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剧组横多,最新横店拍摄剧组动态,可查看横店影视城官方网站=》影视娱乐栏目的剧组动态新闻(每周更新);
2、好玩的主要景点:
1) 秦王宫(景区简介,该景区内表演介绍,是否加入特色商铺): “不到秦王宫,枉来影视城”。《英雄》、《汉武大帝》、《寻秦记》、《无极》、《风云》、《木乃伊Ⅲ》、《功夫之王》都是在这里拍摄的。秦王宫景区是 1997年为拍摄影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也是《英雄》诞生地。景区占地600亩,有雄伟壮观的各类宫殿27座,长2289米,高18米的巍峨城墙 与王宫大殿交相辉映。主宫“四海归一殿”高达448米,甚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磅礴气势。
2)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参照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同时对开封市进行考察,对宋代建筑和绘画资料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影视拍摄需要,耗巨资,历时一年,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建成。该基地占地500亩,分九个景区,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成一个整体,气势恢宏、风光旖旎,各景区的重要景点,风格独特,细细品味,妙趣横生。画舫美丽精致、牌坊高耸林立、花卉争奇斗艳。登上巍峨挺拔的景门城楼,近可俯瞰基地全貌,远可眺望整个横店城。汴河蜿蜒自东而西穿城而过,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岸柳树成荫,微风吹拂,翩然起舞,河里鱼儿成群,历历可见,桥梁独特壮观,走上跨度40米,宽115米、高58米的虹桥,好似踩着彩虹上了天,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无论是开封府还是蔡童相府,一处处建筑,四角高挑,飞阁流檐,色彩浓丽,令你目不暇接,啧啧称道,叹为观止。
3) 广州街香港街:广州街•香港街景区是于1996年8月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建,以逼真的实景建筑,艺术地再现了1840年前后的羊城旧貌和香江风韵。古朴的街巷点缀着“花城”,透出沧桑的铁轨卧着老式机车,交错的河汊流入“珠江”,“十三夷馆”宛如万国建筑博览会,天下第一茶楼“天澜阁”则集亭台楼榭之大全,尽显华夏建筑风流。 基地内还建有当年的鸦片馆、青楼、酒肆、茶楼、赌馆、当铺、商店等,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令人赏心悦目。自建成后,先后有《雍正王朝》、《铁血男儿》、《天国传奇》、《绝代双娇》等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 香港街影视拍摄基地占地9公顷,与广州街影视拍摄外景基地邻接,利用荒野坡地就势设计,这里传真还原着香港中心城区从1841年到19世纪末的主要街景及建筑,如干诺道、毕打街、遮打街、皇后大道、皇后像广尝香港总督府、圣约翰教堂、维多利亚兵营、颠地洋行和汇丰银行等。进入香港街拍摄基地,恍惚是穿越时空隧道,步入了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在这些保留着岭南建筑特色的建筑中,洋溢出东西方文化韵味,中国岭南民居、渔民船屋杂糅在英国乔治式、19世纪欧洲古典复兴式、亚洲殖民地式的多种建筑之中。著名导演尤小刚执导的电视剧《补天裂》在这里打响头炮,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香港街以毕打街、遮打街、干诺街、皇后大道、皇后像广场、维多利亚兵营等30多座象征往昔殖民统治的欧化建筑,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香港中环维多利亚繁华街景
1) 秦王宫(景区简介,该景区内表演介绍,是否加入特色商铺): “不到秦王宫,枉来影视城”。《英雄》、《汉武大帝》、《寻秦记》、《无极》、《风云》、《木乃伊Ⅲ》、《功夫之王》都是在这里拍摄的。秦王宫景区是 1997年为拍摄影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也是《英雄》诞生地。景区占地600亩,有雄伟壮观的各类宫殿27座,长2289米,高18米的巍峨城墙 与王宫大殿交相辉映。主宫“四海归一殿”高达448米,甚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磅礴气势。
2)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参照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同时对开封市进行考察,对宋代建筑和绘画资料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影视拍摄需要,耗巨资,历时一年,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建成。该基地占地500亩,分九个景区,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成一个整体,气势恢宏、风光旖旎,各景区的重要景点,风格独特,细细品味,妙趣横生。画舫美丽精致、牌坊高耸林立、花卉争奇斗艳。登上巍峨挺拔的景门城楼,近可俯瞰基地全貌,远可眺望整个横店城。汴河蜿蜒自东而西穿城而过,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岸柳树成荫,微风吹拂,翩然起舞,河里鱼儿成群,历历可见,桥梁独特壮观,走上跨度40米,宽115米、高58米的虹桥,好似踩着彩虹上了天,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无论是开封府还是蔡童相府,一处处建筑,四角高挑,飞阁流檐,色彩浓丽,令你目不暇接,啧啧称道,叹为观止。
3) 广州街香港街:广州街•香港街景区是于1996年8月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而建,以逼真的实景建筑,艺术地再现了1840年前后的羊城旧貌和香江风韵。古朴的街巷点缀着“花城”,透出沧桑的铁轨卧着老式机车,交错的河汊流入“珠江”,“十三夷馆”宛如万国建筑博览会,天下第一茶楼“天澜阁”则集亭台楼榭之大全,尽显华夏建筑风流。 基地内还建有当年的鸦片馆、青楼、酒肆、茶楼、赌馆、当铺、商店等,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令人赏心悦目。自建成后,先后有《雍正王朝》、《铁血男儿》、《天国传奇》、《绝代双娇》等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 香港街影视拍摄基地占地9公顷,与广州街影视拍摄外景基地邻接,利用荒野坡地就势设计,这里传真还原着香港中心城区从1841年到19世纪末的主要街景及建筑,如干诺道、毕打街、遮打街、皇后大道、皇后像广尝香港总督府、圣约翰教堂、维多利亚兵营、颠地洋行和汇丰银行等。进入香港街拍摄基地,恍惚是穿越时空隧道,步入了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在这些保留着岭南建筑特色的建筑中,洋溢出东西方文化韵味,中国岭南民居、渔民船屋杂糅在英国乔治式、19世纪欧洲古典复兴式、亚洲殖民地式的多种建筑之中。著名导演尤小刚执导的电视剧《补天裂》在这里打响头炮,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香港街以毕打街、遮打街、干诺街、皇后大道、皇后像广场、维多利亚兵营等30多座象征往昔殖民统治的欧化建筑,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香港中环维多利亚繁华街景
4) 明清宫苑:“东方好莱坞”中最大的景区--“明清宫苑景区”,占地2200余亩。整个景区辖广州香港街影视基地、枪战片拍摄基地、明清宫苑影视拍摄基地、屏岩洞府、索道观光缆车、香港不夜城宾馆、亚洲最大的高科技摄影棚等七大景区。其中广州街香港街影视拍摄基地,在我国众多影视城中是拍摄效果最佳的影视拍摄基地,迄今为止已拍过《鸦片战争》、《小李飞刀》等80余部影视剧,是国内少数几个最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城;屏岩洞府索道缆车是目前金华市辖区内唯一的一条山崖观光索道;规模空前的明清宫苑景区、占地1500亩,建筑恢宏、建构精良,内有包括承天门、太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亲王府、西宫等建筑在内的龙阙凤檐、崇楼杰阁、民居楼台8000余间,是一处集影视拍摄、大型集会、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景区,为当今我国影视旅游界一处极具影响力的风景旅游胜地和影视名城。
5) 明清民居博览城:由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投资兴建的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占地面积900亩,是集古建保护、观光娱乐、影视拍摄、艺术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旅游区,分为“桃花源”和“秦淮河”两大景系。“桃花源”景系集中了从浙、皖、赣各地拆迁的明、清、民国时期的民居近200幢。该城已被命名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示范基地”和“中国古民居保护基地”。粉墙黛瓦、砖石木雕、斗拱琴坊、牛腿花窗是无数工艺大师的心血结晶,亭台楼阁、戏院祠堂、府第民宅、屯溪老街是千年历史文化的民俗画卷。“秦淮河”景系则是以明清时期南京十里秦淮为蓝本,再现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繁华古都风貌,集中再建了夫子庙、江南贡院、八艳坊、状元府、桃叶渡等建筑,微 缩复原的圆明新园展馆、“中华一绝”的福建土楼、高科技4D动感影院,更是新的亮点。景区里还安排了中国曲艺、影视片断、民俗节目供游客观赏和参与。众多 影视剧组的拍摄场面,明星们的精彩演技,趣味无穷,让人留恋忘返。在这里拍摄了《功夫之王》、《投名状》、《顺娘》、《农民代表》、《咏春》等百余部影视 作品,众多的影视明星成为景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球最大的圆明新园展馆 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兴建的圆明新园展馆,位于氤氲醉人的秦淮河畔,身处粉墙黛瓦的古建之间,是一座长方外型、红墙金瓦的皇家建筑。从圆明园的幻境中缓过神来,环视周围,才发现四周墙边还设立着展柜。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古董,主要是从汉朝到清朝的金器、玉器、瓷器,其中包括元朝时期 “鬼谷下山”和清朝乾隆年间价值三亿的青瓷花瓶各一件、以及目前仅出土21件的汉朝时期的金缕玉衣一件。展柜内还陈列了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古代遗产——上刻 圆目兽面纹的玉琮。其精美的制作、精湛的工艺,让人不觉赞叹古代文化之玄妙。整个展馆给人重现了昔日圆明园的风采: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还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 为一体,相当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各种陈列着的古董玉器更把人们带回到那个昔日收藏甚为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圆明园,一切仿佛 历历在目
6) 华夏文化园:横店华夏文化园是横店华夏文化城最主要的景区之一,以独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一体,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华夏文化主题公园。该景区位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南侧,工业大道西侧,占地500多亩,经过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公交车都可到达。景区于2003年2月18日奠基,8年基本建成,园内主体建筑——三教塔,塔顶构件在100周年之际予以安装,届时整个华夏文化园遂宣告最终落成。因此,横店华夏文化园被称之为百年文化精品工程。园内共分十大景区,分别为:门楼景区、文化广场景区、历史长廊景区、四大佛山景区、三教塔景区、鱼乐苑景区、塔林景区、植物园景区、民族街景区、瑶台胜景。
7) 大智禅寺:大智禅寺位于景色秀丽的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境内,占地面积108亩,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大智禅寺始建于南梁年间(502——557年),毁于“文革”期间,有鉴于大智禅寺历史悠久,并为了满足佛教信众弘扬佛法之需要。1994年元月奠基修复,1995年9月告竣,历时一年零九个月。该寺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药师殿、三圣殿、地藏殿、五百罗汉堂、还有钟楼、鼓楼、齐堂、造型独特的放生池、方丈室、茶室、法物流通处、客堂等,建筑面积近二万平方米。
8) 屏岩洞府:屏岩洞府素有“江南第一洞天”之称,为道家修行之福地。沿着陡壁建有三清殿、玉帝、王母、黄大仙、胡公、八仙、四海龙王、天师等道家祠观。峭壁、幽洞、红叶、悬空建筑是景区的四大特色。典型的丹霞地貌构成了陡直的屏岩,怪异的洞穴,茂密的森林,加之栈道、亭阁、天门、洞窟、缆车等景观,风光旖旎而又自然天成。
9)梦幻谷(景区简介,该景区内表演介绍,是否加入特色商铺):梦幻谷景区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拥有多种游乐设施,以火山爆发、暴雨山洪等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风貌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雨林城堡”、“人猿之家”、“鹰王神瀑”、“风尘雅丹”、“金色胡杨”、“蓝月亮门”、“远古行宫”、“香格里塘”、“吉祥树王”、“夜雨栈桥”、“巨灵之屋”、“西双小站”等等景观,均以神秘奇幽见长。
个人建议:明清民居博览城位置离镇中心不远,里面有新圆明园的沙盘模型,值得一看;屏岩洞府是最近新上映中澳合作拍摄的寻龙夺宝**的取景地之一;梦幻谷这个夜游景点晚上有空可以逛逛,里面的梦幻太极和暴雨山洪是主打演出秀,另外,里面的游乐设施也是再门口购票后免费游玩的。其他各个景区,风格各异,演出也是各具风格,经常有剧组驻扎拍摄,具体去哪几个,就看你的个人喜好了。另外,华夏文化园现在还没有演出,基本都是些仿造建筑物,推荐指数三星。
门票和住宿可以上横店影视城官网查看,门票享受9折预订优惠价,另外还有包含门票和住宿的套餐选择(住宿有四星宾馆贵宾楼,三星宾馆旅游大厦,星河酒店,影星宾馆,国贸大厦)。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这些描述似乎与陕西周至所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长迅速的特点,不得不令人怀疑它是否就真的是传说中的肉灵芝?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不明生物体,在各地进行了公开展出。由于人们纷纷传闻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太岁肉灵芝,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体发现的消息后,特地参观了这个“不明生物体”,并称它为:“稀有的宝物”。
为了判定陕西周至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否就是传说的肉灵芝,杨兴中对这个不明生物体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科学观察,杨兴中发现这个生物体具有两根鞭毛 结构的游动细胞,并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的一端无选择性的摄取食物颗粒。根据这个特点,杨兴中确定, 这个不明生物体的身份,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
其他地方虽然这个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这么大的复合体来讲,这又是第一次发现,因为当时我们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说它是处于原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本身就是说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进化方面的一个奇特性,所以当时价值体现的比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一些关注吧,科学界的一些关注,尤其是像当时在日本先皇参观了以后,他是一个海洋生物家,他参观完了说了一句话,说这是生物学界的一大发现,这个价值初步肯定的。
根据杨兴中他们的结论,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但是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是否具有像人传说的延年益寿的功能呢?为了进一步揭开里面的秘密,杨兴中进一步观察了它的物质结构。他发现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体内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而且有时在它表面会形成一种类似塑料薄膜一样的物质。那么这个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种感觉,至少是一种多糖类的物质,可以蕴含多糖类,那么这个多糖类,这个在免疫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为一种药物开发,或者保健品开发,它这个如果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你的免疫功能,那么这个从一个侧面来说,那就达到了一个保健的作用,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质,这个没测量。
但是对于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长,它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什么样子,它的年龄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开发的利用价值,杨兴中介绍由于当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未解之谜没有揭开。所以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古书上描写的肉灵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听说又有人,在黄河边上拣到了一个与《本草纲目》记载更加相像的肉团,于是他马上到收藏者张安君家进行调查寻访。
根据了解,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张安君在2004年9月从黄河边上的一个农民手中收购的。
而经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的外观观察,杨兴中认为它比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更像传说中的肉灵芝。
杨兴中:《本草纲目》里面曾经这句话说,就是肉汁状如肉,那么在这个里面外形体现在好多的纹理上,和边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结构上这个是符合的,《本草纲目》曾经对颜色记载,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黄者如紫金”,那么这个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上有可以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句话“动辄如尖兵”指的是内部结构,那这里面断层上我们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结构,这个也是符合《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另外《山海经》里面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与彼马勃,颇相仿佛”,就是说跟一个扭曲的马脖一样,这个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从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马皮肤差不多这种结构,那么这个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又很相似,所以从这两个古籍记载,以及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菌类可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且是在纯自然的状况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但是现在究竟它是一个什么样一个具体的菌种,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和一些细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来,就是说这个结论说,但是可能预言这个东西的价值,体现的学术价值,体现其他方面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比较少见。
虽然只从外观进行了鉴定,但是杨兴中认为这个菌体与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个肉感更强,更接近于动物。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复合体,他认为必须在进行更严密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同时杨兴中认为如果第一个肉团出现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现的这个肉团就证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传说中的神明。他希望这一次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揭开太岁和肉灵芝的不解之谜。
回答者:华夏风采 - 助理 二级 11
参考资料: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保国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寺外28公顷自然山林。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保国寺 地理位置 :浙江宁波市 占地面积 :13280平方米 开放时间 :08:00~16:3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 :2000元 著名景点 :大雄宝殿 净土池 唐代经幢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物遗存,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鼓楼,钟楼,汉代骠骑井,净土池,天王殿,唐代经幢,文物价值,文物保护,历史文化,旅游信息,开放时间,交通路线, 历史沿革 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据《寺志》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 唐武宗时,灵山寺被废。唐武宗会昌二年至五年(842年-845年),官府便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据统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灵山寺在这次灭法活动中被废。 唐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保国寺。唐广明元年(880年),宁波国宁寺僧可恭,应施主之要求,前往长安上书朝廷,请求复寺,获得批准,唐僖宗李儇赐额保国寺。 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的建筑至今未能存留。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规模不大,再加上唐代晚期佛教发展缓慢,社会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寺院建筑未能存留至今。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德贤“复过灵山,见(保国)寺已毁,抚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由此出任寺院住持,迎来了保国寺的第一次中兴。 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1年)僧仲卿建法堂。僧宗普开凿净土池、栽四色莲花。当时仲卿与宗浩还曾建十六观堂,在法堂西,后废。南宋时期的这些建设项目保留至今的只有净土池。法堂位置犹存,但建筑已几经重建了。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官方曾赐“精进院”额,表明它在当时的佛教寺院中已有一定地位。 明弘治六年癸丑僧清隐重建祖堂,更名云堂。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建清隐堂,后废。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重修大殿。 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僧豫庵扩云堂基,更名玄览斋,旁设两庑、前架照厅。乾隆元年废。 明时建迎熏楼在大雄殿西。后废。在大雄殿东北隅建关房,后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同时重修法堂、天王殿。于净土池四周立石栏杆,清前明御史颜鲸为净土池填“一碧涵空”四字。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住持显斋“鸠工庀材,培偏补陷,未数年而奂仑备美”。 乾隆十年(1745年)僧唯庵、体斋对大殿“移梁换柱,立磉植楹”,并重修天王殿。嘉庆元年(1795年)重修大殿,改装罗汉诸天等相。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移建钟楼于大殿东。嘉庆十五年(1810年)新建鼓楼在于大殿西。 宣统二年(1910年)天王殿、东客堂毁于火。宣统三年,僧一斋重建。 民国二十年(1913年)僧一斋建藏经楼五间(下层为法堂)及西侧客房楼屋十间一弄。 1954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南京工学院师生发现此古建筑,后经陈从周、刘敦桢教授核实为北宋建筑。 建筑特点 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加建重檐,成为歇山顶形成。大雄宝殿主要特点是:平面布置进深(1338米)大于面阔(1183米),呈纵长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的安置了三个缕空藻井;复杂的斗拱结构;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梁伏、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等。这些都接近或吻合于宋《营造法式》,承袭某些唐代建筑遗风,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其他多为清代建筑。1983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1984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 保国寺 文物遗存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特点鲜明:厅堂式构架体系,平面布局呈正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斗栱结构复杂,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达到最高出材率和最强受力效果;以小拼大的四段合瓜棱柱为中国最早的实例,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既省材又牢固美观,为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阑额两肩有卷杀,额下采用了蝉肚绰幕构件,额枋上有七朱八白彩绘。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得大殿结构极为科学,除了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而让殿内不结蛛网,不积灰尘,长年保持清洁之外,还使整个大殿没使用一枚铁钉,仅靠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就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大雄宝殿 藏经楼 藏经楼是民国九年以后建造的建筑,也是保国寺最后一次展拓基址的产物,藏经楼所在的位置较法堂高处7米多,该楼本身面宽为五开间,通面宽2279米,进深为11架12檩,硬山顶。前部附加一前廊,结构与主体脱开,但山墙却连成一体。该楼梁架采用抬梁式构架,作成3种形式,当心间为七架梁前带双步梁、后带单、双步梁用五柱,次间梁架为前后三步梁、双步梁、后带单步梁用六柱,梢间采用类似穿斗式的梁架,整品梁架用了8根柱子,梁的长度不过两架、一架。楼层梁架也随之,只不过在两品梁架间置以木方,上铺楼板。前廊构架一层立石柱置横梁与主体构架的檐柱相连,同时向前挑出小披檐。二层则只有一排细细的木柱,上部带有独立的前后坡小顶,在后坡置垂莲柱、插方穿式短梁,与主体构架相连。 藏经楼 藏经楼在主体构架在梁端或入柱处皆有带木雕的梁垫,前檐廊木雕装饰增多,尤其是二层,作成船篷轩式天花,在轩梁及垂莲柱等构件上皆有较多的木雕。另外一层前廊用石柱及石础,在石础上也做了雕刻。
藏经楼的门窗带有浓厚的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如前檐的柱间通间所施多扇木框玻璃窗,山墙所施带有弧形窗眉的双扇木框玻璃窗等。 观音殿 观音殿原名法堂,始建于南宋绍兴时期,清多次重修,乾隆五十二年重建了法堂,奠定了今日所见的样子。民国九年也曾经进行过翻建,并易名观音殿,供奉观音。曾列历代观音造像。
法堂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通面宽248米,通进深1257米。采用单檐歇山顶,带前廊和附加后檐,从正面和背面看皆有两重屋檐。当中三开间室内仅有一层空间,两端的梢间、尽间内部为两层,楼下辟出一间13米宽的一条窄廊,多立了一排柱子,这个建筑的柱网布局极不规则。当中心间两缝前后布置了7根柱子,次间两缝除与当心间对位的柱子之外,在柱间又增加了4 根,前后布置了11根柱子,梢间两缝楼下廊子前后有4根柱子,到了梢间与尽间之间的一缝则只有3根柱子了,前廊处利用两厢楼房柱子,且与当心间、次间不对位,而与两厢楼房柱网连通,山墙处的柱子也如此。梁架具有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柱间距很近,梁的断面瘦高,穿入柱身。从其不规则的柱网和梁架形式,可以看出经过多次修缮、不断扩建的痕迹。前檐及梁垫处使用了斗栱。法堂斗栱采用江南清末民初江浙一带建筑中常见者,为出七参凤头昂式斗栱。 观音殿 鼓楼 鼓楼的建造年代为嘉庆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处在寺院中轴线东侧,与钟楼对称布置,鼓楼与钟楼朝向大殿的一面,立面处理基本相同,但在南北方向有所不同,鼓楼一层面宽3间,通面宽855米,进深仅两间,通进深425米。在立面上,一层设有腰檐,南侧翼角起翘,北侧未做翼角,用坡顶直通相邻建筑。到了二层,鼓楼在平面上当中的一间放置寺鼓,具有抬梁式构架,上覆歇山顶。除此之外,左右还有两个楼梯间,其中北侧的楼梯间立面处理与钟楼相同,南侧的则隐藏在另一个坡屋顶下,而一层腰檐南侧的翼角依然保留。
鼓楼与钟楼两者如此巧妙的求同存异,建造者是颇具匠心的。钟鼓楼上扬的飞檐翼角轻盈优美,为大殿前的院落氛围增加了几分勃勃生机。 钟楼 钟楼的建造年代为嘉庆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处在寺院中轴线西侧,与鼓楼对称布置,钟楼和鼓楼朝向大殿的一面,立面处理基本相同,但在南北方向有所不同,钟楼一层平面面宽、进深皆作3开间,通面宽865米,通进深865米。在立面上,一层设有腰檐,南侧翼角起翘,北侧未做翼角,用坡顶直通相邻建筑,到了二层,只有当中的一开间加北侧的楼梯间,仅在一开间的部分作成木墙板,上部使用抬梁式构架,大钟即悬于梁下覆以歇山顶,楼梯间则变成钟楼北侧的另一个房子,改用两坡顶和白粉墙,钟楼室内一层楼板中部挖掉,使空间上下连通,以便于钟声传播,二层脊檩尚留有嘉庆重建题款“大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春日谷旦本山主持方丈敏庵和尚监院永斋建”。 汉代骠骑井 汉代骠骑井尚存,位于大殿石阶前,名骠骑井,以附会汉骠骑将军舍宅为寺之说,井深10米,井口直径044米,旧时曾为寺院僧众生活用水主要来源,据传当年水质清冽甘甜。 净土池 净土池是寺院中唯一的南宋时期建筑遗物,据寺志载池长四丈八尺,宽二丈二尺,深丈许。现存实物为长13米、宽6米,净土池出现在大殿前的院落中,居于中轴线的重要位置。在南宋时期寺内还曾出现过“十六观堂”建筑,将两者联系起来看这些本为净土宗寺院的建筑,为何出现在保国寺,据嘉庆十年寺志载,仲卿“立净土观堂、凿池种莲,欲招社客,继东林远公之风。”后来十六观堂被废弃,仅留下了净土池,它成为信众们所认同的佛国净土概念的象征,到了清初,前明御使颜鲸为它题名为“一碧涵空”,人们更加对它情有独钟,特别是池中种有四色莲花,尤其受到人们的钟爱。 天王殿 天王殿为宣统三年(1911年)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通面宽1777米,通进深1062米。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各间开间宽度不等,逐间递减,当心间宽577米,东次间宽383米,西次间宽388米,梢间宽28米。当心间宽度与次间之比接近3:2,仍留有宋代建筑布局的遗痕。进深方向当心间采用七檩前后廊类型的抬梁式构架,用四柱。彻上露明。前后金柱间作七架梁。前后廊部作双步梁。次间及梢间添加一中柱,将七架梁换成两段三步梁。檐柱高44米,室内地平至脊檩下皮高1009米。上檐椽架长度各架不等,但大都在12米左右。彻上露明。五架梁及下檐与上檐顶部蜀柱间的双步梁、下檐穿插方皆用月梁,上下各层梁间施带有雕刻成花篮形大斗式驼墩,富有装饰性。七架梁与随梁方之间施隔架科,隔架科的木雕尤为考究。另外在下檐柱外部还有向前挑出的牛腿,上承挑檐檩,以托屋檐,牛腿本身也作了浮雕人物故事加透雕花卉,这种做法常见于清代江南建筑。
此殿前下檐和上檐四周皆施斗栱,明间作平身科四攒,次间和梢间皆三攒,平身科皆为一斗四升重栱造,柱头科自大斗中挑出带有雕刻的异形构件,直至挑檐檩下,与牛腿上的花篮形斗栱相交后继续挑出,至檐椽头。 唐代经幢 两座唐代经幢保存完好,置于天王殿前,东侧者建于开成四年,由幢座、幢身、幢顶组成,八边形平面,幢座采用须弥座式,束腰部分每面做一壸门,内雕一佛像,座顶刻仰莲及卧龙,幢身刻陀罗尼经,幢顶于飞檐上覆一带云纹的顶盖,其上应有宝顶,已缺失。这座经幢,比例匀称,造型古朴。此幢原藏宁波慈城普济寺。西侧的另一座经幢也为唐幢,建于大中八年(854年),也为八边形幢,但比例造型不如前者。此幢原属鄞县永寿庵。据《鄞县志》载,“此幢本刻尊胜经”现字已漫漶不清。 唐代经幢 文物价值 宁波保国寺大殿是一座罕见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它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其建造时代的建筑形制和构件,不少作法能与《法式》的规定以及同时代建筑做法相印证,而且能为进一步说明《法式》中的某些制度源自南方提供佐证。同时,宁波保国寺大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些做法保留并影响到元代建筑,并成为江浙地区惯用的建筑手法。从而为我们全面地研究古代建筑史、深入探讨《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这也正是保国寺大殿的价值之所在。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5保国寺大修,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有关部门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维修领导小组。古建筑专家李卓君和王仕伦两位先生长驻寺中,指导维修工作,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祁英涛多次到现场指导。这次维修彻底解除了历代所加的“蚂蟥攀”、“支撑柱”和各种名称的附加构件,对全方位的部位构件位置进行校正;糟朽严重的构件在更新或局部更换时,尽可能地利用原有材料。 2007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启动大殿科技保护监测项目,对大殿材质、沉降、变形、环境等要素实施高科技的动态监测。截至2010年底,共收集环境数据5万余组。 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 敕赐“保国”的传说 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皇帝下令:尽拆天下大小佛寺,僧尼悉数还俗。这是一次典型“灭法”事件,古灵山腰的灵山寺自然不能幸免。 古灵山脚下有位笃信佛教的殷实村民许标,看到灵山寺片瓦不剩,白场荡然,极不是滋味,昔日香火鼎盛的情景一直萦回脑际。不久,武宗皇帝死了,因而宁波城里的国宁寺(今天宁寺)恢复了,全国各地的寺院陆续重建,灵山寺则因缺乏物力和主持人,迟迟恢复无望。稽延至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春天,许标似梦非梦的见一位女菩萨降临,对他开示:从速恢复灵山寺,以救万民!于是到处宣传,众乡邻推派几个代表,同他一起去见国宁寺住持可恭和尚,要求他主持恢复灵山寺。可恭和尚带了徒弟偕同许标北上长安。到长安临潼便口诵莲经三步一跪拜,引来众人随观。如此三日,正进帝京城门,事有凑巧,天空乌云四合,顷间闪电雷鸣,大雨倾盆。都传说是明州和尚诚心感天求下霈霖。僖宗皇帝龙颜大悦,冀求借佛力以保宝座,即命诏见三人。僖宗亲笔题了“保国寺”三个大字,制成匾额;又特赐可恭紫色袈裟一袭,并命他在宏福寺讲五大部经、历三月之久。披红结彩的敕赐“保国寺”匾额和黄缎盒盛置的紫色袈裟,一路供奉,船到明州,剌史率领吏属出城跪迎。很快寺院在原址再建竣工,雄丽庄严,规模逾昔。响当当的敕赐“保国寺”新名,就这样地替代了自东汉肇始历经七百年的灵山寺旧称了。 木馒头的故事 吉祥师傅和灵峰师傅约定中秋佳节卯时保国寺和定林寺同时上梁,但吉祥由于经验欠缺耽误了工时,到中秋前一天还没有完工,眼看就要在这场约定中败下阵来。幸得鲁班助力,大殿一夜而成,吉祥高兴的不得了。 第二天卯时,诸方檀越纷纷上山观礼,却见保国寺宝殿大梁已上,昂首正欣赏宝殿结构宏伟、华丽、奇特、啧啧赞不绝口,忽然古灵山背后飞了四道白光,分别射落到宝殿屋山二梁头上不动了。工匠爬上屋山二梁端详,看清是北麓定林寺抛来的“上梁馒头”,上面还盖著红方印呢!上梁馒头是本地的习俗,表示定林寺的梁已安好。吉祥只顾高兴,倒忘了这个传统,他手边没有馒头可以抛过去,于是就抄起一柄斧头,裹了红绸,朝山那厢奋力一抡,表示我这里保国寺宝殿也上梁告成,木工结束了。说也奇怪,这柄裹红绸的木工斧头飞过古灵山山脊,沿抛物线落下,不偏不倚地恰好将刃口斜锲进定林寺正梁当央!还可以在保国寺看到定林寺抛过来的上梁馒头。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参观入场时间8:30—16:30,闭馆时间17:00。 交通路线 公交 宁波——慈城公车,宁波空调332路,宁波空调338路直达。 自驾 1杭州至慈城:杭州——杭甬高速(宁波方向)——宁波绕城(跨海大桥方向)——沈海高速(上海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 2上海至慈城:上海——嘉兴——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方向)——慈城出口——慈城古县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