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矿根本不是什么稀缺矿产。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
戴比尔斯,这可是一家超级跨国公司,超级卡特尔,他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钻石富矿,也就是说,只要是储量稍好的矿源,戴比尔斯都想方设法直接控制到自己手里,或者间接控制在相关利益方的手里。
他在完成垄断之后,就开始想着法子给钻石增加附加值了。说得好听些是广告宣传,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不断用各种报纸杂志、**、电台、明星代言和影视节目出镜来给人洗脑。
戴比尔斯完成垄断之后,就能控制供应端,每年向市场供应多少天然金刚石基本上是由他一家说了算的。要是控制不了供应端,那市场上的钻石价格可就真的变成比石头还便宜了。
另外,戴比尔斯还要不断向大众灌输钻石与浪漫爱情的联系,花钱做有偿新闻,着力描述名人们送给爱人的钻石大小。由于英国在钻石上的垄断利益,女王和皇室也把在公众场合佩戴的珠宝换成了以钻石为主打。
戴比尔斯的这种手段一用出来,仅仅三年就把美国市场销量提高了55%!等到1947年,戴比尔斯开始向着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进军,不断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公众对于钻石的概念认知,他们甚至安排讲师去全国的高中,在学生团体、班级、非正式会议上公开演讲,内容全部围绕钻石订婚戒指,死死的抓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口号不放,拼命洗脑。
钻石的价值其实还不如红宝石、蓝宝石等各种稀有宝石,这种碳结晶事实上并不是什么“恒久远”的东西,钻石也会被刮花、损伤、掉色、氧化变黄,想要品相完好的长期保存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可要是不这样宣传,谁会花钱买一个划玻璃用的破石头戴着啊!总之,戴比尔斯就是通过各种显姓和隐姓广告以及公关活动来反反复复倡导——只有钻石才是任何地方都通用和认可的定亲信物。这种广告投入,除非戴比尔斯灭亡,不然永远不会停止。这是一家离了宣传就活不下去的超级卡特尔。
至于说到保值,1970年伦敦一家消费品杂志做了一个实验,用400镑买了两颗克拉的宝石级钻石,封存在保险箱里九年,这九年里,英国的通货膨胀达到年均25%!按照保值要求,钻石的市价起码要追的上通胀才对,也就是说起码应该卖个3000镑才能保值,可是市价最终只卖了500镑。
至于买了钻石戒指想要原价脱手,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本上当年买,当年卖,回收价格不高于原价30%。那些著名的珠宝商更是根本不愿意回收,主要是觉得,开出低价后对顾客是一种羞辱,还不如直接拒绝来的妥当。唯独能够保值的,只有那些真正稀有的、切割后达到几十克拉的超级大钻石。
说最容易理解的吧。首先天然的钻石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了,挖一块世界上就少一块了。从市场角度来说的话,我是做珠宝工厂的,钻石拿进来,价格就不低了(因为被钻石批发商吃一手)。然后生产加工,成品批发给顾客,品牌店的话。一般就是以批发价的25-3倍出售戒指。这就是所谓的附带上品牌价值了。其实就是以后你有地方找人洗洗戒指啦,修修戒指的,然后钻石的话,一般珠宝店也是这样,由于一般人是不懂钻石的报价的,没研究过,商家一般怎么报价都行,所以不是真正是贵在乱报价上了,比如一般正常我们卖5000一颗的钻石。放到品牌店里卖差不多就要10000左右了。所以钻石真正就是贵在最后一级上,就是品牌的销售商上。利润也是最丰富的一个环节。
划算。钻戒在购买的时候价格比较贵,调换的时候只能够同品类进行调换,市面上钻石戒指是没有钻石项链贵的,钻戒换钻石项链是划算的。高压碳,即金刚石,俗称钻石,是经过高压的碳元素,人们常将加工过的称为钻石,而未加工过的称为金刚石。
一枚钻戒的价格不仅是包括了钻石的价格,也包含了许多的品牌附加值。比如卡地亚、蒂芙尼那样的奢侈品价格贵的离谱,就是因为它的品牌的价值远远高于了钻石的价值。但是现在真正结婚去购买的钻戒并不仅仅是需要奢侈品来衬托,更多的反而是真情实意和钻石的内在品质。所以裸钻定制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首选,不仅价格实惠,戒指对于他们的意义也更加特殊。Darry Ring的戒指我就觉得很不错,每个男人凭身份证一生只能定制一枚,送给最爱的人,成为了最浪漫的戒指,也为大家的爱情增添色彩,成为了恋人间心照不宣的示爱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