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种类及特点

翡翠原石的种类及特点,第1张

翡翠常见的原石品种有山石、半山半水石、水石等,其中山石的外壳很厚,外皮主要以白砂皮、黑乌砂皮、黄砂皮等颜色居多。而半山半水石的外皮很薄,表面比较光滑,个头小,玉质温润细腻,产量比较少。

1、山石

山石是翡翠原石中常见的品种,它的外壳比较厚,主要是经过长时间的河水冲刷所致,颜色丰富多样,一般以白砂皮、黑乌砂皮、黄砂皮等颜色居多,皮壳很硬,表面比较光滑,就像涂抹了一层蜡质一样。

2、半山半水石

半山半水石是翡翠的稀有品种,它在河流中冲刷的时间较比较短,表面还会有一些棱角的部分,但外皮很薄,外表光滑油润,常出高品质的冰种或者糯种翡翠,玉质温润细腻,但个头很小,产量不大。

3、水石

水石是来自于河水中的翡翠原石,经过河水长时间的冲刷和搬运下形成,主要以椭圆形或者圆形居多,外皮比较光滑,水头好,甚至可以通过玉质看到内部的结构,没有沙粒感,瑕疵很少,可形成高品质的冰种翡翠。

翡翠原石的特点有:有皮壳、松花、蟒、癣、雾等。

1、皮壳:

翡翠原石皮壳上有明显的风化颗粒,有的用手可以擦掉,红、白、黄、褐、灰、黑各种颜色都有,不同外壳的表现决定了它们内部纹理的差异,玉壳的一些颜色随着土壤的色调而变化,不同的皮壳表现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皮壳来判断翡翠原石内部的颜色、绺裂的多少、种的老嫩以及底的好坏。

2、松花:

比较稀少的是白色的松花。松花像蟒带一样,都是赌色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同一块翡翠原石上面的松花的排列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翡翠原石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

3、蟒:

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条或者块状物体,甚至缠绕这大半个翡翠赌石,有不同沙粒排列形成,像似蟒蛇、绳索的形态就叫做蟒带。蟒带是判别翡翠原石内部有无绿色的标志之一,翡翠赌石内部绿色的地方凸出来就形成了蟒带。如果蟒带上还有松花那就是更好的兆头,蟒的颜色、走向、形态、倾向都是判别翡翠原石绿色的因素。

4、癣:

癣是指翡翠表皮或内部可以看见有黑色或是黑灰色的条带或斑块等,翡翠的癣形状大小各异,有斑点状、条带状等。翡翠的癣富含铬元素,与绿色翡翠的形成有很大关系,有黑癣的地方很多时候都会有绿色翡翠。

5、雾层:

通常来说,白雾是最好的表现。白雾对绿色的浸透力较小,因此有白雾的翡翠原石内部多见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与内部玉质之间有一层半风化的过渡层,朦朦胧胧的,没有外层的粗糙,也不像内部的细腻,这层过渡层我们称之为“雾”。分为白雾、黄雾、红雾和黑雾、正绿色。

1、翡翠有种。翡翠是由很多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成有大有小,有粗有细。细小的晶体,细到肉眼看不到它们,它们紧密结合,晶体间没有间隙,光线可以无阻碍通过,成为类似的玻璃体。粗大的晶体,颗粒如豆,结合松散,间隙空间大,光线不易穿透,翡翠里面形成局部的不透光,像团团、片片的棉,有的可以看到闪亮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晶体,晶片如苍蝇的翅膀。这些不同质地,大致可分为玻璃种、冰种、蛋青种、糯种、豆种等。种和种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冰种接近玻璃种,有的接近蛋清种,种分的不同造成翡翠在硬度韧度上都有些细微的差距。

2、翡翠有水 。翡翠的水头,实际上是指翡翠的透光度,它是种的表象。作为一般顾客,要选择玻璃种、冰种、蛋清种等老种翡翠。

3、翡翠的天然颜色。 在天然的玉石中,翡翠的颜色最为丰富:白色、**、蓝色、紫色、青色、黑色等,形成了全色的七彩。这些色彩中以翠绿色为上。人们一般也是从苍翠艳丽的绿色认识了翡翠。绿色也是翡翠的生命。绿色在翡翠中千变万化,就是在一块料上的绿,也有不同的表现。大家最欣赏的是阳、浓、艳,活灵的绿。在同一块料上,除了绿色还可能有红色,紫色或别的颜色。有双色的我们称“福禄双全”,有三种颜色的称为“福禄寿”,有四种颜色为“福禄寿喜”等等。

化学成分:钠铝硅酸盐——NaAI〔Si2 O6〕,常含Ca、Cr、Ni、Mn、Mg、Fe等微量元素。

矿物成分: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钠铬辉石、霓石、角闪石、钠长石等。

结晶特点: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毡状致密集合体,原料呈块状次生料为砾石状。

硬 度:65——75。

解 理:细粒集合体无解理;粗大颗粒在断面上可见闪闪发亮的“蝇翅”。

光 泽: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透 明 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相对密度:330——336,通常为333。

折 射 率:165——167,在折射仪上166附近有一较模糊的阴影边界。

颜 色:颜色丰富多彩,其中绿色为上品,按颜色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皮类颜色;指翡翠最外层表皮的颜色,其形成与后期风化作用有关。这类颜色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和灰色,其特点在靠近原料的外皮部分呈近同心状。红色常称为翡;②、地子色:又称“底子”颜色,有底色之意,指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为深浅不同的白色、油色、藕粉、灰色等;③、绿类颜色;指翡翠的本色,这类颜色的特点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有时绿中包含着黑色。绿色常称为翠。

发 光 性:浅色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中发出暗淡的白光荧光,短波紫外光下无反应。

八大场口分别为大马坎场口、帕敢场口、会卡场口、摩西沙场口、后江场口、莫湾基场口、木那场口、南齐场口,翡翠原石特征如下:

1、帕敢场口特点,原石皮壳较薄而紧致,皮壳颜色为灰白、黄白为主。

2、后江场口特点,沙粒细腻均匀,个头较小。

3、会卡场口特点,皮壳灰绿和灰黑为主。

4、麻蒙场口特点,原石为乌砂皮壳居多,有白雾。

5、大马坎场口特点,黄褐色皮壳为主。

6、木那场口特点,质地细腻、皮壳较薄、棉絮明显等。

7、莫西沙场口特点,翡翠大部分都以玻璃底居多。

8、龙塘场口特点,呈黄沙皮和灰白皮为主。

翡翠的品质:

上等品质的硬玉称其为翡翠,色、透、匀、形、敲是一般人观赏或评价玉石的方法,并将玉石分为:玻璃种、冰种、冰糯种、深色老坑、老坑、金丝、油清、豆青、花青、瓜青等。其中以冰种的翡翠为上品,而水分特高、透明度佳的又叫作“玻璃种”。

大部分购买玉镯的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商家会当买家的面敲玉镯,听听看其声音是否清脆不含浊,而以清脆悠扬有回音者为佳。这样做即是欲证明玉石的结晶紧密质地好且无裂纹。

翡翠和其他玉石比起来有什么独有的特征呢?

1、翠性:也称“苍蝇翅闪光”,是硬玉矿物解理面的闪光,结构越粗,翠性越明显。

2、橘皮效应:翡翠的抛光表面上常像橘子皮似的起伏不平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组成翡翠的硬玉晶体的性质与结构,粒度越小,结合越紧密,橘皮效应越不明显。

3、豆状特征:所谓的“豆”是指组成翡翠的晶粒之间的界线,当晶粒的边界明显时,就出现“豆” 的现象,豆状特征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但也有一些翡翠,虽然晶粒粗大,可以分辨出不同晶粒,能够看出粒状特征,但边界线模糊,是由于重新结晶等作用使颗粒之间的结合紧密,同时使透明度得到改善。此外,还可从翡翠抛光的表面上,查找颗粒的边界来识别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

4、色根:翡翠具有多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各自特征的颜色分布特点,翡翠的绿色分布均匀,并常呈脉状,称为“色根”,大多数的翡翠饰品均有色根,但是也有一些高档特级翡翠,绿非常均匀,是没有色根的。

5、内含物:如白色絮状物,黑点,黑块等,也可作为翡翠鉴定特征之一。

所有的宝玉石都有能说明其身份的数据,翡翠也不例外。翡翠的物理光学三要素:翡翠的硬度为:65-7 ,相对密度为:333, 折射率为:166。这是鉴定翡翠真假尤为重要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69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