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怎么形成的?

翡翠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翡翠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它是在中低温的环境中,在极高的压力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经历长期的地质活动(如先形成“底”,后形成色等),由许多互相叠加的地质现象而形成的。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后得出结论:翡翠是在1万个大气压和200~300℃的温度环境下生成的。

1、翡翠原石绿色的形成:是因为硬玉岩在变动质力作用中出现了开张性裂隙,而有利于角闪放石出释的铬离子迁移到裂隙溶液中,同时也易使裂隙两侧的含铬间隙溶液在压力差的驱使下向压力低的裂隙进行渗透。于是裂隙溶液中就会充满含铬的组分,含铬组分便在浓度差的驱动下,在裂隙中进行扩散迁移,并发生硬玉的重结晶沉积,直到裂隙溶液中含铬组分的浓度趋于一致,扩散才告终止。此时裂隙中硬玉重结晶的晶格中因为有了铬离子而会显现绿色,这就形成了翡翠的绿色条带。

2、如果裂隙延伸很长且溶液中的含铬组分足够丰富,所形成的绿色条带就会很长。由于经过扩散之后,整条裂隙溶液的含铬组分浓度会比较均衡,因而色带的浓淡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同一条色带的浓淡只会受裂隙的宽窄及密集程度的影响,而且形成的色带也会相对较长。这就是带状色受大家青睐的原因所在。

3、但如果翡翠受到多期动力变质作用并发生超糜棱岩化,硬玉颗粒会被挤压得非常细碎,硬玉岩就会变得异常坚实、致密,矿物的粒间孔隙就会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间隙溶液也就十分稀少,系统会变得相对封闭。同时,由于裂隙(包括平行于剪切面的滑动面及破劈理)比较狭窄平直,裂隙壁也会非常坚硬、致密而且封闭,使裂隙溶液中的铬离子无法“破壁而入”,难以侧向扩散、渗透。于是含铬组分就难以进入系统之内,只能存在于有限的裂隙中。在此情况下铬离子就只能在浓度差的驱使下,沿着细小的裂隙进行扩散、迁移并沉淀重结晶而形成少量的绿色细丝,所生成的绿色也就非常淡。这就解释了玻璃种等老种翡翠中的绿色为何非常少见的缘故。这种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清不养鱼”。

1、翡翠的形成是因为在高压条件下,岩浆侵入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2、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成硬玉而形成。也有人认为在地壳板块碰撞产生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然后才变成硬玉而成。

3、在一定的压力下,花岗岩脉和谈色辉长石岩类岩脉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4、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这种熔体来源于300~400千米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碱性辉石层。

1、红翡翠是由于在自然搬运和风化侵蚀的作用赤铁矿等含铁含量较高的矿物侵染所形成的。

2、红翡翠的颜色是次生形成的一种颜色,分布于风化表层之下或沿翡翠原石裂隙分布,为铁矿物浸染而形成的颜色,并不属于翡翠固有的色彩,而是后天形成的次生色;在红翡的多种色彩中,以亮红色为最佳,这种翡翠具有明亮的玻璃光泽,透明度也较高,质地也很细腻,是最受欢迎的红翡。

1、翡翠绿色的形成是由于硬玉岩在变动质力作用中出现了开张性裂隙,而有利于角闪放石出释的铬离子迁移到裂隙溶液中,同时也易使裂隙两侧的含铬间隙溶液在压力差的驱使下向压力低的裂隙进行渗透,含铬组分便在浓度差的驱动下,在裂隙中进行扩散迁移,并发生硬玉的重结晶沉积,直到裂隙溶液中含铬组分的浓度趋于一致,扩散才告终止,此时裂隙中硬玉重结晶的晶格中因为有了铬离子而会显现绿色。

2、翡翠中绿色是比较出名的,行业素有黄翡绿翠紫为贵等行业术语,无不在说色料和黄翡,紫罗兰的珍贵,翡翠中的绿色致色元素是铬离子,它是原生色。翡翠中只要含铬离子万分之几就可以致色,比如翠绿、阳绿,它们的铬含量都是万分之几;深绿、祖母绿的含量则是千分之几。如果其中有铁离子参与致色,则会变成暗绿,或者黑绿、黄阳绿、豆绿等。

1、翡翠的绿色与含有铬离子有关,只要翡翠中有铬离子,就会呈现出绿色,根据铬元素含量的高低,万分之几的铬含量可以使翡翠表现为翠绿色、阳绿色,而千分之几的铬含量可以使翡翠表现为暗绿、黄阳绿、豆绿等。

2、翡翠的颜色丰富,以绿色为上品,同时细分为帝王绿、祖母绿、翠绿、苹果绿、黄绿涩、蓝绿色、灰绿色、油青色、墨绿色等多种多样的绿,其中以帝王绿、祖母绿的品质最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92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