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化石,不是做的。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扩展资料相关轶事一
俄罗斯国家曾用100幅珍贵的油画交换二战时期流失德国的前苏联国宝——“凯斯大帝的琥珀房间”。这件国宝由数千枚五颜六色的小琥珀粘镶制作,可惜它的一半已经下落不明,后来换回的仅仅是剩余的一半,已令所有的俄罗斯人民欣喜若狂。琥珀产于沉积地层中、煤系地层中及海滨沙矿中。世界著名琥珀的产地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俄罗斯、波兰、丹麦等,挪威、罗马尼亚及英国有少量出产。闪烁着太阳般金色光泽的琥珀不知令多少人魂牵梦绕。
相关轶事二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琥珀雕刻的装饰物,此后历经商周秦汉,它与古代玉器的发展形影相随。琥珀在隋唐前仅产于我国的云南边疆,因而来源稀少,十分珍贵。《南史》记载潘贵妃的“琥珀镯一只”,就价值“百七十万”,令人匪夷所思。不想到了辽金时期,出土的琥珀制品骤然剧增。
例如1987年发现的辽开泰七年下葬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两人全身金碧辉煌,几乎被琥珀所覆盖。后经清点,竟有琥珀佩饰2102件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这个习鞍马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所拥有的琥珀数量超过了我国的历代总和。究其原因是他们找到了数千年来未被发现的辽宁抚顺煤矿中的大量琥珀。他们的琥珀加工业在短时间内声速发展并达到巅峰,随即造就了琥珀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王朝超越过它。
相关轶事三
天辅初年始,金兵相继攻陷辽国郡县近半,琥珀雕也随着钟爱它的王朝夕阳西下了。天然的琥珀日渐稀少导致各种塑料、玻璃、合成树脂甚至“溶结琥珀”充斥市场,渔利之徒东施效颦,妄想鱼目混珠。但真琥珀比重轻,各种赝品密度皆高,若将二者置于饱和盐水中,真品浮起,赝品沉底,天真伪立辨。当你拥有了件真正的古代琥珀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凝聚在它身上深沉浪漫的上古情调和它独特的人文之美,真的很美!
-琥珀
最名贵的琥珀是透明度较高并带有昆虫的,依昆虫的清晰度、形态和大小而有档次区别,档次最好的可被列为宝石。我在此整理了琥珀形成的条件,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琥珀形成的条件
我还记的小学时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琥珀》是这样写得:一只小苍蝇在阳光中快乐的飞舞,当它停在一个树上时,一个蜘蛛想吞噬它,在蜘蛛偷袭的过程中,忽然一滴巨大的松脂滴落下来,正好打在蜘蛛和苍蝇的身上,然后松脂越积越多变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琥珀的原料是松脂。
接下来这两个小昆虫就被困在了松脂球中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转眼过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从这里我们又可以了解到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转眼间时间又过去了几千年。这个松脂球慢慢的变成了化石。从这里我们了解到,“琥珀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需要在地底埋藏无数年,然后被水冲刷无数年才可以形成。
最终一个打鱼的男子带着小孩在海边发现这个经过几千年洗礼而形成的琥珀,看着琥珀里面的蜘蛛和小苍蝇还是栩栩如生。
琥珀就是这样形成的,然而琥珀的品种却不单一颜色也不尽一样。不同颜色的琥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同,我们就来看看各种颜色的琥珀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
从传统习惯上来讲:透明的称为琥珀,不透明的琥珀称为蜜蜡。
从专业角度来讲的话,**系的称为金珀;红色系称作血珀;绿色系称为绿珀。而在强光照射下或是在透射光下呈红色的琥珀称为翳珀。里面装有昆虫的称谓虫珀,虫珀是非常珍贵的。
现在大家已经了解到了琥珀的来之不易了吧,所以用琥珀加工制作而成的首饰吊坠之类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所以说琥珀也相当于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请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物种“琥珀”。
琥珀的品种价值
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虫珀和灵珀应该算是一种,都是指含有动物遗骸的琥珀。花珀是指经过人工爆花工艺的琥珀,其中要注意,压制琥珀的泡花特别细碎,无序,背景浑浊。蜜腊是指不透明的琥珀,“千年琥珀,万年蜜蜡”之说乃谬误。香珀是指摩擦后香味明显的蜜蜡,因为通常蜜蜡的处理程度小,所以香味浓郁。水珀是指内含水滴的琥珀,也叫水胆琥珀。
琥珀的价值不高,除非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颜色浓正,且杂质不多者为佳。颜色以蓝、绿色和血红为好,但绿色琥珀发现在多米尼加、墨西哥以及中国抚顺等地,波罗的海绿珀多为高温下置于在化学药剂中所致。透明血珀大多为高温烤色所致,天然血珀会有可见的内含物。通常,颜色浓正通常伴随少量可见杂质,有种说法是,微小的内含物是琥珀的致色因素,也是来源于此。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一、原材料:1废弃的有机玻璃碎片。2氯仿。又称三氯甲烷,能溶解有机玻璃,各医药、化工商店均有售。3、花、鸟、虫、鱼、字画等各种实物。4作模具用的硬纸或木板凳物。
二、生产工艺:先将有机玻璃碎片砸成米粒大的小块或磨成粉末(以便于溶解),装入玻璃瓶中,然后加入氯仿,盖紧瓶塞,放置几天让其溶解。氯仿的加入量要根据所溶解的有机玻璃碎屑量和溶解物的稀稠而定,一般调成鸡蛋白那样的稠度为宜,稠了加进适量的氯仿,稀了加进适量的碎屑。但必须让其彻底溶解,这样透明体就配好了。模具可用硬纸折成,糊成各种形状,也可在木板上用刻刀刻成各种形状的凹槽。如要制作以小虫为内容物的人造琥珀,首先要把硬纸折成一个比甲虫稍大的小盒,然后往盒内灌注一些透明体,把小甲虫轻轻放入,继续注入透明体直至把虫体全部覆盖为止,灌注透明体要慢慢进行,以免产生气泡。灌的量可稍多些,一面氯仿蒸发后,有机玻璃屑收缩时,造成表面凹凸不平。随后将小盒放在清洁、无尘、不易被人碰触的地方。待其自然干燥后,去掉模具纸盒,即可得到一块精致水晶般的人造琥珀。
最早记录的化石树脂是石炭纪,但琥珀一直到白垩纪早期才出现。著名的琥珀沉积岩来自波罗地海地区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树脂,但现在则有开花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胶。波罗的海区琥珀有时含有昆虫或植物的残体。推测该琥珀可能是在原始松树种Pinus succinifera 的森林中形成。全新世的半化石硬树脂与琥珀的不同处在于它们在有机溶液中会熔解。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到前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橙**、棕色、褐**或暗红色,浅绿色和**、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天然琥珀,须是一次天作巧合的偶然加上亿万年的孕育,因此琥珀总给人神秘珍奇的感觉。一块精致的水晶般的人造琥珀,不仅可类似天然琥珀把各种花鸟虫鱼镶在其中,而且可将字画、照片、人像等作为永久的珍藏。儿童和青少年喜欢动物琥珀,而“琥珀照片”作为婚纱照或全家福之类更具有特别的意义,产品成本极低,确是创业的最好途径!人造琥珀工艺品原料易得(有些是废弃物,有些各地医药、化工商店均有售)、制作简单,且不用机电,可制成各式字画、人像、花鸟虫鱼(实物)和旅游纪念品。可作胸戴、家庭摆设等饰品,销路极广;既无须投资,又不担风险,很适合下岗职工和农闲时的农民朋友。人造琥珀是以一定比例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原料,以一定比例的过氧化环己酮和环烷酸钴为配料,并可加入适量的色浆调配成匀浆,配制成包埋体,先在模具内浇入适量配制好的树脂作底层,再放入经处理的自然干标本,再经多次浇埋、型坯脱模后形成。经该工艺制作的产品,具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透明晶亮的特点,其形、色与天然琥珀非常相似,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精美工艺品,它可长期保存生物标本。
二代琥珀是将许多琥珀碎片或者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压制烧结而来的。
二代琥珀,又称为压制琥珀。这种琥珀也是真正的琥珀。
在二代琥珀压制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温度、压强和压制时间,会使得到的压制琥珀结构特征有一定的变化。而且利用现有的高科技,在压制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许多其他的物质比如染料、有色化合物等等,做出来的压制琥珀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以假乱真。
1、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2、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