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石头有可能是祖母绿宝石、绿碧玺、翡翠、碧玉、绿幽灵水晶、绿松石、绿玛瑙、绿色石榴石、孔雀石、料石等种类的石头。不同种类的石头,绿色的深浅不一样,品质也有所差别。
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国际珠宝界公认的四大名贵宝石之一,也是很古老的宝石品种。祖母绿的绿色来自其内的铬离子,微量的氧化铬使它呈现出晶莹艳美的绿色。
碧玉是一种含矿物质较多的和田玉,含有的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含量约有20%以上,碧玉外形颜色多呈暗红色、绿色或杂色,按颜色命名可称红碧玉、绿碧玉等。
绿松石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外表颜色一般有蓝绿、绿、浅绿、黄绿、灰绿等色,质地细腻柔和,硬度适中,通常分为四个品种,分别是瓷松、绿松、泡松及铁线松。
B—018,鲕粒灰岩,山东长清寒武系
1标本描述
岩石为暗紫红色。颗粒主要为鲕粒,生物碎屑少量,为鲕粒结构。鲕粒呈球形—椭球形,大小一般在1~2 mm之间。生物碎屑呈长条形,一般比鲕粒大。填隙物主要为泥晶方解石,肉眼观察不清。岩石滴酸强烈起泡,成分为方解石。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占90%以上,其次为白云石,平均含量为8%左右。其他次生矿物和陆源矿物含量不及2%。
颗粒主要为鲕粒,含量将近90%,生物碎屑约占10%,其他颗粒罕见,为鲕粒结构。鲕粒呈褐色,可能含铁泥质所致。鲕粒包括真鲕、薄皮鲕、单晶鲕、溶蚀鲕、变形鲕等,其中真鲕居多,占整个鲕粒的90%左右。鲕粒呈圆形—椭圆形,也有的呈扁圆形。核心主要为生物碎屑,如棘皮类、三叶虫、软舌螺等。鲕粒大小比较均匀,一般在15~20 mm之间,很少有大于2 mm的,小者也在1 mm左右。生物碎屑有棘皮类、三叶虫、腕足类及软舌螺等,多已破碎,大小一般在1~3 mm之间。
填隙物主要为渗滤粉砂,含量约占25%;其次为栉壳状和等轴粒状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约占5%。渗滤粉砂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在004~01 mm之间,局部重结晶成细晶方解石,但表面模糊。亮晶方解石为触点—新月型胶结物和重力胶结物,洁净透明,触点—新月型胶结物位于两个鲕粒接触处,胶结物集合体外缘常形成向内弯的新月型。重力胶结物的特点是,在一些鲕粒的一侧没有或很少有胶结物,而另一侧很发育,并与相近的鲕粒相连,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触点—新月型胶结物、重力胶结物与渗滤粉砂同属淡水填隙物。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接触式。
部分渗滤粉砂重结晶成细晶方解石;鲕粒局部白云岩化,自形的白云石晶体在鲕粒中零星分布。缝合线和变形鲕的存在,说明经受过压溶作用。而最显著的成岩后生变化是表生阶段的淡水溶蚀和胶结作用。
鲕粒的颗粒大,同心圈多,故可能形成于鲕粒滩或潮汐砂坝等高能环境。淡水胶结物的存在表明碳酸盐沉积曾一度暴露于大气中。这时,亮晶胶结的鲕粒碳酸盐岩被渗透带淡水沿孔隙渗滤、溶解,携带碳酸盐微小质点充填在孔隙中,形成孔隙壁处为亮晶,孔隙中间为渗滤粉砂。沉积环境水浅,为氧化介质,致使岩石呈红色。岩石中含正常盐度生物及少量海绿石,应为比较开阔的正常海相环境。
3岩石定名
暗紫红色亮晶—泥晶含生物碎屑鲕粒灰岩。
B—019,砂屑灰岩,陕西富平奥陶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深灰色,局部分布有褐色白云质条带。仅能见到生物碎屑颗粒,如三叶虫、头足类等碎片或个体。岩石为隐晶质—细晶质,肉眼观察不清,滴酸强烈起泡,成分为方解石。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约占90%。其次为白云石,多为粉晶级的自形晶体,平均含量不足10%,且分布不均匀,多呈条带状产出。有机质及其他次生矿物含量甚微。
颗粒主要为砂屑,含量约占80%,生物碎屑约占20%,其他颗粒少见,为含生物碎屑砂屑结构。砂屑色暗,含有机质,可能由富藻泥晶组成。颗粒大小不太均匀,一般粒径为017~034 mm,绝大多数小于2 mm,但也有个别大于2 mm的砾屑,小者仅01 mm,似球粒。砂屑多为次圆状,圆状或次棱角状者少见。局部发生重结晶,但仍可分辨出其残余结构。生物碎屑主要有三叶虫和介形虫,还有头足类、苔藓虫、腹足类及腕足类等,大小悬殊,多已破碎。
填隙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约占20%,其次为泥晶方解石基质,含量约占5%。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晶粒大小悬殊,粉晶—粗晶都有,但以粉晶居大多数,细晶次之。泥晶方解石分布不均匀。胶结类型为孔隙式、接触式。
3岩石定名
深灰色亮晶含生物碎屑砂屑灰岩。
B—020,泥晶灰岩,陕西南郑奥陶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红褐色,可能含氧化铁所致。生物碎屑颗粒较丰富,且由亮晶方解石组成。岩石为隐晶质,肉眼观察不清,滴酸强烈起泡,成分为方解石,并含少量泥质,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在90%左右,以泥晶方解石为主。其次为铁泥质,含量约在10%。
颗粒为生物碎屑,含量约占整个岩石的30%,为生物碎屑结构。生物碎屑主要为介形虫和棘皮类,占生物碎屑总量的90%以上。腹足类和三叶虫少量,腕足类和双壳类偶见。颗粒大小不一,多已破碎,主要由亮晶方解石组成。
泥晶方解石含量在60%左右,分布均匀。铁泥质含量约在10%,不均匀地散布在泥晶方解石中,致使薄片中颜色也不均匀。
3岩石定名
红褐色含泥质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B—021,白云岩,陕西陇县寒武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黄褐色。具晶粒结构,自形程度较好,粗大的晶粒呈砂糖状,滴酸不起泡,成分为白云石。岩石粗糙,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含量在95%以上,燧石含量不及5%,铁泥质含量甚微,且零星分布。白云石半自形—自形,而以自形者居多。晶粒大小一般在04~07 mm之间,为中—粗晶结构。晶体间呈直线状紧密接触,形成镶嵌结构。白云石晶体较污浊,有时还具有环带,上述特征表明,此种白云岩是交代成因的。
在白云石晶体之间的孔隙中沉淀有氧化硅,即燧石,其矿物成分为玉髓。玉髓无色透明,低负突起,正交镜下可见纤维状晶体,呈花瓣状或扇状集合体,干涉色为Ⅰ级灰,扇状消光。玉髓的形成,可能是在交代成因的白云石形成时,由于体积缩小,形成孔隙,后期的二氧化硅溶液在此沉淀的结果。
3岩石定名
黄褐色中—粗晶白云岩。
B—022,铝土矿,河南偃师石炭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浅灰色,零星分布有**斑点,颗粒主要为豆粒,具豆状结构。豆粒呈球形—椭球形,大小一般在3~5 mm之间,大者可达8 mm以上,小者仅2 mm左右,小于2 mm者个别。填隙物为隐晶质,肉眼观察不清。岩石粗糙,坚硬,密度较大,块状构造。部分豆粒风化后留下孔洞,似杏仁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含量在80%以上,水白云母少量,另外,还混有铁质、黏土等其他杂质。
颗粒主要为豆粒,含量占整个岩石的35%以上。其他颗粒少量且分布不均,为豆状结构。豆粒呈土褐色,含铁质,同心圈明显,核心多为水白云母和一水硬铝石晶体。豆粒多呈圆形—椭圆形,也有扁圆形,有时发生变形乃至破碎。粒径大小一般在3~5 mm之间,大者可达5 mm以上,小者仅2 mm左右,甚至还有小于2 mm的颗粒。豆粒较大,且同心圈较多,可能形成于高能环境。
细—粉晶和隐晶质一水硬铝石含量在50%左右,分布比较均匀,铁质和黏土质等杂质分布不均匀,豆粒核心中的水白云母结晶较大,为细晶质。一水硬铝石晶体无色—浅蓝色,常被铁泥质染成黄褐色,高正突起,糙面显著,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可达三级橙红,平行消光,负延性。水白云母无色,常微带浅黄褐色,低—中正突起,一级解理完全,干涉色多为Ⅱ级蓝,近于平行消光,正延性。
3岩石定名
浅灰色豆状铝土矿。
B—023,菱铁矿,陕西志丹侏罗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绿色。颗粒可能为鲕粒,粒径很小,但大小很均匀,密密麻麻地在岩石中均匀分布。填隙物为隐晶质,肉眼观察不清,滴酸不起泡。岩石密度大,硬度小,比较致密,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菱铁矿,含量在80%左右,其次为石英,含量在10%以上,黏土等杂质含量不足10%,白云母、绿泥石偶见。
颗粒为放射状球粒,含量约占整个岩石的75%以上,为球粒结构。球粒为黄褐色,呈放射圆状,个别发生破碎,粒径大小很均匀,基本上都在02 mm左右。成分为菱铁矿,突起和干涉色较高,正交镜下呈十字消光。由于含有杂质,许多光学特征观察不清。
填隙物呈杂基产出,含量约占25%,其成分主要为隐晶质菱铁矿、石英粉砂、黏土等杂质,白云母、绿泥石含量甚微。胶结类型为基底式,局部为孔隙式。
3岩石定名
灰绿色球粒状菱铁矿。
B—024,燧石,陕西山阳震旦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肉红色,不均匀地分布有灰色斑块。隐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性脆,具光滑的贝壳状断口。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为自生石英,含量在95%左右,白云石、方解石、黏土矿物及铁质含量约占5%。自生石英自形—半自形,不具磨圆,粒径在001~005 mm之间,为粉晶质,故为粉晶结构,晶体彼此呈镶嵌状。自生石英无色透明,低正突起,Ⅰ级黄白干涉色。白云石、方解石具闪突起和高级白干涉色,较易识别,白云石的晶体也很自形。部分白云石晶体转化为铁质,但晶体形态未变。
根据标本和薄片的观察,推测此岩石可能是二氧化硅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
3岩石定名
肉红色粉晶燧石。
B—025,磷块岩,陕西略阳泥盆系
1标本观察
岩石呈灰白色,局部显肉红色,颗粒可能为鲕粒,大小均匀,含量超过半数,为鲕粒结构。滴钼酸铵溶液产生**沉淀,表明含磷酸盐。填隙物有方解石胶结物,滴酸强烈起泡。岩石致密坚硬,密度较大,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磷灰石和胶磷矿,含量约占55%,其次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约占43%,石英、黏土、铁质等含量不及2%。颗粒为假鲕粒,不具核心和同心圈,含量约占整个岩石的55%,为假鲕粒结构。假鲕粒为圆形—椭圆形,少量发生破碎。粒径大小均匀,一般在1 mm左右,最大可达17 mm,小者仅003 mm。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磷灰石,其次为胶磷矿和碳酸盐岩及自生石英。磷灰石无色,中正突起,干涉色为Ⅰ级灰。胶磷矿无色,中正突起,正交镜下全消光。二者常被方解石脉切穿或部分交代。
填隙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物,含量在40%以上,其次为少量石英、黏土、铁质等。方解石和白云石以中晶为主,具闪突起和高级白干涉色。白云石自形,常具环带构造。石英、黏土、铁质零星分布,且不均匀,胶结类型为基底式、孔隙式。
假鲕粒较大,且较均匀,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推测岩石形成于高能环境。
3岩石定名
灰白色亮晶假鲕粒磷块岩。
B—026,硬石膏岩,江苏南京白垩系
1标本描述
岩石呈纯净的白色,条痕也为白色。具晶粒结构,结晶较粗,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岩石致密,硬度不大,但指甲刻不动,滴酸不起泡,块状构造。
2薄片观察
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石膏,含量在95%以上,石膏、碳酸盐及其他杂质不及5%。硬石膏多呈粒状,部分呈板状,粒径大小不均匀,以中晶为主,细晶次之,粗晶最少,大者可达1 mm,小者仅006 mm,主要为中晶结构。晶体间呈直线状紧密接触,形成镶嵌结构。硬石膏无色透明,见两组直交的完全解理,低正突起偏高,具弱的闪突起。干涉色五颜六色,最高可达Ⅲ级绿,平行消光,可见聚片双晶。石膏以其低负突起,Ⅰ级黄白干涉色可与硬石膏区别。碳酸盐及其他杂质呈零星杂乱分布。
3岩石定名
白色中晶硬石膏岩。
目测是一块碧玉,碧玉是一种半透明呈菠菜绿色的和田玉,颜色和结构不甚均一,有时含有绿帘石、磁铁矿形成的色带和色团。化学成分为钙、镁、铁的硅酸盐类,碧玉的颜色以绿青色为基础,常见有绿、灰绿、黄绿、暗绿、墨绿等颜色,颜色较柔和均匀,碧玉常含有黑色点状矿物,抛光后光泽不柔和,略有蜡感。色泽灰绿色,仔细观察可见细小的针状白点。在硬度方面比狭义和田也就是新,疆和田略低。
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矿物颗粒和晶体结构不多见,表面平滑,呈小颗粒状。硬度不一,有些致密石灰石可以抛光。在现代工业中,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石灰、电石的主要原料,是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熔剂灰岩,优质石灰石经超细粉磨后,被广泛应用于造纸、橡胶、油漆、涂料、医药、化妆品、饲料、密封、粘结、抛光等产品的制造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