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我能行

陶行知 我能行,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我想知道这首诗

解析: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社会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在他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基础上,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与创造去追求、探索全球现代化的崇高愿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激励人们并和人们共同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的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他的一生正像他自己所预料的那样:“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的平民的路奔流回来了”。一部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洋洋21191页822万字,就将陶行知经过一番觉悟后奔流回来的历程和行动中的学术成就,作了翔实的记载,这是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今为止最为齐全,最为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我们学陶师陶活动必须具备的教科书。随着第十二卷与2002年9月出版,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就出齐了,自1989年到2002年总共经历了十三年的艰辛,前两年到1991年七八月间,一次出版了前十卷,占全集总量的80%,速度很快。后两本补遗卷,占全集总量20%,却花费了十一年的时间。可见,补遗的难度大的很多。当然,编辑人员的大大减少和现有编辑的逐年衰弱是其中部分缘由,但主要还是搜集和考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见。尽管如此,我们仍感到十分欣慰。因为陶行知的著述,却如他在一首诗里所说的那样:“不写客气语,但传心消息”。他对学术乃至人生的赤诚令我们深受感动。一切艰苦都不在话下,反而乐在其中。所有稿件都来之不易,都有如获至宝的快乐。如第12卷卷首插图第6页的两张照片,是收藏在胡适1916年6月16日和7月5日的日记中,6月16日的照片,题为:“杜威先生与胡天 ”,系陶行知的摄影作品。图前,胡适还附有两行文字:“杜威(Joho-Dowey)为今日美洲第一哲学家,其学说之影响及全国之教育心理美术诸方面甚大,今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部长。胡陶二君及余皆受学焉”。7月5日的照片,题为:“陶行知与张仲述”,图后,胡适附有一行文字:“上图为县陶文(知行),左为天津张彭春(仲述)。两君皆今日留学界不可多得之人才也”。这说明胡适、胡天、张彭春与陶行知同与191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同时师丛杜威。回国以后又都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从事新教育的传播。这两张照片虽已是八十六年前的,但对了解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胡适与陶行知的干系还是有益的。又如插图第4页陶行知与陆璀的那幅照片,是1937年他俩分别代表救国和全国学联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照片是在美国一个大学图书馆里所保存的华文报纸中发现的。这张照片已经过了六十五年了,他俩的神态和服饰正如陶形容他自己1914~1917年在美国留学时一样:“我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陶、陆二人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仍然是两个‘最中国的’旅美华人。这三幅历史性照片重新显露,怎不叫人高兴。

1991年8月13日,我们曾经讲过:“遗憾的是:陶行知尚有不少的文章、演讲、书信来搜集到,只得留待未来以竞全功”。我们虽尽了全力,却未能实现以竞全功。我们仍然感到遗憾。这只有留待未来弥补了。1994年12月,我们曾编有《陶行知留学美国的活动线索》,1998年4月——11月,我们又编制了《陶行知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活动线索》。这里面提了三百余条线索,曾经委托上百出访人员根据线索去找。但终因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去查,又无图书专业技能和陶研情况不熟,因而没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位热心的美籍华人,凭借她担任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专业能力,花了三小时工夫替我们找到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仅及线索的10%,还有90%的尚待查实。陶晓光保存的遗物,有将近200个文件袋的英文稿件待清理。《备忘录》的外文手稿,我们也只清理少许。这些材料尚待花大力气才能重新显现。关于诗歌,按方与严的预料至少还缺250首。书信、教材更是多数未搜集到。因而仍然殷切希望海内外的有识热心人士都能来搜集,把佚著和线索提供给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他们的主持下共同完成这有益于人类的善举。我们相信会成功的。

补遗二卷收入1919年至1946年间的陶行知著作185篇及相关附文115篇。陶行知的著作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有关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三次年会的书面社务报告,可惜第四次年会上的报告没有找到,否则,有关改进社的历史情况,也就补充齐全了。改进社是陶行知随着新教育思潮向中国的平民的生活教育运动奔流的转折点。不能忽视这段历史。二是西旅期间写的诗文。这些诗文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政治贯彻在生活之中,笼罩在生活之上”。例如,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得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6日陶行知就在纽约华文《先锋报》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这次西安事变是最不辛,……惟有采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方能避免内战,把枪杆一齐对外,以保障中国 领土的完整”。27日陶又在纽约主持召开关于西安事变和抗日救国的时事谈话会。参加会议也有 人士。陶行知在作结论时讲:“在抗日联合中,国共合作是很重要的,为 起见,为 起见,为中国民族起见, 与 应该合作”。他主张全面抗战,“中国抗日运动必须四管齐下:(一)军事抵抗,(二)经济抵抗,(三)文化抵抗(四)政治抵抗”。1937年2月18日陶行知、陆璀与在监狱里的救国会七君子互通音讯,陶自称是“监牢候补犯”。除住在女牢的史良以外的六君子3月19日复信,对监牢候补犯什么时候回国答复说:“如果我们还是要继续坐牢,那么我们认为你无回来候补之必要,你们还是在国外做救国工作为好”这封信也是发表在纽约《先锋报》上的。

陶行知的诗文在12卷中有两个方面至为重要,一是对他在1945年提出的创造的民主与民主的创造有所补充和充实。这个命题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内容:1民主化的全球意识,1937年11月19日在加拿大国会演讲讲到“民主力量联合起来”时的第五项提出“World is one”即“世界一体”。2民主是人生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最高原则,他提出“民主第一,民主至上”3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依据民主原则共同创造。“让我们与民主结婚”,“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创造新民主”。民主与创造结为一体才是实现全球现代化的关键,他还极为简明地用二十四个字表述了生活教育过程的实质:“观察世界,/说明世界,/变化世界。/感觉困难,/迎接因难,/解决困难”。用以促进全球现代化。二是有关生活教育理论的探讨。第12卷中有四篇文章是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探讨的:1陶行知1939年7月3日在重庆北碚温泉讨论生括教育会的发言提纲。2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 1942年2月27日在延安陶行知教育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3教育学专家陈友松1956年10月16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4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邓初民1957年7月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从而可以了解当时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貌。

相关附文是指本卷的附文,和其他各卷附文一样,基本上是生活教育运动史料。本卷有两个特别的地方,从518至622页,全是陶行知逝世时保留下来的信件,其中多为最后100天在上海收到的信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社会服务工作多么广泛,多么繁忙!他真正是一位社会学的行动家。另一特点是纪念陶行知逝世的多不为人们熟知而又很重要的文章。这是根据一些读者的建议搜集的。

除以上论著和附文外,本卷第二部分为“全集附录”,有642页433350字,占全卷总量48%。内分三个小部分。一为1927年到1996年生活教育缩影,收入前十一卷未收的能反映生活教育发展历程的可贵资料。二是陶行知西旅长编,这是根据《备忘》1~24册及有关材料,将陶行知1936年4月23日至1938年9月26日的活动按时序详细列出,并将这一时期发生的两广事件、西安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等历史背景作了动态式的交代。其中还有一篇余受之老先生1996年从美国加州寄来的文章,回顾1937年8月至9月陶行知在墨西哥期间,与他一道进行华侨救国运动的情况,对阅读《备忘》10~11册颇有助益。三为陶行知用过的名字,举凡全集上的文章署名按出现先后列出。这对引导查阅陶著及了解署名旨意是有益的。

篇幅有限,只能简略介绍以上这些。愿以七十年前一首陶诗与大家共勉。

做人只做自由人,

敲钟只敲自由钟,

众生共走自由路,

海阔天空路路通。

2002年12月31于于成都

1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页。

2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页。

3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页。

4月夜,陶行知全集第12卷32页。

5转引自《胡适作品集37·胡适留学日记(四)》36页。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

6转引自《胡适作品集37·胡适留学日记(四)》43页。

7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页。

8编后,陶行知全集第10卷1475页。

9纽约时事谈话讨论西安事变及抗日救国,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6页。

10十二月运动一周纪念,陶行知全集第12卷236-238页。

11纽约时事谈话讨论西安事变及抗日救国,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7页。

12救国六君子狱中来信,陶行知全集第12卷494页。

13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陶行知全集第4卷573-574页。

14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讲提纲,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5、256页。

15让我们与民主结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页。

16让我们与民主结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页。

17教育过程,陶行知全集第12卷。

18这四篇文章见陶行知全集第12卷371-375、830-837、931-936、937-946页。

19献给自由世界之创造者——申报六十周年纪念,陶行知全集12卷。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这需要具备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②教师教人求真,首先就应当教人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不做“伪君子”,伪君子为名利所动,会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人格,“演出千百之伪状”,而真人则求真知识,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办事,就可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学生学习就是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追求虚名,而要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的真本领。1940年底,陶行知之子陶晓光到成都一个无线电厂工作,厂方要资格证明书,陶晓光因没有正规学历,便向熟人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明书。陶行知闻讯后,认为不妥,即电告晓光将证明书寄回,并写信对晓光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③陶行知认为“才”与“不才”,在于其知识、学识是否“真”。真学问的标准在于是否真是经过自己刻苦学习和实践求得,而不是由什么“证书”之类所决定。

陶行知认为在学问上忠于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他说:“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学问不论新旧,只要是追求真理,便与革命之精神符合,若以学问作买卖,则无论新旧,都有作汉奸之可能,……一个人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革命上能杀身成仁。”④陶行知要求真人需是“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他说有人误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

他认为这种立志为老百姓造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就能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做人中人”最根本的道理到40年代,陶行知的的人才教育观,又进一步发展为“亲民”的思想)他在办社会大学时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所谓“亲民”就是“要亲近老百姓”.“要钻进老百姓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亲近,变成老百姓的亲人,并且要做到老百姓承认我们的确是他们的亲人,”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所要培养的人才已经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才观相一致。不仅区别于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也不同于资产阶级追求个人发展个人奋斗的人。

陶行知还认为,要引导新一代“学做真人”就要实行全面培养这其中包含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要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⑦这三个要素,实际涉及了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上,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要有灵活的思想方法和实际本领,他强调为学的方法不在读死书,而“全要研究”,无论准备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会手脑并用,“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⑧才可以有独立的职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

在塑造“真人”的道路上,他认为只有在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

他提出教学做合一、智仁勇合一、知情意合一、教育与训育合一的人才培养观,陶行知说:“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③陶行知主张实行智仁勇合一的教育,认为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当代社会仍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的指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智仁勇兼修,他说:“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⑩对于智仁勇三者的涵义,他也作了新的解释,即“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

陶行知在培养人才上,注重整体教育,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他针对当时学校教育把训与育分割的倾向,批评说:“在现代中国学校里教与训分家是普遍的现象。教育好像是教人读书,训育好像是训练人做人或是做事;教育好像是培养知识,训育好像是训练品行;教育又好像是指所谓之课内活动,训育则好像是指所谓课外活动。”这是“横的割裂”的教育,是将本来就是“整个的教育”硬分裂成几块,这是一种与生活教育相冲突的传统思想。“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得分割的,”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三)

在德育的方法上,陶行知主张从小事做起,实行严格要求的人才教育方法。

陶行知本人就是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也将教育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放在育人的首位。但他认为任何美好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从近处着手”的,塑造真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坚持严格要求,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学会迎接和克服困难,他曾给一个叫吴立邦的小孩子写信。题目就是《预备钢头碰铁钉》,告诉孩子“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子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上就弯了起来”。

陶行知对学生的训练包括各个方面,他曾为育才学校拟定办学旨趣“十字诀”,即:“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锁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 (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其中要求学生会动脑动手;要进行德性的修养;知识积累;要学有方法,善于思考;要有唐僧克服八 十一难的精神,为使学生进德修业日日长进,他提出“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为了便于学生身体力行,他制定了很多具体的行为规范,仅以育才学校就有《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育才学生教育二 十九事》、《怎样培养十六常能》、《育才十二要》、《育才卫生教育二十九事》、《育才二十三常能》、《育才十二要》等,这些行为规范的训练,把远大的目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保证了学生健康地成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 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学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外国人士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华莱士(美国前副总统)《纪念陶行知博士》 

“……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苦人民办夜校和各种中心。他开展'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这样连锁下去,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个政治的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用的现成的学校制,陶行知发现中国的普通群众只能就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和车间所在地受教育;在哪里聚居,就在哪里学习。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使他成为极不寻常的同情于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 ——费正清(美国学者)《伟大的中国革命》 

“我现在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宣传在中国的晓庄有一个试验学校,把这里的理想和设计宣传出去,使全世界人知道。” “如大家肯努力,恐一百年以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这就是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克伯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晓庄学校的演讲词》 

“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陶博士是我们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一。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 

“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布莱恩·库朋(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给重庆社会大学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大会的电文》 

“我从事研究陶行知三十多年,我体会最深的,一是陶先生人格的伟大,二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卓越。他为大众争民主、争自由,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一条道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鼓舞,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应该学习他。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斋藤秋男(日本教授)1984年纪念陶行知的文章 

“这篇文章(指陶行知的《大众教育运动》)对我们印度是很有用的。” ——甘地(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对的评价》 

“陶博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得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愿意贡献出他所能为社会作最大服务,在实际工作上教育他们,鼓舞他们。他是目标明确、行为笃实、生活刻苦自励的活的融合体。没有一个人比他更知道中国的真正需要,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勇敢果决的为大众教育、为民主的组织与实践奋斗终身。” ——文幼章(加拿大博士)《悼念我的朋友陶行知博士》 

“我一直引以为豪,曾经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的学生。我曾经多次跟朋友讲起,我在育才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告诉他们,在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里,中国民主人士、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培养幼苗的故事,他的为人、道德、品格,甚至名字的意义,……这是我对陶行知的敬仰、爱慕,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念念不忘的恩情。” ——胡慕罗(越南河内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回忆陶行知与育才》 

“陶先生的死,显然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不只是他手创的生活教育社与育才学校的损失;海内外教育界的损失;整个民族国家的损失;尤其是世界上一切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实现民主、团结、和平战斗阵营中无限巨大的损失。”……“他创造了生活教育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他反对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他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反对由上而下的‘训’育制度;他主张跟人民学习,跟小孩学习;他主张教职员、学生、校工一律平等,他更主张中国人民大众要过民主生活。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尤其是对国家民族的正义感与为人民大众谋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敬佩。愿他的精神永远生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 ——杨静桐(菲律宾华侨)《悼陶行知先生》

望采纳!!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73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