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
(1)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2)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扩展资料:
分类: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
-田黄石
1、田黄石可以通过看红格来鉴定,真正的田黄石普遍都有红格或红筋,行业内甚至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而红格指的是田黄石在地标条件下,内部被三氧化二铁染成红色的裂隙。
2、此外田黄石也可以通过看萝卜丝纹来鉴定,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石内部时,可看到大多数田黄石内部普遍都有“萝卜丝纹”纹理,这种纹理是鉴定田黄石重要的特征之一。
3、田黄石还可以通过看石皮来鉴定,田黄石的皮色主要有**、黑色、白色,并且皮层厚度可分为厚皮、薄皮和细雾皮,其中黑色皮被称为乌鸦皮,匹白石黄的称为银包金,皮黄石白的称为金包银。
可以测量石材质量,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检测石材质量。
可以确定样品的主要矿物成分和密度。仿田黄石通常造型单调、圆润,缺少不规则凹槽,颜色不自然。天然田黄石质地细腻,色泽柔和,非常自然。黄石是由溪流的浸润,田地和土壤的掩埋,以及百年来内部矿物染色的变化而形成的。田黄石的鉴定可以测量石头的质量,并使用红外光谱仪和其他仪器测试石头的质量,以确定其主要矿物成分和样品的密度。
如何鉴别田黄石?
还可以观察石头形状。岩石的仿形通常单调圆润,表面光滑,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不规则凹坑和沟槽。而且仿石皮质干燥,肤色鲜艳不自然。
如何鉴别田黄石?
天然的田黄石质地细腻,色泽柔和,颜色不均匀,但非常自然。染过的仿田黄太亮,不够柔软,光泽度差。
田黄外观特征:
①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常用褐红、褐**、微透明的塑料来仿造田黄。
主要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
1 仿田黄塑料品无外皮,颜色较均匀。田黄常见外皮,颜色常不均匀,外浓内浅。
2 田黄有萝卜纹、红格(或红筋),透明度不均匀。仿田黄塑料品无萝卜纹、无红格(或红筋),透明度均匀。
3 田黄的密度较大(25-27 g/cm3)。仿田黄塑料品的密度较低(一般105-155g/cm3)。手掂较轻。然而,有时,在仿田黄塑料品中加入金属块,使密度加大了,让人迷惑。
4 仿田黄塑料品,可见气泡及流动线构造,而田黄无气泡和流动线构造。
5 仿田黄塑料品,用手触摸,有温热感。而田黄给人以凉感。
6 用热针触及仿田黄塑料品时,会熔化或烧焦,通常还伴有辛辣难闻的气味。而田黄则无这些反应。
7 用小刀片刮样品时,田黄呈粉末状脱落,而仿田黄塑料品,呈片状脱落。如何买到真正的田黄石
刘灼 《收藏界》2005年12期
痴爱田黄石的人真是不在少数。有的石痴,什么品种的石头都有了,独缺一块镇店的“石帝”田黄,问其原因,答曰:“几次忍住了,就是不敢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防不胜防呀。你按上了书的作样品去买,而书上80%都是假的;你听信上了鉴宝节目的所谓专家,而专家也只是炒作自己,成了售假的专家。我怎么敢买,我到哪里去买呀!”实际上,流通市场上真正田黄石确实不多,有的人夸口藏了几十块,千把块,结果一检测,连地开石都不是,一点也不沾田黄石的边。其实了解田黄挖掘、雕刻、销售的脉络,寻根逐源地买到一块心仪的田黄绝不是一件难事。
田黄石几近绝产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田中挖出一块好的田黄石绝对是一个偶然,凭的是运气。因此,一些新的田黄石作品的诞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农雕刻家近十几年来的存石,且数量并不太多,用一块少一块。从福州以外其他地方买时就应更加谨慎,要考虑你的卖家有无正常的来货渠道,事实上我的一个朋友买的假货的最大来源是天津、安徽。再有田黄石作品必是名家之工,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价逾黄金数倍。人们在雕刻时,一刀一痕也得思前算后,构思取题,反复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险的,所谓“雕人睨视不敢琢”。市场上的赝品田黄往往颗粒硕大,雕工却十分粗糙,故事不完整,枝叶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来的,明显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现在作品较多的大师也无非是林文举、刘爱珠、郑幼林、郑则评等数十人,且上述作者大都十分活跃,找到他们咨询并不是难事,有的雕刻家如林文举、郑幼林题款有独特的方式和特定的位置,从作者的手法上也可了解部分田黄石的真伪。收藏这些有“来头”的东西,才能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如何收藏到田黄真品呢?
1.一定要找真正懂行的人掌眼,或者多听几个人的意见,如有歧见,为安全起见,则不买,或者到权威机构先鉴定,后买入、后收藏。
2.一定要找一家业内信誉好的公司,订立买卖合同,设立如假全赔或退换的条款,先求自保。
3.到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种展览会上购买,这种展会影响大,权威性强,且往往有大师露面,从选择展品时就为你把了第一道关。
4.从作者本人或代理人手中购买,采取与作者合影、作者亲签证书的方式来确保真品,大师们奋斗半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断不会不珍惜,这又为你把了一道关。
PS:田黄石非常珍贵,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数百年的来挖掘早已基本殆尽。每一块田黄石的出土都要毁掉一块上好的梯田还不一定挖得到,所以今年出土的基本没有。所以楼主要问清石头的来源,如是近期出土的不可信。还有不能抱有拾漏的心里,或是卖家不清楚田黄石真正市场行情,或是卖家家中有事急需用钱,或是不经意的在一个不发达的地方看到了这石头,恰巧让你碰到了……总之江湖险恶,图太小,再者需要见到实物仔细观察。不敢妄下结论,建议还是找个行家好好鉴定一下!
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那么如何如何辨别田黄石呢?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1、 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2、 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 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 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辨别田黄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我所知除了田黄石之外,好像没有其他软宝石,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而且田黄石可以说是在全世界,只有在我们国家的福建寿山才有这种田黄石。而且这种田黄石的产量并不是特别的多,在福建寿山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出产这种宝石,因为外观看上去就是**的,并且是在田地当中发现的,所以才被称为田黄石,这种宝石现在已经属于无价之宝,因为毕竟数量有限,又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挖掘,可以说已经消失殆尽了。
田黄石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女娲当时在补天之后剩下了很多大小不等的灵石,后来女娲在天上巡视的时候,发现福建寿山这个地方的山川环境非常优美,所以把补天之后剩下的灵石埋藏在了受伤当中,所以后人才在田地当中发现了这种特有的软宝石。田黄石被发现也纯属偶然间发现的,有记载说当时是因为一个农民因为担子两头轻重不等,所以随手在田地当中挖,出了黄石都放在扁担的另一头,后来被文学家发现。
田黄石可以说是中国的瑰宝,从古代开始填黄石都用来雕刻,皇上所用的玉玺,到现在为止,田黄石的价格一直在不断的升高,虽然说一种东西的价格升到极致之后可能就会发生泡沫反应,但是天花石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田黄石的资源本身就是非常有限的,到目前为止报价是非常高的,但是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填黄石对于很多喜欢收藏的人来说,还是拥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可能对于我来说并不是10分了解这些软宝石,可能除了田黄石之外还有其他软宝石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所以还需要我们大家不断的去探寻和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