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刘备评价孙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请问刘备评价孙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第1张

我晕!2楼误人子弟莫?这句话翻译应为:“孙将军(孙权官职为车骑将军)上身很长、下身又短,他最终很难久居人下,我再也不想再见到他了!”这句话体现出了刘备对孙权的惧怕心理,因为古人坐时相当于今人的跪,孙权由于上身长下身短,所以坐这时就比常人要高出一截,给人高出一等的感觉,再加上孙权有大志向,刘备便意识到:其难为下。又由于刘备此刻正客居于孙权处,时刻感受到孙权带给他的威胁,所以他说:吾不可以再见之。

每当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都不缺民族英雄。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一位英雄。英雄的名字叫孙。他是当年常德之战牺牲的三位师长之一,死得非常壮烈。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军人英雄,但仍然为当时孙将军的抚恤金感到愤怒。

孙,江苏人,最初学的是文学。后来,在求学的过程中,他慢慢感受到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到非常愤怒。于是他愤怒地抛弃了文学,拿起了武器,准备用枪保卫自己的国家,用枪唤醒我们中华民族。

孙金铭

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考上军校后,他觉得自己的梦想又实现了一步。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学校也非常努力,非常努力,成绩优异。后来在北伐战争中,他也是一人当值,身先士卒,所以当时从排长提拔为副排长。

孙本人就是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仕途也很顺利。所以他在抗战前就已经做到了副师长的位置,然后来到了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他也上过前线,参加过多次战斗,最后凭借战功晋升为第10军第10师师长。

后来又领兵救援常德。1943年,日军进攻常德,常德战役拉开序幕。当时,孙的第十师与日军激战,双方都死得很惨。这些阵地经常被反复争夺,肉搏战也不断进行。当时,孙的第十师驻扎在常德以南60公里处。

常德保卫战

于是日军的先头部队对第十师团发火了。由于这些部队是日军的先头部队,他们说兵力和火力都不是很强,所以被第10师团击退,因为当时的命令是继续前进。所以孙的第十师打败了日军的先头部队以后,他继续前进,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他突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因此,面对日军的围攻,先生站在阵地的高处,向全体官兵大声疾呼。他说:“我们中国军人现在站在自己的土地下。面对外国对我们的侵略,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如果再退一步,我们还能退往哪里?”我对不起我们老百姓,对不起我们的家人,更对不起我们的祖先。为了抗击外敌入侵,古人可以被马杀死。今天,我们要在战场上流血。今天,我们要证明我们中国军人不比日本军人差。

于是,在孙将军的鼓励和冷静指挥下,双方一度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最终打败了日军。而常德此时被日军包围,冲进去非常困难。而且此时10师的作战力量消耗很大,伤亡惨重。当时,为了孙的缘故,日军叫飞机去轰炸孙的第十师团的团长,并且重重地包围了孙的部队。

后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把想包围自己的日军全部击退,形势转危为安。然而,当时常德城危在旦夕,孙不能休息。一封电报回复他的上级:只要我们一个人还在,就要攻入常德城,救出自己的部队!

常德血战

于是孙的部队集中全部火力,向日军防守薄弱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围绕日军阵地反复交战,阵地几经易手,厮杀声、喊叫声不绝于耳,血流成河。经过几次反复的搏斗,双方的消耗都很大,伤亡也很严重。但是日军还是依靠自己强大的火力守住了阵地。第二天,孙先生亲自率领部队向前冲锋,终于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占领了日军的阵地!

就在孙的第十师团占领日军阵地后,日军重新集结兵力,向第十师团发起猛烈进攻。由于第10师团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过半,所以说当日军再次进攻时,第10师团已经逐渐支撑不住了。此时,部队官兵一直在敦促将军孙突围撤退,但孙已下定决心死。他不仅没有撤退,甚至自己冲回了前线。我拿起机枪向赶来的日军开火。当所有的子弹打完,我拿起步枪,插上刺刀,和日军展开了刺刀肉搏战。但是在连续杀了四个日本兵之后,我被日本人的机枪打死了。他身中四弹,最终倒地身亡。

当他倒在地上时,他仍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喊:我们中华儿女必须牺牲自己来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消灭敌人!杀敌!杀敌!喊了三声杀敌,终于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听说,我活埋了1200个日本兵?

在有关中国远征军和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的传说当中,有一种说法一直流传甚广,那就是在孙将军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期间,孙将军曾将其俘获的1200余名到过中国作战的日本战俘悉数坑杀。

不得不说,从最原始、最朴素的民族情感出发,这个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故事是真TMD解气啊,但是问题还是来了,这个快意恩仇,活埋俘虏的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杀俘真伪

▲抗战时期为我军所俘获的日本士兵

在目前流传的杀俘故事版本当中,流传最多的一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时,孙将军指挥其所部新38师所为;而第二种则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甸作战时,孙将军指挥其所部新1军所为。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说法:

在这个版本的描述当中,该事件发生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众所周知的是,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作战,整体上以惨败告终,十万大军,损失过半。在此期间,中国军队所取得的唯一一次堪称“大捷”的作战,是孙将军所率之新编第38师兵出仁安羌,解救被围英军的救援行动,在仁安羌之役当中,新38师所部向数量多于自己的日军主动发起进攻,在将其击溃之后,中国军队共解救出了被围英军及其随军人员约7000余人。

▲仁安羌大捷形势图

不过,仁安羌战役虽称胜利,但此战歼灭之日军数量根据不同的敌我资料显示,亦只有700-1200人左右(击毙),这样的歼敌数字显然是不可能凑出1200名战俘供孙将军“活埋”之用的。

▲由于受长期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抓获

活着的日本士兵,成为了二战期间

所有与之作战的盟军的棘手任务

来看一个相似的战例,在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国同日本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瓜岛苦战,瓜岛参战美军在前后歼灭了31000余名日军之后,也只抓到了1000余名俘虏。

▲日方资料《大东亚战争史》中

对仁安羌之战的描述

如果真的可以抓到1200余名日军战俘,并将其集体坑杀,那么无论对于参战的哪一方来讲,这都绝对是一件堪称“轰动”的大事。然而在各方战史当中,始终没能发现此种记述。仁安羌战役之后不久,第一次入缅反攻就由于盟军各部动作不一(英军西撤印度),致使整个战线趋于崩溃,也就自然没有大规模捕获战俘并将其活埋的可能性了,因此,此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说法:

44年版本的“杀俘”故事明显比42年版本的“杀俘”故事更加传神,除了杀战俘以外,还加入了美报“披露”、友邦惊诧、震惊世界、威震敌胆等内容……

那么这个传奇的故事是真的吗?我们还是从相对原始的数据的出发,来推敲一番:

▲第二次缅北作战期间,新一军历次

战斗所统计的歼敌资料

根据新一军历次战斗所统计的战斗详报所记载,在整个第二次入缅作战期间,新一军总共所俘日军不过一百余人,这显然没有杀俘千余的人数基础。那会不会是孙将军私下命令将整个战区的战俘集中起来统一杀掉了呢?

▲第二次缅北作战期间,中国

军队的战斗序列

毕竟在第二次入缅反攻期间,孙将军所率之新一军只占我国出兵总兵力的约二分之一,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那么其他部队抓获的俘虏人数是多少呢?

整个作战期间,我军参战各部共计抓获日军战俘310人,此数字距离杀俘千余的门槛显然相去甚远。

▲孙立人亲自观看自己士兵的身体状况

将军之风

撇开客观的人数因素不谈,仅从孙立人将军本人的人文素养出发,战场杀俘也并不符合孙将军本人的行事风格。

孙将军本人的履历可以说是典型的“儒将”生涯,无论是书香家庭的出身,还是从清华园至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求学经历,可以说孙将军所接受的文化与军事教育,都是现代的,西式的,其人文修养,全然不是旧式军阀的野蛮行事风格所可以比拟的。

▲孙将军之父给其的家书

再者,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军(国军虽然初期对待战俘比较残暴,但中后期态度改观)还是共军,其对待日本战俘的态度总体而言也是以怀柔、感化政策为主,滥杀俘虏的残暴风格在中国军队当中并不流行。

▲抗战中为中国军队所俘获的日军

综上,所谓中国远征军残杀俘虏一事纯属子虚乌有的杜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95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