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辨别人工翡翠手镯,先从人工怎么处理翡翠开始

怎么去辨别人工翡翠手镯,先从人工怎么处理翡翠开始,第1张

一、当代珠宝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人工处理宝石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宝石学界面对最大的挑战,不是类似石鉴别问题,而是人工处理宝石技术层出不穷,几乎许多重要宝石均出现人工处理问题。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达,人们生活的改善,对珠宝要求剧增,所以人们就将许多新技术应用到人工处理宝石方面。例如:加热处理宝石;辐射处理宝石;激光处理宝石;入胶、入玻璃处理宝石。现在无论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宝石均面临人工处理问题。人工处理宝石最难识别是因为它的材质是天然的,只不过是将有缺陷或低档的宝石,用人为的方法去加入人为的元素去改进其外观(如改色、改进净度等),提高其售价。它不是完全是假的,材质是天然的,其宝石质量方面是假的,耐久性也可能降低了。其外观可以欺骗人,鱼目混珠,惟妙惟肖,引起业界高度重视。这种人工处理宝石,一般人很难发现,对于普通宝石鉴定师来讲,用一般常用仪器也很难识其破绽,所以宝石专家被迫要求救于更高更新的科技了。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翡翠行业上的问题,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翡翠浸酸入树脂的问题。当时是中国台湾市场开始开放,内地市场也正在开放时刻。在香港市场刮起了“B”货翡翠的旋风,将正在发展的翡翠市场搞得乌烟瘴气,唯利是图的奸商抓住还没有人认识的机会,将这人工处理低成本的翡翠当作A货翡翠卖,利益丰厚,因而发一笔横财。

但同时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损失惨重,使消费者对翡翠失去信心。日本的行业协会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准香港翡翠入口,使翡翠行业收到了不少的摧残。

作为翡翠的学者,作为翡翠文化的传播者,小编不忍心看到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将天然翡翠,入色入树脂并充当天然翡翠出售,欺骗消费者,将天然翡翠扭曲了。这种处理过的翡翠失去了耐久性,过几年就会产生裂纹。对某些人是获取了巨大利润,但对整个翡翠市场打击太大,让消费者没有信心。

二、优化加热处理

1目的

烧红处理玉石已有很长的历史,应用于翡翠上,主要是为了获得较纯红色的翡翠,传统上中国人极喜欢红色,他是吉祥的象征。纯红色在自然界中,极为稀少,往往是翡翠原料皮下的一层“糊”的红色,多带有棕色或褐色,经加热处理后,便能获得较纯色红色翡翠。这种加热处理没有加入任何染色剂,对翡翠的结构及其耐久性无破坏,颜色亦不会褪减,传统上是可被接受的。

2方法

(1)选种:不是所有翡翠均可加热变成红色的,必须是**棕色,或褐色的翡翠;

(2)洗净:需将所有的油渍污点彻底清洗干净。

(3)放在炉中加热:可采用一般的炉,炉面上最好铺上一层砂,以保证加热时温度均匀升降,将要处理的翡翠放在砂层之上。一般加热是在氧化条件下进行,使温度慢慢升高,以后小心观察翡翠颜色的转变,加温至一定高温时翡翠会慢慢转变颜色,看到原来的颜色转变成红色。

(4)浸在漂白水片刻:为了得到充分氧化,有时会将加热之后的样品冷却之后,加入漂白水中浸泡,红色会更加美丽、鲜艳。天然形成的红色,行家称之为生红,加热之后人们称之为熟红。

3原理

带黄棕色或褐色的翡翠,是因为颗粒间含褐铁矿所致。在氧化条件下加热(约200℃),可转换为红色的赤铁矿,也就是得到较红色的翡翠。

4检查方法

经加热处理后硬玉的颜色可以转换为颜色较纯正的红色,但是其透明度较差,这点与天然红色稍有不同,但一般来讲是比较难区分的。行业上一般并不计较红色翡翠有无经过加热处理过的,关键是它没有加人任何染色剂,也没有破坏其作用。

三、染色处理

1目的

决定翡翠的价值主要因素之一,是取决于其颜色多少盒鲜艳程度,单自然中翡翠无色者居多。故自古以来,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对有些翡翠,染成各种颜色,如染成绿色,以提高起售价,也有染成紫色和红色。

2方法

(1)选择适当的玉种,不是所有的玉种都能染得好。

(2)用弱酸洗净。

(3)浸入肥皂粉调和的水中煮沸,然后取出洗净,去油。

(4)将洗净的玉器放在加热炉微加热,跟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扩大颗粒间的孔隙,有时还需抽真空。

(5)浸入化学染料(如氧化铬盐)溶液中,有油剂和粉剂两种,多为有机染料,浸泡时间因种而异,两周或一周不等。

(6)取出放入白矿油中或漂白水中进一步氧化。

(7)清水洗净,在炖蜡。

3原理

翡翠和玛瑙等宝石一样,均是多晶的宝石,是由许多极微小细粒晶体组成的,因此人们采用一种化学处理方法,将宝石浸泡在染色剂中,让有色溶剂慢慢浸入宝石孔隙中和微裂隙,而使宝石致色,这就是染色,有称为“炝色”。

上面跟大家说了那么多的翡翠染色的一些步骤和流程,现在来跟大家说下怎么辨别染色翡翠的方法。

检验染色翡翠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用肉眼全面观察样品,为取得主观感觉:(1)颜色的色调:自然色?绿色偏蓝否?紫色偏红否? (2)找有无裂纹?裂隙中有无染色剂? (3)颜色的分布合理否?种与色是否吻合?

第二步,用放大镜在透光下做点观察——为找证据:(1)找晶体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晶体与晶体边界的颜色是否较深。 1)往往晶体内部颜色较淡,染色的可能性大。 2)晶体与晶体之间边界颜色较淡,不存在染色剂。

紫色翡翠:反射光之下观察紫色与晶体的关系是白色包围紫色还是紫色包围白色?根据我的经验,若白色包围紫色——天然紫色。若紫色包围白色——染色。

第三步,仪器观察——查氏滤色镜观察

观察绿色翡翠:(1)样品颜色显示红色:指示可能有染色剂。 (2)样品颜色显示颜色不变:指示可能没有染色剂。

观察紫色翡翠:滤色镜对紫色翡翠的鉴定不起作用。但是在紫外灯长波下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紫色翡翠是由含锰染料染色,紫外灯长波下,会呈现橙至粉红色的荧光,可以作为指示作用,天然紫色翡翠没有荧光,但是说明的是:天然紫色翡翠有时也可以显示有荧光,这能由于加工过程中渗入一些特别溶液,所以要特别小心。

四、漂色入树脂处理——B货翡翠

我们要鉴定翡翠B货,必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掌握其规律性。

1目的

在工艺上是为达到以下几个效果或其中之一的效果,以增加翡翠的售价。

(1)除黄气:既漂去**的膜。(2)去污底:漂去灰色或黑色的底。(3)去水渍:既漂去白色的沉淀物。(4)改善种质:增加透明度。

2方法

(1)选种:那些种质适合做B或?不是所有种质均可做翡翠B货。例如:

1)要考虑经济效果:既考虑有无不要性做。 2)要考虑工艺效果:既考虑有无可能性做。

早期只要底有脏的翡翠就会用做B货翡翠。例如:

a“八三花青种”:其特点是底色为白色及有部分紫色,会有不规则的暗青色飘花,大多数其质地较粗,很干无水分,若不经人工处理可以无人喜爱,但一浸入树脂其种质改变得透明、晶莹,工艺效果好。所以市面上一直有不少“三八”种B货翡翠的手环供应。由于这种原料多,体积大,所以大量用来做手环,但只要对未做过B货的三八种原料有所认识,就很易察觉到它是否经过浸算入树脂的B货翡翠。

b乌沙种:底往往有许多污渍。有脏,可泡酸,洗去脏,颜色变得鲜艳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乌沙种翡翠均要做。

c白底青种:由于白底青绿色部分一般很鲜艳,其底色为白色,若有**覆盖了白色部分就会降低其美观程度。

d花青种:既有白色底或淡绿底,然后由不规则的绿色分布。若它底色部分有“脏”或“黄气”,也有用来做B货翡翠。

e猫豆种:其节后极粗粒,往往底色较污,如不漂色,其价值低,经漂色后可使其底色较清,而提高其价值。

f铁龙生种:铁龙生种翡翠,是一种新种,现在很多用来做B货翡翠。它不是因为有脏要洗净。主要是级别低的铁龙生种翡翠,颗粒粗、结构松散、不透明、无水分,入树脂的目的是要改善其种质,入了树脂其结构显的比较紧密,透明度也高了,颜色也显得比较鲜艳。

(2)浸入酸:根据所选的样品用水洗净放入强酸中,依不同种质浸入强盐酸或亚硫酸,因种质不同,浸泡的时间也不同,一般要四个星期,根据不同需要所浸泡情况也各自不同,若**污少,浸泡时间也短,受破坏不太厉害,有些则浸泡时间长,并且交替用碱拉力浸泡,这阶段就是翡翠受强酸强碱腐蚀的过程。碱的作用可使翡翠的结构变得非常松散成蜂巢状。既其原来的结构受到破坏,结果可洗的很干净,成为粉玉的阶段。

(3)洗净:用清水将酸洗净。

(4)抽真空:目的在于使颗粒间孔隙无空气,让树脂能均匀渗入。

(5)树脂胶结:由于结构松散,所以需要黏结力极强的树脂来胶结,一般是用环氧树脂,现在用的环氧树脂有很大的改进。

(6)加热:放在锡纸上置于微波炉中加热,目的在于使多余的树脂流出即使树脂凝结。

(7)清理树脂:用刀刮去肉眼能见的树脂。

3如何识别B货翡翠?

根据我的多年经验因“种”而鉴别非常重要,认识翡翠的种是对天然翡翠的各种品种要有认识,你拿起观察的翡翠,首先要看能否恢复其原来是什么品种?有在玉器加工厂学习过的我而言,希望自己学会用肉眼就能识别B货翡翠。

(1)肉眼全面观察

1)颜色是否正常?:经过漂色的硬玉一般显得颜色比较鲜而不够自然及有带黄的感觉。若样品中同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使人感到其绿色与白色界限分外分明或十分截然,绿色部分的扩散不自然。底:太干净。

2)光泽——反光强还是弱:同样质地,A货翡翠的反光较强,而B货翡翠则较弱;在光线下慢慢晃动可以察觉。具蜡状光泽或树脂光泽与未经加树脂的翡翠不同——呈玻璃光泽。

3)透明度——正不正常?B货翡翠由于入了树脂,然而并不可能很透明(玻璃底)。这时给你一种色种质是否配的来,从而有一种印象和感觉是A货还是B货。

(2)放大镜观察——选点观察,主要找证据,自己主观感觉是否对?

1)反射光下观察表面溶蚀凹坑及表面龟裂:由于经过强酸的处理,硬玉集合体中有些抗酸较差的部分,如长石等有可能首先遭受到溶蚀。因此,留下凹坑,在放大镜反射光下可以观察的见,而行话称之为“砂眼”。但要指出的是粗豆种的A货翡翠也有出现砂眼,比例较少而已。经酸处理入树脂的翡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吗,称为龟裂,一般不深,这是B货翡翠重要的特征,这与树脂老化有关。但这不能是结论性证据,小心应用。

2)透射光下,用放大镜观察内部铁染现象:在深色翡翠往往存在有铁染(行内称猫水),裂隙中存在**的铁染现象,证明此成品没有经过漂色,否则不可能还有铁染的存在。但要小心有时会将**染上去,做成**假象。一般经过漂色的翡翠比较干净。

3)晶体结构是否受到破坏:

a天然翡翠结构可以分为粒状变晶结构和纤维变晶结构两大类。

b粒状结构的翡翠主要观察翡翠的晶粒是明显还是模糊不清,天然翡翠结构边界较明显,而经酸腐蚀在用树脂胶结的翡翠则边界不明显,是B货翡翠的特征。

对于纤维结构的翡翠成品,一般是较易观察,其颗粒细长,晶体受到破坏情况较易观察,但可以看出的是其晶体排列受到破坏而且其纤维状晶体失去方向,显得杂乱无章,这是人工漂色处理很重要的标志。其实到了这阶段有一定经验的人已经可以识别到翡翠B货了。

(3)仪器试验方法

1)比重方法:由于经过漂色的翡翠,杂质被带走了而且结构松散,加入一些树脂,因此比原来的比重轻了。一般可以用333比重液作为标准,大多数经漂色的翡翠均轻于333,但深绿色多者则会高于333(则会下沉)。这方法可以得到更多证据说明翡翠是A货还是B货。

2)紫外光灯:观察翡翠的荧光,因为树脂是可激发紫外荧光。观察荧光的颜色,分布情况,强弱特点,有助于识别翡翠B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A货翡翠也可能会有荧光,B货翡翠也可能无荧光。由树脂引起的荧光是奶白色的,由椰子油引起的荧光是橙色至**的,由矿物杂质引起的荧光是局部分布的。一些经过化学处理较深绿色的翡翠,因为含有一定的铁离子,因此压制了翡翠的 荧光性,深绿色B货翡翠无荧光。

3)红外线谱仪:红外线谱仪是较新型的仪器,但价格不菲,用红外线照射不同的物质,其吸收光量子的多少各有不同(既波长的不同)。利用红外光谱仪鉴别B货翡翠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技术,既用透射光方法和反射光方法。

红外光谱仪鉴别翡翠,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又是比较快速的方法。但它只能证明有无树脂的存在。

天然翡翠是钠铝硅酸盐矿物的集合体,不含有机物质,如在翡翠红外线谱曲线中有树脂的吸收谱线,可以证明含有树脂,虽然树脂的种类有很多种,通常用在制造B货翡翠的树脂已知的有四种。

利用红外光谱鉴别B货翡翠是在其他方法,如折射率、比重、结构已经确定样品是属于翡翠之前提下,观察有无树脂的吸收峰来判断的,树脂的红外吸收特征在于2200~3500范围内显示2870、2928、2964、3035和3508 cm-1的吸收峰。所以,只要在2800~3200范围内观察有没有数个强的吸收峰,既可以判别无树脂存在为A货。如果有树脂的吸收峰存在,就说明该翡翠样品中含有有机树脂,也就是说该翡翠当属B货。当然要小心,多做几个点来测试。

五、浸酸染色入树脂处理(B+C)

前面所谈的B货翡翠,其绿颜色是保持原来颜色,无加入任何染色剂。而这里所指的B+C翡翠,是浸酸染色在注入树脂的翡翠,既其颜色经人工加色在加入树脂的,可以说是两重假了。

1制造过程及步骤

第一步:无色或淡色翡翠泡强酸,在泡碱,目的是使天然洗净变松以便可入色入胶。

第二步:方法a):粉玉全浸入染色剂溶液中,使染色液渗入,结果形成均匀色。方法b):用毛笔沾上染色液涂在粉玉之上,慢慢浸透着色,可以任意局部染色。

所用染色剂,绿色有两种:(1)铬盐——滤色镜之下变红。(2)有机染料——滤色镜之下不变红。 紫色:有机染料。 红色:氧化铁。

第三步:灌入树脂。

2B+C(染色入树脂)翡翠的识别

方法与鉴定B货的方法大致相同,一下补充几种识别方法。

(1)肉眼全面观察:取得主观第一印象。染成绿色,颜色往往过于鲜艳,十分不自然,比不入色的B货来讲鲜艳的多,比单纯人工染色的翡翠颜色也鲜艳,因为底经过浸酸十分干净,在人工加色,因此很不自然,很容易感觉出来。染紫色者,可见紫色均匀分布。总之,色、种质关系不符合自然界的翡翠的色、种质关系。很难恢复其原来的种。

(2)滤色镜观察:染有绿色的B+C货,在滤色镜下观察,大部分不显示红色。个别可显示红色。

(3)放大镜观察:与观察染色翡翠方法一样,首先寻找有无微裂隙,颜色分布是否集中在裂隙中,其次,在样品较薄部分观察是否可见绿色染色剂存在,染色剂是否充填在颗粒孔隙中,颜色是否呈网状分布,无论染绿色、染紫色,若见到颜色分布是由颗粒边缘向中心颜色深到浅,可证明是染色的证据。但是对于染紫色时,白光灯管下观察才能呈现真正的效果。

(4)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的观察:红外光谱只能解决翡翠中有无树脂,从而确定是A货或B货,但不能解决有无染色剂的问题。通过可见光谱仪的观察,可以检测有无染色剂的存在。根据我们多年的鉴定经验,染绿色又入树脂处理的翡翠在可见光光谱中,红色区域中明显粗的吸收带,由于它比较靠近红色渐灭的一端,所以不容易观察,必须非常仔细,才能看出。这是检验染色入胶的翡翠的方法之一。

(5)紫外灯下荧光观察:对于染绿色入胶的翡翠,在紫外灯下仍有荧光,但荧光反应为蓝绿到绿蓝,与未染绿色入胶的翡翠的荧光反应稍有一点区别,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分出来。

对于染紫色入树脂的翡翠来讲,它在紫外灯下呈蓝紫色的荧光,与单纯染色或单纯入树脂的荧光反应有所区别。染红色的入树脂的翡翠,由于加入了含铁染色剂,因此它呈惰性反应,没有荧光。

通过以上方法不难测出B、B+C货翡翠,至于用无机填充的B货翡翠,有人在试验当中,并未在市场大量出现,只要懂得因种而鉴别,采取以上除了红外光谱方法也能识破。

六、镀膜处理

翡翠价值决定于颜色和透光性,有不少透光性好的翡翠偏偏又无颜色。有些不法商人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用极薄的绿色塑料披覆在翡翠表面上,使它显翠绿色。因为技术高超,镀在无色透明的翡翠表面的一层塑料薄膜,既薄又光滑,所以肉眼很难发现。用聚光电筒透视也可以看见有翡翠的翠性,曾经使一些人看走了眼而上当。据资料记载,在1990年左右,在中缅边境发现不少这种伪装品,当地人称之为“穿衣服的翡翠”。这是一些国外个别不法商人传入中国大陆的。由于已被人揭穿,目前已少见。其测验方法如下:

(1)在紫外灯下呈现粉蓝色的强荧光,这是由于表层塑料引起的。

(2)浸入溶液观察可见只是表面满层呈涩,而内部完全无色。

(3)用折射仪器测折射率:用透视测出的折射率为树脂的折射率,大约为152(翡翠折射率为166)。

(4)测比重:镀膜翡翠比重与天然翡翠偏差很小,约333(因颜色表面薄层所占很小比重)。

(5)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所获得的吸收光谱与B货翡翠类似呈现含树脂的吸收光谱。

(6)其他方法:热针法测试可闻到烧焦味。

1、酸洗翡翠手镯是指将种水比较差的翡翠用强酸浸泡,使得翡翠中比较薄弱的地方侵蚀溶解,从而使翡翠的内部结构松散,再进行注胶,使翡翠的透明度得到大大的改善。

2、但是,酸洗过翡翠手镯,如果化学染料超标,那这些经处理过的假翡翠手镯,会释放毒素和放射性元素,成品有害元素超过饰品有害元素限量规定,长期佩戴是会对人体有害的。

翡翠手镯高温高温高压除杂质酸洗涤?被酸性擦拭过的翡翠手镯只会对手镯产生反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酸手镯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翡翠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水,浸泡在酸气泡中,导致较少的弱点溶解在翡翠中,使翡翠的内部结构松散,使其更加透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11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