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手镯的一切,看这一篇就够了

关于玉手镯的一切,看这一篇就够了,第1张

“晶莹绕腕深闺秀,

罗列绚丽锦厅堂。

镶嵌珍异华春色,

谨赠佳人做嫁妆”

“淡浓神会风前影, 跳脱 秋生腕底香”

古往今来诗人不吝笔墨热情洋溢的渲染这种东方女性的古典美感,他们的灵感来源就是玉镯,玉质的手镯色泽绮丽、华贵精美。

尤其那一环清润的玉色戴在纤纤手臂上,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的气质,给人无限的典雅之感。

继上一篇关于扳指和指环戒指的文章受到朋友们的好评,我再接再厉整理了一篇手镯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包含以下内容:

一、手镯的起源和寓意;

二、手镯形式的发展与变迁;

三、现代流行的手镯形式介绍;

四、如何测量合适自己的手镯尺寸;

五、手镯的佩戴和保养小贴士。

手镯,也叫“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圆环形装饰物。材料品种繁多,保存下来的常见有金、银、玉等。在久远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石器时代遗址皆有手镯出土。

圆形的手镯天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中国自古崇尚“圆满”“和谐”,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图腾,和氏璧、平安扣、太极、园林拱门……圆形图腾无处不在。

自从孔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名言传承千年。当圆的图腾遇上玉,古人把它加工成手镯,这就是对传统图腾的最高礼赞。在民间,自古就有「无镯不成婚」的习俗,女儿出嫁时,母亲或者婆婆会送给女儿玉镯作为嫁妆。而玉镯也象征家族传承的传家宝带着亲情的温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此外,古人还认为佩戴玉手镯可以 避邪护身 也可以增强佩戴者的好运气。

手镯从石器时代至今,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态种类也层出不穷,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在久远的时光里流行过的玉镯吧!

走马观花的看完各自形态优美,有的脑洞大开的手镯,是不是觉得古人审美时尚和想象力完全不输现代人呢?

经过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现代人对审美的进化变迁,其实当前流行的玉镯形式并不多,主要有 圆镯(福镯)、平安镯、美人镯、贵妃镯和叮当镯

圆镯,又称 福镯 ,因器型为饱满圆柱形得名(外圆、内圆、环圆),三圆合一寓意圆圆满满,象征生活和事业 福气满满 。这种手镯器型厚实,对材料要求最高,耗损最大,在所有玉镯中成本属于最高的。因为饱满圆润的器型,能给佩戴者一种庄重、成熟、贵气大方的感觉,是最符合传统印象的玉镯器型。但万事没有完美,福镯虽然庄重贵气,但因为内圈也是圆形的原因,佩戴上没有其他类型的手镯紧贴手腕,手部动作稍大就会上下滑动 (因为手镯容易在手腕上移动,佩戴福镯从事体力劳动非常不方便,不做体力劳动即为有福?)可能这也是福镯之名来源之一 。

平安镯,与福镯不同的是,平安镯的内圈是平整的,佩戴更加舒适紧贴手腕,因为内圈磨平了故得名平安镯。这种器型近代才开始流行,比福镯省料,成本更低,佩戴起来轻便时尚,是非常受欢迎的器型之一,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款式都是平安镯类型。

美人镯和福镯一样也是圆条器型,但粗细程度一般只有福镯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取了福镯的庄重典雅,又减轻了福镯的厚重感,佩戴更舒适,是极受欢迎的类型。

贵妃镯相传是因为杨贵妃体态丰满但又非常爱手镯,所以工匠特地为他的手型定制的一款佩戴舒适又美观的手镯。我们说的贵妃镯就是一种圈口呈椭圆形的手镯,其实它是因为材料无法取得正圆做不了福镯和平安镯才会选择制作成贵妃镯,贵妃镯一般小巧精致,因为圈口为椭圆形所以更加贴合手腕,从佩戴舒适度上来讲是最舒适的一类。

叮当镯,这是一类非常细的器型,条宽在3mm-7mm之间,一般为圆条,通常佩戴2个,戴在手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响声,非常可爱。

女人拥有一支玉镯,跟男人爱扳指一样,都是贴身必备器物之一。都说手镯难遇,其实是因为每个人的手腕尺寸不一样,要遇到自己喜爱并且适合自己尺寸的玉镯就是加倍的不易。

1由于人的双手并非完全一样大,左手佩戴量左手,右手佩戴量右手。

2建议在19-21点的时候测量,因为这个时候手指的尺寸更稳定。最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为精确。

3如果选用细线测量法,测量时要选择没有弹性的绳子进行测量。

4年轻人手掌骨节较软,可以有2-3mm的伸缩空间,老年人骨节较硬,适宜选择稍微宽松一点的圈口。

1每个人都是手掌的宽度大于手腕的宽度,所以戴手镯的时候,尤其第一次佩戴的人,会感觉比较疼痛,可以用肥皂泡沫,洗手液等光滑的东西先把手掌润滑一下便于佩戴。

2佩戴时要小心磕碰,剧烈运动前建议取下。

3尽量少接触化学用品或腐蚀性物质,沾有沐浴露无需担心,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4沐浴或洗手无需取下,但要小心手腕被沐浴露润滑后手镯脱落。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墨翠王朝

新疆慢屋和田玉

江苏省苏州市朝隆合

杭州的良渚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没什么特别的物产,风光也不怎么样,但是自从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后,它的名声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响。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为海内外的古玉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特别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

1998年《钱江晚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浙北某地的工地上一位民工发现了一个古墓葬,就瞒着其他人,第二天,天没亮,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古墓里找到了一个良渚玉琮,卖给了当地的古玉贩子,得款两万元。古玉贩子又将玉琮通过走私分子介绍,以1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卖给了澳门的收藏家。据说又有杭州的古玉贩子也染指其中。整个故事曲曲折折,大结局是公安人员抓获了这批贩子,还远赴澳门将玉琮追回,使得国宝未能流失,捣腾良渚古玉的贩子们也鸡飞蛋打,赃款被没收不说,还罚了一笔钱。文章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良渚出土玉器是国家的财产,一般人还是别碰为好。

沁色为黑漆古水银沁,黑漆古沁一般都是高古玉器。

其实,报纸没登这类故事之前,杭州很多古玩商也都是不碰良渚古玉的,他们认为那是“高压线”,还是不要碰的好,搞古玩,什么样的古董不能赚钱,干嘛提心吊胆的“玩”那个。

我喜欢玉,从一开始买到的“福寿如意”就是和田玉。这是真正的“玉”,而其他任何被称为玉的南阳玉、岫岩玉只能叫“玉石”。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选择,最后才选定用最能体现儒家价值观的和田美玉作为“国石”,我们没有理由去背离它,所以除了因为“高压线”之外,从玉质上我也不太喜欢这种“地方玉”。

但是良渚文化的古墓葬,并不像后代的墓葬埋得那么深,5000多年的沧桑又让它们在外表上毫无标记,根本不存在盗墓的问题。

百年前的玉手镯应该是有价值的。当时的东西绝对是货真价实,可能是好玉。

不过最好是提供几张照片看看,否则难以确定其价值。即使古代的玉石也有高货和低货之分,穷人只能买得起垃圾货,即使过一千年也不值钱的。只有玉质好、雕工好的高货才有永久的价值。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那么,跟随我继续来良渚文化看看良渚文化特点有哪些?

文化特征

生活用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良渚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社会进程

良渚文化所处的太湖地区是我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在众多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如三角形石犁和V字形破土器等,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这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由此带动了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因而,制陶、治玉、纺织等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尤其是精致的治玉工艺,表现了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的水平,其他诸如漆器、丝麻织品、象牙器等,均表现出当时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先进性及其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浙江的反山、瑶山、汇观山等等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贵族墓大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软玉硬度在摩氏6~65,虽经几千年埋在土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浸蚀,但其表面除完全受沁成白色石膏状剥裂的硬度较低外,其余部位经阴干脱水后硬底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一般的钢质刀具很难刻人。而仿制者虽对其表面进行了作旧仿沁,使其特征与出土的古玉相近,但硬度这一玉料本身具有的特征,却很难瞒天过海。

把握市场、积累知识和请教专家。

纯粹的爱好者会在心仪一件艺术品之后,没有更多地考虑脱手获利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理财者而言,这样做只能满足艺术欣赏的心,不能达到理财的目的。要理财,就要懂得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而价值是市场产生的,所以收藏理财的第一个要旨便是深入地把握市场。

查阅图书馆、互联网、专业期刊的资料,亲自参加艺术品拍卖会,观摩收藏品集贸市场和专题展览会,这些都是把握市场的具体操作方法。

其次,积累必要的收藏品专业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具备了知识,就会在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同时让自己的眼光更加精准。

察看玉料有无“结”、“线”、“棉”、“沙心”、“沙包”和窟窿等毛病。络,就是玉料上的裂纹。线一般指玉料中的石线。棉,是玉料中呈松软的纤维状的部分。沙心和沙包,指结晶体状的沙地与沙包。这些杂质与毛病就夹杂在玉料中,有软有硬,有粗有细,有的夹在里层,有的直透玉面。从这些毛病在整块玉料中所在的部位和长短、深浅等情况来分析是否还可以保留或利用。对于“络”,凡是可以去掉的一般都应去掉,有些小“络”如不易去掉的话,在设计琢制时,也要避开明显部位或加以遮蔽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57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