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发轫”与“发韧”有什么不同?

辨析“发轫”与“发韧”有什么不同?,第1张

“发轫”与“发韧”的辨析如下: “发轫”指移开支撑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轫”指支住车轮不让其转动的木头。“发轫”除了本义外,还有比喻义,指新的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韧”与“脆”相对,指柔软而结实。“发韧”是错词,是不存在的。

“坚忍”,指的是坚持不动摇;“坚韧”,指的是坚固有韧性,也有坚持不动摇的意思。这两个成分都可以和“不拔”组合,“坚忍不拔”和“坚韧不拔”都可形容意志坚强,任何艰难挫折都动摇不了,这是其相同的地方。两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坚忍不拔”语出《史记》“持威重,执坚忍”,后在宋·苏轼《晁错论》中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话,清人王韬 《言战》:“一战不胜则再战,再战不胜则三战,务有坚忍不拔之志”;而“坚韧不拔”出现较晚,方毅 《读<攻关>》:“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需要的是要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丁玲 《杜晚香·根深叶茂》:“什么人是最使人景仰的人?是开天辟地、艰苦卓绝、坚韧不拔、从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斗争中享受乐趣的北大荒人。”zdicnet 漢典网另外,“坚忍”的“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坚韧”的“韧”,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坚忍不拔”在字面上看,较强调主观意愿;而“坚韧不拔”则不太明显。

 

坚韧:坚固而柔韧,不易折断。

坚忍:

1犹坚固。

2坚毅,有韧性。

3谓能忍耐。

读音:

坚韧 [ jiān rèn ]

坚忍 [ jiān rěn ]

造句:

1、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2、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3、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能学好的。

4、大象的鼻子由坚韧的肌肉组成,可以随意伸缩。

5、芦苇的茎和叶很坚韧,是造纸的好原料。

6、艰苦的生活环境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

关于韧性是什么意思分享如下:

韧性是一个汉语词汇,也可以用英文单词“resilience”来表达。它所描述的是一种人或事物在面对逆境、挫折、困难等不良情况时能够顽强坚持、适应变化、恢复正常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在各种领域中被观察到,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韧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生态学领域,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在遭受破坏或干扰后仍能保持其生态功能的能力。它的概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框架,来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尽可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近年来,韧性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人们认为,韧性是在社会和经济系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经济萎缩和社会动荡等不同的挑战时,能够保持弹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并恢复正常。

在个人层面上,韧性被描述为一个人在面对挑战和逆境时能够快速恢复并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

这包括身体健康、情感稳定和认知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韧性的人往往能够适应变化、转变思路、快速学习和调整,从而在新的环境中更加成功地生存和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韧性的人和组织,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困难。他们富有创造性,能够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持续前行并成长。

总之,韧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人、组织或生态系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韧性这一概念已经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系统、个人健康和心理素质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自身的韧性,以应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逆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05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