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翡翠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名词和概念都是行内人约定俗成的叫法,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总体上比较混乱。最难理解的就是“底”这个概念了。
3、什么是“底”呢?做个类比,一件衣服,如果不考虑花纹,颜色和款式,只考虑布料。那么,布料就是衣服的“底”。一件衣服的布料到底是纯棉还是丝绸?纺织是否细腻,强度是够强?这都是“底”的特征。翡翠的底也是这个概念,我们抛开翡翠雕件的表面特征,如题材,颜色,仅仅看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就是翡翠的“底”。
4、从翡翠的底上,我们能看到一块翡翠是否透明,是否有杂质,晶体结构是否紧密,晶体颗粒是否细腻,等等一系列特征。如果翡翠杂质少,我们也说“底子干净”。翡翠的底是否透明,这就涉及到了“水头”的概念。我们常说的水头就是指是否透明。如果光线能透过三毫米,俗称一分水。就是市尺的一分,一分约等于三毫米。如果光线能穿透九毫米,就是俗称的三分水。
5、而水头好的前提是翡翠的杂质少,晶体颗粒细小且结构紧密。
6、综合起来说,底子和水头这两个概念有交叉,底子这个概念更宽泛。
除绿色外的浅绿色基底部分的特征。翡翠的底是指除绿色外的浅绿色基底部分的特征,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
“翡翠的“底”又称“地张”或“地”。“底”即是人眼对翡翠饰品外表和内部的一个直观感觉,又是一项综合评定翡翠质量的指标。评价一件翡翠成品或半成品“底”和优劣,主要看翠与种、水之间相互映衬的效果。
翡翠的底色指翡翠绿色色斑以外的颜色。翡翠,别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玉的一种,半透明至不透明或极少透明。
翡翠的底,就是指整件翡翠,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是质感和色泽的表述。种,是指透度。比如糯种是微微透明,类似糯米粥,但糯种,化底,就不一样,是指底子融化开来,比一般糯种要透。
翡翠,论玉必论底,底代表两层意思:1,质地的定义,一般与透度和细腻程度有关。比如:糯种,化底。就是说器形整体透度呈糯米状,底子有融化的感觉,这往往代表器物比一般的糯种翡翠要略微透明,种质更细腻一点。
1、直视。直视主要在自然光下看翡翠底子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底子的色度是否悦目,底子整体上是否清透。
2、透视。透视主要在自然光下透光看翡翠的内质,棉多不多,色根分布的情况等。
3、打灯。用强光手电照射在玉体背面,眼睛在玉器正面仔细观察,主要是看玉器是否有棉纹,棉裂等隐蔽的瑕疵。通过对翡翠底子的直视,透视和打灯,基本可以判断翡翠的底子是否悦目,纯净,少瑕疵,无伤裂等多种情况。
如何买到极品翡翠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水头、质地、颜色。
1、观察翡翠的水头,翡翠水头玲珑剔透、翠水欲低,这就算是翡翠的极品了。翡翠的水就是指翡翠的透明度,极品翡翠的水很充足、透明度很高,如同水清见底一样。
2、观察翡翠的质地,翡翠的质地用行话说是“种”。翡翠的“种”主要是说起内部晶体颗粒的可见度,一般表现为玉质的细腻度和致密度。优质的“种”,其质地非常的细腻,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下很难看到翡翠内部的晶体颗粒,就比如说玻璃种翡翠。
3、观察翡翠的颜色,大家都知道翡翠的颜色有很多种类,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关键所在,绿色则是翡翠颜色中最贵的颜色,但是翡翠的绿色调深浅不一,只有翡翠的绿色达到帝王绿级别的才是最优质的。
1、所以,长时间佩戴,只会让翡翠成品看起来亮泽。
2、冰种翡翠肉粗的话可以通过平时多佩戴翡翠来改善它肉粗的品相问题,或者去专业的店里对翡翠进行抛光打磨,使其看起来变得细腻一些,而且更加有光泽。
3、虽然说通常来说底粗的翡翠基本上不会拿来当戒指,但是实际上像一些要求不高的挂件、雕塑以及刻章等都是可以用底粗的翡翠来制作的,只不过是这种翡翠的品质不如底细的翡翠整体的效果好、看着好看而已。
4、间隙较大。随着汗水皮脂的不断渗透,与翡翠内部的晶质发生微妙的反应,导致翡翠的棉发生些许改变,是有的。改变带来的视觉效果,可好,可坏,不可控。但晶体由粗变细,水头由差变好,这类质的改变是没有的。
5、翡翠手镯种水不好,通过长期佩戴,随着佩戴时间延续,汗水皮脂浸润,种水能稍微养能变好点,脏点不可能去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