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探热针?

如何看探热针?,第1张

1、准备一根完好的探热针。

2、观察温度计接近水银柱的地方是否有气泡,气泡是用来防止水银回流,温度测的不准确的,没有气泡的探热针是不能使用的。

3、测量完温度后使用右手拿住探热针右端的42度,之后转动探热针。

4、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现黑色的指示线。

5、读取指示线附近的度数,就是测量出的体温。

对于象牙艺术品真伪的鉴定,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种烟呛味。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

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四、款识辨析。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象牙雕常见的作伪方法

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一些故意做旧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为了冒充旧牙雕,作伪者通过各种手段,使新象牙牙色变得旧黄,以期假冒古董而获取厚利。常用的作伪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将新象牙沉浸在浓茶水中加热,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数周或数月之久。

二、将象牙制品浸泡在松节油中,在阳光下曝晒三四天。

三、将新象牙放在烘炉和冷冻柜里交互烘烤和冻结,使之热胀冷缩过度而产生裂痕,冒充古旧象牙的自然裂缝。

四、置于烟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颜色与旧象牙的相似。经烟熏后,某些易挥发的类似焦油一样的物质便均匀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这种方法作伪,其色泽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机溶剂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来的自然色泽。有时,用低劣手法作伪的颜色,还可以被温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国时期,曾流行用染料来染色,以达到做旧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体颜色都均匀一致,然而随着年代而自然变旧的象牙颜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显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鉴别牙色时,我们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观其色泽老化的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有此方面的差异,这就为我们鉴别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黄还是人工做出来的,提供了一个标识。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  

因商贸的需求,民间艺人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镂着精美繁复的纹饰,有百花、龙凤及山水人物等数种。球与球之司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刻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这种球被称为“鬼工球”。到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起初广州牙雕艺人借鉴石狮口中含珠的镂雕形式,经过细心的设计与钻研,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艺,用象牙材料创作了球内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从开始的1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象牙微雕与“南于北吴”  

象牙微雕艺术在中国由来已久,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已有高不盈寸的立体微雕。从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开始多见,并涌现出许多微雕名家,其中以被收藏界称为“南于北吴”的于硕和吴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家于硕,擅长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欲,运刀如运笔,得心应手,字字意气连贯,流畅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结舌。与于硕齐名的另一位微雕家是吴南愚,后人评他“能于五分方圆之象牙面上,刻字千余,具有帖气。非用放大之镜不可辨识,不知其何以为之。是殆所谓鬼斧神工也”(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近年来,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场价格走势也逐渐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为一些精明的投资者的目标。

宫廷象牙清玩  

从康熙时起,被征到清宫造办处的牙雕工匠就不断地创作制造着。这些身怀绝技的匠师,有的来自广东,有的来自江苏。当然,他们能做到让皇帝真正满意并不容易。因为在清中前期时,皇帝认为苏、宁、杭、嘉、粤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气”,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宫廷的口味。皇帝的艺术标准范畴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这样,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制作时,就得精心构图,避免广东牙刻繁复堆砌、刀锋毕现的缺陷。他们在牙雕中糅进画风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较之北方浑朴简练的风格,则显得雍容精细;较之南派的繁复堆砌的雕刻工法,又显得清秀典雅、细致简洁。有些工匠因为设计、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赏识,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格外恩准,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识。如黄振效刻的“渔家乐”笔筒和“云龙纹火链套”,李爵禄刻的小方盒,陈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游册”等。这些作品以娴熟的刀法、精细的雕琢,赋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显示出种种自然清逸的雅韵和技师们敏智的才干。

1手感

猛犸象牙是生活在万年前猛犸象的牙齿,所以未经打磨的猛犸象牙表皮,会比较粗糙呈现各种颜色。即便抛光后,由于生长的原因,表皮也会存在少许的坑坑洼洼。所以,在挑选猛犸象牙多看看牙皮很重要。

2纹理

猛犸象牙会有自己独特的牙纹,猛犸象牙的。猛犸牙的史垂格线角度小于90度。此外,越接近牙心越细越密越不明显。

猛犸牙也一样,接近表皮的牙纹明显,越到内部靠近牙心越不明显。市面上很多假的猛犸象牙通常会用树脂塑料之类的代替,但是这种人造的东西纹路是模仿不出来天然猛犸象牙的纹路状态。

3重量

猛犸象牙最独特的地方是它是万年前猛犸象的牙齿,猛犸象死后埋藏在西伯利亚冻土层里,现代又重新被挖出来,经过万年的地底环境,和猛犸象牙本身质地的关系,猛犸象牙的密度会比象牙和骨制品大的多,摸在手里会显得很重。

4做旧

在购买老的猛犸象牙时要擦亮双眼,经过长时间把玩的猛犸象牙包浆会比较均匀,颜色比较自然,看起来发亮却不夺目,市面上很多所谓的老猛犸象牙很多都是回流做旧的工艺。

5味道

市场上很多人工造的猛犸象牙是用朔料制成的,可用火烧或者针扎的办法识别,朔料的猛犸象牙一烧就发朔料焦臭味,很好识别,猛犸象牙会有一种独特的牙臭味道,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觉得奇怪。

6血牙 

猛犸象牙95% 以上均为血牙,用强光手电照射时会看到类似照射手指时的血肉红色;人造象牙和象牙果用强光手电照射时虽然同样会发出血红色,但色泽干涩且透光率高,给人一种缺乏柔润 。

扩展资料

猛犸象牙如何保养?

1洗澡的时候一定摘下,因为猛犸象牙一旦在热水中时间过长的话,会开裂并变色。还有最好不要摔在地上了,因为这样很容易损坏的,没事的时候要多把玩

2不要让猛犸象牙粘到像洗涤灵一类带有刺激性的液体,那样表面的光泽会变暗颜色发乌。如果把玩时间长了颜色慢慢发黄,则是正常现象。

3猛犸象牙平时应该如何保养才能尽量避免老化和变黄呢?佩饰的话,人的汗液所含物质会使它变黄,属于正常的把玩变化;如果是摆件的话,可以想办法使它与空气阻隔开来,比如用玻璃罩子罩上,并放点水,以防止开裂。猛犸象牙是娇气的宝贝,请好好爱护它。

4猛犸象牙建议用无色透明保养油保养,如果脏了可以用牙刷沾着牙膏轻轻清扫,但是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容易开裂。

5猛犸象牙制品对温度和湿度都很敏感,请注意保湿。50%以上的湿是就可以了,如果手串常用就无所谓。猛犸象牙手镯佩戴时需要借助润滑,请不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之类的,就用薄塑料袋套在手上来辅助。

6猛犸象牙制品的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的淡肥皂水轻轻刷洗,万不可漫泡,洗后及时擦干,以防产品翘起或张开。

7猛犸象牙制品对湿度的变化尤其敏感,因其不仅自身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而且还具有很吸水性,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水份,体积也会随之膨涨或收缩,可能因过度涨缩而龟裂或变形,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十牙九笑”。

所以若长时间不佩戴,最简单的作法是用保养油保养之后放在储物柜子里,并在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猛犸象牙的鉴别

市场上的象牙有真有假。

主要是看骨质的纹路,在象牙的横切面有牙心,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这就是骨质的纹路,即使象牙的纵切面它的骨质纹路也是有规则的。象牙不能出现像塑料一样的反光,拿在手里要有适当的骨质手感,这些要多靠自己在实践中去领会了,当心硬塑料的仿制品;骨质的纹路绝对不能乱,从常规上来讲,象牙骨质纹路是难以仿制的,但是任然有仿制品出现,在收藏时要多多注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11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