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里的这则风水故事是假的

《了凡四训》里的这则风水故事是假的,第1张

前天,刘大木的一个定居广州多年的朋友,回到禹城小住,邀我去看一处房子。在车上,说起她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聊到《了凡四训》这本书,听完我的看法,她问我那书中所说的是假的吗?我说是的,虽然不都是假的,有些肯定是假的,目的或许是劝人向善,但我不喜欢这种方式。

昨天,前寺村的一个朋友,因为村庄规划,邀请我去看看。那个村庄我去过几次,有一座清代的寺院,现在只剩下大殿了,为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村里,镇上想修复起来,向文物部门打了报告,正在等候批复。

朋友向我介绍寺院附近的几家人的情况,都说不上好,有的甚至很差。这似乎也应验了古人所谓的“不相神前佛后”的说法。

这又让我想起《了凡四训》上讲的一则积善成德的故事: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杨荣,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明建文二年进士,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等职,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喜宾客,善应对,事君有体,进谏有方,老成持重,好谋善断,尤长于军事,始终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敏。杨氏数代为官,且代代高官不断,天下少见。

杨荣祖地风水,作为“不相神前佛后”​的反例被收入明代风水名著《地理人子须知》中。其地在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城东里许白鹤山,是府龙脉穴之正结。随龙穴入首,顿起御屏土星,中垂正脉铺展而下,右有白鹤寺,左有东岳庙。穴结山麓,临田蘸水,前吐毡唇。帖身白虎横抱过穴,成玉带文星,逆收溪水,以关内气有力。内堂紧小,外洋宽畅,前朝拱揖,得水藏风,洵为风水宝地。其祖葬时杨荣年十几岁,不数年即成进士,三十三岁入内阁,为宰辅,子孙数十人皆登巍科,富贵不替,而其祖坟正是寺庙所在之地。

那么,神前佛后之地,到底能不能用?

一切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依《了凡四训》的说法,杨家能得到这块坟地是因为行善而得报,说神人化为道人给予指点,更具故事性,对于当时的人们的思想来说,在宣传上更容易有效果。

可惜,这不是真的。真实的情况是:当杨荣祖父去世后而未下葬前,白鹤山真如寺的僧人无涯因修建寺院缺乏资材而登门求施舍,杨荣的伯父召集弟兄们慷慨资助了三万株木材,并承担了全部运输费用。僧人无涯很高兴,知道杨荣祖父还未下葬,即以寺旁之地赠送。杨家又筮之而吉,这才安葬。

这个得地过程,是杨荣自己说的,他写在了他的《白鹤山房记》一文中。

佛家劝人向善,做好事,不错,可老讲些假故事就不好了(假故事太多了)。这点和后世做法一样,宣传一个人的好,似乎没有不好的,而要说一个人坏,简直一无是处。

()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名将名相辈出,多少牛人独领 ,但是富贵延续的非常少,到了后代基本上是在卖爷田不心疼,因此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语。就连一个王朝到了3代以后就会出问题,更何况是个人。但是下面这个家族,子孙兴盛了1000多年,后代里面高官宰相辈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其万分的崇敬、爱戴。

这就是范氏家族,最早开始崛起,并开启兴盛之门的是范仲淹,这位肯定大家都知道,即使不知道他的名字,也应该知道他的一句话,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句话,奠定了范氏家族成功的基础。

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但是其非常好学,当年在寺庙苦读。大冬天没有饭吃,而一碗粥他放在窗外冻住,这样他可以分成四分部,每天只吃其中的一块。出身贫寒,自然也知道民间疾苦,做官之后,延续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作风。将自己的俸禄和钱财拿来兴建义学、义田,帮助那些没有钱上学,无田可耕的人,而且还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

据史料记载,有300多户的贫困子弟,是在他的资助下存活的。以至于晚年的范仲淹穷困潦倒,死了丧葬费都没有。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身无分文。范仲淹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对金钱、财物看的比较淡漠。

史料记载了一个故事,当年其在寺庙读书穷困潦倒,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追着一只老鼠,发现了一个洞穴,结果里面全是金子。但是范仲淹不为所动,还是一心读书,也没有拿里面一块金钱。后来范仲淹当上了宰相,这个寺庙发生火灾全部烧毁了,主持找身为宰相的范仲淹帮忙。范仲淹才想起来黄金的事,因此写了一首诗“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告诉主持,金子的下落,而且还说了怎么分配。

对于子孙教育,范仲淹强调“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就是说不要给子孙多少财富,那是没有用的,要给子孙留下阴德,这样才能享受永远。因此,范氏家族一直牢记这一点,这也是其1000多年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范仲淹在世时,四个儿子都成为当朝大员,有公卿宰相,有各部尚书。后代子孙中,几乎每一代都有高官,先后有70多位子孙位列公卿、尚书等高位,是一个极其显赫的家族。直到现在,对于这个家族世人还是很爱戴,崇敬。钱财也许无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但是家族的精神、品质可以。因此,现在有一个说法,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97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