻给蒋士云带小礼物,蒋士云请赵一荻吃饭。

在这和气之下却并不是真正的云淡风轻,张学良后来和赵一荻定居在美国,但是蒋士云打电话过去总是找不到张学良, 赵一荻并不想他们过多来往。蒋士云从此再也没见过张学良,她没想到纽约的3个月却是最后一面。

作为局外人,我们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张学良把最爱的位置留给了蒋士云,而不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赵一荻。

对于张学良来说,这两个四**, 蒋士云代表着自由和希望,代表着无拘无束,这是张学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赵一荻虽然和自己共患难多年,但是这一段时光却偏偏又是自己不想回忆的。

这两个四**恰恰是张学良人生的两个不同的截面,一面是自由,一面是苦难;你问张学良爱哪个更多一点点?或许是那个短暂的自由吧。

全文完

参考资料

《蒋士云和张学良的情谊》

《张学良念念不忘的另一位“四**”》

我们在回忆的路上寻找爱情,寻找曾经那个让自己感动的自己,将青春岁月里的一句话,总结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过一段迷茫,我们有勇气拾掇起似水流年里的点滴,然后我们依然在激情洋溢里前行。

默默走过,带着少女特有的羞,细腻心思,谁是那个能读懂的人。

懂是一种心灵的呵护,是存在生命里的温度,是心与心的对语,是魂与魂的相吸,让人悸动,让人留恋……

爱上一个人容易,等到时光苍老了容颜,将生活归于平淡,还能坚守当初的诺言,还能在平淡中寻找到激情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重温一段往事,重撷一段温情,去身临其境那场绝世奇缘,爱我所爱,倾其所有,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赵一荻和张学良。

豆蔻年华,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能陪伴她一生一世的伴侣,小溪缓缓,静静等待能与她心意相通的知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个天生丽质,一个风流倜傥,一场邂逅让他们一见钟情。

赵一荻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因为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被人们铭记。

赵一荻是一个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定的女子,我们被她的勇气折服。为了爱情,赵一荻奋不顾身的逃离,上演了一幕“绮霞失踪案”,轰动一时。

赵一荻用尽了一生的坚定与执着创造了一段爱情神话。

人们曾经这样评价过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在美女爱英雄的乱世之中,很多少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分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恐怕只有赵四**了。在那个时代,男欢女爱并没什么稀奇,悲欢离合也是常见,若能共享人世幸福,已是寥寥可数,而若能患难与共,跟随一个失掉了名,失掉了自由,失掉了一切权势的落魄男人,这样的女子,大约是凤麟角了。赵四**便是这样一个女子。

茫茫人世间有多少人能够心甘情愿地伴君左右,红颜尽失时才缔结连理?有多少人能够在世事的磨难中能够坚守初心,不离不弃?有多少人执子之手,便与你一起到老,漫漫旅程从不缺席?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爱情给了我们一个独一无二的答案。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我们聆听到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赵一荻的一生相守,不离不弃,温暖了张学良,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样的深情,不仅让世人赞叹称许,就连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也被她对张学良的一片深 情感 动,最后与张学良解除婚约,促使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在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故事面前我们无从知晓。时光飞逝,岁月不再,当记录着美好过往的书页泛黄,美好爱情和成就这段爱情的忠贞才是人们所怀念的,经历岁月的沉淀,愈久弥香!

云之歌,天最知;水之阙,山最懂。生活中总有那样一个人,是你的念想,是你的牵挂,是你的温暖,于是你倾一世柔情,来换取今生的相伴。

四季不会常绿,人生也不会常如意,唯有心中的一念才是永恒,选择与你相伴到老,就与岁月签下了契约,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经历世间的繁杂。

最坚贞的爱情就是守一方宁静,颐养心性,云卷云舒,我岿然不动!

1关于兰花与友情的诗词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2兰花与友情的诗句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3用兰花形容朋友的诗

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高山幽兰清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4形容兰花的诗词

1、《兰花》

宋代:潘牥

闻说吾家又一种,移来远自剑津湾。

叶如壮士冲冠发,花带癯仙辟谷颜。

行辈合推梅以上,交游多在菊之间。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兰镇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福州富沙(今属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兰花》

宋代:许棐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作者许棐,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3、《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兰花》

宋代:刘克庄

清旦书窗外,深丛茁一枝。

人寻花不见,蝶有鼻先知。

作者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4、《题兰花图》

元代:刘基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置月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纫之充佩祎。

睘睘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5、《兰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兰傍砌栽,紫茎绿叶向春开。

晚晴庭院微风发,忽送清香度竹来。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

5形容“兰花”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 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画兰》 李日华

2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兰》 丁谓

3 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采兰吟》 释文珦

4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兰》 梅尧臣

5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 李世民

6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题杨次公春兰》 苏轼

7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写兰》 景翩翩

8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折枝兰》 郑板桥

9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张羽

10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咏兰诗》张学良

11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浣溪沙 兰花》

12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兰花诗》 唐 李白

13 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 刘宰

14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兰花》 秋瑾

15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兰花》 孙克弘

6代表兰花的诗句

《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兰二首》(一)

唐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第二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56530士来道

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

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

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

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

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

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

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

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

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

"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

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

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

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

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

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

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7描写“兰花”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1 《兰》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2 《题兰蕙》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色淡而清,节香而贞。

隐德不耀,咀华含英。

君子同其芳洁,写真不堕丹青。

宜乎孕潇湘幽楚之灵。

3 《兰》

年代: 宋 作者: 释行海

紫茎绿叶带春阴,千古湘江一寸心。

今日已无君子佩,不如潇洒在深林。

4 《题郑承事所作惠兰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鉴之

兰如君子蕙如士,此评吾得这涪翁。

有余不足姑勿率,毕竟清幽气类同。

5 《柴兰》

年代: 明 作者: 景翩翩

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

风前漫结幽人佩,沣浦春深寄未成。

8描写友情的诗句有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 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

骆宾王《萤火赋》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

——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择友》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冯梦龙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 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陆次云《志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描写花的:兰花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李白 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说到张学良的妻子,人们很容易想到于凤至和赵四**。而张学良第二位夫人谷瑞玉的名字则鲜为人知。近年来,在小说家笔下,谷瑞玉被尽情虚构,关于她的出身,甚至出现了“唱戏的”、“ ”等多种版本;历史上真实的谷瑞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和张学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谷瑞玉和张学良同龄,生于1901年。她是个混血女,父亲是俄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还有一个妹妹。至于她的父亲因为何故来到中国,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在哈尔滨,谷瑞玉的母亲生下了她,并给她取了个带有吉祥色彩的名字:“瑞玉”。

     谷瑞玉喜欢教师职业,中学毕业后,她来到佳木斯做了一所小学的教员。1920年冬天,土匪老占东率领匪徒打进了佳木斯城,此时不满20岁的谷瑞玉选择了留下,主要是放心不下她的学生,为此被土匪掳去,成了老占东的“压寨夫人”。

     老占东占领佳木斯仅仅一个多月,就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奉军新锐军官郭松龄采取智擒的方式,捕获了老占东,收复了佳木斯城。此时,郭松龄是张作霖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卫队旅旅长就是张学良。

        剿灭老占东匪部后,张学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佳木斯。清理老占东住处时,张学良邂逅了谷瑞玉。谷瑞玉那中俄混血的特有外表和气质,深深吸引了张学良。张学良不自觉地和谷瑞玉攀谈起来,了解到她的特殊身世和经历,尤其是当得知这位小学老师是为了保护学生而被土匪糟蹋时,张学良禁不住怜香惜玉起来。俩人很快坠入爱河。

       郭松龄对张学良的这场婚外恋采取了支持的态度。郭松龄欣赏谷瑞玉的原因之一,是谷瑞玉宁肯舍己也要保全学生安全的牺牲精神。谷瑞玉和郭松龄夫人韩淑秀有着共同的职业,都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都从事着奉献爱心的事业。郭松龄甚至鼓动张学良:“如果能把瑞玉带回奉天,淑秀创办奉天贫儿学校就有帮手了。”

       很快,在张学良军中,谷瑞玉有了个绰号叫“大洋马”,这主要是因为她身材高大,而且体态丰满,再加上是混血,很像个外国女人,并没有贬义。张学良本人对这个绰号也是认可的。

       1922年,张作霖同意张学良迎娶谷瑞玉。张学良有了第二位夫人。

       谷瑞玉嫁给了张学良,却没有住进张氏帅府。主要原因是谷瑞玉经过几年来的坎坷境遇,渴望过自由的生活,愿意有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在她看来,自己才是张学良真正喜欢的第一个妻子,而张学良和于凤至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谷瑞玉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张学良结婚仅一年多,她就进入天津南开大学读书。南开大学的校长是张学良仰慕的教育家张伯苓,张学良曾听过他的演讲,深受他思想的启发。由于戎马倥偬、军务繁忙,张学良自己无法进入南开大学读书,便把心爱的妻子送进该校学习。

       谷瑞玉在帮张学良圆一个梦,圆他的南开大学梦。她知道,能成为张伯苓的学生,是丈夫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南开大学,谷瑞玉选择攻读物理学专业。在她的刻苦学习下,各门功课成绩均名列前茅,直至1927年本科毕业。谷瑞玉不喜张扬,更不摆阔太太的架子,学校里几乎没人知道她是赫赫有名的东北少帅张学良的夫人。不过谷瑞玉的已婚状况对外是公开的,为的是避免出现追求者。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胜利而告终,奉军进关,接管了原先由直系控制的天津市和直隶省的部分区域。为便于管理,成立了津榆驻军司令部,张作霖为树立儿子在军中的权威,任命张学良为司令,郭松龄为副司令,司令部常驻天津。 

       张学良在天津驻军期间,经常和谷瑞玉生活在一起,于凤至偶尔从奉天赶来看望丈夫,停留不了几天就回去。在天津,张学良和谷瑞玉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谷瑞玉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多彩。

      郭松龄死后,杨宇霆下令搜查郭松龄住处,查验其往来信函。谷瑞玉写给韩淑秀的十几封信件被搜出,此事很快被张作霖得知。私通叛将,这还了得,张作霖气得大发雷霆,要求张学良休了谷瑞玉,弄得张学良十分难堪。张学良好一番求情,说谷瑞玉还在学习阶段,怎么也得等谷瑞玉毕业后再离婚,张作霖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

     虽然父命离婚的事情被搁置下来,但张学良对谷瑞玉的感情却渐渐冷淡。虽然谷瑞玉从来不干涉张学良的事业,对丈夫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来往也不管不问,但自打经过父亲的那一次辱骂后,张学良对谷瑞玉的兴致不像以前那样浓了。张学良是个孝子,父亲的话,对他的思想是有触动的,他不得不考虑和谷瑞玉的分手问题,只是暂时采取了拖延策略。

      1929年,赵四**来沈阳定居。随着张学良的移情别恋,和谷瑞玉离婚的事情也提到日程上来。1930年,张学良与谷瑞玉协议离婚。除了先前在天津购买的小楼留给谷瑞玉外,张学良又给了她10万元作为生活费。对于离异后的谷瑞玉,张学良提出几点要求:一是离婚后不得利用张学良夫人的名义,二是可以改嫁。这就是张谷离婚时所谓的“约法三章”的真实内容。至于有人说张学良告诫谷瑞玉离婚后不得当 之类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离婚后,谷瑞玉一直住在天津,她改名孟晓玉,进入某大学物理系任教,后成为副教授。她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可谁都不知道她原先是张学良的夫人。1958年,58岁的谷瑞玉以“孟晓玉”的名字办理了退休手续,在家安度晚年。谷瑞玉始终对张学良充满感情。离开张学良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谷瑞玉终身未嫁。一直到逝世前,在她家里的墙壁上、书架上,始终悬挂、摆放着张学良年轻时的照片。1983年,谷瑞玉病逝于天津,终年83岁,一生没有子女。

夫人爱恨情仇张学良

西安事变的诗句:

1、《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作者:陈寅恪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2、《西安事变》作者:廖仲安

四海呼抗日,西安事变时。桓桓双将怒,咄咄一夫危。

远见筹全局,衷怀释众疑。周公风范在,千载令人思。

3、《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作者:叶剑英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4、《五律·西安事变之张学良》作者:佚名

何言不抵抗,风雨晦绸缪。剿匪期年望,围山一旦休。

将军输义气,兵谏有权谋。无怪委员长,余生恨不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33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