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常认为女性对珠宝天生的喜爱,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物质崇拜。然而对她们而言,那些凝聚了自然和工艺之美的珠宝,意义远远超出了装饰或是财富价值。它们是浪漫故事的纪念品,才华的现实结晶,甚至是表达个性的宣言。我一直觉得,珠宝是女性的第二张脸。
风格塑造者的昂贵道具
在一些风格塑造者的眼中,珠宝那天文数字般的价格被抛开,只留下象征着纯粹的美,成了她们彰显时尚品位的华丽道具。正如当年香奈儿女士不用真假来衡量珠宝的贵贱,革命性地把成串的人造珍珠项链挂在胸前,促成了人造珠宝的流行一般,美丽才是她们追寻的唯一价值。
在欧洲经济大萧条之际,捧红了人造珠宝的香奈儿却又颠覆性地举办了首次高级珠宝展,将所有钻石珍品用铂金镶嵌起来,形成了“彗星”、“山茶”等传世作品。其中一款“丝带”项链,正是用昂贵的材质来诠释日常生活中“丝带”这一常见的物品。“我希望我的珠宝轻盈贴合,犹如缠绕于女子纤指上的丝带。”香奈儿女士解释道。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她对珠宝漫不经心的从容态度。
黄金年代的浮华梦境
它们也许并不真实,但是它们确实真切地存在过—这就是 1920 年代末到 1950 年代末好莱坞黄金年代制造的浮华梦境。珠宝因为这一个个银幕上的故事有了特别的意义,成为一连串浮华梦境的代表符号,那些传奇女星在台前幕后也割舍不了各自的珠宝情缘。其中翘楚,不得不提奥黛丽赫本和伊丽莎白泰勒。
她们演绎着珠宝,珠宝点缀着她们,整体相得益彰,十分和谐。
点缀权力的温柔符号
在女性政治家的世界中,珠宝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的闪亮点缀,更有丰富的政治寓意。
不久前辞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正是不动声色便将珠宝变成其政治隐喻的个中高手。她经常身穿蓝色套装—蓝色是保守党的代表色彩。西装肩部宽大的垫肩设计给她增添了“男性化”以及“强硬”的气质,珠宝则巧妙地将之加以柔和。
珍珠和胸针正是最典型的“女性气质”的搭配,“铁娘子”在几乎所有场合都佩戴着这样的珠宝,其中珍珠更是她的最爱。她曾表示:“你若仔细观察那些穿戴整洁漂亮的女性,就会发现珍珠的重要性。
一件普通的衣服配上珍珠,就能显得气度不凡。珍珠能提亮肤色,让人焕发光彩。”女王拥有 14 顶在礼仪场合用的王冠,绝大多数情况下,王冠只有在正式的礼仪才会佩戴。最著名的大不列颠钻石王冠,是女王的祖母玛丽王后(Queen Mary) 于 1893 年结婚时收到的结婚礼物,玛丽王后在伊丽莎白二世 1947 年结婚时又将之转送给她,以之象征爱情的祝福,更体现了君主制与王权的延续。
近年来,女王常公开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帝国冠,转而更加频繁地佩戴大英帝国女孩王冠这顶较为简单活泼的冠冕。对于年纪较大的女性而言,帝国冠的分量着实不 轻,而其归还伦敦塔珍宝库房保管的手续也十分繁琐。反观女孩王冠,显得轻巧方便,还能根据不同颜色的衣服搭配不同的耳环和项链。这一举动,被许多英国王室 的研究学者认为是君主立宪制越来越年轻化和开明化的预兆。可见,王室传统在某种程度上因珠宝而得到传承,珠宝收藏于女王而言绝非只为奢华,更是政治上一个鲜明的风向标。
结论:珠宝为女性而生,仿佛注定是要相遇的恋人那般,珠宝见证也激发了女性最深层次的美,女性也演绎了珠宝的灵动。
个人觉得源自是人的天性——宝石对人视觉的刺激,令人感到愉悦。
女性喜欢戴珠宝首饰的本质原因,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直到我看到一个国外关于“原始人”的纪录片,里面关于“一粒宝石”的片段。
画面是这样的,原始人在丛林中的泥地里把泥浆涂抹在身上(原因是驱蚊),突然从泥浆中他们发现了一颗颜色鲜艳的石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石头。这颗石头让所有的原始人都很开心。他们围着石头,争着把它混着泥浆黏在自己的额头上。在这个时候他们有了争执,大家都想拥有这颗石头,所以他们扭打在一起,最终最强壮的男人得到了这颗宝石。
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人如果除去欲望、阶级认知、自我实现等诸多因素,喜欢宝石的原因仅仅是“好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从视觉上被宝石吸引。
那大家好不好奇,这颗宝石最后怎么样了?
那个最强壮的原始人拿到宝石之后就把宝石送给了他的女人。
因为在原石时期,男人求偶的方式就是要带着礼物,比如一条鱼,一块肉,女人接受礼物之后男人就要发出低沉有磁性的声音去吸引女人的注意力,礼物越丰厚,声音越有魅力,求偶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对男人来说,求偶成功比佩戴珠宝来带的快感要大的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强壮的男人会用自己辛辛苦苦打架得到的宝石来换取女人的芳心,而不是自己先佩戴。
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趋于文明,有了马斯洛的多层需求。但无论是出于社交还是自我赠礼的目的,珠宝都可以让人获得一种美好体验。这种体验来自对“美”的满足,来自于精致的感受,来自于自我取悦,有或者是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喏,你看,我实现了自我价值。”
但论本质,还是因为“它好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