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破损只是浅表的,皮肤的水分和摩擦即可使之恢复平整。
岫玉属于辽宁产岫岩玉,分为蛇纹石玉、透闪石玉、蛇纹石玉和透闪石玉混合体三种,其中以蛇纹石玉为主。
据红外吸收光谱曲线图显示出蛇纹石玉组成,并含少量纤蛇纹石、胶蛇纹石。透闪石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绿泥石玉主要由叶绿泥石组成。通过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亦可将岫岩玉分段划分为蛇纹玉、花色玉、绿泥玉三种。
蛇纹玉的矿物成分不尽一致,例如:①绿色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②**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也含有纤蛇纹石、叶蛇纹石;③白色蛇纹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
花色玉可分为花斑玉、花玉两种:花斑玉指在其白色中有较多的绿色斑块,绿斑由叶绿泥石组成,白色部分为透闪石。花玉指在其白色中有灰、黑、蓝紫色斑带,这种斑带由黑色矿物和菱镁矿组成,白色部分为叶蛇纹石。
绿泥玉呈墨绿、绿、浅绿色,主要由淡斜绿泥石组成。
由于不同石的矿物成分及其成因、粒度大小、共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岫岩玉的玉石结构亦颇有特色。经偏光显微镜观察,其中最重要的为细均粒变晶结构,如蛇纹石玉的纤维鳞片变晶结构、透闪石的纤维柱状变晶结构、绿泥石玉的鳞片变晶结构等。交代结构在岫岩玉中亦普遍发育,其中常见的有交代残余结构、交代环边结构、交代溶蚀结构等。
但据电子显微镜观察,岫岩玉主要为交织结构,其中的矿物相互穿插、交叉和镶嵌。如果这种结构发育得越好,矿物质粒度愈细,愈均一,则岫岩玉的硬度就越大。岫岩玉的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优质玉石尤其如此。那些呈脉状穿插构造、片状构造、碎裂构造的玉石,质地较差或完全不符合质量要求。
岫岩玉的颜色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灰绿、黄褐、棕褐、暗红、蜡黄、白、黄白、绿白、灰白、黑等色。如此丰富颜色的存在,常使岫岩玉有极其美丽的“巧色”。颜色的深浅与铁含量的多少有关,含铁多时一般色深,反之则色浅。玉石还有强烈的蜡状光泽、玻璃光泽,有的显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秀明。其透明度与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有关。当岫岩玉全部由蛇纹石组成时,其透明度高。如果其中有杂质含量达5%~10%,则透明度差。当岫岩玉中铁、镁含量高时,其透明度往往较差;反之则透明度会增高。折射率149~157。硬度为48-55,密度为245~248克/厘米
3 。研究表明,其硬度与它本身的结构有关,平行纤维的切面比垂直纤维的切面硬度大。例如,其中的蛇纹石玉平行纤维方向的硬度为582,垂直纤维方向为561;绿泥石玉平行纤维方向的硬度为291,垂直纤维方向的为286,等等。不仅如此,岫岩玉的硬度还与其化学成分有关,如铁的含量愈大、镁的含量愈小,其硬度愈高。在中国的已知玉中,岫岩玉为中档玉石,少数质地特别优良者属于中高档玉石。
辽宁岫岩玉化学成分简表
SiO 2 AL 2 O 3 Fe 2 O 3 CaO MgO H 2 O nnn
蛇纹石玉 4055 005 082 0963 4274 1165 1359 65
透闪石玉 5714 057 242 1042 2537 - 324 1
绿泥石玉 3274 1592 051 059 3650 051 1324 2
绿玉:绿色单一,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是制作玉镯的极佳材质。
黄玉:**单一,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是制作玉镯的极佳材质。
墨玉:黑色单一纯黑块体很少,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不透明,是制作饰品小件。
褐玉:褐色单一较少,多呈浅褐、浅黄褐,质地细腻、性坚、不透明,多制作饰品小件。
花玉:浅绿、绿、暗绿、黄、黄绿、黑、浅褐、浅黄褐、灰白互相混杂,或以某一种或二种色为主
玉器一般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硬玉又叫翡翠。从化学业成分来说,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下面介绍玉器的优劣、真假辨别方法: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一、常见变质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变质岩中常见到的变质矿物主要有下列20种,在薄片中的主要光性特征如下:
(一)富铝矿物
等化学系列条件下,指示原岩为泥质岩类或原岩富含泥质(沉凝灰质)长英质岩类。
1刚玉(Crd)
薄片中无色或浅蓝色,柱状、板状或粒状晶体,无解理,有裂开,正高突起(图版Ⅰ-1),Ⅰ级灰干涉色;但由于硬度大,薄片中较厚,因而可达Ⅱ级蓝干涉色(图版Ⅰ-2)。刚玉常见于SiO2不足而富A12O3的岩石中,是典型的高温矿物之一。
2红柱石(And)
薄片中无色,有时略显粉红色-无色的弱多色性,横切面四方-菱形的柱状(图版Ⅰ-3),可见两组近直交的解理,柱面可见一组(柱面)解理(图版Ⅰ-4),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Ⅰ级黄,平行及对称消光,负延性。晶内常含炭质等包裹体,在横切面中呈十字对角线分布,称空晶石(图版Ⅰ-5)。常为泥质岩类经低温低压区域变质(低压绿片岩相)或低级热接触变质(红柱石(钠长-绿帘)角岩相)岩的典型矿物之一。
3蓝晶石(Ky)
薄片中无色,有时略带淡蓝色,沿c轴延长的板状(图版Ⅰ-6),{100}解理可见,{001}横裂理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为Ⅰ级顶部,Ng∧c≈30 °,但在横切面上Np 几乎垂直{100}解理(图版Ⅰ-7),因此呈近于平行消光(注意不像红柱石、透闪石那样呈对称消光);正延性。是中压变质相系的典型矿物之一。
4矽线石(SiI)
薄片中无色,常呈纤维状、束状集合体(图版Ⅰ-8),{001}裂开发育,使晶体呈“竹节”状;正中-正高突起,Ⅱ级干涉色(图版Ⅰ-9),延长方向平行消光,横切面上为对称消光,正延性。是低压高温变质的典型矿物之一。
(二)富钙矿物
多指示原岩为碳酸盐岩或原岩被碳酸盐(富钙)流体交代。
1黝帘石(Zo)
黝帘石属斜方晶系,薄片中均无色,柱状或粒状,正高突起(图版Ⅱ-1),Ⅰ级干涉色中低部,有异常干涉色(深蓝、褐或靛蓝色,图版Ⅱ-2)。通常由斜长石蚀变形成,也出现于中-高压变质相系中。
2符山石(Ve)
薄片中无色或浅黄、浅褐色,略有多色性,柱状、粒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图版Ⅱ-3,4),正高突起,Ⅰ级灰干涉色,常有褐或蓝色异常干涉色,有时同一切面干涉色不均匀,有时见环带结构,平行消光,负延性。常见于钙质岩类经中低温低压区域变质(低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或中低级热接触变质(红柱石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岩中。
3方柱石(Sc)
薄片中无色或混浊状,柱状或粒状,随成分变化突起可有负低-正中突起,两组近直交柱面完全解理(图版Ⅱ-5,6),平行消光,负延性,最高干涉色可达Ⅲ级(富钙方柱石),富钠方柱石为Ⅰ级灰,干涉色高者有时可见特殊的细小斑点状干涉色。常为钙质岩类经中低温低压区域变质(低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或中高级热接触变质(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岩代表性矿物之一。
4透辉石(Di)
薄片中无色,呈短柱状或粒状集合体,正高突起。横切面上可见两组近于直交的解理(图版Ⅱ-7,8),纵切面上只见一组解理,干涉色Ⅱ级;消光角大,Ng∧c=38°~48°,常小于40°。在钙质、铁镁质岩类经中温低压区域变质(低压角闪岩相)或高级热接触变质(辉石角岩相)岩中出现。
(三)铁镁质矿物
多指示原岩为基性岩类或成分相当的沉积岩。
1绿泥石(ChI)
薄片中呈浅绿色,有弱多色性,呈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图版Ⅲ-1),正低突起,干涉色Ⅰ级灰至Ⅰ级黄。叶绿泥石有墨水蓝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图版Ⅲ-2),近于平行消光。在低温低压变质条件下形成,是低压绿片岩相代表性矿物之一。
2绿帘石(Ep)
薄片中呈黄绿色,有多色性(图版Ⅲ-3),柱状或粒状,正高突起,Ⅱ级到Ⅲ级色调很浓的干涉色(橙黄、绿、蓝绿或深红,图版Ⅲ-4),在颗粒中干涉色分布不均匀,柱面为平行消光。在低温中-低压变质条件下形成,是绿片岩相代表性矿物之一,也常见于蚀变岩中。
3硬绿泥石(Chd)
薄片中呈灰至暗绿色,有多色性,呈片状或蒿束状集合体(图版Ⅲ-5,6),正高突起,Ⅰ级干涉色,斜消光,负延性。是低温中低压代表性铁镁质矿物之一。
4阳起石(Act)
薄片中呈浅绿-黄绿色,有弱多色性(图版Ⅲ-7),柱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具闪石式解理,正中突起,干涉色比透闪石略低,最高为Ⅰ级末至Ⅱ级中(图版Ⅲ-8),Ng∧c=11°~15°。常见于富铁镁质低压中低温变质矿物组合中。
5透闪石(Tr)
薄片中无色,柱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具闪石式(两组斜交)解理,正中-正高突起(图版Ⅳ-1),最高干涉色Ⅱ级橙黄(图版Ⅳ-2),Ng∧c=16°~21°。是钙质、铁镁质岩类经低压中低温变质的常见矿物之一。
6蓝闪石(GI)
深蓝色,多色性特殊,Ng—深蓝色、Nm—红紫色、Np—无色或浅蓝绿、浅黄绿色,长柱状(图版Ⅳ-3,4),具闪石式解理,正中-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不超过为Ⅰ级顶,消光角小,Ng∧c=5°~7°。蓝闪石是低温高压(蓝片岩相)的典型矿物之一。
7十字石(St)
薄片中呈亮**(图版Ⅳ-5),有明显的多色性,柱状或粒状晶体,常含大量的(变)基质包裹体而呈筛状变晶结构,正高突起,Ⅰ级顶部干涉色(图版Ⅳ-6);纵切面平行消光,正延性,横切面为对称消光。有时可见十字形穿插双晶。是中温中低压变质的代表性铁镁质矿物之一。
8堇青石(Cord)
薄片中无色,多呈不规则粒状、梅花状或纺锤状(图版Ⅳ-7),负低-正低突起,干涉色为Ⅰ级灰白,常具双晶(三连晶、六连晶和聚片双晶)(图版Ⅳ-8)。二轴晶(可与石英区别)负光性,也有正光性,光轴角大。堇青石折射率、双折率均高于碱性长石,干涉色比碱性长石略高。常见于铁镁质岩类经中温中-低压区域变质(中-低压角闪岩相)或热接触变质(辉石角岩相)岩中。
9绿辉石(Omp)
薄片中无色至淡绿色(图版Ⅴ-1),柱状或粒状,正高突起,辉石式解理,最高干涉色Ⅱ级蓝绿(图版Ⅴ-2),Ng∧c=39°~43°。为榴辉岩(高温高压条件)中的特征矿物之一。
(四)富镁矿物
多指示原岩为镁铁质或富镁岩类。
1蛇纹石(Sep)
薄片中无色或呈浅黄绿色,为叶片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图版Ⅴ-3,4),正低突起,Ⅰ级灰干涉色,近于平行消光。叶蛇纹石和纤维蛇纹石均为正延性,利蛇纹石为负延性。是典型的低温(蚀变)富镁变质矿物之一。
2滑石(Tc)
薄片中无色,片状,正低突起(图版Ⅴ-5),有弱闪突起现象,干涉色可高达Ⅲ级(图版Ⅴ-6)(比白云母高,但仅利用干涉色很难区别),平行消光,正延性,少数斜消光但消光角小。滑石常与富镁铁质的矿物共生(这是不同于白云母之处),是典型的低温富镁变质矿物之一。
(五)其他矿物
这类矿物成分变化较大,在不同原岩、不同变质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矿物种类。因此,其准确地鉴定还需要化学成分分析等数据。
石榴子石(Ga)
薄片中无色、粉红或浅黄褐色,等轴粒状或不规则粒状(图版Ⅴ-7,9),正极高突起,无解理,正交镜下全消光,均质体。当含钙铁榴石分子时常见光性异常,有弱Ⅰ级灰干涉色及环带构造(图版Ⅴ-8)。常含有大量(变)基质包裹体,构成包含变晶、筛状变晶和残缕结构。
二、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一)变晶结构
变晶结构是变质作用进行得较彻底的变质岩具有的主要结构。变晶结构的观察与描述常从矿物颗粒的大小、结晶习性和形态,以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然后按照下列顺序综合描述: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结晶习性和形态+变晶结构。
1矿物颗粒的大小
可从主要矿物颗粒(占多数的矿物颗粒粒径,与矿物种类、结晶习性不一定有直接关系)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方面划分:
(1)按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
◎ 粗粒变晶结构:>3mm;
◎ 中粒变晶结构:1~3mm;
◎ 细粒变晶结构:01~1mm;
◎ 显微变晶结构:<01mm。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含量>50%的颗粒)分为:
◎ 等粒变晶结构;
◎ 不等粒变晶结构;
◎ 斑状变晶结构。
当岩石具有斑状变晶结构时,对应有变基质的结构。其结构描述为:具xx变晶基质的斑状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具xx变晶结构。例如,“显微鳞片粒状变晶基质的斑状变晶结构”;或描述为“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具中细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
2矿物颗粒的结晶习性和形态
◎ 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长石、石英、方解石等)所组成。按矿物颗粒边缘的形态可进一步分出缝合粒状变晶结构(图版Ⅵ-1)和镶嵌粒状变晶结构(见图3-2)。
◎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所组成(图版Ⅵ-2)。至于这些片状矿物的排列定向与否,并不影响结构名称,但可成为不同的构造。如定向排列,则岩石呈片状构造;如果这些片状矿物分布较均匀但缺乏定向性,则岩石呈块状构造;若无定向且分布不均匀,可能为斑块状构造。
◎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长柱状、针状或纤维状矿物组成(图版Ⅵ-3),如阳起石、透闪石、矽线石、硅灰石等。
许多变质岩通常是由形态不同的变晶矿物组成,其结构名称一般采用复合命名方法,按照“少前多后”的顺序综合命名。例如,某变质岩石中变晶矿物以白云母为主,石英次之,则该岩石的结构为“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反之,当石英为主要的变晶矿物,白云母含量相对较低时,则该岩石结构就称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图版Ⅵ-4)。
3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 包含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主晶)中,包裹了一些不定向的细小矿物颗粒(客晶)(图版Ⅵ-5)。应当注意的是,客晶形成早于主晶,否则就应属交代穿孔结构了。
◎ 筛状变晶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中包裹了很多(定向或不定向的)小晶粒,致使主晶呈筛网状(图版Ⅵ-6)。
◎ 残缕结构:较大的变晶矿物(常为变斑晶)中包裹的细小矿物颗粒呈平行(直线状、曲线状甚至揉曲状)定向排列(图版Ⅵ-7),并与较大的变晶矿物的外缘(常为变晶基质中)的同种矿物断续相连。
(二)变形结构
1碎裂结构
按脆性变形的程度,即破裂→破碎(粒化)→重结晶或变质结晶,可划分出不同类型:
◎ 碎裂结构:碎基(粒化颗粒,其粒度比变形前减小)含量占10%~50%,常有原岩结构残留、相对完整的矿物颗粒和集合体残留(图3-3)。
◎ 碎斑结构:碎基(
2糜棱结构
糜棱结构为韧性变形的产物,常具有同变质变形特点,即在变形的同时存在重结晶和(或)变质结晶(此时的结晶称为“应力生长”,形成的矿物称为“应力矿物”)。不同的结构类型之间常具有过渡性特点:
◎ 初糜棱结构:碎基(显晶质,通常05mm以上)不超过50%,因韧性流而具面理;碎斑多,且常定向,发育粒内变形(显微构造或组构)。
◎ 糜棱结构(图版Ⅶ-1):碎基(显微晶质,通常05mm以下)为主,因韧性流而具面理,其间有少量碎斑;碎斑常定向,并发育粒内变形(显微构造或组构)。
◎ 超糜棱结构:基本无碎斑,碎基极细小(类似于隐晶质)并呈“流状”定向。
(三)交代结构
不同类型的交代结构可以反映出交代变质的程度及其成分的变化特征。大多数变质岩中都可见到交代结构,但在气成-热液交代变质岩(蚀变岩)、接触交代变质岩和混合岩中更为发育,这是区分变质岩与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划分变质岩成因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交代结构常常是从矿物颗粒边缘、裂隙(交代蚕食结构)(图版Ⅶ-2)或以中心穿孔方式(交代穿孔结构)(图版Ⅶ-3)开始发育,随着交代强度的加大,新生的交代矿物逐渐取代残余矿物,直至残余矿物完全被取代而仅保留其假象(交代假象结构)(图版Ⅶ-4)。因此,不同的交代结构类型是判别交代强度的直观依据,也是划分交代变质带(蚀变强度带)、混合岩带(强度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变质岩的成因类型与分类命名
变质岩按成因(变质作用类型)分为五类:接触变质岩类(又分为热接触变质岩和接触交代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类、混合岩类、(气液)交代变质岩类。
(一)热接触变质岩类
这类岩石采用等化学系列(五类原岩)和等物理系列(三个接触变质相)进行分类(表3-2)。五类原岩(系列)为:长英质岩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钙质的或镁质的)、基性岩类和镁质岩类。其相应的热接触变质岩是:角岩类、斑点板岩类、(接触)大理岩类、(接触)片岩类和(接触)片麻岩类。
热接触变质岩代表性岩石类型是角岩。除大理岩外的热接触变质岩,所含变质矿物呈散布状或具非定向构造时,都可定名为角岩。具体命名时,在基本名称“角岩”之前,加列特征变质矿物和主要矿物组合,即在基本名称前按变质岩一般命名原则和顺序定名,如:堇青石角岩(图版Ⅶ-5)、红柱石角岩(图版Ⅶ-6)、石榴子石透辉石角岩等。
对于具有定向构造(一般为继承性结晶面理)的热接触变质岩石的接触片岩或接触片麻岩,参照区域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命名原则进行命名。如热接触变质作用研究很成熟的地区——北京周口店出露有矽线石红柱石云母(接触)片岩。
(二)动力变质岩类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方案较多,也与构造岩或断层岩的分类有所差异。目前一般倾向于以变形特征——变形结构(代表了变形特点及强度,变形强度由粒化程度显现,以碎基含量代表)、重结晶及变质结晶程度(以新生矿物含量为代表)为主要的分类依据(表3-3)。
表3-2 热接触变质岩分类表
表3-3 动力变质岩分类
动力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是根据变形的特征定出基本岩石名称,再根据原岩或矿物成分进一步命名。如花岗质碎裂岩、长英质糜棱岩等。
(三)区域变质岩类
区域变质岩的种类繁多,当鉴定未知岩石时,先从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入手,根据手标本并参照构造特征,可以进行粗略分类(定亚类)。
1具定向构造的岩石类型
根据定向构造的类型,可初步分出四个亚类:
◎ 板岩类;
◎ 千枚岩类;
◎ 片岩类;
◎ 片麻岩类。
2通常不具定向构造的岩石类型
◎ 石英岩类;
◎ 大理岩类。
这两类岩石一般为块状构造,有时发育条带状构造。当具有片状构造(一般为较强的变形后结晶形成)时,应归属“片岩”类。
3可具定向构造,也可不具定向构造的岩石类型(按成分可进一步划分)
◎ 变粒岩类(长英质系列、铁镁质系列);
◎ 斜长角闪岩类(长英质系列、铁镁质系列);
◎ 麻粒岩类(长英质系列、铁镁质系列);
◎ 榴辉岩类(铁镁质系列、镁质系列)。
上述岩石都属区域变质岩的基本类型(亚类),在对其岩石薄片做进一步的镜下观察后,还应详细命名,其定名原则和顺序参见本篇第一章。
在区域变质岩中,片岩和片麻岩比较常见且类型多样,其种属划分和详细定名可参照不同的分类表(表3-4,表3-5,表3-6)进行。表中所列岩石名称多为基本名称。
表3-4 依据片柱状矿物种类划分的片岩分类
表3-5 云母片岩的分类
表3-6 依据长石类型的片麻岩分类
片麻岩的命名首先是根据长石的种类定出基本名称(表3-6);进一步命名时,在基本名称前加上片状、柱状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如:蓝晶黑云斜长片麻岩(图版Ⅶ-7)、刚玉矽线钾长片麻岩(图版Ⅶ-8)等。
(四)混合岩类
混合岩是由新生的脉体(通常与花岗质岩成分相当,颜色相对较浅)与残留的基体(一般为残留的区域变质岩,颜色相对较深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混合形成的,因而其形成的方式比较特殊,具有较为特殊的变成构造——混合岩构造;交代作用的普遍存在(交代结构的发育)反映了原岩(变质岩)被改造的程度。因此,混合岩分类的主要标志是:基体与脉体的组成及其量比、原岩的改造程度、岩石构造。依此可分出混合岩的四种基本类型(表3-7),并与混合岩(强度)带相对应。
表3-7 混合岩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五)交代变质岩类
鉴别交代变质岩(也称为“气-液变质岩”或“蚀变岩”)的主要依据是交代(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矿物含量。在薄片鉴定工作中,应注意到交代作用强弱对岩石定名的影响。在气成-热液交代作用下,原岩面貌(成分、结构)不断变化,交代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也可显示良好的分带性(即蚀变带)。
交代变质岩的基本命名方式,原则上与蚀变(强度)带划分相对应(表3-8)。
表3-8 蚀变带划分与气-液变质岩的命名
不透的好。
真的岫岩玉里面会有白色的絮状物,就算是极品的玉料多少也会有一点。
玉粉压块:玉粉通过热压成型做成压块。其特点就是没有光泽,没有透明度,颜色均一,玉质浑浊,而且易碎,没有了天然玉器的美感。
合成材料:一般在密度上比较轻,拿在手上很容易感觉出来。
玻璃:玻璃和岫岩玉在外观上和密度上比较相似,玻璃里面没有棉(有的玻璃仿品里面会有气泡,只要里面有气泡,包括翡翠仿品就一定是假的无疑)。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两个手镯内圈垂直进行摩擦,玻璃的东西都会很涩,而岫岩玉则会感觉很光滑。
岫岩玉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独山玉)因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最早的玉名见自西汉《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殉圩琪焉”。岫岩玉广义上可以两类,一类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品质特性
岫岩玉山生水藏,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光泽明亮,色彩丰富。具有块度大、色度美、明度高、净度纯、密度好、硬度足六大特点,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玉雕材料。
岫岩玉
化学成分
岫岩玉物质成分复杂,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亦多有差别,因而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玉种。按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将岫岩玉分为蛇纹石玉、透闪石玉、蛇纹石玉和透闪石玉混合体三种,其中以蛇纹石玉为主。据红外吸收光谱曲线图显示出蛇纹石玉组成,并含少量纤蛇纹石、胶蛇纹石。透闪石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绿泥石玉主要由叶绿泥石组成。通过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亦可将岫岩玉分段划分为蛇纹玉、花色玉、绿泥玉三种。
蛇纹玉的矿物成分不尽一致,例如:①绿色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
②**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也含有纤蛇纹石、叶蛇纹石;
③白色蛇纹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
蛇纹石是一种含水的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如叶蛇纹石、利蛇纹石、纤蛇纹石等,都属于大御拆蛇纹石,它们的颜色一般常为绿色调,但也有浅灰、白色或**等。因为它们往往是青绿相间像蛇皮一样,故此得名。
蛇纹石的结构常会有卷曲状,像纤维一样。这样的蛇纹石常被当作饰面用。块状或纤维状的蛇纹石都会具有拆闭光泽,块状如蜡,纤维状如丝。人们将蛇纹石当作建筑用材料,有些可当作耐火材料,颜色好看的还可以制成装饰品或工艺品。
蛇纹石玉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玉石品种,在中国距今约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蛇纹石玉器。蛇岫玉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玉种,在一万多年前,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中有岫玉制成的砍凿器,汉代的金缕玉衣大部分也是由岫玉片制成的。
蛇纹石特征:
蛇纹石玉由隐晶质的极细粒的纤维状、叶片状蛇纹石组成的致密块状体,抛光表面上无论是肉眼或是放大镜或是宝石显微镜均看不出纤维状的结构标志,滚枣但蛇纹石玉具有参差状的断口,反映了其结构的特点。
其次,蛇纹石玉一般为蜡状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颜色多样,有墨绿、绿、浅绿、黄绿、灰黄、白和黑等各种颜色。
蛇纹石,是一种含水的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如叶蛇纹石、利蛇纹石、纤蛇纹石等。它们的颜色一般常为绿色调,但也有浅灰、白色或**等。因为它们往往是青绿相间像蛇皮一样,故此得名。蛇纹石的结构常会有卷曲状,像纤维一样。这样的蛇纹石常被当作石绵用。块状或纤维状的蛇纹石都会具有光泽,块状如蜡,纤维状如丝。人们将蛇纹石当作建筑用材料,有些可当作耐火材料,颜色好看的还可以制成装饰品或工艺品。除此以外,蛇纹石还可用来制造化肥。
价值不高
岫玉是玉石的一种,主要由一种叫蛇纹石的矿物组成玉种因为主要产在辽宁省岫岩县,所以叫岫玉,是国标的法定名称,产地不一定完全在辽宁省岫岩县。
比如酒泉出的蛇纹石玉,朝鲜出的蛇纹石玉都属于岫玉。广东出的南方玉主要由蛇纹石组成,正式鉴定证书只能称为蛇纹石玉,不能写做南方玉。
一般来讲,岫玉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老玉,这种玉石颜色比较浅淡,淡**偏白一点,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玉石。第二类叫岫岩碧玉,像和田玉的碧玉,它们二者的颜色都是绿色,在岫岩碧玉中,绿色较深的,通透度好并且没有瑕疵的碧玉,可以说是比较珍贵的。
扩展资料:
岫玉的等级
1、特级的是深绿色的岫玉,这种颜色的岫玉外表呈现的是一种蜡状,可能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旧旧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发现它会越来越光滑有油性。除此之外呢,这种岫玉的透明度比较好,内部成分中没有杂质,也没有裂痕,质地光滑细腻。
2、一等的是绿色,这种岫玉虽然也比较光滑,油性好,但是和特级的岫玉比起来还是稍微差一点的。
3、二等的是黄绿色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分布比较均匀的颜色,这种岫玉多半呈现的是半透明到微微透明的状态,外表也有一层蜡状的物质,但是它的内部成分中含有少量的杂质。
4、 三等的就是一些颜色分布不均匀的了,这种岫玉呈现的是一种玻璃光泽,略带点透明,虽然没有裂痕,但内部成分中也含有明显的杂质。
参考资料:
辟邪配饰、印玺、祭祀用的酒器、达官贵人家用以炫耀的摆设
无非也就是这些吧
珣玗琪 词语解释: 玉石名。夷玉。汉初《尔雅·释器》载有“东方之美者,有医无(巫)闾之珣玗琪焉”。
普郭璞对其注释为:“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珣玗琪,玉属。”上述“琇莹”有可能是岫岩的古称,或由“岫岩”的同音转换而来,或以地名称玉石,故说“琇莹,美石也”。
即然“医无闾”为辽东山名,“珣玗琪”又为“玉属”,无疑作为“东方之美者”的“珣玗琪”就是辽东玉石“琇莹”了。
据考古发现,岫岩地区在距今 1 一 2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 4000-5000 年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的岫玉古玉器,辽宁建平县出土的 “ 玉猪龙 ”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 “ 玉钩龙 ” ,原始社会 “ 勾云形器 ” 均以岫玉为代表。历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丰富,夏商周时期的 “ 鸟兽纹玉觥 ” 、 “ 玉跪人 ” ,战国时期的 “ 兽形玉 ” ,秦汉时期的 “ 玉辟邪 ” ,东晋时期的 “ 龙头龟钮玉印 ” ,南北朝时期的 “ 兽形玉镇 ” ,唐宋时期的 “ 兽首形玉杯 ” ,元代的 “ 玉贯耳盖瓶 ” ,明代的 “ 龙头玉杯 ” ,清朝的 “ 哪吒玉仙 ” 。 1968 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 2498 片岫玉 “ 金缕玉衣 ” ,北京博物院珍藏的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岫玉玉器 “ 碧玉螭佩 ” 、 “ 青玉鸟兽纹柄形器 ” 。江苏、浙江一带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 700 余件玉器,相传清朝皇太极刻有 “ 皇帝奉天之玉 ” 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刻有 “ 国朝传宝记 ” 的玉玺,都是用岫玉雕制而成。
基本特征
岫岩玉物质成分复杂,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亦多有差别,因而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玉种。
按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将岫岩玉分为蛇纹石玉、透闪石玉、蛇纹石玉和透闪石玉混合体三种,其中以蛇纹石玉为主。据红外吸收光谱曲线图显示出蛇纹石玉组成,并含少量纤蛇纹石、胶蛇纹石。透闪石主要由透闪石组成,绿泥石玉主要由叶绿泥石组成。通过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亦可将岫岩玉分段划分为蛇纹玉、花色玉、绿泥玉三种。
蛇纹玉的矿物成分不尽一致,例如:①绿色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②**蛇纹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也含有纤蛇纹石、叶蛇纹石;③白色蛇纹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
花色玉可分为花斑玉、花玉两种:花斑玉指在其白色中有较多的绿色斑块,绿斑由叶绿泥石组成,白色部分为透闪石。花玉指在其白色中有灰、黑、蓝紫色斑带,这种斑带由黑色矿物和菱镁矿组成,白色部分为叶蛇纹石。
绿泥玉呈墨绿、绿、浅绿色,主要由淡斜绿泥石组成。
由于不同石的矿物成分及其成因、粒度大小、共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岫岩玉的玉石结构亦颇有特色。经偏光显微镜观察,其中最重要的为细均粒变晶结构,如蛇纹石玉的纤维鳞片变晶结构、透闪石的纤维柱状变晶结构、绿泥石玉的鳞片变晶结构等。交代结构在岫岩玉中亦普遍发育,其中常见的有交代残余结构、交代环边结构、交代溶蚀结构等。但据电子显微镜观察,岫岩玉主要为交织结构,其中的矿物相互穿插、交叉和镶嵌。如果这种结构发育得越好,矿物质粒度愈细,愈均一,则岫岩玉的硬度就越大。岫岩玉的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优质玉石尤其如此。那些呈脉状穿插构造、片状构造、碎裂构造的玉石,质地较差或完全不符合质量要求。
在化学成分方面,由于岫岩玉中不同玉种的矿物组成及其共生组合的不同,因而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的差别(表12-30,据辽宁省地质矿产局七队):蛇纹石玉相对富镁、富硅、贫铝。透透闪石相对富硅、富钙、贫镁,绿泥石玉则相对贫镁、贫硅、富铝。蛇纹石由于与之共生的脉石矿的不同,因而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质纯的蛇纹石玉的化学成分常接近蛇纹石矿物各种组分的理论含量,而共生有较多脉石矿物的质地较差的蛇纹石玉各种组分的含量则变化较大。如果富含硅酸盐矿物,则SiO 2 、Ca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例如,含透闪石的透闪石蛇纹石玉含SiO 2 568%,MgO 2436%,Cao 1270%,Al 2 O 3 051%,H 2 O 120%,等等。研究表明,以上蛇纹石玉、透闪石玉、绿泥石玉的化学成分分别与叶蛇纹石、透闪石、叶绿泥石的单矿物理论组成分含量接近,特别是透明度好的蛇纹石玉则更接近叶蛇纹石的理论含量值。至于岫岩玉中的微量远素,蛇纹石玉以近矿的蛇纹岩、菱镁岩含硼高(10-20倍)为特点。在其他可以检出的微量元素中,明显大于克拉克值的有砷、锑、镉、锗、银、锌,其含量与近矿围岩相近。总的变化趋势是,硼、铬、铜、锌的含量从矿体向围岩逐渐降低,其中明显地小于克拉值的是铬少三倍,镍少1倍,钴少1倍。
岫岩玉的颜色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灰绿、黄褐、棕褐、暗红、蜡黄、白、黄白、绿白、灰白、黑等色。如此丰富颜色的存在,常使岫岩玉有极其美丽的“巧色”。颜色的深浅与铁含量的多少有关,含铁多时一般色深,反之则色浅。玉石还有强烈的蜡状光泽、玻璃光泽,有的显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秀明。其透明度与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有关。当岫岩玉全部由蛇纹石组成时,其透明度高。如果其中有杂质含量达5%-10%,则透明度差。当岫岩玉中铁、镁含量高时,其透明度往往较差;反之则透明度会增高。折射率149-157。硬度为48-55,密度为245-248克/厘米 3 。研究表明,其硬度与它本身的结构有关,平行纤维的切面比垂直纤维的切面硬度大。例如,其中的蛇纹石玉平行纤维方向的硬度为582,垂直纤维方向为561;绿泥石玉平行纤维方向的硬度为291,垂直纤维方向的为286,等等。不仅如此,岫岩玉的硬度还与其化学成分有关,如铁的含量愈大、镁的含量愈小,其硬度愈高。在中国的已知玉中,岫岩玉为中档玉石,少数质地特别优良者属于中高档
从上面这些话中可以看出,“珣玗琪”只是古人对现在岫岩玉的一种称呼,它很稀有但不是至高无上。玉器在古代既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也是纯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它即可以是帝王将相的印玺,也可以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既可以作辟邪的镇宅之宝也可以成为死后的随身葬品。
在祭祀中它或许被用作盛酒的器皿,祭天大典是由皇帝亲自主礼的。
岫玉,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在人们心目中,岫玉是低档玉的代名词,大家都会认为岫岩的玉都是做大型雕件的下等料,无法与和田玉及翡翠相媲美。这个观点倒也没什么错,但是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河磨玉因为在岫岩发现的,所以把它归类为岫岩玉的一种。这仅仅是依照地理归类,其实人们印象中常说的岫玉是矿料属于蛇纹石,而河磨玉是透闪石籽料,完全截然不同。河磨玉属于籽料的一种,玩家一般把这种籽料才叫河磨玉,而山料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老黄玉,黄白老玉,或者叫东北黄口料。。目前国内的专家确切命名的两种籽料和田玉籽料与岫岩的河磨玉。
河磨玉从颜色区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产自岫岩偏岭地区的黄白河磨玉,一种是产自海城析木和孤山地区的绿色河磨玉,统称为“析木河磨玉”或“析木绿”。这两种河磨玉从产地的地理位置上来看,属于一个山脉的南北两面,阳面为岫岩偏岭地区,阴面为海城孤山,属于同一矿脉,玉的理化成分相同,只不过颜色有别,而令人惊讶的是,单就析木河磨玉的绿色,也有几十种。
河磨玉出产自孤山,岫岩的河道之中,其山脉落差相对较小,河道也较短,所以经过河水搬运冲刷距离较短,导致河磨玉外部石皮大部分较厚,凹凸不平,千姿百态,形状上虽然小棱角被磨平了,大棱角却还在。和田玉为薄沁皮,因为在河水里的时间比较差,很少有厚皮子的。其次,从颜色上看,河磨玉主要分**和绿色两种,玉料出自不同位置的两个老玉矿所形成;和田玉籽料以白色为主。
而玩河磨玉大概把握住两个方向:
首先当然是肉质。很多河磨玉的肉质并不够紧密,经过河水的冲磨之后,大部分石化严重,所以赌性更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表里不如一。所以能收藏到肉质好的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斩获。
还有就是玩皮色。岫岩河磨玉较新疆和田的籽料相比,皮色更浓重。好多大小籽料都是浓郁的红皮或者黄皮。观赏性比较强。所以皮色越鲜艳者也很值得收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