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雪里寻梅记
唐开元年间,在襄阳鹿门山到大王洲的汉水沙滩上,一年四季可看到一个中年人在江边的沙滩上走来走去。他一不过河,二不候客,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俯视江河沙面,一年四季如此。
即使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也是如此,而且雪下得越大,他就越是不停地走在被鹅毛大雪覆盖的白茫茫的雪毯上,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一样。
来往渡口的人们好奇地向这位踏雪的人问道: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沙洲上走来走去,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吧?孟浩然抬头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
乡亲们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一个一个脚印,真象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
孟浩然在沙洲上到底在寻找什么梅呢?
传说,孟浩然早年与山水诗人王维结成了诗友、书信来往密切。
有一年王维从长安来到襄阳,这使孟浩然喜出望外,赶忙为王维接风洗尘,并邀襄阳名流赋诗作文,以助酒兴。
孟浩然以主人身分先赋了这样两句诗: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笋遇雨日三尺。自认为是佳句。
接着王维举杯出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
在坐的听了肃然起敬,一致称赞王维的诗技巧高超,大家向他求教,王维推脱不过,只好说道:万千字词任其用。诗之精灵在四周
孟浩然听后则面带愧色,但也倍受启发。因此,决心体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变化的大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创作的不足。
经过数年刻苦观察后,写出了不少好的田园诗。四十六岁他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博得在坐诗人拍手称绝。
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襄州襄阳人,人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孟山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大约生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孟浩然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
他出生于小庄园主家庭,父_可能都没有做过官,但他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孟浩然具有侠客心肠,年轻时曾游历四方。自小喜欢读古人节义事迹,并且身体力行。到处为人排难解纷,也因此结交各阶层的朋友,侠义之士。孟浩然和后汉的庞德公和皮日休均隐居于襄樊市的鹿门山。
襄阳地处汉江水湾,乘船过汉水,东南可至鹿门山,那里有他隐居的别业。肥田沃土,养育了诗人;名山胜水,陶冶着诗人的审美情趣。孟浩然一生的生活经历平淡简单,而且大半生是在襄阳隐居度过的。
旧唐书。文苑传说他:「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
他喜好读书,想一展抱负,可惜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满腹经纶的他颇为灰心,在失望之余,遍游江南,最后回到故乡,在附近的鹿门山隐居。
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四十岁时,唐玄宗在位,他又想有所作为,因而到长安寻觅机会,应考进士,想求得一官半职,一展政治抱负。
根据孟浩然集,大约开元十三年前后,他亲赴东都洛阳,或许应试,或许上书献赋,为的正是求仕。
他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更和王维、李白、王昌龄等结成了诗友。与张九龄交谊甚笃。可惜在仕途方面却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
韩朝宗十分欣赏他,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但在玄宗面前,他用诗表达对玄宗的许多不满,因而激怒的玄宗,让他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机会。
周旋了约两年时间,孟浩然求仕的愿望未能实现,受到莫大的打击,于是满怀失意的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孟浩然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踏遍了江东沿海一带的名山大川。此外,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不少山水名胜之地,时间也集中在中年,大抵为观赏山水的幽趣,同时寄托仕途失意的愁怀。
之后虽有一、二次机会,但可惜都没能施展才能。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请入幕,不久辞归家乡。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开元二十八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疽,医生叮咛不可吃鱼虾等食物,但因为高兴,且疹疾己经快痊愈了,老朋友相聚,饮酒聊天,浪情宴谑,孟浩然竟忘了忌讳,吃了新鲜鱼虾等食物,疾病复发,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死于冶城南园,时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
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年辈较早的一个,在当时已很有诗名,其人品和诗风深得时人的赞赏和倾慕。
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于此可见一斑。
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由于失意于功名,之后漫游吴越,后回乡隐居,所以他的诗,大多以漫游中的景物风光及隐逸时的山水田园生活为题材。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故亦有谓: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天宝四载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
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新、旧唐书中也有收录孟浩然的传记。
岭南初放一枝梅 片片晶莹如酒杯 却遇骑驴人早至 如意背负占春魁 这是孟浩然的《寻梅》,也是一支签。这支签,是孟浩然在岭南寻梅的际遇。把梅花花瓣放入酒中而饮,人生极雅乐之事。路上遇有骑驴人先来一步,在其引领,得偿所愿。签为:流年:梅傲雪凌霜,冬天以及春初,运气较佳。事业:如无贵人,难成事。但与人共事,要提防他捷足先登。 财富:求财较难,且要与人分。并要小心财物损失。 自身:家宅平安,一切如常,无大起大落。姻缘:避免第三者介入,结婚宜拣冬季。 移居:出门多遇贵人,往南方北方皆宜。 名誉 :苦乐自知,勿望扬名。 健康:很可能会有小病或慢性病,特别是气管、皮肤。 友谊:朋友运很奇怪,一是很能帮你,一是很想谋你
古诗《寻梅道士(张逸人)》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彭泽先生柳,山 士鹅。
我来从所好,停策夏云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踏雪寻梅寓意是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读音:tà xuě xún méi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译文:有人说:“相国(指郑綮)最近有新诗吗?”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骑在驴上,这是哪里得来的?“是说平时用心良苦啊。
示例:
1、《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 ,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
2、那年元旦她送了我一张贺卡,写着“踏雪寻梅”收,在众多贺卡中她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所以在千百张贺卡中,我记住了她,直到现在也许是永远。
扩展资料:
近义词:
骚人词客
读音:sāo rén mò kè
释义: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处:汉·扬雄《长杨赋》“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曰:‘大哉体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乃今日发蒙,廓然已昭矣。’”
译文:话还没有说完,客人子墨就下了席位,拜了两拜并叩头至地道:“这样的法度真是伟大啊!确是小人所想不到的。你在今天启发了蒙昧的我,我才算是廓然明白了!”
反义词:
胸无点墨
胸无点墨,释义: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自:宋·释普齐《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示例: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
踏雪寻梅 [ tà xuě xún méi ]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出处:张岱的《夜航船》。
例句:
1、小雪时节需养生,踏雪寻梅点点红。煮雪烹茶观鹤影,一部手机一书童。梅花影里飞信送,苍茫大地踏歌行。淡凉空气入肺胸,温馨祝福暖平生。加强锻炼多放松,天寒地冻要防风。
2、踏雪寻梅春色近,马蹄声声万象新。张灯结彩福临门,昂首向前骏马奔。平安道上太阳升,凌云壮志美梦成。人生踏入暖春里,幸福生活甜如蜜。真心祝愿你马年大吉大利。
3、那年元旦她送了我一张贺卡,写着“踏雪寻梅”收,在众多贺卡中她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所以在千百张贺卡中,我记住了她,直到现在也许是永远。
扩展资料: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即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
《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的内容。虽然也收录了一些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内容,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状况,也未尝不可以看看。
参考资料:
-踏雪寻梅题孟浩然踏雪寻梅
于谦 〔明代〕
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
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孟浩然踏雪寻梅: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
安时应进士不第,后被张九龄招为幕僚,不久回归故里。曾游历江淮吴越等地,
诗与王维
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时,就写过几首咏梅花的诗,可是他自已对这些咏梅诗
不满意。因为孟浩然觉得这些诗没有写出梅花的品格,也没有写出梅花特有的气
节,他想:我还是要去山林里看看真正的腊梅,品味了腊梅的性格之后,才能写
出腊梅的品质。
而想看腊梅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腊梅往往是冒雪开放,又多开在偏僻无人
处,要想欣赏腊梅,就得吃点苦头。
孟浩然不怕吃苦头,他一心想去山林里看雪中开放的腊梅。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鹿门山里下雪了,孟浩然高兴极了,骑上他那头老驴,
带上几个硬窝头就上了苏岭山。山上真冷啊,风好像小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冰
凌柱一根一根活似鬼獠牙。一阵寒风鬼叫着吹过来,冰柱子就嘎嘎地断裂了。驴
蹄子踏在冰坡上,一滑一滑地哪里走得了?
孟浩然可不顾那些,只是一个劲地催着老驴往山上爬,老驴有苦说不出,走
一步退两步,慢慢地爬上了山顶。
可是那天真是怪,孟浩然来到山顶上一看,却看不到一枝开放的梅花,除了
白皑皑的雪,连个鬼影子也看不到的。
孟浩然被冻得浑身都快僵硬了,身上披着层层雪花,却还是不停地踢着老驴
的肚子往另一座岭上爬。老驴也累得浑身打颤,身上也挂着冰碴子,只能委屈地
叫几声。跑了整整一下午,孟浩然也没看到一枝梅花。
他饿极了,就坐在一处背风的坡跟处啃那冰冷似铁的窝头。老驴也累得岔了
气,孟浩然丢给它一把干草,老驴就眼含热泪有气无力地嚼起来。
孟浩然吃了块干粮,嚼了块冰凌,又硬撑着站起来,他看老驴趴着不想动,
就拍拍老驴的背说:“老伙计呀,你看看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病病歪歪的,还能
出来几回?还能再过几个冬天?你就算帮帮我的忙,让我看看腊梅吧!”
老驴像是听懂了孟浩然的话,鼓鼓劲也爬了起来,又向着另一个山头爬去。
爬完这个山头,天可真的黑下来了。
孟浩然看天色不早,只得去找过夜的地方,他看到山上有座小庙,就赶着老
驴往那座庙里去。快走到庙前的时候,老驴一下子滑倒在地,把孟浩然狠狠地摔
了出去。
这一摔,摔得孟浩然呲牙咧嘴,半天没爬起来。
其实这时庙里的老僧已看到一个人冒雪从山里下来,他很奇怪这么冷的天还
有人在山里转悠,老僧就一直看着来人。等来人走近些,他才看出原来是一个老
者和一头瘦驴。可是等孟浩然来到庙门前,老僧却没看到有人进来,只听见一声
惨叫,老僧忙出门一看,嗬,孟浩然正在雪地里趴着呢。
老僧忙把孟浩然搀起来,问他:“冻死人的天气,你跑到山里乱转什么?”
孟浩然咬着牙说:“看、看腊梅花呀,想看看雪里的腊梅花。”
老僧听了孟浩然的话,顺手往庙门边一指说:“看个腊梅花还值得豁出命
去?那里就有一枝红梅,想看你就好好看吧!”
孟浩然顺势一看,真的,有一枝红艳艳的腊梅花,正在庙旁冒雪开放,白雪
红梅,别提多好看了!
孟浩然顿时忘了疼痛,也忘了饥饿和寒冷,他一步就冲到红梅前,看了又
看,闻了又闻。
第二天,第三天,孟浩然都住在庙里,每天都围着红梅转着看。
“真美啊,不愧为雪中娇子!”孟浩然连连赞叹。
从那以后,只要一下雪,人们就会看到一个老头,骑着一匹瘦驴,歪歪斜斜
地在山坡上走动的身影,人们说会说:“看,那个怪老头又去看梅花了!”
踏雪寻梅 [tà xuě xún méi]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 郑綮 )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明 程羽文 《诗本事·诗思》:“ 孟浩然 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百科释义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是踏雪寻梅的典故: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