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解下和田玉知识?

谁能讲解下和田玉知识?,第1张

和田玉 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被提名为中国的“国石”。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对于鉴定部门和商家来说“玉”“和田玉”的概念是同等的,模糊了“玉”与“和田玉”的产地之分,在鉴定证书里或我们在商场里买玉时玉都统称为“和田玉”但对于买玉的人来说,这从主观上是一种误导的销售行为。 众所周知,玉的产地产量较大的有“青海玉”,“俄料”,“加碧”,家喻户晓的“和田玉”。大家为什么都这么认可“和田玉”呢?“和田玉”无论是从皮色,肉质及温润度来说都优于其他玉种,乃是玉中之珍。玉石鉴定部门因各种原因,主要是现在的仪器及技术水平有限都无法准确的鉴定玉石的产地之分。所以将玉种全部冠称“和田玉”,对鉴定部门来说还是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但容易误导消费者。甚至有很多人慕名新疆的“和田玉”,在到新疆出差时专门带两块和田玉回去,送亲朋好友,对玉不是很懂的,大部分带回去的是青海料器,俄料等等~~~带回去的这些玉并非新疆地产的新疆和田玉。(包括鉴定证书上的和田玉)。 其实俄罗斯产的也是和田玉,他与新疆和田玉属于同一山脉,品质类似的。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连续长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海拔在4000米以上,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名贵的和田子玉。

  买籽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商家如此介绍:“这么老熟的料子,油度你随便上手玩”,这老熟一般都是指年龄的嘛,难道和田玉也分老人和年轻的?

  当一位朋友刚步入玉友之列,首先被传授的便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而最容易接受的也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对于授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表述的;对于受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比较的。

  两件玉器,只需放在一块儿,即使是不知玉为何物的人,也总能判断出谁更白一些。对于一种市场化商品,标准是必需的,而白度对于籽玉来说是最易成为标准的指标,于是白度便成为了当今籽玉优劣判断的首要指标,在判断籽玉市场价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

  因此矛盾便出现了,如果仅比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超过和田籽玉的白,和田籽玉之优在何处?和田籽玉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这我们就要回过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爱玉、佩玉、玩玉的了。

  “石之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

。一旦玉友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坑”、“熟糯”等一些比“白度”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而事实上这些无标准可循的“标准”,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槛”,一旦融通,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其实,“老气”“老坑”等词汇可以概括为籽玉的“成熟度”,而这个“熟”在籽玉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很多人认为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

  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2、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

  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

  “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3、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为籽玉的重要身份证明,以至于明明一块可以完整对称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贵之皮”,而同时日益成长的“高科技”手段让玩家们对毛孔也越来越把握不定,但总的说来以今日之工艺,天然毛孔与人造毛孔还是能区别一二的,毕竟长期积累与短期速成给人的第一感觉总会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别。

  再来说“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4、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5、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6、看手感

判断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净水中浸泡至少一昼夜,去除其表面油迹污渍的残留,以避免影响真实手感。

  “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那么什么是“生”籽料那?

生的和田玉是因为年份不够就被人开采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生的和田玉就像生的大米一样,没有熟那种油性,没有油脂感,就会有干干的感觉,而且透明度极低。就好像种的庄稼,还在生长中就采摘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新坑料就属于生)

(青海料新坑)

  “新坑料”:指的就是现代开采出来的和田玉料。由于受自然洗礼时间较短,所以其矿物颗粒较大,内部结构疏松,玉质较差。新坑料往往水头过大,整体略显清透,或料质不够纯净,水头较差,缺乏油润度,看上去给人一种发闷的感觉。另外,通常在加工过程中,新坑料往往比较容易“起性”。

  籽料以白为贵,以熟为尊。无论如何,判断料子的老熟程度都是老玩家的一项必修功课,和田玉圈子就是要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分析中,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多玩多看,才能感受到人与和田玉的和谐之道。

和田玉不分老坑和新坑,那是翡翠的说法。

1、和田玉,即透闪石玉,俗称软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莫氏硬度为6~65,个别到7。密度为296—317。

和田料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和田玉颜色为:白、糖白、青白、黄、糖、碧、青、墨、烟青、翠青、青花。

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等。

2、岫玉,即岫岩玉,也称蛇纹石玉。产地较多,但以辽宁岫岩县出产的品质最好。岫玉的颜色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灰绿、黄褐、棕褐、暗红、蜡黄、白、黄白、绿白、灰白、黑等色。

岫玉的折射率149-157。莫氏硬度为48-55,密度为245~248克/厘米3 。

由于和田玉和岫玉从稀有度,还是各种指标,都无法相提并论。和田玉不仅硬度高,而且韧度也相当的大,还有色度、品相、温润度都达到了宝石级的水准,这是岫玉望尘莫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41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