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炒青茶?

如何炒青茶?,第1张

1、洗锅,生火烧热锅。由于茶叶需要烘焙,量也较大,所以最好选用柴火灶。把锅洗净,生火并将锅烧热。

2、炒青。倒入采摘回来的茶叶,用竹筷反复翻动,直到将茶叶炒软。此时需大火。

3、装入簸箕。将炒软的茶叶盛出,装入簸箕。盛出茶叶后,将锅洗净。

4、揉搓(搓茶)。擦茶需趁热,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将手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就不怕烫啦。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啦。

5、重炒并重复揉搓。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同样用筷子来回翻动至,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经过五遍反复炒、搓过程后,将最后一遍搓过的茶,放入热锅内,来回翻动五到十分钟,接近干燥时需停止翻动,避免碎。最后熄灭明火,用灶内余烬烘干即可。

扩展资料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

一、焯水

想青菜炒出来好吃,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青菜一般都有会青涩味,所以在炒制之前一定要焯水。焯水可以很好的去除青菜的苦涩味,加入一点食盐,还能增加底味,放少许油,可以让青菜看起来更加脆嫩,锁住更多的营养。注意焯水时间不要太长,水快要烧开的时候放入青菜,小火炒20秒钟即可。

所以,炒青菜的第一个技巧就是焯水,放盐和油,这样做出来的青菜颜色好看而且有底味,焯过水的青菜一定要尽量沥干多余的水分,方便下一步的炒制。

二、锅烧热

很多人在炒青菜的时候,只烧锅底,而且温度达不到就下入青菜,这样青菜下锅后锅内温度迅速下降,就会让青菜中释放出更多的水分,不利于成菜效果。所以在炒青菜前,一定要把锅烧热,烧到微微冒烟。

锅具的选择最好是比较厚的铁锅,温度保持的更好,大火爆炒,锅内高温会锁住水分,让青菜吃起来更脆嫩。所以,锅烧热也是炒好青菜的一个关键步骤。

三、最后放盐

过早的放盐,会腌出青菜中多余的水分,这样炒出来的菜类似于水煮,味道和卖相都大打折扣。所以在炒青菜的时候,盐一定要最后才放,调味后马上出锅,这样就不会产生太多的水分。青菜的盛菜效果也特别好,吃起来爽脆。

想要青菜炒的好,记住这三点,焯水、锅烧热、最后放盐,每一步都很重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青菜都需要焯水,比如娃娃菜就可以不焯水,焯水反而会让它的清甜口感降低。

  辨别绿茶的外形

  1长炒青的外形要求条索细紧、匀齐、有锋苗,色泽绿润。而烘青绿茶条索尚紧直,有锋苗,显毫,色泽深绿油润。珠茶外形要求圆结如珠,重实匀净,色泽绿润。蒸青煎茶外形紧直,色泽深绿油润。

  2各种名优绿茶更加注重外形,如龙井茶外形必须扁平光滑,单芽形绿茶必须芽形挺直完整,直条形绿茶条索必须紧直如针,曲条形绿茶必须细紧稍卷曲而显毫,曲螺形绿茶必须紧卷曲成螺肉形且十分显毫,珠粒形绿茶必须颗粒紧结如珠,兰花形绿茶必须芽叶分开如兰花,扎花形绿茶必须只只如干花。

  辨别绿茶的内质

  1绿茶香气:一是有烟焦气味,这是杀青温度过高造成焦叶,或杀青机、烘干机漏烟造成烟味所致。二是有油墨、塑料等异味,这是包装材料印刷油墨或包装塑料有异味所污染。三是有水闷气味,这是茶叶在制中堆积时间过长,或烘炒温度过低造成。

  2绿茶汤色:一是黄汤,这是杀青中闷炒时间过长,杀青叶未摊凉,揉捻中重压时间过长,烘炒温度过低或存放时间过长所致。二是混浊不明亮,这是鲜叶带有泥土夹杂物,揉捻过重,烘炒时间过长之故。

  3绿茶滋味:一是有烟焦味,这与香气有烟焦气味造成原因一样。二是滋味粗涩不鲜爽,这是鲜叶粗老或是杀青不足,烘炒温度过低造成。三是滋味淡薄,这是鲜叶嫩度不够,或过嫩,或揉捻不充分所致。四是有异味,这是包装或存放中污染造成。

  看、闻、摸、品辨别绿茶

  1色泽-——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

  2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

  3口味——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

  4外形——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毛峰 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注意事项

  1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碧螺春、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

  2冲泡条索松展的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烫杯后,取茶入杯。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日光萎凋又称晒青,让鲜叶散发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室内萎凋又称凉青,让鲜叶在室内自然萎凋,也是乌龙茶萎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摇青:是乌龙茶(青茶)做青的关键。将萎凋后的茶叶经过4~5次不等的摇青过程,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乌龙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特点,以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炒青:以炒青机破坏茶中的茶酵素,防止叶子继续变红,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现。

揉捻:属造型步骤,即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形成乌龙茶的外形结构。

烘焙:即干燥,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焙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使茶香高醇。

冲泡技艺

如今流行喝乌龙,人参乌龙、冻顶乌龙在茶市里热得烫手。其实,乌龙的"板眼"还是蛮多的,把乌龙喝"到位"也是不容易的事。

(5)喝乌龙茶

乌龙茶制茶的工艺大致步骤可分为:晒青、晾青、摇青、揉捻、干燥和拣梗。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

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四、开汤时间

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市面上的乌龙茶按茶的原产地可分为闽南、闽北、广东潮州以及台湾。

闽南乌龙茶也称溪茶,代表性的名茶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闽北乌龙茶也称岩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代表名茶有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仙等;广东潮州乌龙茶则以凤凰单枞著称;台湾乌龙茶主产于台湾,因为发酵工艺的不同分为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大类。冻顶乌龙、青心乌龙以及文山包种名气很盛,但金萱、翠玉等台茶也开始流行。

乌龙茶香气浓醇而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边缘呈红褐色,中间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但从汤色上区分,闽北茶和闽南茶有所不同:闽北乌龙茶汤色较深而闽南乌龙茶汤色清澈明亮。

买茶的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鉴别,可以避免一些坑

1、汤色

好茶的汤色基本上都要“透亮”,越好的茶汤色越浓厚透亮,而较差的茶汤色比较浑浊暗淡。正如水至清则无鱼,而茶至清则少沉淀物。

2、口感

品茶时,如果苦涩味久久无法消散,一直留在空腔中,苦涩不化,就是所谓的“盯舌头了“,基本上就不算是好茶了。而苦涩后回甘,甘苦交叠,好茶也。

3、味道

一杯好茶的滋味是无异味、怪味和水味。茶是极具吸附性的,在生产储存过程中,稍有不慎,很容易就会吸附其他的异味,而一旦吸附,就基本上无法消散了,茶的本来滋味也就被毁掉了。除了容易吸附异味外,茶叶保存不得当,也容易发霉,从而产生霉味。而水为茶之母,茶和水的完美交融才能够激发出茶的原始好滋味,但是如果茶水分离,有淡腥味,则也算不上是好茶。

4、叶底

正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茶在冲泡后,叶底的状况可以表明茶的好坏情况。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杯盖中,将叶底均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色调均匀、细嫩,光泽好,叶底鲜活基本上是好茶的共同特征。

5、纯粹

一杯好茶品质清高、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绝对是存粹的,除了茶本身的滋味,绝对不含有其他的异物,比如色素或者是农残。

以上是茶臻选为您带来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望采纳,感谢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采制工艺十分考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灵活性很大的技术。乌龙茶品质独具一格,其特点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一节 安溪乌龙茶采摘

一、合理采摘

  采茶的目的是为了采摘更多的芽叶,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好茶,然而茶树的芽叶既是制茶的原料,又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在茶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只有当营养芽不断萌发,使分枝不断增加,树冠才能不断扩大,同时也只有在嫩叶陆续萌发以取代老叶而行使光合作用的情况下,茶树养分才能得到不断补充,提高芽叶的再生能力,达到枝壮、叶茂。采摘的一般原则是:适时采、留叶采、采养结合。根据不同茶类、品种、树龄、树势、季节、土壤和肥培管理等情况灵活掌握。

二、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丰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三、采摘季节

  安溪茶区,气候温各,雨量充沛,茶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刚刚好,后期不粗老”。

四、采摘方法

  长期以来,安溪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这种采摘方法,优点很多,已得到普遍采用。

五、机械采茶

  茶叶采摘在茶叶生产中是一项颇费工本的劳动,一般是茶园管理用工的50%以上。20多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大批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不少茶区出现采茶劳力十分紧缺,采茶工资不断提高,导致种茶效益下降因此,部分茶区采用了机械采茶。采茶机有单人背负式和双人抬式两种。一般工效,比人工采茶提高10倍以上,这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六、鲜叶保管

  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先放在随带背篓里。鲜叶采摘时不要握得太紧,置放时也不要压得太重,应尽量保持完整的叶态,以防鲜叶受损,影响发酵效果。

  鲜叶采摘后,不要长时间置于篓里或袋里,应及时收青运回,置于阴凉处,并翻松鲜叶,防止风吹日晒,叶温升高,保持新鲜度。

第二节 安溪乌龙茶的初制工艺

  乌龙茶闻名中外,有“茶中明珠”之称。故初制与红茶、绿茶不一样,其工艺要复杂得多,它吸取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造原理,在初制过程中既不完全破坏全叶组织,又要轻微地擦伤叶缘组织,要求细胞内含物不完全变化,又有一部分起氧化作用,使鲜叶边缘呈红褐色,叶中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俗称为半发酵。通过如此复杂的工艺过程,引发出独特的色香味。

一、做青阶段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乌龙茶在初制中色、香、味形成的关键。

(一)、萎凋

  分为室内萎凋(凉青)、日光萎凋(晒青)、加温萎凋和人控萎凋四种。

  1、室内萎凋(凉青): 将采回的鲜叶摊放在笳笠上,静置于凉青架,酌情翻动2~3次,使萎凋均匀。凉青一般不单独进行,与晒青相结合,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散发叶面水分和叶温,使茶青“转活”,保持新鲜度;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延缓晒青水分蒸发的速度,便于摇青;三是对晒埒不足的鲜叶,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凉青的适度是:嫩梗青绿饱水,叶表新鲜、无水分。

  2、日光萎凋(晒青): 它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酶的活化,这对形成乌龙茶的香气和去除青臭味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摇青创造良好的条件。晒青温度要求日光柔和斜射,摊叶宜均薄,必要时可“二凉二晒”,时间10~30分钟,其间翻拌2~3次。晒青程度,一般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弹性感。晒青后要再凉青,使其鲜叶“还阳”。

  3、加温萎凋: 阴雨天可采用加温萎凋,如用萎凋槽萎凋,风温40°C以下,叶温不超过30°C,摊叶厚15~20厘米,每10~15分钟翻动一次。时间一小时左右。

  4、人控萎凋: 根据乌龙茶做青工艺要求,采用先进设备,进行人控温湿度做青,其效果很好。

二、摇青工艺

摇青是乌龙茶特有的操作方法,也是乌龙茶特征形成的关键。

1、摇青的作用

擦破叶缘细胞,加速酶促氧化作用;

促进茶青“走水”;

改变水分散发方式,使水分部分从细胞破损处散发;

为叶内各种变化提供外力作用。

2、摇青的方法

摇青转数(时间)由少渐多;

凉青时间由短渐长;

摊叶厚度由薄渐厚。

3、看青 “看、闻、摸、照”四步骤。

4、看青的内容 主要是叶状、叶色、叶温、气味。

5、特殊品种的做青方法

  成茶的品种特征,一部分是各品种鲜叶中固有的,如铁观音的音韵物质,黄金桂的香气物质;另一部分是在做青中保留、转化合成的综合品质。

  做青时,大多采用轻晒青,摇青先轻后重,“保水保青”的措施。

三、炒青工序

  乌龙茶内质“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炒青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分,便于揉、烘等塑形阶段的操作。炒青对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一)、炒青作用

  1、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做青叶继续“发酵”,红变过度。

  2、继续散发部分水分,准备茶叶塑形。

  3、炒青高温使部分细胞爆裂,细胞汁逸出附于叶表面,低沸点青味挥发减少,高沸点芳香物显露,呈现新茶香,叶绿素减少其他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化。

(二)、炒青的方法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2、闷炒为主;

3、快速短时。

(三)、炒青程度

  炒青叶转为暗黄绿色,失去光泽,叶面梗皮有皱纹,叶片柔软,顶叶下垂,手捏略成团,失水率16~22%。并参考以下因素掌握炒青程度:1、茶青发酵程度;2、品种;3、季节;4、嫩度。

四、揉烘阶段

一、揉捻

1、揉捻的作用

  揉捻叶在揉捻中主要是形的改变,揉捻叶在揉桶内受到平压和曲压两种力的作用,茶团滚动,叶子内部受到挤压,发生皱褶,卷曲成条,在通过揉盘最大压力区时,部分细胞扭曲破裂,挤出茶汁,附在叶表上,增加了叶的粘结性,其中水溶性物质组成茶汤浓度。

2、揉捻的方法

揉捻应掌握“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方法,装叶量要适宜,揉捻结束后应马上解块热和散水气,及时上烘。

二、初烘

  初烘即第一次烘焙,可进一步破坏在杀青中残余的酶的活性,继续散发水分,浓缩茶汁,增浓茶汤。烘焙中叶温升高,叶子柔软性、粘结性、可塑性强,便于包揉成条。

三、初包揉

  包揉是安溪乌龙茶制造的特别工艺,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等动作,作用于茶坯,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螺旋状外形,并可挤出茶汁,粘附在叶表,加强非酶性氧化作用,增浓茶汤。

  初包揉可用布巾包揉,也有用小茶袋踏揉,目前很多使用平板包揉机与速包机配合包揉。初包揉后的茶叶要及时解块散热,防止闷黄。

四、复烘

  复烘俗称“游焙”,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并快速提高叶温,改善理化可塑性,进一步为复包揉创造条件。

  复烘应“快速、适温”,控制茶胚适当含水量,防止失水过多,造成“干揉”,产生过多的碎茶粉末。

五、复包揉(定型)

  复包揉是包揉的继续,大多以茶巾各速包茶袋进行操作,在多次包揉中,基本形成茶叶紧结、沉重、弯曲、螺状的外形。

  复包揉结束后,可捆紧茶布,置放一段时间,使已塑成的外形固定下来。

六、烘干

  烘干是茶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去掉多余的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烘干采用“低温慢焙”方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后倒出摊放,使茶叶内的水分再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才能达到足干。

  烘焙的整个过程始终存在着热化作用。定型前,因茶胚含水量高,存在着“湿热作用”。烘干阶段,则多为“干热作用”。热化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的物理特性发生质的变化,叶绿素破坏减少,促进了醛类、芳香物质的形成。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还可生产一季冬茶,冬茶颜色较青绿,滋味也较青,产量不多。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 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凉青、晒青、凉青: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模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3—5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摇青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层白霜。

簸拣: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分类: 生活

解析: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五、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绿 茶 的 种 类

1、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2、炒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3、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等。

4、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等。

绿茶味道清晰,含许多有益人体的茶叶成分,所以一直被视为养身佳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喜欢喝绿茶,认为喝绿茶能延年益寿。绿茶的冲泡方式和乌龙茶一样,只是绿茶含有许多嫩叶,所以冲泡时需要注意小细节 ,以免破坏茶叶成分。

茶壶的选择

绿茶的味道较清淡,适合用瓷壶冲泡,香味较容易挥发出来。

茶叶分量

因为绿茶叶较为膨松,所以茶叶放置容量可以占壶身1/2或2/3。

泡茶的水温

绿茶多采用树的嫩叶,所以不适合用滚烫的开水冲泡,以免破坏维生素或其他茶叶成分,适合冲泡的水温为70—80℃。

泡茶的方式

由于味道清爽,所以不适合将第一泡(温润泡)倒掉。第二泡以后,每增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约可冲泡三次。

煎茶、抹茶和绿茶粉有何不同?

煎茶是蒸青绿茶。冲泡方法和一般茶叶相同,茶汤有海苔香味。抹茶和绿茶粉则是将茶叶研磨成粉末连着茶汤一起喝,也就是近几年流行 的“吃茶”。不过,抹茶是日本碾茶,利用石磨磨成几微米,可以悬浮在热水中而不沉淀,价格很高。绿茶粉则是将茶叶磨成粉状,冲泡后还是会沉淀,茶汤颜色呈淡绿色

常见绿茶品种及区分:

三十种绿茶品种

1、龙井: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产地是浙江)

2、碧螺春茶(产地是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上)

3、黄山毛峰茶(产地是黄山)

4、庐山云雾(产地是庐山)

5、六安瓜片(产地是安徽省六安市)

6、安吉白茶(产地是浙江安吉)

7、太平猴魁茶(产地是安徽省太平县)

8、君山银针茶(产地是洞庭湖中君山小岛上)

9、信阳毛尖茶(产地是河南省信阳地区)

10、顾渚紫笋茶(产地是浙江的顾渚山)

11、大佛龙井 (产地是浙江新昌县)

12、西山茶(产地是广西桂平)

13、敬亭绿雪茶(产地是安徽宣城敬亭山)

14、华顶云雾茶(产地是天台山周围)

15、涌溪火青茶(产地安徽省泾县涌溪弯头山)

16、雁荡毛锋茶(产地是浙江的雁荡山)

17、峨眉峨蕊茶(产地是峨眉山)

18、都匀毛尖茶(产地是都匀县)

19、五山盖米茶(产地是湖南郴州)

20、婺源茗眉茶(产地是江西婺源县)

21、莫干黄芽茶(产地是莫干山)

22、普陀佛茶(产地是浙江省普陀山)

23、径山香茗(产地是浙江)

24:恩施玉露茶(产地是湖北)

25、蒙顶茶(产地是四川蒙山)

26、江山绿牡丹(产地是浙江)

27、竹叶青(产地是峨眉山)

2 8、安吉白片(产地是浙江安吉县)

2 9、 紫竹茶 (产地是浙江长兴县)

3 0、平水珠茶(产地是浙江省平水镇一带)

不同品种绿茶的区分

1、产地区别

这些绿茶之所以成名,之所以品质受到认可,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地:西湖的眉山秀水,太湖的水雾滋润,庐山黄山的高山云雾六安的山明水清,都是打造好茶的原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今天, 大家喝茶,都非常关注,是否为原产地生长的茶,也是因为产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

2、品种区别

品种上的差别也会影响绿茶的品质。比如西湖龙井的龙井43号,是从群体种、也就是土茶中选育出来的,自然品质上佳。同时,有些品种,有很强的适制性。比如铁观音,它的内含物质和茶叶特征,就不适合制成绿茶。一般的品种,就不适合制白毫银针,因为需要芽头肥壮。

此外,春天才的茶叶制成的绿茶,与夏天和秋天的不一样;春天头轮采的茶,和次轮、三轮采的茶也是不一样,膳食纤维含量不一样,茶叶的鲜嫩度都有变化。

3、制法区别

制法上,根据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绿茶有炒青、蒸青、晒青和烘青四种分类。蒸青是最早的绿茶,保持了鲜叶的鲜嫩,但是香气有所欠缺;炒青则成为现在绿茶的主流,香气比较高企;晒青是一种特色,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也受很多茶客喜爱。各种不同的制法,产生不同的绿茶特色。

同时,不同的制法,也会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从而产生不一样的营养和功效。比如,蒸青绿茶,鲜软柔韧,适合做抹茶,可以全部吃下,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不溶于水的内含物质都能够被人体吸收,其功效就更丰富。

4、功效区别

绿茶的总体情况,是收敛性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菌消炎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绿茶不发酵,茶多酚含量高。但具体到各种绿茶,也有所区别。

比如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所以保护神经细胞的功效较强。西湖龙井儿茶素含量比一般的绿茶都要高,抗氧化和抗血管老化方面作用强。信阳毛尖的茶水浸出物(指能够溶解在水里被人体利用的物质)较一般的绿茶要高,也就表明它在绿茶共有的功能方面会更加强效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45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