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洋有多值钱?换算做现在1枚是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大洋有多值钱?换算做现在1枚是多少人民币?,第1张

民国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再将碎银子作为流通的货币了,随着钱庄制度的倒闭,所以银票基本上也都没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对先进的银行兑换券所取代。当时市面上所流通的大洋有很多种,有墨西哥鹰,日本龙洋,袁大头,孙大头都称之为大洋。

大洋其本身有着一定的含银量,所以即便是战争状态下,其本身的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那么在民国初期,一块大洋能值多少钱呢由于各地的物价不同,一个大洋当什么现金数还要结合着不同的区域进行推测。

在民国初期,由于清政府刚覆灭,全国上下刚进行了一次民主化改革,再加上当时西欧各国都在忙于第1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于中国的压榨,因此中国的工商业都得以飞跃式的发展,老百姓的总体经济收入也有所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会存在一些通货膨胀,但是影响不会太明显。等到后来民国内战时期,纸币出现了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但是银元整体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多少。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15年北京,一块大洋能够买上30斤大米,或者说是8斤猪肉。

稍微好一点的大米都是在4块钱到5块钱一斤,咱们暂且按五块钱一斤算的话,但从表面上看,一块大洋相当于150块钱人民币的购买力。但是毕竟那个时候农产量比较低,一亩地也就是收上二三百斤的粮食,买上30斤大米,绝对超过一亩地1/10的收入了。

一亩水稻都能够达到1000斤以上,咱们暂且按1000斤来算,那么一亩地1/10的收入就是100斤,那么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大概就是400~500块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米属于一个基本生活所需,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其价值都是一定的,若是从奢侈品上面来推算的话购买力仍然有所不同。当时两个人在北京吃一份高端的西餐配上红酒,大概需要一个大洋。如果现在一个一线城市,吃一个不怎么样的西餐,两个人至少也要500块钱到800块钱,所以大洋在购买高端奢侈品的时候,购买力相对弱一点,但是买基础生活用品的时候购买力高一点。

若是从含银量来计算的话,白银是4块钱一克,折合下来一块大洋大概值100多块钱。

落实从薪酬上来说,大洋的购买力则会有所降低,当时一个基层的苦力工每个月都准时去上班,并且干活的情况下大概是10块大洋,毕竟当时劳动力纯靠人工,而且人工相对便宜,对于基础工资应该和现在的一些环卫工相似。如此折合的话,一块大洋大概相当于260块钱。当时普通的知识公务人员的工资大概是30块到40块大洋,折合成一个月6000~8000的薪资来看,一个大洋就是200块钱。所以综合来说,一块大洋应该相当于三四百块钱。

不同时期的货币换算其实是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比如说古代某个时期一两银子或者一个铜板能抵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很难有一个比照物去比对,最常用的一个比照物大约就是所处同一时期的米价了,但用米价来做一个比照依旧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因为米价的波动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现在的大米生产量要远高于古代。那么相近时期的货币换算是不是就容易呢?也未必,就拿十年一个时间段来说,十年前同现在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此想要知道百年前的大洋抵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解的,因为民国的环境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现代社会的虚拟货币,或者说网上支付、通货膨胀之类,对货币换算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当然换算也是可以换算的,但是如果用数字简单表达的话,可能没有办法达到精准的效果,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来换算。

在换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民国的大洋指的是什么?我国的第一批大洋是来自于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最初这些外来银元只在广东等沿海城市使用,后来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批自制大洋。到了民国时期,大洋的使用被规范起来,具体可以参考《新国币条例》。

大洋或者说银元的名称都不如“袁大头”更为人熟知,其实这三种叫法指的是一种东西。关于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的地位,这里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一书中,描写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场景。就是当时的农民种了粮食,一般是留一部分自己吃,另外一部分就会卖出去以补贴家用,卖出去的那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我们常说的收购商收购,可是有一些商家就会选择给农民伯伯纸币。

我们现代人对于纸币的使用已经形成习惯,并不会觉得怎样,也很乐意接受纸币,但是民国时期的人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宁愿不卖粮食也不要纸币,必须要用袁大头换粮食。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袁大头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多么地重要,是纸币完全比不了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物价更直观地去看一下袁大头的购买力。首先从“衣”来看,一块大洋可以买十尺布,还是百姓中最受欢迎,也是冬天最为希冀的棉布,那时候的棉衣服可以相当于现在的羽绒服。其次从“吃”方面来讲,一块大洋可以买十斤猪肉,而且我们还不可以用现在的猪肉价格来衡量当时的猪肉价格,因为民国的社会不稳定,所以那时候的肉类应该是比现代社会的贵很多。同时民国初年的白糖价格为六分钱一斤,油为八分钱一斤,你们可以自己在心里换算,一块大洋可以买到多少东西。

看完物价,我们再来看看当时人们的收入,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袁大头的使用和购买力。在当时最为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为二十块大洋,而更为需要技术性的职业,如教师、护士这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他们的薪资为每月五十块大洋,而更为复杂或者说高级的工种,如律师、记者、医生、作家这种,则每月工资可以达到两百大洋,这已经是当时社会高收入的代表了,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的月收入,很长时间稳定在三百到五百大洋之间,后期还有增加,平均来看的话,月收入在四百大洋以上。

所以通过物价和当时人们收入的对比,能够得出一个大体的数据如果一定要说一块大洋可以相当于多少人民币的话,私以为一块大洋在民国初年是相当于人民币二百元左右,可以往上调一点。但是大洋到了民国后期就不那么吃香了,按照换算的话,最多可以达到人民币一百块。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袁世凯每年给他400万大洋,现今值多少钱呢?民国以前的大洋,搁到现在每块可以换成800元,民国之后的大洋,没有民国以前的大洋之值钱,折成人民币每块只值400元,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算的话,袁世凯每年要给溥仪16亿,这笔钱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相当于一笔巨款。但是要算出400万大洋的真正价值,要结合当时民国的货币价值和通胀膨货等因素。

另外一种算法就是我们可以按照粮价来推算,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买30斤大米,一斤大米的价格在两块钱左右,按照最低价格来算,30斤大米的价格大约为60元,这样算下来400万大洋换成人民币的话,大约为24亿。如果按照当时工人的工资来算的话,400万大洋算下来的人民币更多,不管按照什么依据来算,400万大洋搁到民国时期都是一笔巨款。

如此大的巨款,袁世凯为什么还愿意每年给溥仪400万大洋?

大家都知道溥仪是大清的末代皇帝,因为他登基的时候年纪非常小,权力一直在摄政王的载沣手中,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全国各地纷纷起义,载沣想要派兵镇压,但是当时清朝的军权一直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为了维护大清江山,载沣想要调动袁世凯的军队,但是袁世凯这个人非常狡猾,不愿意出兵镇压。所以载沣只好将权力交给了袁世凯,逐渐袁世凯掌握了朝中的权力。袁世凯一直有个做皇帝的梦,而当时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又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女人,她能当上皇后,只是因为她是慈禧的侄女。当时的大清的朝中大臣,有一部分人已经全部倒向袁世凯,再加上慈禧太后死后,没有慈禧的帮忙,隆裕根本没有能力去管理大清这个国家,于是只能跟袁世凯签订《清室优待条件》,承诺只要袁世凯给予清朝皇室各种优待,溥仪就就将皇帝这个位置退位给袁世凯。袁世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信守承诺好皇帝的名声,也为了获得拥护清朝大臣们的支持,他每年都会付给溥仪400万大洋。

大洋即银元,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

1大洋=1两白银=人民币300元=1000文钱,一块大洋就是三百元人民币,例如:这款笔记本卖20大洋。就是说这款笔记本卖6000块人民币。在锦州大洋=400元 在北京=300元 因锦州是燕国的所在地而大洋又是燕国的宝物。因为大洋的种类很多,就普品而言,民国的价格一般在210-500元之间

一般90000吧

1块大洋=百圆大钞

1枚铜板=壹圆人民币

1串铜板=拾圆人民币

1吊铜板=佰圆人民币

1贯铜板=万元人民币

1两黄金=壹佰万圆

1两白银=壹万圆

1钱黄金=壹拾万圆

1钱白银=壹仟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98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