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字台秀文言文译文

李琪字台秀文言文译文,第1张

1 赵伯圭文言文翻译

嗣秀王赵伯圭字禹锡,是孝宗的同母哥哥。

最初,因祖恩补任将仕郎,调任秀州华亭县尉,不断升迁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授任明州添差通判。孝宗即位,皇上下诏授任集英殿修撰、台州知州。

赵伯圭在郡里,政绩非常显著,授任敷文阁待制,改任明州知州,充任沿海制置使。外商死在境内,留下巨万资财,官吏请求没入官府,赵伯圭不同意,告戒他的属下护卫丧灵和那些资财回乡。

升任敷文阁直学士,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完毕,又做明州知州。新建学宫,命宗族子弟入学,使学子们熟悉学宫的规章制度。

诏令他到许浦转戍定海兵。赵伯圭上奏说:“定海处于控制要冲之地,不可撤除守备,请求选出制司军来充实那里(的守备)。”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海贼猖獗,赵伯圭派人晓谕降他们的首领葛明,又派葛明捉住了他的同党倪德。

二人一向号称凶悍狡黠,赵伯圭都很好地安抚而且重用了他们,于是贼众就散了。因功晋升一级。

在郡(任职)十年,为政宽缓平易,疏浚湖河池塘,兴修水利,辨白冤案。曾经抓获铸铜的人,不忍心用法律惩处他们,晓谕他们让他们改换职业,百姓因此没有再犯罪的。

光宗即位,升任少师。一年后被召见,升任太保,封嗣秀王。

臣僚上书说:“太平年代中追封爵号,王子王孙差不多二十人,都是从宫内侍卫升官。如今在南班的只有师夔一人,这不是用来加强本支而坚固磐石的做法。

之前没有修建秀邸时,想要给予俸禄,那就不能不安排职务;如今已经建邸,却还要求吏事,将来或许不能免于被议论。惩治就会伤害恩情,不惩治就会使法律受损,为什么不使他们到南班,使他们无官吏之责而享受富贵。”

于是诏令赵伯圭的儿子能够换班。 赵伯圭生性谦恭谨慎,(从不)不以(皇帝的近亲)自居。

每日见到皇上,行家人的礼节。即使平时皇上对他特别尊敬,关系特别融洽,他坚持为人臣的礼节更加恭敬。

有一天,孝宗问他自己未即位时的事,赵伯圭推辞说:“我老了,不能再记起来了。”再三地问他,他始终不说。

皇帝笑着说:“为什么如此谨慎啊。”于是更加怜爱敬重他,曾经想扩建他的居所,兼并一条湖,建造双层的阁道,有关官吏已经估算了所需材料,因为赵伯圭坚决推辞而废止。

2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3 司马楚之文言文翻译

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第八世孙。父亲司马荣期,是司马德宗的梁、益二州刺史,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杀死。楚之当时十七岁,送父亲的遗骸回丹阳。适逢刘裕诛灭司马氏亲属,叔叔宣期、哥哥贞之一同被杀。楚之于是藏在和尚中渡过长江。从历阳向西进入义阳、竟陵蛮地中。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楚之)又逃亡到汝水颍水一带。

楚之年轻时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与司马顺明、道恭等到处聚集党徒。等到刘裕自立为皇帝,楚之谋求报复,聚集党众占据长社,归附他的常常有一万多人。刘裕很怕他,派刺客沐谦杀害楚之。楚之对待沐谦很厚重。沐谦夜间假装生病,知道楚之必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楚之听说沐谦生病,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去看望他。沐谦感激他的心意,于是从卧席下取出匕首,把情况告诉他,说:“将军被刘裕顾忌和畏惧,希望不要轻率,而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息说:“如果像所说的那样,即使有防范,恐怕也会有所失。”沐谦于是委身事奉他。

跟从世祖证讨凉州,因功被赐给奴隶一百户。义隆派遣将领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任命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统领关中各军从散关西进,打退方明,俘获崇之。仇池平定而后返。

皇上讨伐蠕蠕,诏令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促运输以接济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劝说他攻打楚之等用以切断粮食运输。蠕蠕于是派探子进入楚之的军中,割下驴耳而去。有报告失去驴耳的,将领们无人能明察。楚之说:“一定是探贼割下它作为凭证,贼军将要到来。”当即指挥军士砍伐柳树修筑栅栏,浇水使它结冰,栅栏修好而贼军到来。冰层厚实而栅栏坚固,不能强攻,贼军于是四散离去。世祖听说后嘉奖了他。

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闻名。和平五年逝世,当时七十五岁。高宗怀念惋惜他,让他陪葬金陵。

4 翻译文言文于令仪训盗从良

译文:

曹州人於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於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於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於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於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於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於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於成了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於令仪是名善士。於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於伋,侄儿於杰与於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於家现在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5 江孚的龙虎台赋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龙虎台去京相远百里,在居庸关之南。

右接太行之东,地势高平如台,背山而面水。每岁车驾行幸上都,往还驻跸之地,以其有龙盘虎踞之形,故名耳。

猗欤太行之山,呀云豁雾,结元气而左蟠。于赫龙虎之台,摩干轧坤,魁群山而独尊。

其背崔嵬突嵂,森冈峦而拱卫。其势则昆仑 ,仰星辰之可扪。

白虎敦圉而踞峙,苍龙蜿蜒而屈盘。状昂首以奋角,恍飙兴而云屯。

其北望则居庸嶻嵲,烟光翠结,攅峰列戟,断崖立铁。踆乌飞而不度,古木樛以相掣。

其下视则涨海冲瀜,飞波洗空。风帆浪舶,往来莫穷。

想瀛州之密迩,睇三山之可通。彼呼雁戏马,适足彰其陋;而眺蟾望屋,曷足逞其雄!岂若兹台之不事乎版筑,而靡劳乎土功也。

想其嵚岑埼礒,曼衍迄峙,形高势平,背山面水。巨灵献其幽秘,归邪护其光晷。

何嵩华之足吞,岂岱宗之可拟。此所以通光道于上都,揭神京之外垒。

匪松乔之敢登,羌乘舆之攸止也。至若四黄既驾,卤簿既齐。

方玉车之万乘,蔚翠华之萋萋。载云罕与九游,光彩绚乎虹霓。

山祗执警以广道,屏号洒雨以清埃。朝发轫于清都,夕驻跸于斯台。

明四目以遐览,沛仁泽于九垓。眇轩辕之梁甫,屑神禹之会稽。

雄千古之盛典,又何数乎方壶与蓬莱!慨愚生之多幸,际希世之圣明。虽未获睹斯台之壮观,敢不慕乎颂声!遂作颂曰:杰彼神台,在京之郊。

金城内阻,灵关外包。上倚天倪,下镇地轴。

太行为臂,沧海为腹。崇台峨峨,虎以踞之。

群山巃 ,龙以翼之。于铄帝德,与台无穷。

于隆神台,与天斯同。崇台有伟,鸾驾爰止。

天子万年,以介遐祉。

6 杨再思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对曰:“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鞍马称是。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其年薨,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子植、植子献,并为司勋员外郎。再思弟季昭为考功郎中,温玉为户部侍郎。

译文: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贫困之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年(694),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695),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他为人巧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定称扬赞誉。但是他待人恭、处事慎,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有人问杨再思“:您名高位重,为什么卑躬曲膝如此呢?”再思答道“:世路艰难,直者受祸。如果我不这样,何以全其身?”长安末年(704),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受审,司刑少卿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昌宗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申理宗昌的案件,在大廷之上问宰相道“: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杨再思回答道:“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恢复了昌宗的官职。世人看重桓彦范,看贱杨再思。当时左补阙戴令言做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嗤笑他。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之兄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面似高丽人。”杨再思欣然,并剪纸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还有一次,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别人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

长安四年(704),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册令顺天皇后使,赐五色绸缎五百段。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旨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之冤屈,致使王同皎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堆积吏部尚书。景龙三年(709),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

7 晋书陆晔传 文言文翻译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

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追赠侍中、车骑大将军,谥曰穆。子谌,散骑常侍。

(译文)(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县人。伯父亲高兴,吴吏部尚书。父亲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范晔少有名望,堂兄机常常称赞他说:“我们家世代不乏公了。”居丧,以孝闻名。同郡人荣誉与同乡书说:“士光呼吸仅属,担心他的性命,说他伤心了。“后来察举孝廉,除永远、乌江两县县令,都不去。元帝开始镇守左边,征召他任祭酒,不久补为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有病为由不接受。参与讨伐华轶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升任太子詹事。当时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应该同时用南方人,范晔以清廉著称,于是拜授侍中,调任尚书,领本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壶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位为江陵伯。帝身体不适,鞋和王导、壶、庾亮、温峤、郗鉴都受顾命,辅佐皇太子,改入殿领兵直宿。遣诏说:“晔操守清廉忠贞,历职显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亲,忧国如家,岁寒不雕,体自家风。已经委托给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授散骑常侍。”

成帝即位,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一百人,常侍照旧。苏峻的困难,刘晔随皇帝左边石头,行动正直,不以凶威改变。苏峻让刘晔吴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卫禁城。匡术以苑城归顺,当时共同推举陆晔督察宫城军事。峻平,加授卫将军。给兵一千一百名骑兵,因功劳升爵为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

咸和年间,请求回乡拜祖先的坟墓。有司上奏,旧制度给予60天。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反驳说:“晔内心道德,清一的心,受托付的重任,在台司的位置,既然蒙诏答应回家探望填坟,大臣的义原在忘记自己,怎么会有时间就回来,没有约定一定远。我认为应该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天。皇帝听从了”,刘晔于是回家。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追赠他为侍中、车骑大将军,谧号穆。儿子萧谌,散骑常侍。

《百度文言文翻译》

8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译文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的翻译;急求 [ 标签:桂州,裴中丞,翻译 ] 回答:1 人气:84 解决时间:2010-02-26 13:32 网友完善的答案大凡以观赏游览而著称于一代的名胜,不过局限在一个地方,有的能够旁及周围,就被认为是特别突出的了。至于不必远道跋涉,不必登高临险,山环水抱,四面风景一样优美,争奇竞秀,各不相让,遍行天下而无处能比的景观,只有这里能称得上。

桂州有许多钟灵毓秀的山,拔地而起,峭然耸立,遍布郄野。州衙左边有条漓江,江中有一片陆地叫做訾家洲。大凡岭南的山川,直通大海的,都在这里出现了,但古往今来没有人知道。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到桂州,总管二十七州的军政大事。从此盗贼遁迹,奸邪扫清,德行惠政,遍施于民,到任一年,政教有成,人民富庶。当时正值天子平定淮夷、河朔的叛乱,告喻天下百官,裴公为表示庆贺,便聚集同僚属吏,登上訾家洲游玩。他四处观望了很久,深为这里的风光以前为人所忽略而遗憾。于是他付给洲上的居民很多钱,让他们搬到别的空地上去住,然后伐掉恶木,砍光荒草,前前后后指挥谋划,使这里的景色变得赏心悦目。面对美景,人们忽然像飘浮在空中,腾云驾雾,凌虚驭气。这里群山环抱,两江相缠,山岚江雾,隐含光辉,环视四周,处处宜人,平常所未看到的景致,突然都出现在眼前,好像是飞舞着、奔跑着,同游览的人一同来到。于是裴公经营建筑工具,筹集材料,考察方位,确定施工方案。在南面建起一座燕亭,伸展的屋宇,下垂的屋檐,走廊、更衣室相连,四周仿佛是一所房屋。北面建起一座高轩,用来登临、眺望远方。左边浮起飞阉,右边列着闲馆。在江面上排列小舟联成桥梁,随波起伏。视野包含着漓山,涵容着龙宫,往日以为很大的东西,现在仿佛都藏在亭中。太阳从东方升起,云烟向西方飞去,海上的霞光,岛上的雾气,都来增添景致。在这些景物的空隙之处,则有月槛耸立在曲折的溪流之间,风榭显露在幽静的竹林之内。白天的风光已经够美了,又加上夜晚另有一番景象。群星密布,白茫茫的雾气四面笼罩,深远莫测,瞬息万变,人们好像和安期、羡门一起超脱于尘世之外。那么,凡是以观游而著称于天下的,还有不折服、不退让、不推崇这座亭子的吗?

亭子落成,大开酒宴,酣畅至极,人们纷纷致贺。大家都说:以往被人们忽略的名胜,必定藏在深山幽谷、人迹罕至之处,好事者后来发现了它们,就当作自己的功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处胜景,面对着州城,靠近市区,车马行人早晚经过,千百年过去了,也没有谁对它另眼相看,一旦被发现,就高出其它地方,即使有人博览万物、能言善辩,也不能举出超过它的名胜。既然这样那么人的心机眼光,果真有深远独到、非常特殊、旁人所不可及的吗?若无桂山的灵秀,就不能有此奇伟的景观;若无这訾家洲的空旷,就不能极目远望;若无裴公的眼光就不会有此独到的发现。唉,造物者设置这个洲已很久了,而它现在才尽显妙处,我怎么能不加记叙呢?

战争概述:公元184年二月,太平道人张角鼓动三十余万太平道信徒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和各地豪强纷纷起兵镇压起义,五月,颖川黄巾军围攻长社,久攻不下。东汉名将皇甫嵩用火攻,与来援的曹操、朱_一起歼灭颖川黄巾军主力,截断了南、北黄巾军的战略联系,使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迅速被扑灭。

将帅星数:皇甫嵩曹操朱_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65☆战争类型:火战皇甫嵩告诉黄巾起义军,放火,就要放得有技术含量,只知道烧房焚寨,实在算不得什么本事。

战争深度解析:公元184年的春天很明媚,龙虎山的清一道人带着两名童子,背着他三年来精心炼制的长生丸下山了。

清一道人是五斗米道创造人张道陵的弟子,长期隐居龙虎山,一心炼丸,修习道家养身之道。

当然,说不闻世事是不可能的,神仙也得偶尔食食人间烟火、何况清一道人不是神仙,他偶尔也下山,到洛阳几个王室贵族老熟人那儿逛荡,兜售他炼的长生丸,除了丹丸,清一道人的房中术理论修为也很高,洛阳那帮有钱有权的老男人非常喜欢,每见清一道人,如迎神仙。

刚走到山脚,就遇到了常上龙虎山打柴的樵夫。

哎哟,我说老神仙,这个时候你怎么还敢穿着道服打扮出山?樵夫上山常到清一道人的观中讨茶水喝,算是老交情。

穿道服怎么了?清一道人不解。

现在外面到处都在造反,据说是一个叫张角的道士带的头。现在官府只要一见道人,就抓起来,喀嚓!樵夫朝脖子比了比手势。

清一道人欢快的心情一下黯淡下来,该死的张角,不炼丹造丸修求长生之道,造什么反,道友们的脸都被丢光了。

他看看童子身上紫葫芦里背的长生药,摇摇头,说徒儿们我们回山吧。

此时的天下,人们想着的不是长生,而是保命。

道教虽然尊崇老子为始祖,道系神仙也以太上老君为尊,但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和后世所称的道教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子创立的道,是一种哲学,一种思想流派,一种治国方略,而道教则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

最原始的道教从业人员有两种,一是古代在搞祭祀活动主持活动的人员,一是秦汉时炼神仙长生不老丸的方士。到了东汉,这两类人趋向合流,把方仙道与黄老学充分结合,形成了道教。

第一个公认的道教组织是张道陵在蜀汉地区创立的五斗米教;张道陵,字辅汉,又称张天师。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令,后先后隐居北邙山、鹄鸣山,再后赴蜀汉地区创立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在道义上崇尚长生,修习养身术,主要业务工作是炼丹。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广收信徒,五斗米教施行会员制,入会一次性交纳五斗米,终生享受张道陵的符水咒法的医疗保障。

五斗米教的发展非常快,在蜀汉的信徒非常多,张道陵的孙子张鲁还成为了三国时期占据一方的诸侯。后来五斗米教又被称为天师道,演变成正一教,成为道教最重要的流派。

比张道陵稍晚些的张角建立太平道教的时候,对道家的养身甚至炼丸理论都不感兴趣。

他对刘姓王朝的江山更感兴趣。

基于这个目的,他这太平道连五斗米的入会费都没有,免费加入,即可享受大贤良师免费的符水咒法为手段的医疗保障,并免费听取讲座洗脑。

门坎低了,太平道的生意也就比五斗米教要好。张角传教十余年,在东汉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收纳了几十万会员。

张道陵或张角的一碗符水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实在是因为在当时的东汉政府,连一碗符水的恩泽都没能给予最底层的百姓。

有鉴于西汉末王莽改制给天下带来的动乱,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并没对西汉末年存在的豪强并起、土地兼并问题做多大的改革。经过最初几十年的稳定后,这些问题又再度浮现,并且更为严重。

到了东汉中后期,宦官当政,外戚掌权,十二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的汉灵帝刘宏放心地把江山交给十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打理,自己迷恋于后宫围裙之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自己后宫设立的市场。

东汉王朝背负着一个又一个政治毒瘤艰难运行着。

外事也不消停。对羌人的三次大规模征战,花费了三百六十亿钱,掏空了东汉王朝国库里的银子。还有对鲜卑人的战争,对南方蛮族的镇压,都让东汉帝国疲于奔命。

农民起义,对于东汉的高官和皇帝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流民、饥民,吃不上饭甚至已经人相食的百姓们起来造反,太天经地义了。

从公元108年到147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有十七起之多,称王封帝、占城掠寨,一浪接一浪,高潮迭起。

所以司徒杨赐向皇帝报告说太平道人张角广收信徒,欲图谋不轨时,皇帝对这份报告丝毫不重视。发点符水,开坛讲道,随他去吧。只要不动武,什么都成,皇帝一天该操的心太多。

张角很舒心地把太平道的组织发展壮大。到公元184年的时候,他的组织已经有三十六家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经理,大方万余人,小方也有七八千。

时机成熟了。张角毕竟是道教大师级理论学者,懂得为即将掀起的起义找理论依据,抛出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都比较流行的五德始终说,四处散播汉运已衰的谶语,编了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顺口溜四处传唱。

张角认为,要么不反,要反就来场大的。他把时间定在了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全国各地三十六方一起举事,大家风风火火闹九州。

全国各地都在活动。如此大的响动,是聋子都能听到了,但此时的东汉王朝,皇帝的耳朵比聋子还聋,而在十常侍的打击下,朝臣也人人自危,没人多几个脑袋管此等闲事。

但纸毕竟包不做火。起义正在紧锣密鼓策划时,中平元年元月,张角一位叫唐周的弟子叛变,向朝廷举报了这起铺天盖地的大暴动。东汉政府这才开始注意已经成气候的太平道,在洛阳捕杀了张角的重要助手马元义,并在各州郡追捕太平道主要***。

没有时间了,张角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正式爆发,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张梁封为地公将军,张宝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渠帅一起举事。

尽管没有达到张角所希望的九州并起,但经过长时间的有组织有预谋的策划,在水深火热中的流民的怒火燃烧起来特别的猛烈,全国各处被**风暴席卷。

黄巾军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最好的手段就是烧,所到之处,一片狼烟废墟。而对豪强劣绅,也只有一个字杀。

张角和他的黄巾军只知道自己需要推翻什么,不知道应该建立什么。

军事上,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颖川、南阳三个地区。冀州的黄巾军由张角、张梁、张宝率领,颖川、汝南、陈国一带的黄巾军由波才、彭脱率领,南阳黄巾军由张曼成、张弘率领。几支义军中,离洛阳最近的颖川黄巾军对东汉政权的威胁最大。

火烧眉毛了,终于还是惊动了在后宫做买卖的汉灵帝,不得不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借此次起义,众臣向十常侍发难,纷纷弹劾十常侍误国。

会议虽然没有达到众臣所指望的斩十常侍的结果,但为平息众怒,灵帝还是恢复启用了之前被十常侍打压的很多大臣,宣布解除党锢,并将皇室的财物捐献出来用以装备军队,暂时缓解了内部矛盾。

黄巾军虽然有三十多万之众,但是起事后却是各自为战,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和联系。张角除了搞出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后,没有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义军所到之处未能有效制止烧杀抢掠,破坏性巨大,把中小地主、平民、工商阶层也都驱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镇静下来的东汉政府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_为右中郎将,率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共四万人,剿灭颖川黄巾军;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部围剿冀州黄巾军。

公元184年四月,朱_率先抵达颖川,与黄巾军波才部激战,不敌士气正盛的黄巾军,战败退却。皇甫嵩看情势不对,率军进驻长社,坚守。

五月,波才率主力围困长杜,皇甫嵩率部坚守长社,一边伺机寻找黄巾军的破绽,试图一举破敌。

当皇甫嵩观察到驻扎城外黄巾军的大营时,大喜。

黄巾军领导者中,没几个人读过兵书,犯了兵家之大忌,将营寨扎在山林草木葱郁处。

破敌,他只需要一样东西风。

皇甫嵩等来了风,而且是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

他派精锐将士秘密出城,趁风放火,而城上的官兵则点燃火把在城头呐喊助威。一时黄巾军大营火光四起,士卒惊乱四走。皇甫嵩率部出击,朱_此时也率部赶到,曹操也率领一支援兵杀到,三支队伍里外合击,大破黄巾军,歼敌数万。

长社一战距黄巾起义不到两个月,就将黄巾军三大主力之一的颖川义军主力一举歼灭,极大激励了汉王朝的部队,给予了黄巾军沉重打击。

长社一战后,皇甫嵩、朱_乘胜追击波才残部,又在西华大破彭脱部。经过四个月的征战,颖川、汝南、东郡、陈国一线的黄巾被皇甫、朱两人所平。

之后,提前完成任务的皇甫、朱两部,皇甫部北上镇压河北地区黄巾军,朱部南下镇压南阳地区黄巾军。朱_率部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攻克宛城,杀黄巾军领袖赵弘、韩忠,基本扑灭了南阳地区的黄巾军。皇甫嵩率部北上,一举改变了冀州地区战事不利的局面,此时张角已病死,张梁率主力退守广卫。皇甫嵩再次发挥了自己擅长夜袭的特点,在深夜鸡鸣时分发起夜袭,攻破广宗,张梁战死,数万黄巾军被杀。之后皇甫嵩又联合巨鹿太守郭典,于184年十一月在曲阳杀张宝。

至此,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不到一年即基本宣告失败。但黄巾起义也成为了各路英雄尽显身手的舞台,董卓、曹操、孙坚、刘备众多英雄粉墨登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皇甫嵩:皇甫嵩堪称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名将,也是镇压黄巾军的第一功臣,先灭颖川黄巾军,又平冀州黄巾军,杀张梁、张宝。如果没有皇甫将军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本已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平息黄巾三大主力。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皇甫嵩因功被封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他奏请朝廷用冀州一年的田租赡养饥民,极好地稳定了局势。百姓编歌谣称赞这位一心为民的将军。

皇甫嵩在政坛上也是位忠诚而刚正不阿的直臣。征伐黄巾军期间,曾没收中常侍赵忠的超标准住宅,另一个中常侍张让向他索贿五千万钱,他也不肯给。后来导致张、赵二人联合弹劾皇甫嵩,使皇甫被贬。

皇甫嵩得罪的小人不止十常侍,还有董卓。公元188年,凉州人王国起事,围陈仓。汉灵帝任皇甫嵩为主帅,率二万兵征讨。而这次他的助手是董卓,在这位常胜将军面前董卓显得相当低能,董卓说陈仓被围,应十万火急救援。皇甫嵩不听,一看两慢三通过,一天行军十来里,悠闲自在地走了八十多天。

快到陈仓时,王国仍然没有攻下陈仓,得知大军来临只好撤退,陈仓之危遂解。皇甫嵩这时却命全军以最快行军速度追击王国部。董卓又说穷寇莫追。皇甫嵩说我就要痛打落水狗,果然被追上的王国因多日围城而斗志低落,皇甫嵩歼敌一万多,取得大胜。

董卓记仇了,当权得势后将皇甫嵩拘捕入狱,本欲杀害。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和董卓私交不错,几番求情,董卓本人又考虑到皇甫嵩个人威望很高,于是放过了皇甫嵩。

当初皇甫嵩平黄巾后名震天下,汉阳人阎忠曾劝借此机会取代腐朽的汉室,皇甫嵩不为所动。董卓专权之初,他的侄儿皇甫郦也劝其起兵讨伐董卓,皇甫再次不为所动。战场上的皇甫大将军机断谋略,无所不能,在政坛上却相当保守,缺乏野心。

缺乏野心的皇甫将军于公元195年病逝,亦算得以善终。

战争猜想:黄巾起义,有组织、有预谋、有人马、有气势,却为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被东汉政府扑灭呢?当初张角虽然把各州信徒分为三十六方,每方有渠帅,但真正到了起事的时候,却是各自为战,互不支持联系,所以黄巾起义看似壮大,东汉政府却很能容易各个击破。这是黄巾军在军事上最大的缺点。

而起事后的黄巾军队伍纪律涣散,很快失去了人心,没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肯加入,也是黄巾军后继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84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