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举行朝会时,通常会发现臣子与皇帝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长长的佛珠,在清朝也叫朝珠。而这种朝珠却未在其它朝代出现过,是清朝时期所独有的。它的作用除了装饰之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用来区分佩戴者的等级,同时也表示了一种信仰,代表着对于佛教的虔诚和上天的敬重。
首先是朝珠的装饰性能,清朝的朝珠是佛珠的改良版,所选的材质一般是沉香木和较为名贵的玉石和玛瑙石,较为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从仪表仪容这方面来说,朝珠作为群臣和皇帝的佩戴物品,在清朝是很受重视的,代表着威严。在精选朝珠的材质后,通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打造出十分美观的小珠子,再串联成串。
例如皇帝佩戴的一百零八颗朝珠有着较深的寓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七十二颗代表着与农事气象有关的七十二候,第二部分的二十四颗指的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第三部分的十二颗代表一年的十二月份。在这一百零八颗珠子中还有四个比较大的珠子,则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佩戴朝珠,且佩戴者所戴的朝珠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以用来区分官员的阶品。
按照清朝的制度,朝珠是威严的象征,只有文官五品以上和武官四品以上、后宫嫔妃和皇帝等才有资格佩戴朝珠,未经允许私自佩戴时反而需要接受较重的责罚。而不同阶品的官员和嫔妃们所佩戴的朝珠种类也有所差异,例如皇帝通常佩戴东珠朝珠,为了凸显身份,皇太后还会在肩部佩戴比较名贵的红珊瑚朝珠。
除此之外,朝珠起源于佛珠,代表着一种信仰,表现了清朝皇室对于上天的信奉和虔诚之心。据有关史料显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如祭拜天地日月时,皇帝就会佩戴与平时材质略有不同的朝珠,以表虔诚和敬重。依靠这种信仰,也有助于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治理。
其一数珠主要是为了让佛号清晰,佛家里念经,念哪部经,念了多少句或多少变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每念一句手里数一颗佛珠,如果有事中断了也不会忘记念到哪里了。其二因为拨念珠是一种象征,这样可以使拨珠者心境更加的纯净,更加的安详。这就符合了佛的信念,以纯净安详的心去渡化一切迷茫的人。
佛珠,是用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在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来记数摄心的随身法具。印度自古以来便有用璎珞曼条缠身的风俗,由些演变成念珠的使用,所以古代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带念珠的习惯。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含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佛珠108颗每颗的含义: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3、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6、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0、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3、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5、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9、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0、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2、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3、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6、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8、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1、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2、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3、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6、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37、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8、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9、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0、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3、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6、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9、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5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
5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4、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8、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9、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6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6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6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63、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4、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5、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66、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7、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6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6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0、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7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72、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4、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7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77、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8、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79、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8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8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3、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8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5、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8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88、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8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9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9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2、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9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9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9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96、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7、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98、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99、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00、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0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03、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10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0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10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07、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08、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念珠主要是拿来念佛的时候数数的的,带在手腕上的功能应该也是这样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 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经文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关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亦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可以肯定地说,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二、名目繁多--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均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做。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 “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的庄重。
下面介绍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称。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三、意蕴深远--佛珠的数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四、异彩纷呈——佛珠的质料
佛典当中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下面将佛经中所举的佛珠质料加以说明:
《陀罗尼集经》卷二载佛珠质料有金、银、赤铜、水精、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载佛珠质料有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载佛珠质料有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今多以《般若经》中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为准。
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 “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一)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着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二)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属于贵重一类。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宝石名贵,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之人是无法得到的。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有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方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翡翠为优质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优质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那种象征吉祥,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的功效,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三)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例举出不少的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缅茄、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木患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多为人们所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 “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用来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深红发亮,是不可多得的随身法宝。
木木患子,亦称作无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
椰,古书中或作为“木牙”,“木邪”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答案补充 呵呵 佛头是不算在里面的
清朝官员佩戴的不是佛珠而是朝珠。朝珠是清廷冠服佩饰标准。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作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源于藏传佛珠。
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
朝珠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确立于顺治帝入关后,随着服饰制度渐趋完备,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28年编撰的《钦定大清会典》之中,以示郑重。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成为皇帝对文武百官的赏赐以示恩重。
扩展资料朝珠佩戴等级
朝珠的佩戴方式有严格规定,有封号的妇女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历代皇后和太后的画像中也是如此。而男子在任何场合只佩挂一盘朝珠。
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皇帝祭天坛时,穿蓝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坛时,穿明**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腊朝珠;在日坛朝日礼时,穿红色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在月坛夕月礼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
此外,根据亲贵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数量、珠子和丝绦的质料均作了详细规定,以显示不同的地位。譬如东珠(一种珍稀的珍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他人等佩戴或拥有均属僭越,这也是存世东珠朝珠稀少珍贵的原因。
-朝珠
1、十四颗
表示观世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2、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3、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4、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5、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6、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7、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8、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9、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扩展资料: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 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参考资料:
佛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