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和瑕疵怎么读

遐思和瑕疵怎么读,第1张

遐思的读法:xiá sī;瑕疵的读法:xiá cī。

遐思,汉语词语,注音是ㄒㄧㄚˊㄙㄧ,指悠远地思索或想象;也指深长的思念。

引证解释:

1、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唐韩偓《<香奁集>序》:“遐思宫体未降,称庾信攻文,却诮《玉台》,何必倩徐陵作序。”

2、深长的思念。

明·宋濂《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国语词典:

超越现实的思索或想像。晋.郭璞〈游仙〉诗一九首之八:「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唐.李翶〈幽怀赋〉:「何兹世之可久兮,宜永念而遐思。」也作「遐想」。

瑕疵是一个汉语词语,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指毛病,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瑕玼”。

⒉ 玉的斑痕。亦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玉簪纤长如竹笋,细白似葱枝,温润有清香,莹洁无瑕玼。”

⒊ 谓指摘毛病。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熙(徐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工与诸黄不相下筌(黄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

国语词典:

比喻缺点、毛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也作「瑕颣」。

1、瑕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cī,意思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指毛病,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出自《进学解》。

2、出处:指前人之瑕疵。——唐·韩愈《进学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王建《求友》诗:“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玼。”宋·司马光《稷下赋》:“荣誉,樵株为之蓊蔚;訾毁,珵美化为瑕疵。”

瑕疵必报读音:[xiá] [cī] [bì] [bào]

正确成语应为睚眦必报

读音:yá zì bì bào释义:

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造句:

1、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2、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3、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4、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5、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6、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瑕疵,汉语词汇。

拼音:xiá cī

释义:一是指玉的斑痕,

二是指毛病,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玉的斑痕。亦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

②唐 王建《求友》诗:“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玼。”

③宋 司马光《稷下赋》:“荣誉,樵株为之蓊蔚;訾毁,珵美化为瑕疵。”

④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玉簪纤长如竹笋,细白似葱枝,温润有清香,莹洁无瑕玼。”

⑤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七:“小小的瑕疵,不能掩了他那莫大的功绩。”

⑥唐 张籍 《离妇》诗:“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1]

指摘毛病。

①唐 刘禹锡《口兵戒》:“玉椟不启,焉能瑕疵?”

②宋 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熙 ( 徐熙)之子乃效诸 黄 之格……工与诸 黄 不相下 筌 ( 黄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

③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 孟子 之言,未可瑕疵。”

④王闿运《帅芳哀词》:“虽欲得而瑕疵,邈轻举而难攀。”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55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