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官老师等十大名家都雕刻的好。
苏工橄榄核雕十大名家有:周雪官老师,周建明老师,宋水官老师,顾永芳老师,谢才元老师,周义清老师,钟惠明老师,须培金老师,陈纪元老师和陈敏老师他们的橄榄核雕技术都是很棒的。
核雕又叫“橄榄核雕刻”,是雕、刻二种创作方法的总称。通过雕、刻手法减少乌橄榄果核上可雕性物质材料,再加以修整刻画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通过雕刻手法,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民间手工艺术。
在苏州有一座神秘的雕花楼,被后人称为“江南第一楼”,雕花楼不仅雕刻精美,而且还暗藏着不少玄机,其中属楼中的“福”、“禄”、“寿”、“喜”、“财”等图案最为隐秘,一般人都难以将它们的所在之处找全。至于它们究竟隐藏在哪里?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东山雕花楼坐落于苏州洞庭东山镇,是当地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据史料记载,苏州东山雕花楼建造于1922年,是富商金锡之与金植之兄弟二人为母亲所建的。相传二人在上海作生意发了财,但其母亲已经年迈,二人为尽孝,才决定为母亲修建一座雕花楼。
兄弟二人特意找来香山帮著名的匠人陈桂芳,让其担任雕花楼的总设计师,不仅如此,他们还雇佣250多名工人日夜赶工,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将该楼建成。
雕花楼内的装饰设计精美无比,称得上是“巧夺天工”,雕花楼全楼的梁、桁、柱、檐通饰砖、石、木雕和铸铁装饰等都十分丰富,号称“无处不雕,无处不刻”,在江南所有的的现代建筑中,可谓是“仅此一例”。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此精巧的设计,花费的钱财也定然不在少数。据估计,建筑雕花楼总共费用折合黄金约为3741两,按照现代金价计算,其造价折合人民币约为4000万元左右。
当时金锡之有意修一座砖雕门楼,陈桂芳当即为其报价3500银元,惊的金锡之连呼“太不像话了!”,由此也能看出东山雕花楼的的投资相当巨大。
估计不少读者对3500银元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小编给您估算一下,清末民初时,一块银元的价值约在200元人民币左右,而3500银元则是整整70万元人民币!怎么样?您肯定吓一跳!不过您可别急着替金家兄弟喊亏,接着向下看,肯定会让您觉得物超所值。
东山花雕楼的砖雕门楼,总共分为三层,可谓是“层次分明”。第一层门楼中坊之上横书4个大字,曰“天锡纯嘏”,其喻意为天赐洪福。
在“天锡纯嘏”的左右两侧的兜肚上,还雕刻着《三国演义》古城相会和古城释疑的故事,以关羽和张飞在古城相会为开始,将蔡阳斩杀为转折点,诠释了桃园三结义之情,并以此喻意忠孝仁义。中层中坊有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的“聿修厥德”,在其左右还绘制“文王访贤”与“尧舜禅让”的故事,意为修德养性。
更为奇特的部分在门楼的最下一层,最下层的上坊为王母娘娘举行蟠桃盛会,以及各路神仙争相为其庆寿的场面,所代表的字为“寿”。其下一层中坊栏中,共雕有10只神态各异的梅花鹿,取古意“十全十美”之意,同时“鹿”与“禄”谐音,所代表的字为“禄”。
下坊所雕刻的场景为唐朝大将郭子仪做寿的场面,他的一生共有7个儿子与8个女儿,众人纷纷躬身施礼为其贺寿的,诠释了古人多子多福的向往,所代表的字为“福”。
除此之外,砖雕门楼的顶脊正中聚宝盆里,还种着一株万年青,寓意为万年昌盛,也是“财”字的象征,在其门楣上方还刻有一个大大的“_”字,寓意抬头见喜。如此一来,几处画作合在一起,便占全了“福、禄、寿、喜、财”5个字,也道尽了主人家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雕花楼的精巧设计,被誉为是“古典建筑的结晶”,也是我国楼阁艺术中的巅峰作品。如今的雕花楼不仅被我国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也同样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大量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连近代多位伟人与名人都来此访问参观。作为“江南第一名楼”,它所展示出的魅力与历史价值是无穷的,因此这座雕花楼也成为了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苏州雕花楼景区
1 关于苏州雕花楼的诗句
关于苏州雕花楼的诗句 1雕花楼的介绍
雕花楼是以木雕及砖雕为其特色的建筑楼馆。古雕花楼在江苏境内只存两处,一处在苏州东山镇,一处在泰州市高港区。高港雕花楼位于高港区向阳支路,坐西面东,由前后两幢各五间的二层主楼和左右各三间的厢楼组成,是一座四方楼。苏州吴县雕花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南方风格的民间住宅,在木雕、砖雕、石雕、建筑构思、造园艺术上集中反映了吴县香山匠人的智慧和才能,艺术价值颇高。
2急求苏州雕花楼的雕花艺术
苏州三大雕花楼之东山雕花楼 东山雕花楼紧靠明代开科以来苏州府第一位状元施磐的故居“状元府第”。
它由当时一位金姓富商,自1922年破土兴建,历时3年,用工26万多个,耗资15万银元,占地2亩,建筑面积2242平方米。雕花楼是一幢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院落式住宅。
游客尚未进门,但见果木掩映之中,矗立着一座高大、陡峭的黑色城堡;四周的风火墙有20米高,遮掩了墙内的一切,使人顿觉其威严、神秘、幽深。整个大楼有前后两进,两个天井,一个花园。
楼上楼下、大厅、书房、客房、卧室、阳台、密室、回廊整体布局巧妙、合理,井然有序。 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雕花楼集砖雕、木雕、金雕、石雕、雕塑、彩画、壁画、匾额为一体,是20世纪二十年代香山帮的典型作品,堪称一座东方建筑的博物馆,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又有西方建筑的时代特点,内涵丰富,美妙绝伦,令观者赞叹不已。人们进了雕花楼,就像进了神话中的琼宫仙府,目不暇接。
在各类雕刻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包含了157则故事。其中砖雕门楼艺术价值最高,木雕的数量最多,雕刻最密集处为前楼大厅。
门楼上部横框部位雕有“八仙庆寿”图,取材于《东游记》。中枋浮雕“鹿十景”,10只鹿10种姿势,或卧、或立、或蹦、或跑、或趴、或蹿、或昂首、或俯视、或屏气凝神、或回首顾盼,充满着柔和蕴藉了闲逸、愉悦的韵味。
鹿是“绿”和“乐”的谐音,这里寄托着庶民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大胆向往,反映了“贾而好仕”、“安居乐业”的社会心理。下枋雕有“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这种子孙满堂的欢乐景象,是男寿的象征。
整幅雕刻构图,疏密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人情味十分浓烈,给观者以“家和万事兴”之感。整座砖雕门楼造型雄伟而秀逸,结构严密而灵巧,题材广泛而协调,雕工精细而古雅,堪称我国砖雕门楼艺术中的精品,且是目前苏州园林中砖雕门楼的代表作。
整个雕花大楼作为江南民间艺人的绝妙佳作,由此可见一斑 苏州三大雕花楼之北张家巷雕花楼 北张家巷雕花楼即沈宅,位于娄门内仓街北张家巷9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宅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分中、西、东三路。
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门厅、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共五进。前三进为苏州一般传统形式,三开间圆作,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结构。
后两进楼厅南北对照,面积相同,左右以厢楼贯通,组成走马楼。两楼面阔皆为三间122米,进深89米。
楼上下四周设内廊相通,楼层内廊出挑。中间石板天井略呈正方形。
楼外立面雕花繁多,雕刻重点集中在楼前出挑廊檐部分,其楼层出挑出方形梁头,两侧面雕花,正面贴雕花板,使挑头产生满雕效果。挑檐头斜撑托脚尺寸特大,采用镂空立雕工艺,从构造上看已失去原有托脚的结构功能,而纯粹起装饰作用。
楼面挑出檐口板等处也满施雕刻,所雕内容有山水亭阁、鸟兽花卉、博古图案等。每处雕刻花纹、内容、造型俱不相同,集中在楼檐部分,雕刻工艺颇为工细,具有浙江东阳木雕风格。
综观此楼建筑及雕刻工艺特点,应为清代后期所构。住宅东路有花厅、楼厅各一,从构造形式上看,时代略早于雕花楼,具有清初建筑风格,很多建筑外立面已改观。
雕花楼虽保存旧观,但雕刻残损严重。 苏州三大雕花楼之山塘雕花楼 山塘雕花楼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雕刻艺术的博览馆。
从雕刻的材料上分,有砖雕、石雕、木雕三大类,其中门厅后面的砖雕门楼建于明代,显得浑厚古朴,刻有《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刘备甘露寺招亲”、“三顾茅庐”等故典。而天井里的石雕井栏圈、梁柱下的那些石鼓墩,至少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木雕的花样更加繁多,有十二生肖、八美图、八仙图、四季鲜花、福禄寿喜,等等。从雕刻手法来看,整体雕、浮雕、镂空雕和印雕四大手法齐全。
像第三进花厅的落地长窗上,用浮雕手法雕刻了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四位古代美女,和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四位巾帼英雄,四文四武,雕刻精美,每幅画面都能使人想起一个典故、一段传说,耐人寻味。在砖雕门楼《鹿十景》的梅花鹿身上的梅花,屏风上郑板桥的兰竹和书法,都是用印雕的手法雕刻的,有一种力透纸背的韵味。
而许多雕刻构件往往要二种甚至三种手法并用,像花厅两侧的落地罩,就是用整块银杏木整体雕刻了松竹梅,再用镂空雕手法突出花木形体,立体感十分强。 山塘雕花楼的雕刻作品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四进主厅(走马楼)的楼下东侧走廊,雕刻了全本《梁祝》,西侧走廊雕刻了全本《西厢记》;楼上回廊雕刻了全本《白蛇传》戏文。粗略统计,整座建筑共有450多件雕花板块组成1200多幅图样,没有一幅重复。
而古戏台的两侧雕刻了全本昆剧《牡丹亭》,台下则雕刻了全本昆剧《长生殿》,就像两本古朴的线装书,向游人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的昆剧情景,等待你去细细品赏。
3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苏州园林的四大园林上刻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
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5关于苏州诗句
1、《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4、《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5、《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6、《乌栖曲》(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8、《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_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
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参考资料 ——苏州
东山雕花楼游记
当厌倦了日常生活里的蝇营狗苟,需要享受阳光与和风,便觉得该出去放放风,即便是离家门口一点点远,也还是不错的。去看看蓝天白云,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能倾听自己的心声。
去雕花楼的念头是几天前一闪而过,本打算国庆和老公去婺源,却发现已错过婺源最美的赏玩时间,遂决定改变行程,自驾去苏州东山雕花楼。早上出发时,我还懒散的躺在沙发上,略带后悔的和老公讲“我不大想出门,肚子的宝宝不想出门,只想在家睡觉”。自知计划是自己拟定,临出发后悔也有点来不及。老公只道我又犯懒,怕过几天我又会念叨在家烦闷,也该带我出去放放风,又苦劝了几句,终究我还是被说服,踏上了去东山的。
因为早上的犹豫,出门时间比较晚,因为身体条件受限,不打算像以往那样安排的很紧凑,这样倒也落得自在。苏州这几天都在酝酿着下雨,但苦于雷声大,雨点小,至今也未见几滴雨落下来,入秋之后,天气也逐渐转凉,即便是雨前,也没有夏天的闷热。到达东山的时间已接近中午,东山位于苏州吴中区,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有万顷的湖光山色,远远看去,渔帆点点,鸥鹭阵阵,极目远眺,灰蒙蒙的远山像极了古典水墨画。沿路的村落,背山面水,临湖而建的房子,更是架空在太湖之上,游船在门口往来,俨然一幅“水上威尼斯”既视感,这样的景致虽只是前排如此,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公路是沿着半岛的湖边而建,一路上隔一两公里便有临时停车点,以供游客随时停车观景,一路走来,倒也悠闲自在。
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曲径通幽处,亭台楼阁,白墙青瓦,将匠人绝佳的工艺美温柔诉说。走在雨巷的石板路上,感受到厚重,素雅,古朴的美感,竟不忍打破这样的宁静,不忍心在网红打卡点留下一张照片,默默留在心中。
雕花楼的雕刻有砖雕、木雕、石雕、铁雕等,在我所见的苏州园林里头,是雕刻的最为精致美丽的。结合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以及中西合璧的定制家具,无不展示着这家主人的紧致生活和高雅品味。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独特的光影变化,四季景致均不同,让人叹为观止。
木刻浮雕部分,前厅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后庭则取材于《西厢记》,两种题材交相呼应,透露出主人的生活文化气息。
花园占地面积三百多平,采用“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借景手法,再现了江南园林宛如天成的意境,墙面的各色砖雕,无不透露出主人对细节的极致要求。
东山雕花楼,状元楼及启园
东山雕花楼,状元楼及启园
__苏州东山西山都有雕花楼,但东山的远胜西山。我们游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发现凡是古迹,都逃不过各种破坏,战乱匪患自不必说,单是文格,其破坏之彻底,让人无比震惊。但东山雕花楼历经百年,依然保存如此完好,堪称奇迹!也许在全国范围内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情况。在百度上搜一下,得到下面的介绍,值得了解。
东山雕花楼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7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竣工。
雕花楼坐西朝东,外面被一道20多米高的黑色风火墙护住,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使东山雕花楼远远看去,像一座神秘的城堡。大门前的地面上是用彩石铺就。一个大花瓶,里面插着3支戟,边上是一个笙,取“平升三级”之意。大门对面是一堵曲尺照墙,上有砖雕“鸿禧”二字,比喻出门见喜。两扇漆黑大门上的青铜雕饰拉手称为金雕,由菊花瓣、如意和6枚古钱币形组成,喻意伸(拉)手有钱。(这些讨彩的东西能够想出来也真是费尽心机啊!)
接下来就是 美轮美奂 的砖雕门楼了。中国人都讲究门面,这门楼正如主人的脸,能不讲究?正面门楼的砖雕分三层,中坊“天锡纯嘏”4个大字,喻意天赐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国演义》古城相会和古城释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义;上坊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佛手、祥云等图案;下坊是梅兰竹菊 四君子 ,均是吉祥之意。进了大门,回头继续看门楼上的砖雕,比正面更繁复更精彩。与“天锡纯嘏”相对应,这边中坊写的是“聿修厥德”4字,为清代书法家 尹立勋 所题,意为修行积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尧舜禅让和 文王 访贤的故事,喻意德与贤;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的场面,取“寿”的意思;接下来一栏雕了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禄”的意思;下坊是唐朝大将 郭子仪 做寿、他的7个儿子8个女婿前来贺寿的场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顶脊正中的聚宝盆、门楣上方的双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禄、寿、喜、财”5个字。单是这一座砖雕门楼,就花了3500块银元,据说当时金锡之一听报价也急了,说:“太不像话了!”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为了雕琢美、堆砌美,大把大把的银元继续源源不断地花出去了。(反正那一套,一样都不缺,才算圆满。)
欣赏完砖雕门楼,转过身来便是雕花楼前楼大厅。先别急着往里走,且看大厅的门窗,雕的是“怀橘奉母”、“ 戏彩娱亲 ”等24孝图和“ 囊萤夜读 ”、“道途磨杵”等励志故事。门槛上嵌有蝙蝠形的销眼,叫做“脚踏有福”。踏着福迈进前楼大厅,这是整幢雕花楼的主厅,称为凤凰厅,因为厅内总共雕了172只凤凰,也就是86对,当地方言,“八六”与“百乐”是谐音,喻意百年快乐;4根厅柱上端雕有4副乌纱帽的帽翅,象征“回头有官”,所以又叫官帽厅。大厅包头梁上的黄杨木雕,叙述的是“ 桃园结义 ”、“ 三英战吕布 ”、“ 三顾茅庐 ”等48个 三国演义 的故事,画面着力刻画武战人物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威严勇武的神态,惟妙惟肖,十分耐看。大厅沿廊饰有20只花篮,分别雕有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四季花卉。(看到这里,不禁太佩服设计者了!)
雕花楼的二楼是客厅、书房和卧室。客厅中央挂着一块匾“春在楼”,这是雕花楼的原名,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这匾额后面,还是一个暗道的进出口,曾存放过金家最值钱的东西。当年太湖强盗3次抢劫雕花楼,都未发现这条暗道的奥秘。二楼除了做工精巧的红木雕花家具外,大梁上的彩绘 万年青 聚宝盆 ,少爷书房窗子上从 西洋 进口的 彩色玻璃 也颇有特色。(没有被强盗烧毁,万幸!)
转完二楼的后楼,以为看完了,正要下楼,却发现旁边有一窄窄的楼梯通往三楼。这是雕花楼的一个结构特色,叫明二楼暗三楼。因为三楼比二楼缩进二檩,加上两侧山墙和风火墙的遮掩,人站在楼外或者天井中,根本看不到三楼。这三楼正是主人躲避战乱和匪寇骚扰而建造的栖身藏宝之所。三楼有一个用雕栏围住的楼井,是为楼上楼下传递物品而设。楼井盖板放好之后,从楼下什么痕迹也看不出来。(真是太聪明了!所以长盛不衰。)
看完这些后往里走便到了饭厅,最里是厨房。这里并不奢华,倒像平常人过日子的格局。也许这部分是新建的吧,原来的早已荡然无存了。
到此不必走回头路。(不过进大门右侧有个小花园,倒也精致。)可以左拐进入状元楼,从后面往前参观。
对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有兴趣的一定可以在此大有收获。比如科举考试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一共有多少状元,考状元需要经过几道关等等,都有说明。历史上著名的状元有什么作为,苏州(吴县)出了多少状元,也有介绍。如果要细细看,花费的时间是不少的。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苏州第一位状元叫施_,是个神童。母亲早逝,在县学不到三年,完成举人到贡士到状元三级跳,23岁即中状元,极为罕见!据说全国有40万学子参加科举考试,要得魁首简直是奇迹,何况他还那么年轻!
据说施_在参加殿试前夜做梦,梦见一具棺材,他走在棺前,手扶棺盖,后面有百人跟随号哭。次日果然做官(棺),进士百人,他独占鳌头,故有百人号哭。此梦吉凶交织,凶在不到一年后出现。施_突然病亡,举国震惊!此时其妻已有身孕,丈夫出殡时哀伤过度流产,于是自杀身亡。真是令人伤感啊!当然,这个传说有宿命迷信的意思。难道天妒英才如此厉害?
游览雕花楼和状元府之后,到附近农家餐厅吃饭。点了四个菜,农家鸡,炒芦苇根,葱油菱角,面筋塞肉,加上农家菜饭,每一个都非常好吃,在上海是吃不到的吧。饭后出发去启园,仅700米的路程。
启园,和苏州众多园林大同小异,但是临太湖,景色不错,游览一个多小时即可。
核雕是苏州的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苏州的核雕盛于明未,清初有橄榄核雕,桃核雕,胡桃核雕,杨梅核雕等到多种以橄榄核雕为主桃核,杨梅核产于光福花果区橄榄核大多采用广东省东汕头.苏州核雕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体现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奇、巧”的神奇魅力,是中国微雕技艺的杰出代表。其材料主要采用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榄”橄榄果核,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主要技法,表现吉祥如意、神仙人物、民间民俗故事、山水园林等主题,有珠串、坠件、摆件等基本形式。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霞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与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点,但小巧精微,玩赏可添雅兴。像杏仁核雕“猕猴”,高仅2厘米,雕整核为一坐猴,双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态活脱,刀法粗犷,但线条准确而洗练,几笔几刀,调皮的小猴呼之欲出。虽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处见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见人爱了。
传统艺术:
苏州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八十年代初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民间艺术研究会(现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艺术分会),团结了广大民间艺人,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探讨弘扬吴地文化,开展技艺交流,不断创新和提高艺术水平,使苏州的民间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苏州的民间艺术,门类多,品种也多。有缂丝、刺绣、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纸、泥塑、草编、灯彩、九连环、民俗挂件等上千个品种,真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这里,既有仿古的传统艺术品,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工艺品。“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在清代更为盛行。现在制作的九连环,花样翻新,形式多样,既有塔环、钟环、房环,更有符合国外游客要求的“A、B、C环”和数十个品种做成的套环。藏书镇出产澄泥石,制作的澄泥砚久负盛名,是我国的名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那里的石雕艺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将澄泥石创制成石壶,经过精雕细刻,一把把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的石壶呈现在眼前,惹人喜爱。现在澄泥石壶已成为民间艺术中的珍品,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收藏家的青睐。
近几年来,苏州的民间艺术,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民间艺人走向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他们不仅在市内、省内展示,也到外省、外市去展览表现。有不少民间艺术家,还走出国门,他们带着刺绣、石壶、剪纸、民俗挂件等艺术品到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去展示,有的还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现场表现艺术,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苏州的民间艺术品,具有吴地文化的内涵,其特点是精致、细腻、美观,在民间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到哪里去展览、演示,就受到哪里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赞扬。在北京举办的多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艺人参加展示,在展品前总是人头济济,争相观看;经过专家评选,许多作品都得了奖。如姚建萍的刺绣、蔡云弟的石壶、阮和平的智慧巧环、袁中平的澄泥蟋蟀盆等,均获得国家级的中国文联最高奖“山花奖”――民间艺术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在苏州的民间艺术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苏州的民间艺术,充分显示了苏州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显示了吴地文化的风采。
传统节目: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民间工艺: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源,苏绣、制扇、玉雕、缂丝、木刻年画、红木小件、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现今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工艺品中,有不少都标明产自苏州。据统计,现存24大类全国民间工艺中,苏州就保存有22类,门类之多、品种之齐全,都是在全国罕见的。苏州人民为此而自豪,这座城市也因此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加强苏州民间工艺的保护与研究,既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实现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苏州”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振兴民间工艺美术,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努力发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民间工艺,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文化氛围,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文化特色:
一、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堪称苏州文化之宗。山岭、湖泊、农田、沼泽、河流与四季分明的气候,构成了苏州“山温水软”的自然体系,也形成了苏州人与之相和谐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苏州不但有市民、农民、还有渔民、船民、山民,而且都曾经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的主流群体。苏州之所以能有范成大这样的“田园诗人”,之所以能出为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的“明四家”和影响至今的“清四王”,之所以有骨子里的风雅和浸*于衣食住行的精致主义,追根溯源,其实无一不折射出这“一方水土”的特定背景和渊源。所以在有关苏州的历代方志史籍及古人浩如烟海的诗文游记中,“山水之胜”从来都是最为主导的。
二、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甲天下”,其造园的思想及艺术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与近在咫尺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其实是息息相关的。苏州园林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体现,也恰恰就在于文人(尤其是画家) 对造园过程的参与和设计。所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画的原理和技法从来是一脉相承的。苏州园林开创并形成了“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之间高度的融通与和谐,丰富了人们认识自然、亲和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陈从周说:“假山如真方妙,其山似假便奇”,既道尽苏州山水和苏州园林之妙,也为苏州园林文化之真谛。
三、建筑文化
苏州的建筑思想与建筑艺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建筑规划,所谓“小桥流水人家”其实就是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也括周庄、同里、木渎等水乡小镇的形成和自成体系,同样是苏州古代建筑规划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建筑设计,以明代北京的天安门、紫禁城和苏州的开元寺藏经楼为代表,也包括以“粉墙黛瓦”、“庭院深深”为主要特点的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造就了蒯祥和“香山匠人”的不朽声誉;三是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建筑构件,也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闻名遐迩的“金砖”等。从而留下了“苏州”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体系中重墨浓彩的篇章。
四、工艺文化
苏州的工艺美术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并以巧夺天工而蜚声中外。其中,苏绣、缂丝、苏裱、玉雕、扇子、桃花坞木刻年画、灯彩、泥塑、竹草编织、红木雕刻、古玩仿制、剧装戏装、民族乐器等,更以“苏作”的特色和品牌而著称。尤其在明清时朝,苏州成为当时最大的工艺品制作和交易中心,官方和民间的工艺作坊遍及全城。一部中国工艺文化史,断然离不开苏州之源、苏州之盛。
五、民俗文化
民俗既有民族性,也有地域性。苏州的民俗最具特色的是其鲜明而独特的区域特征。尤其在时令、节气、观光、禁忌、祭祀、服饰、曲艺、方言、民谣、器具等方面,更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有“韦苏州”之称的唐代诗人太守韦应物就盛赞苏州地方的“俗繁节又喧”;一部《清嘉录》则是“记苏州一地之习俗礼尚游观胜境”的“风土岁时地志之翘楚”;而昆曲之被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更说明了苏州民俗不同凡响的文化根基和社会价值。
六、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在目前而言实际已经衍化成了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无论如何衍化,其核心还应该是“美食”。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的“美食文化”或许真的是最经典的。“苏邦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特点就是时鲜、清淡,讲究原汁原味;陆文夫先生的《美食家》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读者对苏州人在“吃”的方面的精致与过程所表现出的惊奇和浓厚兴趣;而日常生活中的苏州人讲究时令菜蔬及食品的那份原则和苛刻,在全国恐怕也是绝无仅有。苏州人实际上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主义者”,所以也应该是最科学的“美食文化者”。
wwwcce365com
七、家居文化
wwwcce365com
“家居”似乎是个时尚概念,但在苏州却绝对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古典家具概念中,“苏式家具”至今都是闻名中外的“明式家具”的代名词。京式、广式、晋式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清代家具,其实都是“苏式家具”的继承和发展。而“家具”则无疑是“家居文化”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苏州传统的家居理念中,目前正大行其道的所谓“绿色家居”和“生态家居”,其实在苏州都曾经是普及并占有主导性的。至于家居所必须涉及的文玩、摆设、盆景、花卉等,更称得上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即使在今天,一般也难出其右。
名胜古迹:
北寺塔 在苏州市人民路香花桥北。寺传为三国吴赤乌时 (238-251) 始建,塔为梁代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 遗物。塔高76米,八面九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全塔造型宏伟壮丽,为苏州诸塔之冠,有“江南第一家”之誉。
拙政园 在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 (1506-1521) 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初建时规模很大,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包括现在的东花园 (明末的“归田园”)、西花园 (清末的“补园”),以及北墙外大片土地。现园面积60多亩。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太平天国忠王府 在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二十三日 (1860年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后,就拙政园地基改建而成。当时太平天国以苏州为中心,曾就江苏南部的大部地区建置苏福省,忠王府即苏福省省府。太平天国失败后,曾为江苏巡抚李鸿章的衙署。忠王府的规模,以中路最为宏伟,包括二门、正殿、后轩、后殿等建筑。东路和西路系太平天国以前或以后所建。王府的最后部为花园,亦是在旧拙政园的基础上,由很多著名工匠精心设计建造的。忠王府为国内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王府旧址。
狮子林 在苏州市园林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 (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 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花园。因园中有怪石像狮子,又因中峰禅师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明、清以来,屡经兴废,后变为贝氏私园,1918-1926年经重修,始成现状。以假山著名,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廊壁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文于祥的《梅花诗》尤引人注目。
万寿宫 在苏州市民治路。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巡抚吴存礼主持创建。宫内供奉皇帝生位万岁牌,每当皇帝寿日的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平时作为恭迎皇帝诏书的处所;如遇皇帝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咸丰十年 (1860年) 被毁,同治九年 (1870年) 巡抚丁日昌重建。辛亥革命后通称旧皇宫,因年久失修而日渐颓败。建国初加以整修,一度改作人民文化宫。是苏州较为完整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
艺圃 在苏州市文衙弄。明代袁祖康始建,后归文震孟 (文徵明曾孙),改名药圃。明末清初归姜贞毅,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后曾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园内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为主。园景开朗自然,颇有山林野趣,较多地保存了明代园林的格局。
双塔 在苏州市定慧寺巷内。为郡人文罕兄弟二人所建,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舍利塔,两塔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双塔为砖建,外观模仿木结构形式。平面等边八角形,共7层。据考证,双塔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 而落成于雍熙的间 (984-987)。
罗汉院遗址 在苏州市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 增建砖塔一对。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于战火,仅余双塔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在双塔北,现存石柱、石础、石罗汉残像、碑刻等数十件遗物。其中北宋石柱、石础最为珍贵,通体浮雕缠枝牡丹童子、缠枝莲花童子等图案,雕工精致。明代石柱、石础也很精美。
全晋会馆 在苏州市平江路中张家巷。清末山西旅苏商人集资建立。苏州原有明、清时期创建的会馆和公所100余处,全晋会馆是其中保存至今较为典型的一座。布局严整,临街有东西鼓吹亭。第二进为戏楼,由戏台与东西看楼组成。戏台坐南朝北,三面临空。顶部正中为木构盘旋波纹穹窿藻井,俗称鸡罩顶,巧妙精致。是苏州现存古典戏台中最精巧的一座。与戏台相对处原为雄伟的大殿,惜毁于火。东西两翼尚有厅堂、客房等。
况公祠 在苏州市西美巷。是奉祀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的专祠。况钟 (1383-1443),江西靖安人。在苏州13年,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正统七年冬 (1443年),卒于苏州知府任上。苏州绅民为他立衣冠冢,并建专祠于府学内,以示崇敬。
沧浪亭 在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传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诗人苏舜钦买下别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命名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韩世忠辟为住宅,大加扩建。元代园废,改为僧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 (1662-1722) 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漫步渡桥,始能入园。全园面积约16亩。
可园 在苏州市沧浪亭前苏州医学院近旁。原宋代沧浪亭园址的一部分。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晚清梁章钜重修。后改学古堂,又改为存古学堂,最早的省立图书馆设此。园内一泓池水,萦绕著土阜小筑,花木扶疏,曲径回廊。
城隍庙 在苏州市景德路。府城隍庙本在子城 (今体育场、城中公园一带) 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 (1370年),就雍熙寺废基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今城隍庙之创始。城隆庙原规模甚大,现存较完整的惟有主体建筑工字殿;其前后两殿皆单檐歇山造,中以穿堂贯道,平面呈工字形,故名。这是苏州比较完整和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其后殿外墙嵌有清嘉庆二年 (1797年)《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刻有当时苏州城内的河道、桥梁、城垣和主要建筑等,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的珍贵资料。
环秀山庄 在苏州市景德路。原为五代广陵王金谷园故址,宋为景德寺,明为宰相申时行宅,清为汪氏“耕荫义庄”的一部分,题名环秀山庄。乾隆年间 (1736-1795) 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堆叠的假山,保存较为完整,在苏州湖石假山中此处当推第一。此园虽面积不大 (1亩余),但假山峥嵘峭拔,兀立其间。一池清水,回绕于山峰之下。全山形态逼真,结构严密。假山虽仅占地半亩,却辟有60余米山径,盘旋起伏。
开元寺无梁殿 在苏州市盘门内东大街、瑞光寺塔北。开元寺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 (238-251)。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佛寺之一,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殿存。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是一座纯用细砖垒砌的无梁建筑。原名藏经楼,系楼阁式,上下2层,面阔7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它和附近的盘门、瑞光塔成鼎足之势,为苏州市内西南角三座著名的古建筑。
瑞云峰 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是北宋花石纲遗物,江南园林湖石名峰之一。据记载,朱勉在太湖鼋山采得两块奇石,命名大、小谢姑。大谢姑先运往艮岳,小谢如未及启运,朱勉事败,遂弃置荒野。明时为乌程 (今湖州市) 董氏购得。董氏与苏州阊门下塘徐氏联姻,以此石赠嫁。徐氏置之半边街东园 (今留园) 中,更名瑞云峰。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 移到织造府西行宫内,以迄于今。瑞云峰高3丈余,屹立潭心,全石清秀奇特,玲珑剔透,通体多褶皱孔窍,涡洞连接,具有米芾论石中瘦、漏、透等特色,为湖石中一绝。
耦园 在苏州市小新桥巷。因住宅东西各有一园,故名。东园原为清初陆锦所筑,名涉园,后为祝氏别墅,清末归沈秉成;沈聘请画家顾沄主持,大事扩建,始成现状。东园以山池为中心,北有重檐楼厅城曲草堂;南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间;东南角有小楼与古城墙隔内城河相望,名听橹楼。假山以黄石叠成。西园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斋前后庭院中构筑廊轩,杂植花木,间置湖石。
鹤园 在苏州市韩家巷。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洪鹭汀始建,以俞樾所书“携鹤草堂”而得名。后归吴江庞氏,又归严氏。全园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山石、花木,面积近2亩。
网师园 在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称“渔隐”,后荒废。清乾隆时 (1736-1795) 由宋宗元重建,借“渔隐”原意,自比渔父,故称网师园。此园建筑占地不大 (约75亩),但保持著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住宅与花园结合贯穿紧密。园林位于住宅西侧。中部以水池为中心,配以花木、山石、建筑,形成主要景区。水池面积,虽仅半亩,但治理得当。此园布局,亭台轩榭与池水相互衬托,园内路径处处贯通。
织造署旧址 在苏州市葑门内带城桥东 (今苏州第十中学内)。元时开始在此设织造局,清顺治三年 (1646年) 设总织局,康熙十三年 (1674年) 改为苏州织造衙门。康熙二十三年又于织造署西部创立行宫,供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驻跸。织造署管理机户和征收机税,并自设机房织造,规模宏敞。
盘门 在苏州市城西南隅。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 (前514年) 伍子胥筑城时。朝向东南。初名蟠门,门上刻有蟠龙,后因水陆萦回曲折,改称盘门。虽经历代改修和重筑,但位置基本未变。现存城门重建于元至正十一年 (1351年),水陆两门并列。城外大运河绕城而过,吴门桥飞架河上,气势雄伟。盘门是苏州较完整的古城遗址,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盘门水闸
吴门桥 在苏州市区南,横跨京杭运河上。是出入盘门的主要陆路通道。北宋元丰七年 (1084年) 建,后毁损,南宋绍定年间 (1228-1233) 重建,并改称今名;明正统年间 (1436-1449) 苏州知府况钟再修,后又损坏,同治十一年 (1872年) 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修。吴门桥是一座联锁式单孔石桥,用花岗石筑成。桥全长663米、宽48米,桥跨16米,拱券高985米,是江苏省最高大的单孔石桥。南北两坡各铺设石踏步50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砌有宽约06米牵道,为牵夫登船穿越桥洞的便民设施。此桥高大壮伟,与邻近的瑞光塔、盘门城楼浑然一体,为苏州城南重要文物古迹。
瑞光塔 在苏州市盘门内。寺原名普济禅院,三国吴赤乌四年 (241年) 孙权为康居国 (在今中亚) 僧人性康建造。赤乌十年建13层宝塔,宋代名天宁万年宝塔,后重修时改为7级,更名瑞光塔。八面,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塔身高约43米,轮廓线条较优美。1978年在塔心内发现五代经卷,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等珍贵文物,证实现存塔身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 所建。
真珠宝幢木函—通高124厘米,瑞光寺。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发现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公元1013年) 真珠舍利宝幢,高1226厘米,分别以木胎和夹□胎雕漆描漆制成,在水晶宝珠顶部饰以鎏金银丝串珠编成了九头龙和银狮,与其同出的还有珍贵的北宋刻经卷。
真珠宝幢—通高1226厘米,瑞光寺。
留园 在苏州市阊门外。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1522-1566),为太仆徐时泰的私园,称东园。清嘉庆三年 (1798年) 在东园旧址上筑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刘与留同音,后叫留园。面积50多亩,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为胜,池居中央,四周环以假山和亭台楼阁,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嵌历代书法家石刻300余方,为“留园法帖”。
东部以建筑为主,楼阁廊屋富丽堂皇。有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是小竹林和桃杏等树。“又一村”建葡萄和紫藤架,颇有田园之意。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北面桃园,称“小桃坞”。山前小溪,两旁桃柳。此园不仅建筑结构和装饰别致多采,而且以连绵不断的建筑如把景物分开,又使建筑物本身的窗樘沟通两面,将景物联成一体。
曲园 在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巷内。为清末俞樾故居。清咸丰八年 (1858年) 俞樾到苏州,为久居于此,于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在友人的资助下,购买马医科巷潘世恩故居西边废地,营建住宅。光绪元年 (1875年) 四月迁入新居。俞樾 (1821-1907),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 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浙江学政。为清代著名学者。曲园占地约5亩,中间5进,东边建有配房。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学者俞平伯将曲园旧居捐献给国家。
玄妙观 在苏州市观前街。创于西晋咸宁二年 (276年)。旧观范围很大,几经毁建。现存较大的建筑主要有正山门和三清殿。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 (1179年),是当时名画家赵伯驹之弟赵伯骕设计。殿重檐九脊顶,下有高台,前有宽敞的月台,气势宏伟,为国内最大和较古老的道观殿堂建筑之一。殿平面长方形,长约45米余,宽约25米余;面阔9间,进深6间。虽经后代重修,但西南面还存宋代遗作。殿内梁架分明、暗两种。殿中砖制须弥座,高175米,分上中下三部,层次多,雕刻较华丽。座上是3尊三清像,泥塑,像外装金,神采俨然,亦系南宋旧物。
文庙 在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宋景佑元年 (1034年) 创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为清同治三年 (1864年)重建。大成殿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年) ,重建于明宣德八年 (1433年),面阔7间,长30米,进深13间,高205米。内部系木构梁架,檐下有斗拱,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宏伟壮观。
西园 在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与留园东西相望。明嘉靖年间 (1522-1566) 西园与留园的前身东园同为太仆徐时泰的宅园。后其子工部郎中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原寺 (归元寺始建于元代,明为徐时泰的西园)。明崇祯八年 (1635年),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宏扬“律宗”,更名为戒幢律寺。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 (1862-1908) 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寺园的总称,为一组完整的佛教建筑。
戒幢律寺为江南名刹之一,布局严整,殿宇宏伟,佛像庄严。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藏经楼等。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七楹南向,端庄雄伟。殿西即罗汉堂,屋宇深广,共48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对称排列。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疯僧、济公两尊塑像,形象逼真。香樟木雕千手观音,构思奇巧,技艺高超。罗汉堂后是宽广明净的寺园。全园以放生池为中心,环池亭台馆榭,曲槛回廊,掩映于山石花木间。
怡园 在苏州市人民路。本是明朝尚书吴宽旧宅,清光绪初年为顾文彬所得,邀名画家任阜长等参与设计,耗银20万两,费时7年扩建而成。面积仅8亩余,布局精巧。园分东西两部,中隔一道覆廊,廊壁漏窗,图样各异。东部以玉延亭、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