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汉语词语,拼音为huáng jīn wū,意思是黄金铸造的屋子,常被用来比喻贵重的物事。也形容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
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用法:作名词;作主语或宾语,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
例句: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造句:
1、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俗话又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是谁也拿不走的财富。
2、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3、自小就爱读书,小学时爱读书是懂得了老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谆谆教诲,中学时爱读书因为深悟了家长关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循循善诱,大学时爱读书是因为要圆自己的一个梦,刚参加工作那些年爱读书是因为想逛公园看**找不到人来陪,现在还爱读书纯粹是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
存金通回收黄金快递员打开拍照安全
在存金通下单后,顺丰上门取件运送过程中全额保险,如果丢失会全额赔付,并且到达检测中心后,也是360度无死角全程监控。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卖家确认后,就可以收款了。就算是快递员拍照也不会对黄金造成损失。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黄金屋》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7dLR4hCOIYsGyhDYkPvWw
pwd=3vrk 提取码:3vrk《黄金屋》
导演: 查理·麦克道威尔
编剧: 查理·麦克道威尔 、 贾斯汀·莱徳 、 杰森·席格尔 、 安德鲁·凯文·沃克
主演: 莉莉·柯林斯 、 杰西·普莱蒙 、 杰森·席格尔 、 奥马尔·莱瓦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3-18(美国网络)
片长: 92分钟
又名: 意外之财(港)
Netflix拿下杰森·席格尔、莉莉·柯林斯、杰西·普莱蒙主演的惊悚片[意外之财](Windfall,暂译)全球发行权,据悉该笔交易金额高达8位数美元。影片由莉莉的未婚夫查理·麦克道威尔执导,麦克道威尔、席格尔创作了故事,贾斯汀·莱德([爱的就是你])、安德鲁·凯文·沃克([七宗罪])共同撰写剧本。该片是一部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片,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来到他们的度假屋,却发现那里已被洗劫。该片已于今年早些时候杀青。
在各种再现民国“精致生活”风格的影视剧中,闪闪发光的民国金条往往被称为众多影迷羡慕的对象。尤其是1946年末发行的民国金条,有“黄鱼”之誉,以精美著称。这根金条是当时上海外滩造币厂铸造的,分“5元”到“10元”等多种款式。其中,10元金条是民国戏剧中常用的“大黄鱼”。它那金光闪闪的造型,常常让很多“民国粉”们惊叹:你看民国多繁华的人家,金条做得这么漂亮。
这么漂亮的东西肯定很贵。如果按账面价格计算,一条大黄鱼,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应该重3125g,按照今天的品牌金店价格标准,大概是13万人民币。但民国最后几年,这笔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这条美丽迷人的“黄花鱼”并不是民国的“盛世见证”。相反,它实际上是新中国前夕国民政府一场浮夸闹剧的缩影,也是许多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灾难:黄金浪潮。
1946年底,刚从抗日战争的血火中走过来的国民政府磨刀霍霍准备发动内战,但毒牙一露,就踏入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泥潭:经过多年的战争创伤,政府满脑子都是打仗的念头,国统区经济一塌糊涂,物价一天天飞涨。看到人民的抱怨,掌管国民政府经济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情绪非常稳定:你担心什么?只是为了稳定物价,我们还有黄金!
乍一看,这件事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题:老百姓虽然穷,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黄金有八百多万两,简直是富可敌国。只要把法定货币卖完,退回去,飞涨的物价就保证砸下来,经济问题不就解决了?
有了这样一颗定心丸,国民政府立即开始行动。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金条铸造如火如荼。1946年12月23日,热卖的“大黄鱼”高调亮相,以每条400万元的价格售出。上海黄金市场瞬间被炸,金价一天暴跌15%。这种“卖金平抑物价”的套路,效果立竿见影。看来抗战胜利后,一路下滑的民国经济即将“撞”回正轨?
但正是在“开门红”之后,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1946年12月24日国民政府出售黄金的第二天起,黄金市场的短期下跌结果是紧接着突然大火。大大小小的买家蜂拥而至,红着眼睛抢购黄金,抛出去的黄金几乎瞬间被一抢而空。黄金的价格也每天暴涨。一开始只卖出了400万元的金条,仅仅维持了两个多月。到1947年2月,
所谓“卖金还法币”的美好承诺,当然成了一场闹剧。如果说在出售法定货币之前,法定货币的价格在飙升,那么随着黄金的出售,这种飙升就变成了飙升。随着八百万两黄金的售罄,法币的剧烈贬值没有了限度,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为什么,一个号称稳定经济的“抛售”操作,弄成了这样的局面,因为想浑水摸鱼的“金虎”太多了。
老虎,当时上海人给那些炒金的起的名字。早在“抛售黄金稳定经济”的谣言传出时,国民党各党的“政客”们就像是闻到肉味的野兽。什么国家的经济命运和前途?把这些都扔到一边,你就精力充沛地从它身上抓一块肉。当时上海六十五家黄金屋中,四十四家是无牌“皮包黄金屋”3354,都是为权贵“抢钱”的深水炸弹。
于是,当黄金抛售开始时,这些“金虎”疯狂狂奔,一边用生命吞噬黄金,一边想尽办法抬高金价,疯狂抢金的闹剧随即进入高潮阶段。更离谱的是,国民党央行还自己偷东西。在大举抛售黄金的同时,大出风头。最初几天,它每天盈利100亿元。黄金价格飙升到顶峰时,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利润高达6000亿元。
作为宋子文的铁杆亲信,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贝祖义也没闲着。他的亲戚詹连生充当“金虎”,成立皮包公司,利用特权低价吃进大量黄金。仅詹连生本人吞下的黄金就多达120万两。而这个数字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头。贝祖伊吃了多少?其他高官吃了多少?这都是愚蠢的。
这种操作,在当时的卖金热潮下,不过是普通的套路。当时几乎所有国民党高层政治人物都参与了这场“抢钱”行动。黄金价格暴涨带来了物价飞涨,普通人的财富被洗劫一空。金虎和金虎背后的“金主”们赚得盆满钵满,天天笑着收钱。这整个不要脸的操作,就是民国史上有名的(臭名昭著的)“黄金浪潮”。
国民政府在几个月内损失了852万黄金后,在内战战场上颜面尽失,经济状况陷入绝境的国民政府不要脸:先是打着“回收黄金”的旗号,停止黄金交易,以1946年的黄金价格强行从老百姓手中回收黄金。还出动军警组织,以“猎金虎”为名勒索钱财。谁看上了他们的财富,谁就扣上“金虎”的帽子,大肆勒索黄金。又是一轮哄抢。
于是,在当时的上海等大城市,新的闹剧不断上演:很多老实人无缘无故成了“金虎”。在被军警带走后,他们遭受酷刑,财产几乎被抽干。1947年3月,上海警备司令部仅用三天时间,就掀翻了2800多家商店和工厂,甚至200多家妓院。以抓“金虎”为名,毫无压力地把这二十万两黄金和一百二十万块钱揣进了口袋。
真正的“金虎”呢?当然,分钱背后的“权贵”都逍遥法外。冲在前面抢钱的先行者也“运气不好”。比如贝祖义的心腹詹连生,判了12年,但人家瞬间交了2200金,就大摇大摆地出来——“求医”抢钱。为什么这么严肃?
p>
而到了国民党战场一败涂地,开始被人民军队全程吊打的1949年,穷途末路的国民政府,又开发出了“穷疯了”的“黄金抢钱”套路:上海解放前夜,国民政府再次疯炒黄金价格,黄金价格每天涨幅百分之五十,轻松搜刮了六十多亿元的财富。六百万两黄金也被国民政府强行运往台湾,新中国接管的国民党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竟只有6180两。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国统区里,已到了水深火热的经济形势。老百姓手里的“金圆券”“法币”暴跌,最大面值的钞票,竟到了一张60亿元。这么一张“巨款”,当时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了。上海解放前夕,一千亿元的法币,更是连一石白米都买不了。国民党统治垮台前夜,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民生如何?看过这些就可以想。那时候的一条“黄鱼”该值多少钱?那更是个不好算的“天价”。
“天价”且精美的“黄鱼”金条背后,却是国民党对中国大陆最后的疯狂与搜刮,是国民政府几乎深入骨髓的腐败,更是新中国建国伊始,那堪称千难万难的烂摊。看懂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相关问答:清朝一根金条多少钱?大清金库的金条不能按照目前的黄金价格计算,属于古董,具有保值增值和投资收藏价值,因此价位比较高,价位接近80万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